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和摩洛哥导游词

合集下载

突尼斯: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

突尼斯: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

突尼斯: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在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合作之下,突尼斯应运而生。

这个同时拥有海洋、沙滩、盐湖、山林和沙漠的北非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地中海的明珠”,“欧洲的后花园”……突尼斯享受了许多来自全世界的声誉,包括我们之前在《斯里兰卡的音乐行脚》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旅行的声音》节目也将其作为拍摄的选址。

蓝白小镇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部,是突尼斯隔海望向欧洲的门户之一。

之所以称它为'蓝白小镇',是因为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

为什么很多人称这里为'完美求婚地点',这些称谓绝不是徒有虚名。

哈马马特麦地那老城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南面,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区.老城还保留着古老的阿拉伯色彩,涂饰成白色的矮屋,分隔泻湖与西部城堡的高地,曲折蜿蜒的小巷,这些是麦地那的主要标志.旧城墙虽已不存在,但还有近10座城门保存完好,其中有新城与旧城相接的海门,旧城与郊区相连的苏卡门等.奥格巴清真寺位于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名城—凯鲁万城郊。

它是阿拉伯人在公元670年战胜拜占庭后建立的一座城池,是马格里布起初一座完全阿拉伯化的城市。

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它气势雄伟,别具一格,成为突尼斯和阿拉伯世界珍贵的古代文化与宗教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西迪撒哈卜的陵墓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 然而有名的是一位名叫西迪·撒哈卜的圣者,据称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友人,7世纪时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后,不仅带回了大量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的三根胡须和圣人一起下葬在了凯鲁万,直到十七世纪,当地人为他修建了这所别致的陵墓,因此也被称为'胡须陵',整个清真寺以陵墓为中心,以瓷砖做装饰,非常漂亮.这里有别于其他的清真寺,有着更浓郁的安达卢西亚式风格。

公元9世纪,由于当时的凯鲁万地区缺水严重.天旱少雨,加之该地区又处于海平面之下,用水极其困难。

摩洛哥和突尼斯PPT旅游介绍

摩洛哥和突尼斯PPT旅游介绍

马拉喀什
集市中迷宫似的大街小巷从Djemaael-Fna广 场的北侧一直延伸到AlibenYoussef清真寺尽 头,使这片地区变得更加有趣和错综复杂,非 常适合漫步。
Djemaael-Fna广场
Saadian 坟墓
Kasbah清真寺旁边的Saadian坟墓长期以 来免幸于世人的侵扰,曾经是先知穆罕默德 的后来专有的墓地。然而,今天人们看到的 这片装饰豪华的墓地却是萨迪王朝的王公们 的陵寝,其中最显赫的是艾哈迈德•曼苏尔 (Ahmedal-Mansour)之墓。
拉巴特Rabat
穆罕默德五世墓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 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 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 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乌达雅堡
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 一是院内花园 二是博物馆 三是高空平台
卡萨布兰卡
哈 桑 二 世 大 清 真 寺
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 由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设计,总投资达5.4 亿美元。
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 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 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
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 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 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 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 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 米的 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 个寺院富堂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突尼斯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突尼斯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突尼斯篇今天上午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飞到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城。

突尼斯位于北非,面对意大利,东临地中海,人口有1178万,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突尼斯第一大外汇来源。

全国约800家旅馆拥有23万张床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前列。

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6%,解决了12%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驱车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地---迦太基古城遗址。

它建于3000多年前,尽管现在只剩下残墙断壁,但昔日市井的繁华、殿宇的巍峨风韵仍依稀可见。

突尼斯城外面临地中海的“蓝白小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可媲美希腊小岛。

它的街道井井有条,房屋粉饰一新,比摩洛哥的那个蓝白小镇强多了。

怪不得连美国驻突尼斯的大使官邸也建在这里。

照片中的仙人掌结满了果实。

今天一早从突尼斯城向南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地---凯鲁万。

它是穆斯林民族进入北非的最早居住地,因此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第四圣城。

首先从高处参观了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它建于1300年前,从80公里远的雪山上将雪水引入水池中,经过小水池的过滤存放在大水池。

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接着参观最负盛名的“大清真寺”,它不仅是北非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而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

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然而最有名的是一位名叫西迪·撒哈卜的圣者,据称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亲密友人,七世纪时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时,不仅带回了大量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的三根胡须,和圣人一起下葬在凯鲁万,因此也被称为“胡须陵”。

因为2015年6月突尼斯旅游城市苏塞一家酒店曾遭武装人员袭击,至少37人死亡、36人受伤,震惊了世界,所以突尼斯政府为了防范恐怖分子在这里加强了安保。

晚上在托泽尔酒店住宿。

酒店是典型的北非风格,简约而舒适。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在世界上有这样一块大陆,它可能是所有人类的起源地,它是摄影师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下面是有关非洲的导游词,快来围观吧。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我就是这次非洲大巴之旅的导游,我姓汤,大家可以叫我“小汤”或者“汤导”。

大家可以先在停车场休息,十分钟后找到标有“蓝天旅行社”的蓝色大马,我在车上等你们。

好了,现在人都到齐了,我们出发吧!大家可以打开窗户向上看,非洲的骄阳比我国的大,比我国的热。

正是因为有了这炽热的骄阳,这里的天空才会分外的蓝。

现在大家向右看,这是一片热带雨林,在这里,你能看到芒果树那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那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那白里透青的“玉杯”和火炬树那比叶子还多的红花。

在绿叶的保护下,许多稀奇古怪的小虫子,得到了生活的空间,真是妙不可言!有了虫子就得有鸟,在这里,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真称得上是“鸟的天堂”!直出了热带雨林,让我们再进入动物的世界。

向左看,那是野生动物园,那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分明的斑马,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

现在大巴正在驶向我们今天住宿的宾馆,明天早上7:30,继续由我带领大家游非洲,请大家准时在门口集合。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篇二】各位旅客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给大家当导游,我们现在到达了我们的目的的——非洲.非洲全名是“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约302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2000年人口达7.9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2.9%,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这些发现使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结论.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好了,大家跟着我到处逛逛吧!你们一定会看到许多奇丽的风景.并且能度过愉快的一天 .有关非洲的导游词【篇三】各位旅客们:今天我有幸给你们当导游,现在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的——非洲。

非洲最好的国家——北非摩洛哥王国旅行

非洲最好的国家——北非摩洛哥王国旅行

非洲最好的国家——北非摩洛哥王国旅行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马哥2020年1月在摩洛哥按顺时针方向的路线环游近两周时间。

摩洛哥自从免签之后,似乎就成了旅游业的一个网红国家。

马哥在法国待过,摩洛哥曾经是法国殖民地,在法国有大量的摩洛哥人及其后裔,所以马哥对摩洛哥人还是有所了解的,对摩洛哥没有过高期望。

应该说摩洛哥在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方面是目前非洲整体状况最好的一个国家。

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在法语里一起被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阿拉伯世界虽有通用的现代阿拉伯标准语,但是各国各地区方言众多,马哥听不少阿拉伯人说摩洛哥方言是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根本无法听懂的。

摩洛哥的第一大外语是法语,第二大外语是西班牙语(主要在北部丹吉尔和得土安等地使用)。

马哥发现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和北部地区,绝大部分摩洛哥人都会说法语或者能听懂法语和简单对话,英语懂的人不多,但是酒店服务员一般是可以沟通的。

有一些法语基础的话,在摩洛哥旅行会大有帮助。

卡萨布兰卡的麦当劳自动售卖机上只有阿拉伯语和法语,很多餐厅的菜单也只有阿拉伯语和法语。

摩洛哥对我国公民免签,过关时边检可能会问一些简单的入境问题,并要求出示到达航班的登机牌。

马哥从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入境,这个城市是摩洛哥最现代化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卡萨布兰卡机场有火车连接市区,有casa voyageurs和casa port两个主要站点。

马哥的酒店预定在casa voyageurs火车站附近。

机场的汇率还可以,摩洛哥每个城市的市区都有很多换汇点,因为一直是一个旅游国家。

1摩洛哥迪拉姆约等于7角人民币。

摩洛哥的电话SIM卡运营商是Maroc T elecom、Inwi和Orange 三家,马哥购买的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Maroc Telecom。

机场一出关你就能马上看到三家运营商都用中文写着“提供免费SIM卡”,其实SIM卡在所有国家几乎都免费,要开通就要充值套餐。

我说待两周,工作人员建议我购买100迪拉姆的套餐,10G上网流量,不能打电话和发短信,我也的确不需要这两个功能。

非洲国家接待外宾理解

非洲国家接待外宾理解

非洲国家接待外宾理解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突尼斯这个非洲国家。

他们欢迎客人的习俗很“奇特”。

到过这个国家的人会觉得特别尴尬,甚至有点害怕,但由于当地的传统习俗,又难以启齿。

出于拒绝和恐惧,很多中国人说真的很难接受。

突尼斯是一个结合了海滩、沙漠、山脉、森林和古老文明的国家。

位于非洲最北端,濒临地中海,海岸线长1300公里。

因此,该国也有许多旅游景点和古建筑。

突尼斯有8处世界级文化遗产,都是古遗址和老城。

突尼斯人的欢迎仪式非常奇特。

他们会把第一次来的客人带到河边,请客人洗脸和洗嘴。

表现出极大的愉悦是有礼貌的。

进入客厅,主人会拿出两条蛇,一黑一白,放入客人的口袋,以示欢迎和友好。

客人不要害怕,要很高兴地接受,否则主人会不高兴。

很多中国人去突尼斯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很多人真的不能接受当地的礼仪,尤其是蛇,大部分人都非常害怕这种动物。

但突尼斯人热情好客,甚至还准备了几只烤全羊。

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他们也非常直率。

如果主人发现客人一直看着家里的物品,他会当场把它交给客人。

你们想去这个国家体验一下吗?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工作中往往要求衣着正式,而正式的服装又以西
装领带配皮鞋为主。

普通的人工作中都最好这么穿,更别说政府工作这样的官方场合了,但也有一些国家偏偏与众不同,从政要高官到平民百姓,就是不爱穿正装,例如我们亚洲的缅甸和非洲的岛国塞舌尔。

其中,缅甸是一双拖鞋走天下,塞舌尔则是非洲最闲适的国家,总统会见外宾都不穿西装,难怪它是度假胜地。

慧旅行北非魅影--突尼斯

慧旅行北非魅影--突尼斯

慧旅行北非魅影--突尼斯今天「1039慧旅行」主持人高颂邀请突尼斯旅游局武文昭来为大家分享这座被称之为“欧洲后花园”的国度↓↓↓一起来听听看吧~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

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

703年被阿拉伯人征服。

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独立。

1957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突尼斯的首都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的一个湖的顶端,湾、湖之间隔着一条天然沙堤,中部开有缺口相通。

这座都城,建筑物大多为乳白色,这里阿拉伯建筑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

01眼花缭乱琳琅满目/////////////西迪布赛——蓝白小镇,这个北非小镇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部,名叫西迪布萨。

之所以称它为“蓝白小镇”,是因为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

在这里,你一定会有一种恍惚,这真的是在非洲吗?!蓝白小镇沿山势蜿蜒而上,布局简单,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白色房屋,也有些小巷从屋子内伸出去。

“草席咖啡馆Le Cafédes Nattes”是一家百年的阿拉伯咖啡厅。

自从1914年画家Mache画下《View of a Mosque》之后,就都未曾变过。

蓝白小镇的官方宣传照片,就是在这个咖啡厅取景;进入咖啡馆,便可以拍到蓝白小镇最经典的画面。

因为草席咖啡馆地处小镇的中心位置,来往客人很容易就进入休息,人多了,室内容不下,老板会将草席铺在阶梯上给客人垫座,里里外外都是草席,人们因此称其为草席咖啡馆。

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蓝白小镇的男人们都喜欢在耳后挂一串茉莉花。

突尼斯麦地那——世界文化遗产,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是“城市”的意思,因此我们也称之为“麦地那”老城。

突尼斯2013年仍有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麦地那”老城,其中突尼斯市的“麦地那”老城更是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摩洛哥介绍【北非花园】

摩洛哥介绍【北非花园】

摩洛哥——北非花园摩洛哥全称摩洛哥王国(T h e K i n g d o m o f M o r o c c o,L e R o y a u m e d u M a r o c)。

国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

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

最高峰图卜加勒山脉海拔4165米,乌姆赖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长556公里。

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

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人口3220万(2004年)。

其中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

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摩洛哥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首都拉巴特景色迷人,乌达亚城堡、哈桑清真寺遗址以及拉巴特王官等著名景点都位于这里。

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都,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此外,北非古城马拉喀什、“白色城堡”卡萨布兰卡、美丽的海滨城市阿加迪尔和北部港口丹吉尔等都是令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有1100多年历史的卡鲁因清真寺也位于非斯城内。

与众不同的是,这座宏伟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卡鲁因大学。

这所伊斯兰高等学府,其历史比英国牛津大学还要早几百年,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那里藏有非洲珍贵的古籍——珍本、善本和手抄本的经典。

【宗教】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

【衣食住行】[衣] 传统的摩洛哥民族服装是一领齐脚连帽的白长袍,一顶上缀黑流苏的四寸高的硬壳红绒帽,一双生羊皮落底尖头拖鞋。

摩洛哥的金银首饰异常考究,尤其是婚礼时新娘佩戴的金银腰带和花冠更是华贵。

此外,柏柏尔族妇女还喜欢戴头饰。

妇女们在赴宴时通常还会佩戴大粒仿琥珀珠和银饰串成的项链,用墨画眼线,搽用番红花粉做的胭脂。

同时,还要在鼻子上点上几个点,在下巴上画几条线,以此来装饰面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洛哥和突尼斯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摩洛哥,我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

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在我们能一起愉快地度过整个旅程,我将会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旅行愉快。

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摩洛哥这个国家的大体情况吧。

摩洛哥王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

首都拉巴特景色迷人,乌达亚城堡、拉巴特王宫等著名景点都位于这里。

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都,以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闻名于世。

此外,北非古城马拉喀什、“白色城堡”卡萨布兰卡、美丽的海滨城市阿加迪尔和北部港口丹吉尔等都是令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已成为摩洛哥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

它的地形十分复杂,中部和北部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仅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低暖的平原。

最高峰图卜加勒山脉海拔4165米,乌姆赖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长556公里,德拉河是最大的间歇河,长1150公里。

主要河流还有木卢亚河、塞布河等。

摩洛哥也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最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是柏柏尔人。

公元788年建立了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帝国。

此后经过多次王朝更替,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最为强盛。

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0年,哈桑二世国王是该王朝的第21位君主。

在摩洛哥,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

国语是阿拉伯语,通用法语。

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摩洛哥也是有很多的节日,除了国际的五一劳动节,摩洛哥还有7 月 30 日的国庆日(登基日)、11 月 18 日的独立日、1月11日的独立宣言日、8月14日的EDDAHAB WADI回归日、8月20日的国王与人民革命、8月21日的青年节国王生日和11月6日的绿色进军节等主要节日,可以说它的节日还是挺多的哈。

卡萨布兰卡得名于西班牙语,意思是“白色的房子”。

它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

大家还记得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吗?就是这部影片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

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的人反倒不多了。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也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

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被命名为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的清真寺是由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设计的,经过3.5 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 年8 月30 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 亿美元。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

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

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 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堂皇。

再加上22 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 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好了,迷人的卡萨布兰卡就说到这里吧,位于古都非斯西南方的马拉喀什也是摩洛哥古都之一和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它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美的园林而享有“南方明珠”的美誉。

马拉喀什建于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河流,但城内却呈现出一派浓郁的热带沙漠的绿洲风光。

柑桔树、橄榄树、棕榈树和其它种的果树等郁郁葱葱,接翠连茵迸发出勃勃生机。

由于这儿气候暖和,环境优美,哈桑二世国王常在此过冬。

马拉喀什有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库图比亚香塔。

库图比亚塔座落在离城30多公里处的马拉喀什最古老的清真寺内,据说是公元119年由奴隶们建造的。

塔高67米,外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塔尖上的圆球据说是纯金的。

古塔独特之处在于它特有的香味,这在世界“塔林”之中是无以伦比的。

只要一跨进寺门,阵阵馥郁的清香沁人心脾。

据史料记载,在建塔时,大约把960多袋名贵的麝香粉末掺入了泥浆和涂料中,于是便有了800多年清香。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文化首府,而“库杜比亚”阿拉伯语就是“书店”的意思。

Djemaael-Fna广场是马拉喀什的主要旅游景点,也是是阿拉伯人社区的主广场和世界上最壮观的风景。

Djemaael-Fna广场的西南部是最著名的纪念性建筑,Koutoubla清真寺。

高70米,从几英里外的地方都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它的光塔。

它由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德的苏丹雅各比•曼苏尔兴建而成,此地原为11世纪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德清真寺的旧址,它的光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光塔中最古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其他两个分别是:拉巴特的哈桑塔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Girada光塔。

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个图书市场,现在就只剩下Koutoubia这个名字了。

集市中迷宫似的大街小巷从Djemaael-Fna广场的北侧一直延伸到AlibenYoussef清真寺尽头,使这片地区变得更加有趣和错综复杂,非常适合漫步。

AlibenYoussef清真寺和Medersa学院(成为阿拉伯人社区的文化和在宗教中心。

不远处即马拉喀什博物馆在一座重新修复的19世纪riad老实建筑DarMnebbi中。

不断变化的展览内容包括众多艺术品和手工制品。

马拉喀什的皇城也是非常著名的,其中最著名的Palaisel-Badi宫殿位于阿拉伯人社区南部的皇城内。

它于1578年到1620年建造完成。

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宫殿之一。

遗憾的是,宫殿中的珠宝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没有逃脱穆莱•伊斯梅尔苏丹贪婪的双手,最终,它被洗劫一空。

Kasbah清真寺旁边的Saadian坟墓长期以来免幸于世人的侵扰,曾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来专有的墓地。

然而,今天人们看到的这片装饰豪华的墓地却是萨迪王朝的王公们的陵寝,其中最显赫的是艾哈迈德•曼苏尔之墓。

然后要说的是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它位于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大西洋,作为首都自然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啦。

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

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

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座落在这里。

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

城中多古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据说毁于15世纪一次大地震,从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耸立于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完整无损,用玫瑰色石块砌成的高塔占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顶,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迹。

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即乌达亚城堡,其城墙、主殿已不复存,城门、了望岗楼屹立如故,城堡中间是一花园,多奇花异草。

附近的加斯巴,是当年陈兵的地方。

新城东南的萨拉废墟,传说是穆瓦希德王朝时期建造的皇陵,周围建有城堡。

现在废墟上还保存着门楼、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园等。

拉巴特王宫建于1785年,占地2平方公里,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大门上用黄铜雕成图案,绿玻璃瓦屋顶,宫内多式样各异的宫殿,其中哈桑二世用于接见宾客的里亚德宫尤为宏丽,还有哈桑二世的父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

拉巴特有公元859年创办的卡拉威英大学和1917年创建的古物博物馆。

市南的大西洋岸,海滩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默罕默德五世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

是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逝世于1961年的父亲建的。

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才竣工。

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

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

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

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

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

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

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

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二是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

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

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

堡旁靠海外的一组平房,原为葡萄牙军事监狱,法国占领后改为饭馆,至今一直开放。

好了,不要在对迷人的摩洛哥恋恋不舍了,我们马上要去的是一个碧海黄沙间神秘而美丽的国家——突尼斯。

突尼斯地处非洲最北端,隔地中海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突尼斯是北非最受欢迎的旅游国家之一。

突尼斯历史悠久,相传突尼斯建城的历史要早于罗马城,历史上的突尼斯曾被罗马人吞并过、被汪达尔人占领过、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过、被法国“保护”过,正因如此,突尼斯才能成为多元文化的融汇处,在这里洒落着包括迦太基的、古罗马的、拜占庭的、阿拉伯的、土耳其的、伊斯兰的文明痕迹,而在突尼斯的建筑遗存、民间艺术、特色美都是多元化文明的表现。

突尼斯面朝地中海,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集海滩、沙漠、山林景观的于一身的国度。

由于突尼斯北部靠海,气候更适合人们生活,因而突尼斯的人口多集中于北部区。

受地中海的影响,这里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沙滩、绿树以及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是突尼斯最能吸引人的事物。

同时,突尼斯北部苍凉的撒哈拉沙漠也是勇敢者的向往,与欧洲比邻的优越地理位置,这些使得突尼斯成为了世界旅游者的新宠。

由于突尼斯突出而特别的自然地理和文化环境,许多著名的电影人选择了突尼斯作为电影的外景拍摄地,《英国病人》、《星际大战》、《印地安娜琼斯》等许多好莱坞的传世之作的拍摄外景地至今仍保留于此,走进其中,曾经经典的影像便浮跃于脑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