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

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

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

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二、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1、腧穴组成:印堂(EX-HN3,经外奇穴)、上星(Du23,督脉)、百会(Du20,督脉)、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2、规范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120~1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操作手法同主穴之方I。

三、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1、腧穴组成: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经)。

2、规范操作: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①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②极泉穴部位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③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醒脑开窍针法好评反馈

醒脑开窍针法好评反馈

醒脑开窍针法好评反馈摘要:一、醒脑开窍针法简介二、醒脑开窍针法的疗效1.提高注意力2.改善记忆力3.缓解疲劳4.调整睡眠质量5.增强免疫力三、醒脑开窍针法的操作步骤四、醒脑开窍针法的注意事项五、患者好评反馈正文: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灸疗法,旨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近年来,醒脑开窍针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醒脑开窍针法的疗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注意力:醒脑开窍针法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增强神经传导,从而提高注意力。

这对于学习、工作压力较大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2.改善记忆力: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记忆力。

这对于老年人和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缓解疲劳: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使人体内啡肽的分泌,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这对于长期疲劳综合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4.调整睡眠质量:醒脑开窍针法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这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的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5.增强免疫力:醒脑开窍针法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这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

醒脑开窍针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确定穴位、消毒、进针、行针、出针等。

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但这是正常的现象。

在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醒脑开窍针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患者应选择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

2.遵医嘱: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自行调整。

3.注意饮食: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保持良好的作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醒脑开窍针法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受到了众多患者的好评。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提高脑神经的活力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一般操作方法:
1. 穴位选择:常用的醒脑开窍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通天穴等。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

2. 消毒准备: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将针头进行消毒。

3. 穴位定位:用手指找到选择的穴位位置,或者使用针灸定位仪进行定位。

在找到穴位后,可以用眉笔在皮肤上做一个标记。

4. 针刺操作:将消毒好的针头慢慢插入皮肤,一般插入深度为0.5-1.5厘米。

插入针后,可以适度转动或提插针头。

5. 发出灵魂出窍:
- 刺激穴位:可以轻轻拧动或敲击穴位,以增加刺激效果。

- 注意感觉: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6. 拔出针头:一般针刺时间为15-30分钟,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

在针刺结
束后,慢慢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按住穴位数秒,以防止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请在接受治疗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来恢复脑窍及其连属组织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治疗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使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针刺手法是醒脑开窍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关穴的针刺深度为1.0~1.5寸,操作时需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人中穴的针刺方向是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使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穴的针刺方向是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穴的针刺方向是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使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穴的针刺方向是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的针刺方向是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使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舌根1.5~2.0寸,使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穴的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穴的针刺方法是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在操作醒脑开窍针法时,需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等工具,必要时还需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包括备齐用物、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消毒进针部位后选取合适的毫针,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醒脑开窍针法实施方案

醒脑开窍针法实施方案

醒脑开窍针法实施方案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脑部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醒脑开窍针法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对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

首先,实施醒脑开窍针法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环境。

针具应选择消毒合格的针头,并在实施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需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能够放松身心,有利于针法的实施和效果的发挥。

其次,确定针灸的穴位。

醒脑开窍针法主要针灸的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等,这些穴位位于头部和颈部,是与大脑活动密切相关的穴位。

在实施针灸前,需要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针灸的穴位和力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后,进行针灸的操作。

在实施针灸前,需要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以利于针灸的实施。

在实施针灸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需要注意针灸的时间,一般来说,每次针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患者产生过度的刺激。

最后,进行针灸后的护理。

在针灸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帮助针灸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醒脑开窍针法的实施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传统中医疗法,让更多的人受益。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针刺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脑 保护作用,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
研究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 酶,针刺内关及人中可明显改善缺血区两种酶 的脱失;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 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钠钾跨膜转运动能, 从而有效地减轻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改善脑血管的机能。
配穴: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 穴施手法1min;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 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 然伸展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配穴: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 毫升;
主治:①头痛 眩晕 晕厥 ②中风不语 偏瘫 癫狂痫 不寐 ③脱肛 阴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
之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 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
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 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 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 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加,激发
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脑损害。 针刺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防止由
此引起的一系列损伤。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
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组织的修复 能力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二、操作方法
【针刺手法】
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1。

丘墟: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及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 3次为度。

主方二:(“小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

副穴、配穴:同主方一。

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度,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一。

处方加减:便秘加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尿潴留加中极、秩边、水道;共济失调加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癫痫加人中、大陵、鸠尾、内关、风池;肩关节痛或肩周炎加肩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血管性痴呆加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6.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先活动患肢。

各穴手法实施后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不留针。

针刺三阴交使患肢抽动后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至得气深度。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身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
退至皮肤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防治遗漏。

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铺。

10.清理用物,合理放置医用垃圾,治疗盘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应用醒脑开窍法前务必要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及目前血压情况,对高血压患者慎用或禁用刺法,或在用此法时配合其他方法或酌情配用其他穴位。

2.用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出血患者应慎重,尤其是强刺激人中穴和内关穴,有时会明显加病人之烦躁不安,甚至出现肢体抽搐现象,急性脑出血证属脱证应禁止此法。

3.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远非一两个疗程即可。

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或穴位疲劳的现象,务必慎用本法。

4.临床上对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患者在使用本法时必须掌握好刺激量。

对这类患者应用针刺人中穴时手法则更应慎重。

5.“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治疗时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替使用。

在中风急性期,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针刺法操作。

对于后遗症状,可按照并发症取穴操作。

6.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针刺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时,使患肢抽动次数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3级者可使之抽动3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