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从出苗至成熟都易受到害虫的危害,要想获得玉米的优质高产,合理地防治害虫很重要。
尤其是对玉米螟的危害,不能掉以轻心。
一、危害症状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在玉米各个生育期都可危害,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一般可导致减产10-30%,初龄幼虫钻入心叶危害,叶片展开后留下许多横排小孔,大龄咬食花丝、茎杆、雄穗基部还可钻入穗轴中咬食玉米颗粒。
二、化学防治
1、大喇叭口期(心叶期)防治: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兑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
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
2、穗期防治:此时玉米在抽雄吐丝期,玉米螟大龄幼虫在植株上活动咬食花丝和茎杆,可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20%氯虫苯酰胺300倍液喷花丝和果穗。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叶末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即玉米螟幼虫孵化并潜入心叶丛为害的时期,可以使用药剂喷施或颗粒剂丢心的方法进行防治。
具体可选用
2.5%敌百虫颗粒剂沾心叶,每公斤500-600珠,或者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克撒入心叶。
此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或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等方法进行防治。
2. 药剂喷雾防治:在玉米螟幼虫3龄前,即玉米心叶末期,使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以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
可用的药剂有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福奇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亮泰悬浮剂)和24%甲氧虫酰肼(雷通悬浮剂)等,用量分别为10毫升/亩、25毫升/亩、25毫升/亩、40毫升/亩和40毫升/亩。
3. 药剂灌心或撒施毒土:在心叶末期,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
也可以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进行防治。
或者使用含有辛硫磷等成分的颗粒剂配土防治成虫,在7月中上旬防治幼虫。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幼苗、叶片、苞片、穗部等都具有破坏性。
为了防止和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适当调整播种时间,避免幼苗期与玉米螟高发期重叠,减少害虫的损失。
2. 栽培方式:采用密植或留缺播种的方式,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3. 粘虫灯诱捕:在玉米田中设置粘虫灯,利用光线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粘住害虫,减少其数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可以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蜘蛛等,或利用玉米蚜的寄生性病菌进行防治。
5. 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适时使用农药喷洒,如选择对玉米螟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综合运用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玉米螟危害,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怎样防治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用什么药防治

怎样防治玉米螟虫玉米螟虫用什么药防治玉米螟幼虫每年都在不断的生长,并且在呈现老态的时候在茎杆里面过冬,相对湿度要在60%以上。
降雨较多利于它们产卵。
今天我们介绍怎样防治玉米螟虫,玉米螟虫用什么药防治。
一、怎样防治玉米螟虫1、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利用虫子喜欢光的特性,使得虫子飞向机器从而杀死虫子。
在田庄的外面,每隔一百五十米左右就放一个诱杀虫的灯,玉米螟成虫对于光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光的地方他肯定会去,那么就可以将这个玉米螟成虫杀死。
2、利用性激素防治因为玉米螟雄蛾雌蛾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人们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他们的性别,所以可以对雌虫注射性激素。
这种做法可以使得玉米螟雌成虫不能够怀孕,产生不孕不育现象,从而不能够进行繁殖,从根本上减少了玉米螟。
3、释放赤眼蜂赤眼蜂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螟,对于玉米螟来说,看见赤眼蜂就等于老鼠见了猫一样。
玉米螟对于赤眼蜂的害怕可想而知。
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在晴天时大面积连片放峰,效果最好。
释放的赤眼蜂的数量可根据螟虫卵的数量而定。
二、玉米螟虫用什么药防治敌敌畏与甲基异硫磷混合来杀死螟虫成虫。
使用这种药剂可以有效的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使得玉米螟不能够在对食物进行残害。
幼虫的防治可在玉米的心叶期进行,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以1:15的比例与细煤渣混合均匀,然后使用喷雾器施药,一边沿着田埂走一边喷药。
在玉米的抽穗期间,对于敌敌畏的使用量一定要增加,这样才能够使得玉米螟死亡,保证食物的安全,使农民的努力没有白费。
也可将上述药剂施与雌穗顶部花柱基部,这样药液就可以渗入花柱,杀死在雌穗里的幼虫,因此减少玉米螟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提高作物的产量。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处理秸秆,消灭越冬虫源。
收获后将有虫的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铡碎沤肥。
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穗轴当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
②设置诱集田。
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产卵的特点,春播时在正常播期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早播玉米作诱集带,诱集成虫产卵,使用高效农药一举歼灭。
③结合田间管理清除虫源。
如利用间苗、定苗及果菜类的整枝打杈清除有虫卵或幼虫的植株,集中销毁。
④选用非玉米螟寄主进行间作。
在一些地方习惯使用玉米与辣椒间作,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但有时躲过了病毒病,却加重了玉米螟对辣椒的为害,应注意避免。
2、生物防治2.1以菌治虫即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进行处理,方法有两种:①于心叶中期(玉米螟卵处于孵化初期至孵化盛期)施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消灭幼虫。
颗粒剂可以自行制作,白僵菌颗粒剂是将每克50-500亿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 与过筛煤渣5kg拌匀,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将苏云金杆菌乳剂15mL同砂粒3.5kg拌匀制成,每株用2g施入玉米心叶内。
此外每亩用白僵菌粉250g与陶土750g混合喷粉,也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②早春使用白僵菌封垛,即在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对寄主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用量为每平方米100g。
2.2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或释放的赤眼蜂消灭玉米螟。
为了提高田间自然赤眼蜂的寄生率,可采用增加间作物的方法。
例如在玉米田内间作绿豆,可增加赤眼蜂的数量。
此外,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即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放第1次蜂,以后每4-5d(天)放1次,连续放3次。
放蜂量为每亩15000-30000头。
3、化学防治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含有化学农药的颗粒剂。
颗粒剂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g;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g;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g;5%杀虫双颗粒剂,每亩用200g与细土4kg拌匀后撒施。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和抽雄期为害比较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
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会在玉米穗内产卵,导致玉米穗内部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甚至引起霉变,使玉米无法食用。
三、传播病害。
玉米螟在为害玉米的过程中,还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导致玉米感染严重的病害,加重玉米的损失。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二、机械防治。
可以在玉米田间颗粒布设诱捕器,诱捕器中添加一些诱虫剂,可以吸引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捕捉效果。
三、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杀灭玉米螟,减少其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合理农业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措施,减少玉米螟的滋生环境,降低其数量。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其危害,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对待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农田作物,实现丰收。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害虫,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前翅呈淡黄色,后翅呈棕色。
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大,体侧具有黑色横纹。
玉米螟孳生在玉米叶片、茎和穗部,主要以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和果实为食,造成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枯萎、果实被啃食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玉米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生性蜂类和捕食性昆虫,如天牛、蜻蜓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或者利用天敌繁殖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来消灭玉米螟。
常见的农药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轮作休闲:在连作地或者玉米田旁边种植休闲作物,如红薯、蔬菜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和传播。
4. 清除秧苗:玉米螟常常在玉米秧苗上滋生,及时清除受害的秧苗,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量。
5. 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寄生和繁殖。
6. 使用陷阱:在田间设置玉米螟的诱捕器,如黄色粘虫板,可以吸引和捕获玉米螟,减少其数量。
7.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的玉米,可以减少受到玉米螟的侵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危害作物的害虫,给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引入天敌: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减少玉米螟的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2.利用微生物: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螟,如利用病毒、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可以对玉米螟产生致病作用,从而减少其数量。
二、物理防治措施1.陷阱诱捕:可以设置一些玉米螟的诱捕器具,如黄色粘板、玉米螟性信息素等,来吸引玉米螟进入陷阱并粘住它们,起到减少玉米螟数量的作用。
2.机械控制:可以采用人工拾虫、打虫机等机械手段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这些机械手段可以有效地将玉米螟从玉米植株上清除,减少其危害。
三、化学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农药: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螟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提高防治效果。
四、栽培管理措施1.合理轮作:玉米螟有一定的寄主选择性,可以通过合理轮作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田中间隔种植一些不适合玉米螟生长的作物,如豆类、油菜等,可以降低玉米螟的数量。
2.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和杂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栖息地,避免其大量繁殖和传播。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田间管理,如松土、中耕、追肥等,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栽培管理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防治中,应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求,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玉米螟数量和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以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玉米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
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
了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常用
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天敌和使用昆虫寄生虫。
例如,引入捕食性
昆虫如蜘蛛、杨梅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还可
以使用昆虫寄生虫如微小寄蝇等,它们会在玉米螟的体内产卵,幼虫
孵化后会侵入玉米螟体内并寄生,从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命
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喷洒、熏蒸
和土壤处理等。
喷洒农药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玉米
螟的成虫和幼虫。
熏蒸是将药剂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中的药剂来
控制玉米螟。
土壤处理是在播种前将农药施入土壤中,以控制玉米螟
的幼虫。
3. 混合防治
混合防治是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可以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玉米螟的数量,然后再使用化学
防治方法来杀死剩余的玉米螟。
这种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的策略,
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环境调控
自然环境调控是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环境和种植方式,减少玉米螟的
危害。
例如,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将不同作物轮流种植,以减少玉米
螟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合的间作方式,如种植一些对
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5. 灾后处理
在发生玉米螟灾害后,及时采取灾后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
以通过清除被玉米螟感染严重的植株、收集和销毁蛹和幼虫等方法,
降低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进行地面清理、灭虫处理等
工作,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总结:
玉米螟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害虫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
重要。
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混合防治、自然环境调控和灾后处
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农民和农业专家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
合的防治方法,并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只
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玉米作物,提高农民的收益
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