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合集下载

二战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 德军动用巨炮摧毁坚城

二战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 德军动用巨炮摧毁坚城

二战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德军动用巨炮摧毁坚城李夜雨2012-7-9 10:06:59 来源:《新民晚报》2012年07月05日德军装备的800毫米口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为保卫黑海舰队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苏军与纳粹侵略军打了一场惨烈的防御战,德军出动3门超级巨炮对苏军堡垒展开猛烈轰击。

苏军虽然没能凭借坚固要塞群挡住入侵者,但在作战过程中通过陆海空军密切协同,牵制德军超过250天。

兵力对比■纳粹:德国第11集团军(下辖德军第30、49、54三个军,共9个师)、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6个旅),并配备1275门火炮和300余架飞机协同作战,由曼施坦因上将统帅。

■苏军:防守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是苏军独立第51集团军为主的10万人,其中包括黑海舰队的3个海军陆战步兵旅约4200人(在战斗中曾获得增援和补充,最多时约5500人)。

作战背景塞瓦斯托波尔地处黑海北岸,北有铁路可通往莫斯科,南出黑海海峡可通地中海,战略地位重要。

作为一个经营千年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市建有大量堡垒、壕沟和迷宫隧道。

在20世纪30年代,塞瓦斯托波尔市更是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进并修建了军用机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军遭突然袭击,损失惨重,德军长驱直入。

9月,德军第11集团军进抵克里米亚半岛。

德军认为,驻扎在半岛南端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可能对侵苏德军南线部队构成威胁,从克里米亚机场起飞的飞机则可以威胁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德军重要燃料来源),同时以塞瓦斯托波尔为主要基地的苏军黑海舰队也可能破坏德军海上交通线。

因此,德军决定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聚歼当地苏军。

9月24日,德军发动进攻,克里米亚战役打响。

到11月16日,除了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半岛都落入德军之手。

作战经过塞瓦斯托波尔市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在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中,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混凝土装甲板覆盖,并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设置大量暗堡和火力点,所有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优良射界,要塞的弹药大多存放在深入地下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易守难攻。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又被称为“战场铁锤”,是战场最主要的杀伤武器之一。

不过实战中确有一些火炮中的怪兽,它们的体积巨大,口径惊人,威力更是惊人。

古斯塔夫列车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列车巨炮。

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和废弃。

不过希特勒上台以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将军们分析,认为一战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施里芬计划没有成功。

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敌人,最终在两线的消耗战中崩溃。

此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想获胜,仍然必须采用施里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此时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时间和60亿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时期大贝莎列车巨炮这样的420毫米炮弹连续两发的直接命中。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

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经过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

德国军方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打破马其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的列车炮。

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需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距离外进行发射,所以它的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

于是,克虏伯公司从1935年开始研究,但开发这样的巨炮谈何容易。

还好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世界上最大的炮

世界上最大的炮

世界上最大的炮世界上最大的炮是二战时期德国800毫米多拉炮,一颗炮弹就重7吨,射程为47公里世界上最大的炮——多拉大炮世界上最大的大炮是在二战期间(1942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出的800毫米口径超级巨炮——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

炮筒长 32.48米,重达400吨,射程42-47KM。

仅一个混凝土爆破弹就重7.1吨。

运输时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

要安装好这门巨炮,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作战时由一个德军少将总体指挥,一个大校具体负责,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为1420人,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

德国空军还要负责空中掩护。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是美国设计制造的“小戴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为了从正面攻破德军的齐格非防线,专门设计制造了这门杀伤威力强大的迫击炮。

该迫击炮口径为920毫米,炮的底座重72560公斤,炮筒重65304公斤,发射的炮弹弹头重1700公斤。

该炮刚制造完毕,准备投入战斗时,盟军已突破了齐格非防线,突入了德国境内。

所以该迫击炮在战争中未能投入使用就宣布退出现役。

现在该炮陈列在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陆军军械博物馆内。

另外,1857年英国伍尔维奇兵工厂制造的一门叫马勒兹迫击炮,口径也达920毫米,在战争中也从未使用过。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

炮尾用来盛装炮闩。

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

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少炮身后坐能量。

发射时,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

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压强一般约为3×10^5千帕),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

这家德国公司只出品巨无霸:二战搞个超级巨炮,现在搞个陆上航母

这家德国公司只出品巨无霸:二战搞个超级巨炮,现在搞个陆上航母

这家德国公司只出品巨无霸:二战搞个超级巨炮,现在搞个陆上航母这是一家19-20世纪全球著名的德国公司。

公司的标志,这单词其实翻译成“库普”最适合,但是,它在中国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克虏伯!当年,清朝人啥都落后,但翻译这个单词,实在是精妙传神之极。

作为德国军事工业的王牌,无数巨无霸的军工产品,都出自克虏伯公司之手。

图为一战时期的德军宣传画,“大伯莎”火炮的巨大炮弹飞向法军。

炮管长达36米的巴黎大炮,是一战中德军最震撼对手的巨无霸武器。

它的厉害之处不在于炮身的变态长度,而是它的射程居然远达130公里!要知道,当时一般的大炮射程只有20公里。

以至于,遭到炮击的塞纳河边的法国人疑惑不解:没看到飞机啊?这炸弹从哪飞来的?二战德军,则是一支钢铁巨兽无处不在的军队: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巨鼠坦克,伽玛大炮,卡尔大炮……但最骇人听闻的,是下面这一款——超级大炮:800毫米口径的多拉巨炮(大炮以工程师妻子多拉命名。

也称古斯塔夫超重型铁路炮,古斯塔夫是克虏伯家族成员)。

它的全长为42.97米,炮管长达32米,高12米,全重1488吨。

当然了,这么重的家伙只能在铁路轨道上行驶,而且无法通过桥梁。

巨炮的炮弹也是巨弹。

穿甲弹重7.1吨(相当于一个轻型坦克的重量),高爆弹重4.8吨,最大射程47公里。

不过,因为炮弹太大,装填过程非常缓慢,一个小时只能发射一两发。

多拉巨炮的操作、保护和维修需要4120人!整个发射流程需要一名少将、一名少校和1500名士兵操作和指挥。

光是操作发射这一个环节,就需要350人操作。

希特勒在德国军备部长陪同下视察多拉巨炮,亲身经历过一战堑壕战的希特勒,特别密信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多拉巨炮”的假想目标原来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但法军溃败迅速,没排上用场。

那么,它的实战威力有多大?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战中,“多拉巨炮”配合轰炸机对要塞进行了五天轰炸,要塞的苏军炮台全部摧毁,数千名守军全部阵亡,这是战后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残骸。

又见纳粹德国黑科技,一炮就是一座城,以希特勒名字命名

又见纳粹德国黑科技,一炮就是一座城,以希特勒名字命名

又见纳粹德国黑科技,一炮就是一座城,以希特勒名字命名本文导读:一、二战希特勒古斯塔夫列车炮人们都知道,纳粹的军事科技是十分牛逼的,因为早在1942年的时候就研制出来了古斯塔夫列车炮,震惊全世界!古斯塔夫列车炮口径为800毫米,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重1488吨。

即使在现在这无疑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加上其精确度,简直比一战时期著名的巴黎大炮好太多!古斯塔夫列车炮据说是纳粹的元首希特勒为了突破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亲自下令研究的超重型火炮。

古斯塔夫是个人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在二战期间,德国一门超级大炮命名为古斯塔夫列车炮就意义不同了。

古斯塔夫命名的来源来自号称北方雄狮的古斯塔夫·阿道夫,而希特勒本身就叫阿道夫,但是为了避讳,没有直接取名希特勒或者阿道夫的名字,所以就隐晦的纪念希特勒。

而关于古斯塔夫列车炮的表现怎样呢?应该是这样的:炮弹重⒎1吨(穿甲弹),⒋8吨(高爆弹),⒈8 - 2.0吨(推进燃料),炮弹初速720米/秒(穿甲弹),820米/秒(高爆弹),射程:28—60 公里。

据说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弹药,竟比一个人还大!不知道是否有点太夸张呢!或许上面给的数据还不是很直观,不能完全了解这门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威力。

或许这样说会比较直观,就是这个古斯塔夫列车炮在1944年镇压华沙起义中,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二、威力大但是十分笨重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00多吨,可将7吨重的炮弹射击到37公里以外,其性能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贝莎列车炮。

由于对该火炮的性能极为满意,克虏伯公司以他们董事长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Krupp,是当时克虏伯公司的领袖,也就是之前那个贝莎.克虏伯的丈夫),这门巨炮也是克虏伯家族的最大骄傲,也是克虏伯公司的骄傲。

而该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则被命名为多拉(Dora),这是设计师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已故妻子的名称。

火炮中的巨无霸——列车巨炮古斯塔夫

火炮中的巨无霸——列车巨炮古斯塔夫

表 之 作 .就 是 本 文 要 说 到 的 列 车 巨炮 重 炮 可 惜 在 当 时 来 说 . 想 使 用 大 口 铁 路 上 以火 车 作 为机 动 的 运 载 平 台 ,
古斯 塔 夫
径 火 炮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事 情 。 因 为 北 也 就 大 大 提 高 了 重 炮 移 动 的 速 度 , 这
的 话 来 说 , 有 个 重 要 的 枢 纽 站 , 四 面 有 不 少 铁 路 支
条 件 要 上 , 没 线 。 由此 聪 明 的 北 军 指 挥 官 格 兰 特 想
有 条 件 创 造 条 到 了 办 法 , 他 命 令 立 即 将 320m m重
件 也 要 上 各 炮 安 置 在 火 车 上 , 通 过 铁 路 运 送 到 前
炮 中的怪兽 ,它们 的体 积 巨大, 口径 的 步 兵 火 炮 是 无 法 摧 毁 这 些 坚 固 工 即使大 口径重 炮 的重量对 它也 不算什
惊 人 , 威 力 更 是 惊 人 。 这 种 巨 炮 的 代 事 . 唯 一 的 办 法 是 必 须 使 用 大 口径 的 么 。 而 火 车 的 速 度 远 远 超 过 马 匹 .在
军 长 驱 上 千 公 里 杀 人 南 军 后 方 作 战 , 是 非 常 实 际 的 办 法 由此 列 车 炮 就 随
一 路 上 的 地 形 复 杂 , 路 途 遥 远 。 当 时 之 而 生 ! 列 车 炮 概 念 刚 刚诞 生 , 就 遭
早 在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前 , 各 国 的 大 口径 火 炮 受 冶 金 技 术 的 制 约 往 往 遇 了 实 战 的 考 径 的火 炮 已经 算
在 实 战 中 , 美 国 南 军 和 北 军 的 容 易 实 现 的 。

世界上最大的火炮

世界上最大的火炮

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火炮,德国的V-3巨炮应该是炮管最长的火炮,美国的小大卫巨型迫击炮应该是口径最大的火炮。

伊拉克的巴比伦大炮则是二战后超级大炮的尝试,不过很可惜没有成功,否则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长的火炮。

德国古斯塔夫巨炮德国古斯塔夫巨炮为列车炮,第二座该型炮称为多拉炮。

这两座列车炮都是纳粹德国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的目的是为了摧毁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

古斯塔夫巨炮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采用高达800毫米的口径,重达1350吨,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48千米以外的目标。

该炮巨大的体积必须由250人花费3天的时间组装,还需要2500人负责铺设铁轨,以及支援空防或其他勤务,才能够开始进行射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可移动大炮。

古斯塔夫巨炮有2种炮弹,分别是高爆弹和混凝土破甲榴弹;高爆弹重4.8吨,最大射程48公里,弹头炸药当量700千克;混凝土破甲榴弹弹体由铬-镍合金钢制成,弹体长度3.6米,弹体重量7.1吨,最大射程38公里,爆炸当量250千克,可击穿7米厚的混凝土或1000毫米的钢板。

1942年纳粹德国发动蓝色行动,将作战矛头指向高加索地区,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帅进攻赛瓦斯波托尔要塞。

这座要塞位于黑海之滨,经过俄国人的长久经营,这座要塞变成了几乎攻不可破的坚固堡垒。

在克里米亚战争时,英法联军曾经为了攻占此处而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苏联更是在此设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两座名为“高尔基炮台”最为著名。

德国为了攻破这座要塞,德国从国内调集了各式火炮,当然包括古斯塔夫巨炮,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古斯塔夫巨炮与卡尔臼炮的联手合作下被攻克,曼施坦因也因此获得“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的称号。

古斯塔夫巨炮在攻击赛瓦斯波托尔要塞中足足发射了48发炮弹,刚刚好把膛线全部磨光。

德国V-3巨炮V-3巨炮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的大炮,是在二战战败之前的复仇武器系列之一,相对于火箭引擎推进的V-1导弹和V2火箭,V-3巨炮是使用火药推进的长距离投射武器。

二战德国800mm“多拉”列车炮

二战德国800mm“多拉”列车炮

二战德国800mm“多拉”列车炮从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开始尝试在铁道载具上装上火炮,以达至可移动作为远程打击力量之目的。

随后经过不断改良及增大火炮口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更达至高峰,欧美列强均争相发展及拥有自己之铁道炮。

德国由于战败关系,直至1933年纳粹党上台,不顾凡尔赛条约重整军备,更将铁道炮进行重点发展及现代化,而K5(E)及21cm之K12(E)则为当其时最新之设计。

管长21.54米口径28cm射程达60公里之K5(E)“多拉”列车炮由前后两组6轴各12个铁道轮之平台车承载,调整主炮之射角则由炮身两旁各一组之液压装置及中央一组之液压缓冲器所负责,加上铁道上之地台转盆,使该炮可作360度旋转,实为最有威力之机动武器。

此列车炮在二次大战东西战线均有其影子,最有名之“安齐奥之役”曾给予过美军部队不少苦头。

战后美军更将从“安齐奥之役”所卤获有别名“安齐奥安妮”之称之K5(E)铁道炮用船运回美国,并安放在马利兰州之“亚巴丁”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一战时的大贝尔莎列车炮最早的使用记录可以追溯到1862年,同盟国使用过。

之后的50年里几乎没有什幺大发展。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开发出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列车炮,如“Big Bertha”(大贝尔莎)。

Big Bertha是一种21厘米口径远程火炮,移动力有限,一般被配置在铁路交*口上的堡垒或特别军事基地内。

平时停在隧道内,只在需要开火的时候驶出来。

后期型的火炮身管长36米,射程超过120KM。

大贝尔莎在战争中一直处于极度保密中,隐藏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尽管法国对于“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炮火”进行过调查,派出飞机进行搜索,但从没有发现过什幺,一直到战后都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开发计划1935年,重新武装的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列车炮的研制计划,意图在一战时Big Bertha的经验基础上制造出移动力更强,能更有效使用的列车炮。

新型号陆续开发出了24厘米口径射程20KM的Theodor Bruno K 西奥多布鲁诺 K,28厘米口径的K5E,由海军战舰主炮开发成的38厘米口径射程55.7KM的Siegfried K(E)席格佛雷德 K,80厘米口径射程47KM的着名的DORA 多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德国陆军“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车炮
古斯塔夫准备进行射击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

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

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

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

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

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

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
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研发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

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

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

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

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古斯塔夫800毫米口径炮口特写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德国陆军将它命名为“古斯塔夫”,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这门炮以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

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

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

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

古斯塔夫炮按在特制的列车上进行机动
铁路运输古斯塔夫炮的巨型身管
古斯塔夫炮所用的高爆穿甲弹
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

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

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

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

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战绩
巨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

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运回,“多
拉”列车炮又会同“卡尔”“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竟不顾弹药吃紧,极其残酷地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

1945年4月,德国工程师为免被缴获,拆除的“多拉”,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看下图)
性能参数
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射击角度: +53 度
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 (高爆弹)
1.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