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动力电池是电动车领域发展关键的部件之一,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环保政策的不断实施,动力电池行业也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销售市场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一章:行业概况1.1 行业概述动力电池是指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分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牵引器”。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其中以2015年电动汽车产销高速增长为标志。
2016年以来,虽然产量增幅有所放缓,但产值升势明显,动力电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2 行业分类动力电池行业主要涉及生产和销售动力电池本身,以及回收和处理废旧动力电池两个方面。
根据功能、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不同,动力电池行业主要被分为如下三个领域:(1)动力电池制造领域: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零部件等;(2)电池回收领域:主要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和储存等操作;(3)相关领域:主要包括电池监测与管理、电池充电设施等。
第二章:发展现状2.1 产能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利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到了144GWh,其中中国占了54%的份额,达到约78GWh,几乎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
同时,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年出货量突破50GWh,而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为39GWh,增长40%以上。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在不断增加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企业的年产能达到311GWh,此后每年增幅保持在30%以上。
2.2 智能技术不断升级智能化被认为是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的目的是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充电速度,同时提高电池的性能、寿命和成本效益。
近年来,智能化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一个新兴趋势,各大厂商也相继推出了与之相关的产品。
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锂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
如今,随着清洁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巨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全球锂电池产业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也推动了锂电池的需求。
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相推出更为环保的电动汽车产品,从而进一步拉动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锂电池市场需求和机会未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全球碳排放目标的提出,锂电池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除了电动汽车行业之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移动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也将成为锂电池行业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和材料的不断进步,锂电池的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包括能量密度的提高、充放电速度的加快以及安全性的增强等,这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锂电池行业的挑战和趋势尽管锂电池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原材料供应链的不稳定性,锂、镍、钴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以及供应短缺都对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另外,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强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改进生产工艺将成为未来锂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此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未来锂电池行业的重要主题。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提高循环利用率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中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锂电池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不断创新,行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
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把握行业趋势,锂电池行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年3C锂电池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3C锂电池市场分析现状概述3C锂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3C产品领域。
本文将对3C锂电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3C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全球3C锂电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3C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2. 市场驱动因素2.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3C产品电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3C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特性成为主流选择,推动了市场需求增长。
2.2 消费电子产品增长消费电子产品是3C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对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的增长。
2.3 新兴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新兴的应用领域也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的发展。
例如,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无人机等新兴产品的兴起,对电池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3. 市场竞争格局3C锂电池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主要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松下电池、LG 化学、三星SDI等。
这些厂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规模优势,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此外,市场还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本土厂商,它们在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有一定竞争力。
4. 市场趋势4.1 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 3C锂电池市场趋向于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3C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将进一步提升。
4.2 绿色环保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厂商将更加注重减少电池的污染和回收利用,开发更加环保的材料和生产工艺。
4.3 充电技术创新随着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3C锂电池市场将迎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方式。
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繁荣期。
而作为电动车的核心能源源泉,锂电池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锂电池的发展现状1. 锂电池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锂电池最早应用于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其轻便、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使得设备能够更持久地工作。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锂电池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锂电池在电动车上的应用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崛起,锂电池也成为了电动车的主要能源储存方式。
相比传统的铅酸电池,锂电池不仅能够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能量密度,还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短的充电时间。
这使得电动车在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上有了大幅的提升。
3. 锂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的应用除了移动设备和电动车,锂电池还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存领域。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离散性使得能量的储存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使其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大规模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正在快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便利。
二、锂电池的未来趋势分析1.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随着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开发新的锂电池技术,以提高其能量密度。
一种有潜力的技术是固态锂电池,它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无需隔膜,能够大幅度提高能量密度,并且更加安全可靠。
2. 锂电池的充电速度进一步提升当前,锂电池的充电速度相对较慢,这成为了电动车和便携设备的瓶颈之一。
然而,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新的充电技术,以提高锂电池的充电速度。
一种有前景的技术是锂金属电池,它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并且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3. 锂电池的成本进一步降低锂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发挥,锂电池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
预计未来几年,锂电池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普及的电动车市场以及更广泛的能源储存应用。
中国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中国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锂电池作为一种先进的电池技术,具有容量大、重量轻、续航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全球锂电池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报告将对中国锂电池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1.早期发展阶段(2000年-2008年)中国锂电池行业起步较晚,2000年前后开始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国内的锂电池企业主要从事小型锂电池的生产,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
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中国锂电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较为一般。
2.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2014年)2009年以后,中国政府将锂电池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同时,国内需求的大幅增长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锂电池企业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部分企业的产品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
3.迅猛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中国锂电池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国锂电池企业加大了生产规模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同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降低了锂电池价格。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锂电池的应用推广。
三、中国锂电池行业的现状1.总体情况中国锂电池行业目前已形成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德赛西威、磷酸铁锂代表的一批大型锂电池企业,同时还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存在。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技术水平中国锂电池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等方面。
国内技术进步推动了锂电池性能的提升,加速了锂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展。
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分析报告

一、引言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是指回收和再利用废旧动力锂电池的产业链,该行业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进行全面分析。
二、市场概况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动力锂电池需求增加,催生了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对于环保和资源回收的要求也对该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竞争格局目前,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激烈,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独立的回收企业,他们通过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获取废旧动力锂电池。
另一种是大型垃圾处理企业,他们通过整合现有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进入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
四、市场前景2024年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动力锂电池使用寿命的缩短,回收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政府对于环保和资源回收的要求将为该行业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五、挑战与机遇虽然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回收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与提升,以更高效、环保的方式进行回收。
其次,动力锂电池的复杂组成和危险性也增加了回收工作的难度与风险。
但这些挑战也为企业带来了机遇,那些能够提供先进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同时具备合规和环保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回收市场将逐渐规模化和集中化,行业内竞争进一步加剧。
其次,回收技术将不断创新,包括物理分离、化学处理和高效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将逐步成熟。
此外,回收企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概念,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七、政策支持政府对于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例如,鼓励新能源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在回收体系建设的投入,同时提供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回收和处理的打击力度。
锂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锂电池产业链
上游
主要涉及锂矿的采选和锂盐的生产,以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隔膜和电解液的生产。
中游
主要涉及锂电池的制造,包括电芯的制造和电池组的装配。
下游
主要涉及锂电池的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
03
全球锂电池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持续增长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 速发展,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
03
其他类型锂电池企 业
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这些企 业在其他类型锂电池领域也有一 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表现。
05
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高能量密度
随着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 高,高能量密度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快充技术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充电速度的需求,锂电池快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政策支持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对锂电池行业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动锂电池技术的持续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监管,提 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拓展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智能制 造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市场需求。
07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量不断增长,市 场规模持续扩大。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提高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近年来,锂电池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电动车、移动设备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
本文将探讨锂电池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锂电池行业的现状。
目前,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量持续增加。
此外,移动设备市场对高性能、轻薄的电池需求也在增加,进一步推动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充电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锂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然而,锂电池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锂是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供应受到地理分布和开采成本的限制。
此外,锂电池中还需要使用稀有金属等材料,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其次是电池寿命和安全性问题。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有限,容易出现衰减和容量下降的情况。
同时,锂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热失控,引发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来解决。
未来,锂电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首先,电动车市场的增长将是锂电池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电动车市场将继续扩大。
此外,移动设备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其次,技术创新将推动锂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石墨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延长电池的寿命。
此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有望在未来得到商业化应用。
然而,锂电池行业也需要应对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目前,锂电池的生产成本较高,进一步降低成本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环境问题。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
因此,锂电池行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
此外,锂电池回收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减少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锂电池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推动,锂电池行业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摘要: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于抢占清洁能源领域制高点的战略考虑,都特别重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鼓励本国发展相关产业。
全球大汽车企业积极研发锂电池,但是大多数企业面临被迫从组或破产的困境,文章将对此行业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锂电安全;电动汽车厂商;亏损与破产;美国;日本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要求很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尽量长。
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选择采用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1 国内外动力锂电池政策1.1 美国2008年9月,美国设立了一个“先进汽车技术贷款项目”以拯救身陷金融危机之中的美国汽车制造业,项目是为了促进汽车制造商改造生产线,生产先进技术汽车而设立的,旨在支持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柴油车,并将燃料效率提高25%。
2013年3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宣布启动“工作场所充电计划(workplace charging challenge)”,鼓励企业在工作场所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借此推动电动汽车在美的普及,并为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推广树立样板。
目前,已有13家大型企业和8家协会加入了该计划,其中包括通用汽车、福特、尼桑、克莱斯勒等汽车制造企业,西门子、通用电器、3m、杜克能源等制造和能源企业,还有谷歌、verizon等高技术企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3月30日表示,到2015年美国政府将只采购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1.2 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扩大2010年01月推出的“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把补助总额从 2009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的每年300 亿日元,扩大到每年1,000 亿日元。
经济产业省之所以紧急推出该计划,是为了防止日本具有优势的低碳产业流出日本,到别国投资建厂。
据了解,之前在电动汽车和动力锂电池领域,已有日产汽车和户田工业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资助,携带核心技术到美国投资建厂。
“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度实施以来,日本经产省已经对42家企业补贴了297亿日元,目前已经享受到这一补贴的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有:日产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松下、昭和电工、东芝、nec等。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除轻型汽车之外的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
日本各大汽车公司把混合动力汽车视为现阶段环保汽车的主力车型,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研发和销售工作。
其中,本田公司和三菱汽车工业公司准备首次推出可以利用家用电插座进行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另外,富士重工业公司和马自达公司也打算在2013年打入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丰田汽车公司推出采用新型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并计划今后3年内在国内外共推出20款混合动力汽车。
日产汽车公司则计划在2017年春季之前新推出15款混合动力汽车。
日本汽车研究所预计,按现在混合动力车的普及程度推算,到2020年,日本国内的混合动力车将达到约360万辆。
如果高性能锂电池得到更多推广,使用量有可能进一步达到720 万辆的水平。
1.3 韩国日本的侧重点在于实现锂电技术的突破,希望能够在大型锂离子电池领域(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取得领先;韩国更加注重对市场的占领,在消费电子领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大型锂离子电池领域同样保持强势。
在以三星sdi、 lg化学、sk energy等为代表的企业带领下,韩国锂离子电池继在消费电子品领域打败日本企业之后,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汽车电池领域也将领先日本。
韩国电池厂商积极出击面向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三星sdi和lg化学分别表示2015年将在该市场上“确保30%的市场份额”和“获得20%以上的份额”。
lg化学已开始向韩国现代汽车的混合动力车供应锂离子充电电池。
此外,lg化学与通用共同开发的锂离子充电电池配置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volt”上。
volt配备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容量,每辆车高达16kwh。
1.4 中国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是国家“863”的重点项目,国家在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
目前,我国的汽车锂电池产业发展很快,生产能力仅次于日本。
我国的比亚迪、万向集团、深圳比克电池、天津力神电池与美国迈尔斯的合资企业等都置身于锂电池的研究。
中国的比亚迪和天津力神计划将动力电池生产容量提升至10亿wh。
近期全国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左右。
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迈过万辆大关,配套设施也得到了同步加强。
25个试点城市共示范和推广节能型2.74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2.3万辆,私家车4400万辆。
建成充电桩8107个,充换电站174个。
到财政补贴清算的时候,预计示范推广的规模会达到3.97万辆将近4万辆的规模。
2 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现状全球汽车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有二十多家,日本则走在全球前列。
有美国的a123、江森自控,中国的比亚迪,韩国的lg 化学,而仅仅日本就有日立制作所、东芝、日本电气、日本汤浅、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合并公司松下电动车能源公司等十来家相关企业。
2.1 国外动力锂电池企业现状不仅是类似菲斯科这样的小型制造商遇到市场阻力,其他主流品牌的电动车销量也不及预期。
有数据显示,聆风2012年在美销量最终停留在9819辆,较2011年仅提高了145辆,未能突破10000辆大关。
通用汽车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沃蓝达volt因库存过多,不得不在去年停产5周。
同时,电动车产业相关公司都受到直接冲击。
太阳电池板生产商solyn-dra宣布破产,电池制造商a123和enerdel公司也申请了破产保护。
与中国车企有合作的电动车企coda也处在裁员待售状态,最被看好的豪华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过去三年一直未能摆脱亏损。
东风和吉利竞购菲斯科公司之前,万向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电池制造商a 123。
日本松下计划在年内关闭位于大阪府贝市的贝锂离子电池工厂,并将生产业务转移至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工厂。
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独立投资3900万美元设立的青岛雅能都化成项目,与此同时,另一世界500强企业、韩国最大的能源企业--gs加德士株式会社也与青岛市达成协议,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锂电池阴极材料项目。
2.2 我国动力锂电池企业现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锂电池的研究,国内很多企业投入了很大资金生产锂电池,以及地方政府对于锂电池产业乐此不疲,整车企业、传统汽车零配件企业、非汽车领域电池生产企业、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企业纷纷进入动力锂电池生产领域。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订单及市场,国内很多动力电池工业园及基地都处于停产或半饱和状态。
加拿大动力锂电池厂商mnke旗下的江苏伊思达电池公司由于长期市场萎缩,2011年6月被协鑫动力收购,但一年半后,协鑫动力又被迫停产。
天津产业园的动力锂电池企业主要有比克电池,力神和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3家动力电池厂家。
比克电池天津生产基地原本是用来生产汽车动力锂电池,但自投产以来,只生产了部分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和电动工具用电池,汽车用电池并未批量生产,捷威动力工业的现状与比克电池情况一样。
北京安华联合、锦州佳得、山东英耐时、深圳天劲通和深圳联科等30多家锂电芯企业处于停产或者转产状态。
3 对我国锂电行业的建议与展望我国作为锂电池的需求大国和生产大国,国内生产电池的企业很多,但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却很少,行业里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严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国际性的动力锂电池企业亏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最主要的原因是下游应用市场根本还未启动。
目前动力锂电池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只有3%左右;另外一块最大的潜在市场,纯电动汽车2011年的销量仅仅5579辆,还不足以为动力锂电池厂家带来收益。
另外,由于动力电池行业缺乏有约束力的国家标准,也是动力电池发展失序的根源之一。
相当一部分动力电池厂家对安全性重视不足,生产水平也与国际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成本等因素均制约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在此阶段,动力电池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政府继续补贴和提倡融资锂电企业,提倡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升相应的市场份额。
锂电企业努力提高国产锂电池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性能,使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赵灵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广州化工.2009(39),3-14[2]卢世刚,等.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05,49~54.[3]http:///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35[4] http:///asdisp2-65b095fb-9257-.html[5]http:///p-73340827022.html[6]http:///gjlbj/20130205/1305086629.html[7]http:///blog/view/243673412.htm[8]http:///gjlbj/20130205/1305086629.html[9]http:///ssgs/hyzx/201211/t20121129_3754866.html [10]http:///art/33517/20130108/4626043_1.html[11]http:///a/20130304/000053.htm[12]http:///news/1358,20130314278987724.html[13]http:///news/2605.html [14]http:///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