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合集下载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

二战时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编制(精编版)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

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

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了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

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平时的基本框架。

{注:日军师团按建立时间可分五个档次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对体现民主人权的事物多不屑一顾,对军国主义的货色却是如蝇逐臭。

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

从二战至今天,日本依然对陆军基本战术单位编制称“师团”(全世界各国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编制均以“师”为名称)。

至二战投降时日本共有海陆空各类师团约260多个,兵力约有600万。

日军师团在二战时分为四等一等甲类师团;从近卫师团(近卫一师团、近卫二师团、近卫三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二十师团均为一等甲种17个装备最精良师团。

每个师团人数量均超过2.7万人(二战中中国一个军编制的兵力人数才3万人,中国一个甲等师的兵力不到1.1万人。

二战中中国军队编制与美国、德国编制一样)二等乙类师团;第十二师团、十五师团,第19师团至110师团全为二等作战师团,为战争新增支援师团。

(二等师团人数上不足2.5万人)三等丙类师团:第110师团至300以内的师团番号(此时日本已不按完整顺序排列大约共计169个至230个左右的番号)。

每个师团人数不到2万人,这类师团均在是1944年底新增后备师团,战斗力完全不能与当时中国国军相比(1945年起中国国军大量换上美式装备)。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附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结局)1.番号中的奥妙明治维新后,发展新式军队的日本以普鲁士模式为楷模。

1888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6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番号第1~6。

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近卫师团。

甲午战争前成立的这7个老牌师团,被视为日本陆军的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扩军的日本完成了第7~18师团的组建。

吞并朝鲜后,为稳定局势,镇压当地人民反抗又编组了第19、第20师团。

番号自7至20的部队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连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17个(1925年“大正裁军”时撤销了4个二等师团,分别为第14、15、17、18),乃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属甲种师团行列。

下图(图1)——日军7个一等师团的组建地他们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再加工、炮、骑、辎重联队等,兵员普遍在2万人以上。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以17个常备师团的预备役人员为主体新建了番号100以后的“特设师团”(战前,日本大量训练兵员,服役两年后即复员,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

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武装,因而临战时可迅速组建一个新师团)。

日军建制中,此类部队属于第三等师团。

由于成员年龄偏大,普遍拖家带口,不会像年轻官兵那样愿意“赴靖国神社相会”,因而战力较差且纪律涣散。

如第106师团就是由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成。

武汉攻坚战中,在万家岭遭到了薛岳所部的重创。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从1938年至1941年间,日军采用自常备师团抽调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新兵的方式,陆续组建了番号以20打头的新建师团、番号30~50的治安师团及番号50以上的补充师团。

他们属于第四等部队,师团部直辖三个步兵联队,兵额1.5万左右。

由于核心出自常备部队,加之兵员也较年轻,故战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深感力不从心的日本通过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为基础,组建了大量增设师团。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

二战陆军师团编制详解二战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

下辖4至9个联队(团)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

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

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

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共54人。

3.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二战日本军队“师团”是什么编制,有多少人,火力怎么样

二战日本军队“师团”是什么编制,有多少人,火力怎么样

二战日本军队“师团”是什么编制,有多少人,火力怎么样
日军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
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

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

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

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但是不管它什么编制,都败给了伟大的中国人民!。

二战日军编制

二战日军编制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骑兵108大队:后藤甲子郎中佐
野炮兵108大队:今井藤吉郎中佐
步兵第1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3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7月27、28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月31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2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年1月18日调任日军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1937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20个师团,1-20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100,即101-120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解读二战日军师团番号——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在二战结束时日本陆军的作战师团将近两百个,番号也是纷繁复杂。

其实通过这些杂乱的番号是可以大致判断出日军相关部队的战力的。

第一等师团日本陆军第一批师团的番号从第1到第6,源自以前按地域划分的六个镇台,兵员征集地分别是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和熊本。

他们与警卫皇宫的近卫师团同属日军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其编制是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加上骑兵、炮兵、工兵以及辎重兵联队,满编足额时超过两万人,相当于同时期中国军队的两个加强师。

而战力方面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位列日军魁首。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本方面竟然有第3、第4和第6三个第一等师团参战,可见他们对长沙攻坚的重视。

第二等师团包括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期间组建的第7到第18师团,以及镇守朝鲜罗南、龙山两地的第19和第20师团。

20世纪20年代时,这类师团虽被裁撤掉四个(第13、15、17、18师团),但军事预算却未裁减,反而促进日本在坦克、战机和高射炮领域的研究步伐。

其中第7师团作为东京大本营的战略预备队而颇受重视,常常被派到决定日本命运的战场。

1942年时该部以第28联队为基干组成一木支队,奉命夺取瓜岛上被美军占据的机场,连续的机枪声中他们不顾伤亡的呐喊冲锋,疯狂行径中透露出可怕的战斗精神。

经裁撤后剩余的十个师团加上原有的第一等师团,构成了日本战前的常备师团。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复员的预备役人员充足,日军17个常备师团顿时由一变二。

战前,日本因财力有限并未保持大规模军队编制,但却常年大批训练兵员,新兵服役两年后即复员,然后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

这些由预备役组成的新建师团称为“特设师团”,番号在一百之后。

如第101师团、第106师团就是由第1师团和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的。

这类部队虽然属日军第三等师团,但战力却不敢恭维。

武汉保卫战时在万家岭遭到重创的就是第106师团,该部被歼灭万余,满山遍野尽是他们的尸骸和弃械,同时成就了万家岭“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近卫师团师团名编成编成地(补充地) 通称号近卫师团明治24-12-14 东京(宫后改编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1师团昭和18-5-14 东京隅近卫第3师团昭和19-7-6 东京范步兵师团师团名编成编成地(补充地) 通称号第1师团明治21-5-14 东京玉第2师团明治21-5-14 仙台勇第3师团明治21-5-14 名古屋幸第4师团明治21-5-14 大阪淀第5师团明治21-5-14 広岛鲤第6师团明治21-5-14 熊本明第7师团明治29-5-12 旭川熊第8师团明治31-10-1 弘前杉第9师团明治31-10-1 金沢(泽)武第10师团明治31-10-1 姫路铁第11师团明治31-10-1 善通寺锦第12师团明治31-10-1 小仓剣第13师团明治38-4-1 高田/仙台镜第14师团明治38-7-6 宇都宫照第15师团明治38-4-1 昭和13-4-4 豊桥/京都祭第16师团明治38-7-18 京都垣第17师团明治40-11-30 昭和13-4-4 冈山/姫路月第18师团明治40-11-13 昭和12-9-9 久留米/久留米菊第19师团大正4-12-24 罗南虎第20师团大正4-12-24 龙山朝第21师团昭和13-4-4 金沢讨第22师团昭和13-4-4 仙台原第23师团昭和13-4-4 熊本旭第24师团昭和14-10-6 熊本山第25师团昭和15-7-10 大阪国第26师团昭和12-9-30 名古屋泉第27师团昭和13-6-21 东京极第28师团昭和15-7-10 东京豊第29师团昭和16-2-25 名古屋雷第30师团昭和18-5-14 平壌豹第31师团昭和18-3-22 甲府烈第32师团昭和14-2-7 东京枫第33师团昭和14-2-7 仙台弓第34师团昭和14-2-7 大阪椿第35师团昭和14-2-7 东京东第36师团昭和14-2-7 弘前雪第37师团昭和14-2-7 熊本冬第38师团昭和14-6-30 名古屋沼第39师团昭和14-6-30 広岛藤第40师团昭和14-6-30 善通寺鲸第41师团昭和14-6-30 宇都宫河第42师团昭和18-5-14 仙台勲第43师团昭和18-5-14 名古屋誉第44师团昭和19-4-4 大阪橘第46师团昭和18-5-14 熊本静第47师团昭和18-5-14 弘前弾第48师团昭和15-11-30 熊本海第49师团昭和19-1-6 京城狼第50师团昭和19-5-3 台北蓬第51师团昭和15-7-10 宇都宫基第52师团昭和15-7-10 金沢柏第53师团昭和16-9-16 京都安第54师团昭和15-7-10 姫路兵第55师团昭和15-7-10 善通寺壮第56师团昭和15-7-10 久留米龙第57师团昭和15-7-10 弘前奥第58师团昭和17-2-2 熊本広第59师团昭和17-2-2 柏衣第60师团昭和17-2-2 佐仓牙第61师团昭和18-3-13 东京鵄第62师团昭和18-5-1 京都石第63师团昭和18-5-1 宇都宫阵第64师团昭和18-5-1 広岛开第65师团昭和18-5-1 名古屋専第66师团昭和19-7-22 台湾敢第68师团昭和17-2-2 大阪桧第69师团昭和17-2-2 弘前胜第70师团昭和17-2-2 広岛枪第71师团昭和17-4-16 旭川命第72师团昭和19-4-4 仙台伝第73师团昭和19-7-6 名古屋怒第77师团昭和19-3-27 旭川稔第79师团昭和20-2-6 罗南奏第81师团昭和19-4-4 宇都宫纳第84师团昭和19-7-6 姫路突第86师团昭和19-4-4 久留米积第88师团昭和20-2-28 旭川要第89师团昭和20-2-28 旭川摧第91师团昭和19-4-12 旭川先第93师团昭和19-7-6 金沢决第94师团昭和19-10-14 大阪威烈第96师团昭和20-2-6 福冈玄第100师团昭和19-6-15 名古屋拠第101师团昭和12-9-1 东京—第102师团昭和19-6-15 熊本抜第103师团昭和19-6-15 熊本骏第104师团昭和13-6-16 大阪凤第105师团昭和19-6-15 広岛勤第106师团昭和13-5-15 熊本—第107师团昭和19-5-16 弘前凪第108师团昭和12-8-26 弘前—第109师团昭和12-8-26 昭和19-5-22 金沢胆第110师团昭和13-6-16 姫路鹭第111师团昭和19-7-12 善通寺市第112师团昭和19-7-12 久留米公第114师团昭和12-10-12昭和19-7-10 宇都宫/沟の口将第115师团昭和19-7-10 旭川北第116师团昭和13-5-15 京都岚第117师团昭和19-7-10 柏弘第118师团昭和19-7-10 京都恵第119师团昭和19-10-11 东京宰第120师团昭和19-11-21 善通寺迈进第121师团昭和20-1-16 善通寺栄光第122师团昭和20-1-16 东京舞鹤第123师团昭和20-1-16 名古屋松风第124师团昭和20-1-16 仙台远谋第125师团昭和20-1-16 広岛英机第126师团昭和20-1-16 熊本英断第127师团昭和20-1-16 宇都宫英迈第128师团昭和20-1-16 金沢英武第129师团昭和20-4-12 长野振武第130师团昭和20-4-12 京都钟馗第131师团昭和20-2-1 金沢秋水第132师团昭和20-2-1 大阪振起第133师团昭和20-2-1 熊本进撃第134师团昭和20-7-10 桂木斯勾玉第135师团昭和20-7-10 満洲真心第136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抜第137师团昭和20-7-10 朝鲜扶翼第138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动第139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屈第140师团昭和20-2-28 东京护东第142师团昭和20-2-28 仙台护仙第143师团昭和20-2-28 名古屋护古第144师团昭和20-2-28 大阪护阪第145师团昭和20-2-28 広岛护州第146师团昭和20-2-28 熊本护南第147师团昭和20-2-28 旭川护北第148师团昭和20-7-10 満洲富岳第149师团昭和20-7-10 満洲不挠第150师团昭和20-2-28 京城护朝第151师团昭和20-2-28 宇都宫护宇第152师团昭和20-2-28 金沢护沢第153师团昭和20-2-28 京都护京第154师团昭和20-2-28 広岛护路第155师团昭和20-2-28 善通寺护土第156师团昭和20-2-28 久留米护西第157师团昭和20-2-28 弘前护弘第160师团昭和20-2-28 平壌护鲜第161师团昭和20-4-12 华中震天第201师团昭和20-4-2 东京武蔵第202师团昭和20-4-2 仙台青叶第205师团昭和20-4-2 広岛安芸第206师团昭和20-4-2 熊本阿苏第209师团昭和20-4-2 金沢加越第212师团昭和20-4-2 久留米菊池第214师团昭和20-4-2 宇都宫常盘第216师团昭和20-4-2 京都比睿第221师团昭和20-5-23 长野天龙第222师团昭和20-5-23 弘前八甲第224师团昭和20-5-23 広岛赤穂第225师团昭和20-5-23 大阪金刚第229师团昭和20-5-23 金沢北越第230师团昭和20-5-23 东京総武。

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编成

二战时期日军如何编成
山炮兵联队:人员3699,马3600,山炮36门。
山炮兵大队:人员999,马720,山炮12门。
山炮兵中队:人员195,马138,山炮4门。
工兵联队:人员719,马约150。
工兵中队:人员约300。
实在太详细了...为什么它们的编制都不是整数,只有凑到一起才是一个整数。
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期总兵力已近600万,拥有200多个师团的番号。其陆军常备主力师团(师)下辖有两个步兵旅团(旅),每个步兵旅团(约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团),每个步兵联队(约3870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步兵大队(约1215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另外,师团还直辖骑兵联队(约1400人)、炮兵联队(约2500人)、工兵联队(约1500人)、辎重兵联队(约2800人)及通信队(约650人)、卫生队(约500人),野战医院(约150人)等。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日军陆军师团有多种编制,而且各个时期不同。
1937年抗战爆发时,共有17个常设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1至20(内欠13、15、17、18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3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1个大队炮小队(2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3个步兵小队,小队辖1个机枪组(2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组(2个掷弹筒)2-3个步兵分队(20-30支步枪)。师团还辖有1个炮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4个骑兵中队与1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门 120mm 榴弹炮与十二门 75mm 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 150mm 重榴弹炮)、 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 100mm 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 150mm 加农炮)、迫击炮大 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 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 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 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 为 28200 人、挽马制为 24400 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 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近卫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5 年 6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机械化
近卫第 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9 年 7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东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1 年 5 月 编成地点:仙台 师团种类:挽马
1937 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 20 个师团,1-20 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 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 100,即 101-120 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 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21-100 之间的师团是抗战之后陆续增加的,有的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有的是新兵,属 乙或丙或丁种,没有一定的规律。
第 23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7 月 编成地点:熊本 师团种类:机械化
第 24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4 年 10 月 编成地点:熊本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5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5 年 7 月 编成地点:大阪 师团种类:挽马
第 26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2 年 9 月 编成地点:名古屋 师团种类:挽马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 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 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 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 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 12800 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 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 5000 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 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 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 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 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 1500 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 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 8000 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 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 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 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 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 1.5-1.7 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 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 6000-7000 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 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第 7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27 年 10 月 编成地点:旭川 师团种类:驮马
第 8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弘前 师团种类:挽马
第 9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金沢 师团种类:驮马
第 10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1 年 10 月 编成地点:姬路 师团种类:挽马
(二)、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
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 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 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 70mm 步兵炮),步 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 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 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 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 75mm 山炮与十二门 75mm 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 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 28500 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 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 120mm 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 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 25000 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 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
第 15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4 月 编成地点:敦贺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6 师团 编成日期:明治 38 年 7 月 编成地点:京都 师团种类:挽马
第 17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3 年 4 月 编成地点:姬路 师团种类:驮马
第 18 师团 编成日期:昭和 12 年 9 月 编成地点:久流米 师团种类:驮马
二战日军师团编制-
(一)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北洋陆军的建制是一样的。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 1.8 万人,其中步兵 1.2 万人,其他兵种约 6 千人。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 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 1.2 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 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 1.8 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 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 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 2 旅团(每旅团 2 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 一联队,共 8 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 28200 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 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 2 旅团(每旅团 2 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 共 7 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 24400 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 3 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 5 个联队, 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 15500 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 3 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 制,约 11000 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 2-3 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 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 6000-8000 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
(四)、 至 1937 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 17 个师团扩充为 24 个师团(不包括台湾军和非 步兵师团部队),部署于国内的仅 2 个师团,朝鲜 1 个,中国东北 5 个,关内总共 16 个。 一。华北地区 1。中国驻屯军的扩大 7 月 11 日,日军大本营决定将关东军独立第 1、11 混成旅团和朝鲜军第 20 师团派往平 津地区,加强中国驻屯军,15 日,原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病死,由香月清司中将接 任。随后又在 8 月 1 日抽调东北的第 1 师团部分兵力组成第 2 混成旅团抵达天津。 序列如下: 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河边正三少将,辖步兵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 独立第 1 混成旅团:酒井镐次少将 独立第 11 混成旅团:铃木重康中将 第 20 师团(龙山师团):川岸文三郎中将 39 旅团:高木义人少将 77 联队:鲤登行一大佐 78 联队:小林恒一大佐 40 旅团:山下奉文少将 79 联队:森木伊市郎大佐 80 联队:铃木谦二大佐 骑兵 28 联队:冈崎正一中佐 野炮兵 26 联队:细川中康大佐 工兵 20 联队:南部薰大佐 全师团 9804 人,马 1741 匹,可能没有全来,辎重兵联队哪儿去了?按日军番号,师团 骑兵、炮兵联队番号应与师团番号相同,20 师团是个例外。 混成第 2 旅团:关龟治少将(8 月 1 日后为本多政材少将) 步兵第 1 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 3 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 7 月 27、28 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 月 31 日,日军参谋本 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 1、2 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 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 1 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 年 1 月 18 日调任日军参谋本 部第 1 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第 6 师团: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霍一大佐 11 旅团:坂井德太郎少将 13 联队:冈本保之大佐;47 联队:谷川正宪大佐 36 旅团:牛岛满少将 23 联队:冈本镇臣大佐;45 联队:神田正冢大佐 骑兵第 6 联队:猪木近太大佐 野炮兵第 6 联队:藤村谦中佐 工兵第 6 联队:中村诚一大佐 辎重兵第 6 联队:川真田国卫大佐 第 14 师团:土肥原贤二中将,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
第 19 师团 编成日期:大正 4 年 12 月 编成地点:罗南 师团种类:驮马
第 20 师团 编成日期:大正 4 年 12 月 编成地点:京城 师团种类:挽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