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火炮全集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4重炮

105毫米leFH 43 重炮性能:口径:105毫米出膛初速度:610米/秒有效射程:13000米说明:105毫米leFH 43 重炮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mm le.FH 18而研制的,坚固的Skoda工厂(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厂)发展了FH 43,105毫米leFH 43 重炮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了类似88毫米高射炮的四轮炮架,可以360度环向射击,火炮采用当时先进的液压系统,使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精确度很高。
该炮仅仅制造出几门实验的样炮,限于二战战局的恶化,该炮计划没有进一步实现,没有来得及生产,所以照片找不到!105毫米leFH 44 重炮性能:口径:105毫米炮弹重;14.97公斤出膛初速度:655米/秒有效射程:14250米说明:105毫米leFH 44 重炮,也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毫米 le.FH 18而研制的,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仅仅制造了2门样炮,性能上比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研制的105毫米leFH 43 重炮强,其炮架则是五花八门。
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希望新型重炮必需使用现有火炮的零部件,今天看来有点火炮通用化、模块化的思路。
按照希特勒的最高指示,克虏伯公司给105毫米leFH 44 重炮配置了以下火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的炮架、88mm Pak 43反坦克炮的炮架。
由于该炮采用不同炮架后,重量增加较多,机动性下降,所以德国克虏伯公司没有进一步发展。
照片现在找不到。
128毫米K 43 重炮说明:为了在火炮上赶超苏联的122毫米火炮,德国人决定发展128毫米K 43 重炮,它将使用与128毫米Flak 40重型防空炮相同的身管和炮膛。
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生产了一门试验的原型炮,采用交错十字型炮架。
但是仅仅制造一门就终止了。
因为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发展的类似重炮已经走在Skoda工厂的前面。
二战德军“大麦克斯”自行火炮简史

二战德军“大麦克斯”自行火炮简史二战时期,德国装甲车辆性能之优、声誉之隆是尽人皆知的,可谓高颜值、有内涵。
除了广大军迷耳熟能详的“虎”式、“豹”式、III号、IV号等主战坦克外,德军还装备了大量自行火炮,与坦克一道构成德军装甲部队的作战主力。
早在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德军就将利用履带式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投入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军自行火炮的数量和型号都逐渐增多,到战争末期达到顶峰。
它们通常使用与坦克相同的底盘,但装备威力更大的火炮,以满足特定的作战需求。
在众多德军自行火炮中,有些型号是军迷十分熟悉的,比如“黄鼠狼”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
不过本文介绍的“大麦克斯”自行火炮则属于比较稀有的型号,因为该型战车仅制造了2辆,但它的战绩可毫不逊色哦!若知详情,请往下读。
碉堡杀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基于一战堑壕战的经验,许多欧洲国家都消耗巨大人力、物力修建永备防御工事,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坚固的莫过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即便是荷兰、比利时和捷克等中小国家也都在边境高墙深垒,严密布防。
相比一战时期的要塞,这些现代化的防御筑垒更为复杂坚固,火力配置更为完善,易守难攻,而且这些堡垒几乎都是针对德国的,这让一心复仇的德国军队如鲠在喉,在20世纪30年代,德军始终致力于寻找攻坚破敌的良策和利器。
■ 今日位于法德边境地区的马奇诺防线堡垒遗迹,在二战之前,德军一直在研究突破周边国家边境防御筑垒工事的方法。
1938年,德军开始在演习中尝试使用88毫米炮打击地面目标,同时还组建了专门攻坚的工兵部队。
但是,演习表明牵引式88毫米炮行动笨拙,极易被敌方火力击中,而且对于墙壁厚重的混凝土工事,炮弹威力也不尽人意。
针对这一情况,德军提出研制一型大威力自行火炮,从而达到机动力和破坏力的结合。
克虏伯公司承担了这项任务,工程师们选定陆军现有的K18型105毫米重型加农炮作为搭载火炮,与88毫米炮相比,K18型加农炮不仅弹道平直,穿透力强,杀伤力更胜一筹。
二战火炮彩色图鉴

二战火炮彩色图鉴比利时75毫米博福斯野战炮
法军75毫米M1897L-36.3野战炮
捷克47毫米反坦克炮
日军96式150毫米榴弹炮
苏军122毫米的M-30榴弹炮
苏军152毫米炮
:意大利75毫米野战炮
意大利90mm高炮
意大利布雷达M1935 20-L53高炮
:英军40毫米高炮
英军57毫米反坦克炮
英军77毫米L-55反坦克炮
英军140毫米炮
美军37毫米反坦克炮
美军76.2毫米M5型L-50反坦克炮美军105毫米榴弹炮
美军M2的155毫米L-45重型火炮德军30毫米高射炮
德军50毫米高射炮
德军75毫米反坦克炮
德军88毫米反坦克炮
德军150毫米铁道炮
德军170毫米铁道炮
德军203毫米铁道炮
德军210毫米岸防炮
德军210毫米重炮
德军600毫米卡尔自走重迫击炮
德军K12-210毫米铁道炮
德军布鲁诺283毫米铁道炮德军利奥波德280毫米铁道炮德军西奥多240毫米铁道炮德军多拉800毫米铁道炮
德军V-1飞弹
德军V-2飞弹
德军Sd-1400 X Fritz导弹。
近战火力支援利器,二战德军迫击炮简介

近战火力支援利器,二战德军迫击炮简介德语里迫击炮一词写作Moerser,也作Granatwerfer(弹丸投射器),给这种武器的定义是:作为步兵近距离支援的高弹道火炮,往往在可目视目标的距离内使用。
其主要结构是架在座钣和两脚支架上的钢制滑膛身管,配有简单的观瞄设备。
弹丸从膛口装入,靠自重沿身管内壁滑落到身管底部,通过身管底部的撞针击发弹丸。
迫击炮不是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它仍能对轻装甲目标以及敞篷车辆构成威胁。
迫击炮为德军所接受应该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匈牙利神父,但在一战,这种小火炮并没有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1932年,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制Gr.W.34型80mm迫击炮。
该型炮身管长1143mm,重57kg,其中身管重19kg。
发射3.5kg34型迫击炮弹时。
炮口初速172m/s,最大射程2400m,最大散布直径为65m。
到战争爆发时共生产了该型火炮4624门,每门造价810帝国马克,到战争结束,Gr.W.34共生产了71,630门。
当装载在车辆底盘上时(如Sd.Kfz.250/2),该炮则改称Gr.W.67。
80mm迫击炮弹的工作模式:不含发射药的炮弹存于弹筒内;发射药包为模块式,形状为扁平有一开口的环形。
使用时安装在炮弹尾部弹翼前端。
装药量以数字编号,如1-7号,数字表示使用的药包数量。
药包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推动弹丸飞离炮口,同时根据装药量和身管仰角决定弹丸射程。
装药量与身管仰角所决定的弹丸射程通过火炮射表装定。
国防军的80mm迫击炮组有4名炮手,120mm迫击炮有6名炮手,而战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120mm迫击炮则有8名炮手。
在快速射击/防御性射击时,弹丸的射程一般通过装药量的增减来决定。
Gr.W.34的主要配用弹种主要是Wurfgranate34,该弹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共生产了73,972,000发。
该弹长329mm,重3.5kg,弹径81.4mm,内装炸药0.55kg。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精心整理步兵炮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75毫米IG37步兵炮75毫米IG42步兵炮76.2毫米M1927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75毫米IK290(r),75毫米Infanterie-Kanone290(r))Inf.Shell38HL/B:3.5Kg(高爆榴弹)出膛初速度:259米/秒最大射程:3793米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总产量:8266门说明:75毫米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le.IG18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leichteInfanterie-Geschütz的意思是:lightinfantrygun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75毫米le.GebirgIG18山炮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IG18步兵炮1944年7月,法国诺曼底地区,德军党卫第10装甲师的步兵部队在防御战中正在使用75毫米le.IG18步兵炮向美军猛烈开火.75毫米le.IG18F步兵炮说明:75毫米le.IG18F步兵炮是75毫米le.IG18的伞兵型号,表面上看更象是山炮,不过比le.IG18的重量更轻,炮轮更小,方便伞兵的快速机动作战.1939年开始研制生产,总产量为6门.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德军很快以一种轻便的无后座力炮来取代了75毫米le.IG18F步兵炮在德国伞兵火炮中的位置,所以该炮也仅仅生产了6门后就停止生产了.德军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的炮尾特写历史照片75毫米IG37步兵炮性能参数:口径:75毫米长:1.80米炮弹重:6.46公斤火炮俯视仰角:-10度————-+40度出膛初速度:280米/秒最大射程:5150米总产量:2279门说明:75毫米IG37步兵炮是1937年进入德军服役,其后续发展型号有75毫米IG42.而75毫米IG42步兵炮是1942年进入德军服役的.75毫米IG37步兵炮采用了德军37毫米PAK35/36,37毫米PAK158(r)s反坦克炮的炮架,与37毫米的这三种反坦克炮的炮架区别是:仅仅更换了轮子和悬挂装置.该炮炮口安装有炮口制退器,使用的炮弹有一部分与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炮弹通用.该炮在二战中全部在东部战线苏德战场作战,到1945年春,仍然有1300门75毫米IG37步兵炮在东部战线的德军中服役.德军75毫米IG37步兵炮历史照片75毫米IG42步兵炮性能参数(1944年IG42n.A):口径:75毫米炮长:1.79米战斗全重:588公斤炮弹重:5.97公斤出膛初速度:280米/秒最大射程:4800米1944年产量:258门1945年产量:269门总产量:527门德军75毫米IG42步兵炮(1944年克虏伯研制的IG42n.A)历史照片150毫米s.IG.33步兵炮性能参数:口径:149.1毫米L/11.4长:1.68米炮弹重最大射程1940150毫米150毫米装备150s.IG.33HetzerSturmgeschütz33BisonIBisonII说明: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间断的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s.IG.33/1,150毫米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装备150毫米s.IG.33,这四种车辆分别是:s.IG.33Hetzer(追猎者的自行火炮型号),Sturmgeschütz33(以3号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BisonI(野牛1型),BisonII(野牛2型).150毫米150毫米,其自行化的,4号坦克,以捷克生产的pzkpfw38t轻型坦克底盘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的”野牛M”型自行火炮以2号坦克F型底盘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的“野牛2型”自行火炮,照片上该炮属于隆美尔北非装甲军团.。
文》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一览

文》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一览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一览2008-07-21 18:13StugIII 3式突击炮 E型Stug III - 3式突击炮/坦克歼击炮是二战中德军主力装备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没有炮塔,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时间,所以德国各军工厂生产的数量非常高。
1936年6月15日,军方要求开发一种装有75毫米或以上口径主炮的步兵支援车辆。
1936/37年,埃克特Alkett公司制造了试验性的0系列。
它一共制造了5辆,使用的是Pzkpfw III B型的底盘和低强度钢制的上部结构,装有24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L/24)。
1940年1月,经过广泛测试和改进,3式突击炮A型(1系列)正式投产。
1940年晚些时候它出现在法国战场,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肯定。
作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它在攻击时的主要目标是碉堡、机枪阵地、反坦克炮阵地以及其他障碍物。
那以后,3式突击炮参加了北非、俄国、诺曼底等地的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有它的踪影。
开始时,3式突击炮编成突击炮营,后来编成突击炮旅,一般作为独立部队配属给集团军一级。
只有精锐的国防军部队(如大德意志师)和武装党卫队(近卫师、帝国师、骷髅师)才在师一级编有突击炮旅。
突击炮是作为一种进攻武器开发的(突击炮assault gun也可译作冲锋炮),但后来常被用于防御任务。
晚期型号——Stug III (40)也装备了不同的猎坦克营(坦克歼击营)。
1944年的时候,它常被用来代替Pzkpfw III, Pzkpfw IV, 甚至Pzkpfw V(豹式)装备坦克营。
实践表明这是一个错误,但绝望的形势和总体上坦克的短缺使得这种做法成为必要。
“元首立刻确信“灰熊”突击炮绝对可以满足前线部队对此类装备的迫切需要。
”——阿尔贝特·斯佩尔--------------------------------------------------------------------------------1942年早期,埃克特Alkett公司被要求在克虏伯Krupp公司的协助下开发一种新的突击炮(步兵支援型自行火炮)。
二战德军野牛自行火炮

二战德军野牛自行火炮“野牛”系列自行火炮“野牛(Bison)”自行火炮全称“15cm s.IG.33 Sfauf.PzKpfw.I.Ausf.B”,其实就是德军在一号B型底盘上直接安装s.IG.33 150mm重步兵炮,一共改装了38辆。
参加过1940年法国战役。
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
SIG33 150mm自走重步兵炮由莱茵金属公司于1927年设计开发,1933年正式生产。
该炮炮身长1680mm;最大射程4700m。
150毫米s.IG.33步兵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重量太重,达2吨重,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瞄火炮确实比较重,机动性成问题。
在实际作战中,因为该炮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支援和发挥,所以自行化改装也迅速进行。
务实的德国工程师迅速在德国已经生产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这样机动性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该炮巨大在威力使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威吓力,通常不用几发炮弹,意志薄弱的敌人就会从战壕里出来投降,另外据说该炮有击毁T-34的记录,却没有得到过证实。
自行化的150毫米s.IG.33步兵炮一生产出来,就是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的抢手货,其被大量配置在德军装甲战斗群(与虎,虎王,4号坦克,黑豹坦克一起协同行动)和步兵支援群中(与4号突击炮一起伴随步兵进攻),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s.IG.33步兵炮依然保持生产。
即使在“野牛”自行火炮投入生产之前,利用2号坦克的底盘和零部件进行改良的计划就已经制定了。
2号坦克在1941年就已经过时了,但是巨大的生产数量提供了一个生产变型车的好机会。
第一辆改进的实验型车在1940年6月13日于库莫斯多夫(Kummersdorf)接受测试。
在1940年10月,阿勒克特(Alkett)完成了第一辆基于2号B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II Ausf B)的底盘的原型车,但这种底盘既无法为安装大型火炮提供足够空间也不能吸收后坐力。
二战兵器全集|德军装甲师师属炮兵中坚,“大黄蜂”自行榴弹炮

二战兵器全集|德军装甲师师属炮兵中坚,“大黄蜂”自行榴弹炮"大黄蜂"是采用3号和4号坦克的零部件“撺”成的,也可以称它为Geschutzwagen III/IV(3/4号炮车),首台样车1941年试制成功,采用加长版4号坦克悬挂和行走机构,以及3号坦克的驱动总成和履带及传动系统。
车体上安装装甲钢板围成的开放舱室,配备两种武器,该车原本承担坦克歼击车的角色,原计划安装1门88毫米反坦克炮,角色变成自行火炮后安装的是专用150毫米FH 18野战榴弹炮,正式编号150毫米Panzerfeldhaubitze 18M auf GW III/IV SdKfz 162 Hummel,自1942年后成为德国国防军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师属野战炮兵的核心。
“大黄蜂”自行榴弹炮宽敞的火炮战斗室宽敞的火炮战斗室,可见侧壁分体式战斗舱装甲钢板Panzerfeldhaubitze 18/1可发射弹头重量43.5公斤榴弹,射程13.325公里。
首批下线的火炮安装了大型炮口制退器,但实战证明并无必要,因此后来生产的车型将其取消。
装甲最厚处达50毫米。
“大黄蜂”车组包括驾驶员共5人,驾驶员舱位于车身前部,有装甲防护。
为驾驶员提供单独的装甲驾驶舱看起来有些奢侈,但设计师只是简单地扩大了驾驶舱空间使其与火炮舱联通,使用容易获得的平板钢板为全车加强防护,这反而简化了工序,扩大了内部空间,降低了造价。
该车仅能携带18发炮弹,更多的弹药只能存放在附近,可完成这一任务的卡车并不多,所以到1944年年末生产了不少于150辆没有安装火炮的“大黄蜂”,前部装甲由多块拼装改为整体钢板,这些车辆用于为“大黄蜂”运送炮弹。
到1944年年末共生产“大黄蜂”666辆并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
实战证明该车非常实用并广受欢迎,且只用于一线作战。
该车有加宽履带改型“东线履带”(德文Ostkette,英文Ostketten),专用于东线战场冬季,开放式炮舱用防水帆布覆盖,以使乘员免受恶劣天气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野战炮——————field gun75毫米野战炮系列75毫米 leFK 38野战炮75毫米 FK 40野战炮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75毫米le. FK 18野战炮说明:德国的75毫米野战炮系列,对于德军来说,生产这样性能不佳的野战炮得不偿失,因为其性能和德军中的轻型迫击炮和性能、作战任务雷同,但是野炮拥有更大的重量,不符合闪电战战略对火炮的要求。
,而75毫米野炮的有限的射程,同样重量很轻的迫击炮也能达到,使得德军中的75毫米野战炮的地位很尴尬。
二战中,德军主要装备两种型号的75毫米野战炮,一种是一战的老兵75毫米 le. FK 16 n.A.野炮发展的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另一种是二战德军发展的替代型号:75毫米 le. FK 18 野炮。
这些75毫米野炮,在德军中的地位既不突出,性能也不显著,但伴随德军走完整个二战历程。
德军75毫米 le. FK 18 野炮在二战的许多战役中多次被使用到,其射程加强型虽然增加了射程,但是重量增加,使的机动性下降。
为了寻找解决办法,异想天开的德国人开始在德军中性能优秀的标准的反坦克炮身上打主意了。
德军中性能不错的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开始进入德国火炮专家的法眼。
德国火炮专家以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为蓝本,研制出了两种改进的野炮型号,他们是:75毫米 FK 40野战炮和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但是这两种野战炮投产时间太迟,以至于在战争期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75毫米 le. FK 18野战炮口径: 75 毫米L/26炮架长: 5.20 米生产时间:1930年长: 1.94 米宽: 1.83 米高: 1.65 米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5度火炮俯仰角:-4度—+45度炮弹重: 5.9 公斤最大射速: 10 发/分出膛初速度: 485 米/秒最大射程: 9 414 米人员编制:8人75毫米 le. FK 18 L / 26野战炮75毫米 le FK 38 野战炮性能参数:口径: 75 毫米 L/34炮架长: 5.60 米生产时间:1939年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5度火炮俯仰角:-4度—+55度长: 2.55 米宽: 1.88 米高: 1.57 米最大射速: 11 发/分出膛初速度: 580米/秒最大射程: 11 300 米人员编制:8人75毫米 le. FK 38 L / 34野战炮75毫米 le. FK 38 L / 34野战炮不同炮弹穿甲能力:K.Gr.rot.Pz. ( Armor 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 =APCBC)距离:100米=500 米=1000米=1500 米=2000 米炮弹重量:6.08 公斤穿甲厚度:59毫米= 55毫米=51 毫米=47毫米=33毫米Gr.38 Hl / A ( 反坦克高爆弹 )距离:100米=500 米=1000米=1500 米=2000 米炮弹重量:4.40公斤穿甲厚度:75毫米= 75毫米=75毫米=75毫米=0说明:75毫米leFK38野战炮,性能比75毫米 le. FK 18野战炮有所提高,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炮重增加。
二战爆发前,该型号曾出口到巴西。
二战爆发后,75毫米leFK38野战炮一直在德国国防军中服役,直到 1945年战争结束。
75毫米leFK38野战炮除了使用传统的脱壳高爆弹外,还能使用脱壳穿甲弹,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75毫米 le. FK 16 n.A.野战炮性能参数:口径: 75 毫米 L/36长: 2.70 米最大射速: 9 发/分出膛初速度: 662 米/秒最大射程: 12 300 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炮兵部队正在使用75毫米 le. FK 16 n.A.野战炮进行射击!看炮弹在空中飞过的掠影!说明:75毫米 le. FK 16 n.A.野战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野战炮,后来在德军中服役到二战,算得上是老资格的野战炮了。
德军以75毫米 le. FK 16 n.A.野战炮为蓝本研制了75毫米 le. FK 16野战炮75毫米 le. FK 16 野战炮说明:75毫米 le. FK 16 野战炮,是在一战75毫米 le. FK 16 n.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性能参数与75毫米 le. FK 16 n.A相差不大,在德军中服役时间是1933—1939年,二战爆发后,基本退出德军现役,但是有300门的75毫米 le. FK 16 野战炮依然留在德军中服役,直到1945年。
75毫米 FK 40 野战炮说明:75毫米 FK 40 野战炮,倍径为46倍,是德国以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为蓝本研制的野战炮,研制思想主要给德军步兵团配属野战炮在兼顾对地支援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75毫米 FK 7M 85野战炮性能参数:口径: 75 毫米 L/43炮架长: 5.85 米长: 3.20 米宽:2.11 米高: 1.83 米最大射速: 10 发/分出膛初速度: 550 米/秒最大射程: 10 275 米说明:75毫米 FK 7M 85野战炮,以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为蓝本研制,沿用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的瞄准装置和炮座后坐机构,炮架采用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
在换用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后,发现换用炮架很适合该型号野战炮的角色任务。
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现在保存在新西兰北部地区的Te Kopuru(地名)的德国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火炮后部特写镜头性能参数:口径: 77 毫米L / 35生产时间:1914年总产量:3500门生产公司:克虏伯人员编制:6人战斗重量:1250公斤火炮方向射界:左右正负4度火炮俯仰角:上下-10度—+40度炮弹重: 7.2公斤出膛初速度: 600米/秒最大射速:5发/分最大射程: 7 825米说明: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是1939年投产的野战炮,以赶超一战法国的75毫米 Model 1897野战炮为目标,但是实际性能与法国的75毫米炮有一定差距。
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1945年。
其实77毫米 FK16野战炮与德军77毫米/96野战炮相差不大,所以归纳型号时,将两者放在一起。
该炮是一战期间生产的,是由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在一战期间总共生产了3500门。
一战德国战败后,相当一部分数量的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作为巴黎凡尔赛条约规定,赔偿给比利时、荷兰等国作为战场赔偿。
剩余的火炮在1920年换装75毫米炮的炮架,并一直在德军中服役,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
一战期间正在准备开炮的德国77毫米 le. FK 96/16 野战炮100毫米 S. K野战炮说明:100毫米 S. K野战炮,尽管该炮正式称呼为”100毫米”,但是其真实口径为”105毫米”,这是德国逃避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的一种武器发展策略,反正德国人是钻空子. 100毫米 S. K野战炮在德军步兵部队中属于重型武器.现在保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郎森林公园内,第36步兵师历史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国100毫米 S. K野战炮,印在火炮身上的德文编号:S10CM K 35(T) NO.131.100毫米 S. K野战炮的发展型号:105毫米 le. K 41野战炮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性能参数:口径: 105 毫米 L/52炮架重: 1120公斤长: 5.46 米炮弹重: 14.97 公斤出膛初速度: 835 米/秒最大射程: 19 066 米1940年,法兰西会战中的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发展型号:105毫米 K 18野战炮100毫米s. K 18/40 野战炮K18PzSfIVa 105mm S.P.H. 装备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的德军自行火炮K18PzSfIVa 105mm S.P.H. 装备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的德军自行火炮100毫米 s. K 18/40 野战炮性能参数:口径: 105 毫米L/60长: 6.30 米最大射速: 6 发/分出膛初速度: 910 米/秒最大射程: 21 150 米说明:100毫米 s. K 18/40 野战炮,是德军105毫米 s. K 18的改进型号,主要改进是:炮管倍径加大,身管加长,提高了火炮的出膛初速度,另外一项改进是比105毫米 s. K 18减重了105公斤,该炮最后被称为: “100毫米s. Kanone 42”.所以该炮有两个德国军方的命名: 100毫米 s. K 18/40和100毫米 s. Kanone 42.1942年北非战场,隆美尔装甲军团中的100毫米 s. K 18/40 野战炮在沙漠中掩护3号坦克进攻的历史照片.105毫米 le. K 41 野战炮说明:105毫米 le. K 41 野战炮,是德军德军105毫米 s. K 18的改进型号,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和Rheinmetall-Borsig AG公司都参与该炮的改进,与s. K 18相比的主要改进是:减轻火炮重量,口径由105毫米该小为100毫米.100毫米 S. K野战炮系列升级路线图:100毫米 S. K野战炮=>105毫米 le. K 41野战炮100毫米 S. K野战炮=>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105毫米 K 18野战炮100毫米 S. K野战炮=>105毫米 s. K 18 野战炮=>100毫米s. K 18/40 野战炮128毫米 K 81/1 野战炮说明:128毫米 K 81/1 野战炮是由128毫米 K 44重炮改进来的,由于缺少合适的火炮炮架,德军将1940年法兰西会战中缴获155毫米 long GPF 重炮的炮架拆下来装在128毫米 K 81/1 野战炮上。
128毫米 K 81/1 野战炮由于采用重炮的炮架,重量增加不少,所以产量很少。
故照片找不到!128毫米 K 81/2野战炮说明:128毫米 K 81/2野战炮是由128毫米 K 44重炮改进来的,沿用德军的128毫米 K 44重炮的炮架,稀少数量的128毫米 K 81/2野战炮则是采用缴获苏联的122毫米 M1937 野战炮的炮架。
产量很少,故照片找不到!现给出上面2种型号的原型炮128毫米 K 44重炮的照片:1944年,德军在大西洋墙的防线上使用的1940年缴获法军的155毫米 long GPF 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