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和上田敏的评定与治疗技术 课件

合集下载

Brunnstrom疗法PPT课件

Brunnstrom疗法PPT课件

.
36
3、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
(1)详细问患者病情; (2)认真地对患者进行评定; (3)患者愈后的憧憬因不同的条件而定; (4)对患者不同阶段的鼓励; (5)心理治疗贯穿康复整个过程等等。
25.02.2021
.
37
4、目的
通过运动疗法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 患者功能恢复
25.02.2021
.
38
屈肌共同运动
上提、后缩 外展、外旋 屈曲、旋前 旋后(旋前)
屈曲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外展、外旋
屈曲、伸展 背屈、外旋
.
伸展
伸肌共同运动
前伸、下推 内旋、内收 伸展 旋前
稍伸展 屈曲、内收 屈曲、内收 伸展、内收、内 旋
伸展 跖屈、内翻
22
跖屈、内收
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 肩胛骨内收(回缩)、 上提
表现
紧张性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 反射(ATNR)
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 肌优势
颈反射
(TNR)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TNR)
颈屈曲――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伸展――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 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腰反射(以上半身向 右上肢屈肌优势;右下肢伸肌优势
.
9
原始反射——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 头部的角加速度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 引起该反射,出现四肢反应,临床上称为保护性 伸展反应。
• 向前摔倒时,双手举过头顶,伸肘,颈和腰部后 伸,下肢屈曲。
• 向后摔倒时,出现上肢、颈、腰背屈曲和下肢伸 直。
• 向侧方摔倒时,同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

临床康复学Brunnstrom技术课件

临床康复学Brunnstrom技术课件

9.负支持反射
• 负支持反射是指牵拉伸趾肌时能有 效地引起伸趾、伸踝、屈膝以及髋 的屈曲、外展、外旋。
联合运动与联合反应
联 合 运 动 (associated movement)
两侧肢体类似的运动,通 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 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 用力时才出现(见于健 康人)
打羽毛球、网球或乒乓球
• 根据两侧肢体运动是否相同又分为 对称性和不对称性两种。
•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 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 伸展为非对称性的。
• Raimiste现象是指:在仰卧位,健
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侧
髋关节可出现相似动作。
联合运动(associated movement)
不是联合反应,是正常人两侧肢体 的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 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的活动,是伴 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整。
(1)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 由重力作用于内耳蜗感受器引起, 能增加上肢屈肌张力,使肩外展 90度并伴外旋,肘部和手指屈曲, 双手能上举置头部两侧。
• 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通过易化下肢、 腰背及颈部的伸肌而有助于保持直 立位。
(2)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
• 头部的角加速运动能刺激半规 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动态紧 张性迷路反射,出现四肢反应, 临床上称为保护性伸展反应。
• 当向前方摔倒时出现双手举过头 顶,伸肘,颈和腰部后伸,下肢 屈曲;
• 当向后方摔倒时出现上肢、颈、 腰背屈曲和下肢伸直;
• 当向侧方摔倒时同侧上下肢伸展, 对侧上下肢屈曲。
7.紧张性腰反射
• 紧张性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 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躯干 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 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

Brunnstrom及上田敏

Brunnstrom及上田敏

(四) 人体的方位 四 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基础, 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基础,用 规定的方位术语, 规定的方位术语,准确地说明某一种 解剖结构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 解剖结构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
人体的方位术语
方 位 上(颅侧) 下(尾侧) 前(腹侧) 后(背侧) 内侧 外侧 近侧(端) 远侧(端) 桡侧 尺侧 胫侧 腓侧 定 义 接近头顶 接近足底 接近身体前面(腹面) 接近身体后面(背面) 接近正中 远离正中 接近躯干侧(肢体) 远离躯干侧(肢体) 桡骨侧(前臂) 尺骨侧(前臂) 胫骨侧(小腿) 腓骨侧(小腿)
2.同侧性联合反应 患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伸展 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 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 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 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 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有言语障碍, 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有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及 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 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 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 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 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 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 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 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 因此,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 考虑,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的出现. 考虑,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而导致联合反应的出现.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5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6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7
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
❖ 在仰卧位,健侧下肢外展或内收时,患 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的联合反应。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内收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0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 性的运动或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当患 者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会出现相应 的动作。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1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9
人体的抗重力肌在上肢主要是屈肌,
下肢主要是伸肌。当脑损伤时,高位中枢 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减弱或消失,脊髓水平 的牵张反射失去上位中枢的抑制而活跃起 来,表现在静态牵张反射-肌紧张方面,出 现抗重力肌的肌张力增高/痉挛。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伸展模式 伸展、前伸 前屈、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伸展 屈曲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5
部位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趾
共同运动模式
屈曲模式 上提、后缩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背屈、外翻 背屈
伸展模式

《brunnstrom评定》PPT课件

《brunnstrom评定》PPT课件

ppt课件
29
4、屈肌协同运动
▪ 观察髋关节屈曲角度 ▪ 不能
➢ 不充分(5-90度) ➢ 充分(90度以上)
ppt课件
30
3 ,4(协同反应)
▪ 一项不能,另一项不充分 Brunnstrom Ⅲ-1
▪ 两项均不充分或一项不能,另一项充分 Brunnstrom Ⅲ-2
▪ 一项充分,另一项不充分 Brunnstrom Ⅲ-3
ppt课件
36
9、踝关节背屈
▪ 髋关节屈曲60-90度 ▪ 膝关节屈曲小于20度 ▪ 做踝关节背屈动作
➢ 不能 ➢ 不充分(小于5度) ➢ 充分(5度以上)
ppt课件
37
10、髋关节内旋
▪ 髋关节屈曲60-90度 ▪ 膝关节屈曲90±10度 ▪ 观察髋关节内旋角度
➢ 不能 ➢ 不充分(5-15度) ➢ 充分(大于20度)
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
反射引起伸展
其成分
ppt课件
2. 坐位和立位时髋膝可屈 曲
5
Ⅳ级 Ⅴ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 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 松开,手指能半随意、 小范围伸展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 屈肘90°,前臂能旋前、 旋后
痉挛开始减弱,开 始脱离共同运动出 现分离运动
▪ 注意上肢不得从横位 ▪ 向前超过20度,肘屈 ▪ 曲要小于20度
➢ 不能 ➢ 不充分(0-55度) ➢ 充分(60-90度)
ppt课件
19
9、肩关节前屈
▪ 要求肘关节屈曲小于 ▪ 20度,上肢向侧方展 ▪ 开小于30度
➢ 不充分(125度以下) ➢ 充分(130以上)

Brunnstrom技术培训课件

Brunnstrom技术培训课件

卫生出版社
(三)下肢 1.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卫生出版社
(三)下肢 1.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卫生出版社
(三)下肢 1.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3)外展动作的引出
卫生出版社
(三)下肢 1.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4)内收动作的引出
卫生出版社
侧髋膝屈曲不伴有髋关节外展、外旋;也 可让患者将患腿放于健腿上,保持髋膝屈 曲、足背屈(翘二郎腿),此动作类似日 常生活中的穿脱裤子、鞋袜的动作。 3)立位:患者立位,患腿位于健腿后方,健 腿负重,指示患者将患膝靠近健膝,练习 髋膝屈曲、髋内收的动作,训练时要注意
将患足保持在背屈、外翻位。
卫生出版社
卫生出版社
4.利用紧张性腰反射 5.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6.利用同侧屈伸反射 7.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三)利用交互抑制
交互抑制是当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 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 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即当某一 肢体的伸肌收缩时,同肢的屈肌则松弛, 反之亦然。
卫生出版社
二、各部位的训练方法 (一)上肢 (二)手 (三)下肢 (四)躯干
联合反应促进伸肘
卫生出版社
(一)上肢 1.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5)利用挤腰动作进一步促进:伸肘 在肱
三头肌有收缩之后,嘱患者伸肘,前臂尽 量旋前,用两手腕背部挤压治疗师的腰。 指示患者将肘伸直,用力夹住治疗师的腰。 (6)半随意地伸肘:在患者能完成挤腰动 作后,嘱其肩关节前屈30 °~45°,半随 意地伸肘。
卫生出版社
(一)联合反应 1.联合反应的特点 (1)联合反应的出现与健侧的运动强度有关: (2)联合反应与痉挛的程度有关: (3)联合反应引出的患侧运动模式是原始的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ppt课件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ppt课件
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患者仰卧,健侧上肢伸直,施加阻力,面部
转向患侧,轻叩三角肌,引起上肢伸肌的共同运 动。
第3阶段过渡到第4阶段
需要从基
本的联合反
应中脱离出
来,训练不
IV-1 7
伴有联合反
应的肌肉。
IV-2 8
上肢BrunnstromⅣ阶段的训练方法
在伸肘的情况下前臂旋前、旋后:由于旋前 是伸肌共同运动模式的成分,旋后是屈肌共同运 动模式的成分,所以伸肘旋前可破坏屈肌共同运 动,伸肘旋后可破坏伸肌共同运动。
一、治疗顺序
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 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 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治疗原则要求任 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 。
Brunnstrom技术的机制是通过中枢兴奋扩散,其方法 为利用异常粗大运动模式诱发收缩,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 联合反应阶段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然 后使患者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的半随意控制阶 段,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五)日常生活练习
生活中利用共同运动的举例,上肢伸展内收 时旋转门把手;用患手梳头;将外衣搭在前臂上; 患手握皮包带;患手拿牙刷等小东西、抓火柴盒 等;书写时用患手固定纸;患手穿衣袖;利用患 侧上肢和躯干夹住物体等。
复习题
1.Brunnstrom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应用原则。 2.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手 BrunnstromⅣ阶段:
主要为诱发及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通过各 种手段促进手的伸、屈、抓握及放松的能力,进 行手的功能活动。
例:固定腕关节以达到良好的抓握
第五阶段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3)下肢屈曲共同運動 *髖關節屈曲是其最強要素; *患者仰臥位屈髖非常困難,但預先將款
和膝置於輕微屈曲位時,屈髖肌群的作用就 顯示出來;
*維持足屈肌共同,有利於誘發屈曲髖肌。
(4)下肢伸展共同運動
*膝關節伸肌共同運動較強,常伴踝趾屈 和內翻;
*患肢在負重位時伸肌共同運動的強要素 被強化。
原始反射
(4)誘發足背屈運動的訓練
1)早期以誘發共同運動位目的 2)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屈曲回縮反射) 3)利用冰刺激激發足背屈肌 4)刺激3)的部位,然後被動屈曲踝關節誘發
足背屈 5)手指叩擊 6)緩慢擦刷5)的部位以誘發背屈反應(持續
約30秒) 7)用振動器刺激5)的部位
(三)坐位軀幹、頸、四肢訓練
(2)拇指能側方捏握 Ⅴ期:(1)總的伸展可達全範圍,能抓圓柱狀物體、球形物 、完成第3指對指
(2)指伸展位外展 (3)手指抓握 Ⅵ期:指屈曲位外展,能投球、系紐扣,稍欠靈巧,大體正常
下肢
Ⅰ期:無隨意運動 Ⅱ期:下肢的輕微隨意運動 Ⅲ期:坐位、站位時有髖、膝、足的屈曲 Ⅳ期:(1)坐位,膝屈曲900時可將腳向後滑行
2.手
(1)通過近端牽拉反應誘發抓握動作 (2)固定腕關節以達到良好抓握 (3)固定腕關節完成肘屈曲位的抓握 (4)握的解放和伸肌反射
(5)向隨意性伸肘轉移 1)手指的伴隨意伸展 2)個別的拇指運動
(6)隨意性手指伸展 (7)功能手的完成
1)橫向抓握的出現 2)良好抓握的出現
3.下肢
(1)屈肌共同運動的誘發方法 (2)伸肌共同運動的誘發方法 (3)患側下肢外展的誘發 (4)患側下肢內收的誘發 (5)下肢脫離共同運動模式的訓練 (6)足背屈的誘發
(7)步行 1)獨立步行 2)借助步行 3)指導步行 4)跨越障礙物 5)上下臺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 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 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 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 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 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Brunnstrom方法的治疗原则

Brunnstrom的治疗原则是在运动功能未出现 前运用下位中枢出现的原始反射引出非随意运 动,使瘫痪肌肉收缩,随着异常运动模式增强, 利用奋力手段使运动逐渐趋于随意运动和正常 运动模式。
Brunnstrom治疗方法

1.早期良肢位的保持。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和上田敏偏瘫功能分级评价表
Brunnstrom和上田敏偏瘫功能分级评价表
Brunnstrom上肢评定方法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 动或主动用力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 产生的反应。 联合反应除用力时出现外,患者打哈欠、咳嗽 或喷嚏时也能出现。


联合反应在上肢几乎是对称的,在下肢内收 (旋)、外展(旋)时同上肢一样是对称的, 但在屈曲时是相反的。
NO.1 仰卧位
伸肌型 联合反应(胸大肌)
上肢联合反应的检查方法
NO.2 仰卧位
伸肌型 随意收缩(胸大肌)
②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偏瘫患者的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 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 运动,此种运动模式称为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中枢神经损伤后常见的一种肢体异 常活动的表现。
Brunnstrom治疗方法

4.坐位平衡反应训练 ①患者维持坐位,让患者健侧手托住患侧手, 治疗师扶持双侧肘关节牵拉上身前后运动。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②患者维持坐位,患者健侧手托住患侧手,治 疗师将患者身体向前后、左右轻轻推动,诱发 坐位平衡反应。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5.诱发患侧上肢伸肌运动:患者坐位,治疗师 按住健侧上肢抵抗其前伸,可诱发患侧上肢伸 展(联合反应)
运动治疗的禁忌证
● ● ● ● ● ● ● 体温在38°以上者 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者 安静时心绞痛发作者 血压过高/过低,且有自觉症状者 骨折愈合不良 剧痛 心衰
注意



1、先确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若不 正常,需说明。 2、正确规范检查动作,尽量避免代偿。 3、对于有失用症或有听理解障碍的病人应耐 心示范检查动作。 4、检查一个动作前,应先放松病人痉挛的肢 体。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②诱发下肢内收运动: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外 展45°,治疗师施加阻力于健侧下肢踝部,令 患者健侧下肢向内并腿。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③诱发下肢屈肌协同运动:患者仰卧位,患侧 肘关节屈曲,治疗师握住腕关节牵拉对抗肘关 节的屈曲运动,诱发同侧患下肢的屈曲协同运 动。如果患者的面部用力转向健侧,受对称性 紧张性颈反射影响,进一步促进患侧屈肌协同 运动。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④诱发下肢伸肌协同运动:患者仰卧位,治疗 师用强力对抗健侧足的背屈,可以诱发患侧下 肢的伸肌协同运动。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⑤诱发上肢屈肌协同运动:患者仰卧位,治疗 师对健侧肘关节屈曲运动施加抵抗,诱发患侧 上肢屈肌协同运动。面部转向健侧,由于受紧 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可进一步促进屈肌协同运 动。
上肢分离运动
NO.10 坐位 分离运动
上肢分离运动
NO.11 坐位
速度检查① 将手从肩举过头顶
速度检查
上肢预备检查
检查NO.11不能施行时用此法检查
Brunnstrom下肢评定方法
Brunnstrom下肢评定方法
Brunnstrom下肢评定方法
Brunnstrom下肢评定方法
Brunnstrom 评定—上肢

Ⅰ弛缓,无任何运动 Ⅱ 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 Ⅲ 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Ⅳ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以下活动: 手背可触及腰后部 肘伸直,肩前屈90 ° 肩0°肘屈曲90 °,前臂旋前旋后
Brunnstrom评定—上肢
Ⅴ 出现分离运动: 肘伸直,肩屈曲30°- 90 ,前臂旋前旋后 肘伸直,肩外展90 ° 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前平举过头 Ⅵ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⑧诱发足背屈和外翻 a治疗师在患者足外翻用指尖进行快速的叩击, 可以诱发足背屈和外翻。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在足背外侧用毛刷刺激大约30秒,可出现足 背屈反应。
Brunnstrom治疗方法

c在足外侧用冰块刺激可诱发足背屈。
Brunnstrom技术的评定 与治疗方法
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丽春
概述

Signe Brunnsrt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 到70年代。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 中详细地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被称为 Brunnsrtom技术,也称为运动疗法技术。

Ⅰ弛缓,无任何运动 Ⅱ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Ⅲ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Ⅳ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以下活动: 坐位时可屈膝90°以上,脚可向后滑动 坐位时足跟触地,踝可背屈 坐位时膝关节可伸展
Brunnstrom评定—下肢
Ⅴ 坐位时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可背屈,髋可内旋 立位时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可背屈 立位时患肢髋可伸展,屈膝 Ⅵ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
偏瘫手指功能评价记录表
偏瘫手指功能评价记录表
偏瘫手指功能评价记录表
偏瘫手指功能评价标准
上田敏评定法
上田敏认为Brunnstrom评价法正确的把握了 脑卒中偏瘫的恢复过程,判定标准基本明确, 但是分级太粗,应将其细分以增加敏感性, 为此,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 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Brunnstrom Ⅰ 、 Ⅱ、 Ⅲ、 Ⅳ 、 Ⅴ、 Ⅵ阶段分别相当于上 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3、4、 5、6)、(7、8)、(9、10、11)、12 级。

NO.3 仰卧位
伸肌型 联带运动(随意运动、共同运动)
NO.4 坐位 屈肌型 联带运动(随意运动)
NO.5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上肢部分分离运动
NO.6动
上肢部分分离运动
NO.8 坐位 分离运动
上肢分离运动
NO.9 坐位 分离运动

Brunnstrom评定—手



Ⅰ Ⅱ Ⅲ Ⅳ




弛缓,无任何运动 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 可做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 意做小范围伸展 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体,手指可 一起伸开,但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Brunnstrom评定—下肢

1.早期良肢位的保持。
Brunnstrom治疗方法

1.早期良肢位的保持
Brunnstrom治疗方法

2.体位转换
Brunnstrom治疗方法

2.体位转换
Brunnstrom治疗方法

3.仰卧位利用原始反射诱发协同运动 ①诱发下肢外展运动: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 展,治疗师一手施加阻力于健侧下肢踝部,令 患者将健侧下肢外展。(交叉反射)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 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 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 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概述

Brunnstrom的方法集中在脑卒中后偏瘫的评 价和治疗上,尤以其评价方法为著名,不仅现 今仍广泛应用,而且在西方也以她的评价方法 为基础,发展出Fugl-Meyer评价方法,在东方 发展出上田敏评价法。在治疗上她发展出一种 主要利用联合反应和异常协同动作的治疗体系, 也是常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运动功能 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 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 动的分离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 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 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离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 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 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 常。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⑥诱发上肢伸肌协同运动:患者仰卧位,健侧 上肢伸直,用力前伸,治疗师施加抵抗于腕部, 诱发患侧上肢伸肌协同运动。面部用力转向患 侧,可进一步加强这一运动完成。
Brunnstrom治疗方法
Brunnstrom治疗方法

⑦诱发踝背屈运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治疗 师用手按膝部对髋关节屈曲给予阻力,诱发踝 背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