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编制

德军编制
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

老编制步兵师(共17200人)

辖师部、侦察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3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8人,轻机枪2挺,摩托17辆,轮式车辆31辆

侦察营:625人,轻机枪25挺,重机枪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20毫米防空炮3门,50毫米迫击炮3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2门,装甲车3辆,摩托45辆,轮式车辆30辆,马车3辆,马213匹。

通信营:474人,轻机枪17挺,摩托32辆,轮式车辆103辆,马车7辆,马52匹。

炮兵团:2500人,轻机枪32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摩托40辆,轮式105辆,马车229辆,马2274匹。

反坦克营:550人,轻机枪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摩托45辆,轮式114辆。

工兵营:843人,轻机枪34挺,反坦克枪9支,火焰喷射器20支,摩托44辆,轮式87辆,马车19辆,马52匹。

师辎重队:2300人,轻机枪30挺,20毫米防空炮8门,摩托88辆,轮式车辆253辆,马车245辆,马735匹。

3个步兵团:各3250人,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反坦克枪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50迫27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摩托47辆,轮式车辆73辆,马车210辆,马683匹。

1944年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共计12352人)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2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4名,军士87名,士兵106名,装备步枪121支,手.枪92支,冲锋枪1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32辆,摩托21辆,拖车(trailer)1辆。

师部:军官33名,军士61名,士兵92名,装备步枪95支,手.枪81支,冲锋枪7支,轻机枪2挺,轮式车辆25辆,摩托21辆,拖车1辆。

地图班:军士1名,士兵7名,步枪7支,手.枪1支,轮式车辆2辆。

宪兵:军官1名,军士25名,士兵7名,装备步枪19支,手.枪10支,冲锋枪5支,轻机枪3挺,轮式车辆5辆。

燧发枪营:军官15名,军士113名,士兵580名,装备步枪477支,手.枪122支,冲锋枪127支,轻机枪43挺,重机枪12挺,81毫米迫击炮6门,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5辆,马车102辆,拖车57辆,马165匹。

通信营:军官16名,军士80名,士兵283名,装备步枪326支,手.枪18支,冲锋枪35支,轻机枪31挺,轮式车辆76辆,摩托13辆,马车14辆,拖车2辆,马54匹。

炮兵团:军官85名,军士460名,士兵1906名,装备步枪2065支,手铳307支,冲锋枪164支,轻机枪69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50毫米榴弹炮12门,轮式车辆30辆,摩托7辆,马车441辆,拖车34辆,马2318匹。

(据说也有炮兵团仅由39名军士,399名士兵和马545匹组成,105毫米榴炮3门,150毫米榴炮3门)

团部:军官5名,军士2名,士兵18名,步枪17支,手6支,冲锋枪7支,轮式3辆,摩托2辆,马8匹,自行车1辆。

团部连:军官4名,军士22名,士兵59名,步枪64支,手17支,冲锋枪6支,轻机枪1挺,轮式2辆,摩托1辆,马车29辆,拖车2辆,马65匹,自行车3辆。

3个轻型炮兵营:各军官19名,军士109名,士兵424名,步枪460支,手71支,冲锋枪38支,轻机枪17挺,105炮12门,轮式7辆,摩托1辆,马车96辆,拖车8辆,马516匹,自行车13辆。

营部17人,步枪10支,手7支,冲锋枪4支,轮式2辆,摩托1辆,马12匹,自行车1辆。

指挥连130人,步枪108支,手铳16支,冲锋枪10支,轻机枪2挺,轮式5辆,马车30辆,拖车2辆,马126匹,自行车3辆。

3个105炮连各135人,步枪114支,手16支,冲锋8支,轻机枪5挺,105炮4门,马车22辆,拖车2辆,马126匹,自行车3辆。

1个中型炮兵营:军官19名,军士109名,士兵557名,步枪604支,手71支,冲锋枪37支,轻机枪17挺,150炮12门,轮式4辆,摩托1辆,马车124辆,拖车8辆,马697匹,自行车13辆。

营部同轻炮营。

指挥连137人,步枪126支,手16支,冲锋枪9支,轻机枪2挺,轮式2辆,马车34辆,拖车2辆,马142匹,自行车3辆。

3个150炮连各177人,步枪156支,手16支,冲锋8支,轻机枪5挺,150炮4门,马车30辆,拖车2辆,马181匹,自行车3辆。

(还有一种简化型的炮兵团,团部及团部连相同,但轻炮营则军官19名,军士减少为100名,士兵减少至344名,步枪减为371支,手铳增为74支,冲锋枪减为37支,105炮减为11门,马车减为70辆,拖车取消,马减少为406匹。中炮营则军士减少至97名,士兵减少为398名,步枪减为422支,手铳增为74支,冲锋枪减少为37支,150炮减少为9门,马车减少为90辆,拖车和自行车取消,马减少为476匹。)

反坦克营:军官17名,军士123名,士兵344名,装备步枪318支,手.

枪123支,冲锋枪81支,轻机枪29挺,20毫米自行防空炮12门,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4辆,轮式车辆113辆,摩托20辆,拖车17辆。

工兵营:军官18名,军士92名,士兵510名,装备步枪432支,手.枪136支,冲锋枪71支,轻机枪31挺,重机枪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20支,轮式车辆17辆,摩托19辆,马车52辆,拖车25辆,马97匹。

师辎重队:军官58名,军士219名,士兵1182名,装备步枪1181支,手.枪133支,冲锋枪17支,轻机枪57挺,轮式车辆204辆,摩托23辆,马车131辆,拖车25辆,马543匹。

步兵团:军官48名,军士316名,士兵1644名,装备步枪1373支,手.

枪350支,冲锋枪332支,轻机枪107挺,重机枪24挺,81毫米迫击炮12门,120毫米迫击炮8门,反坦克火箭筒36支,75毫米反坦克炮3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轮式车辆45辆,摩托20辆,马车242辆,拖车130辆,马495匹。

1944年国防军步兵团编制

1944年国防军步兵团(共有2008人)

辖团部、团部连、2个步兵营、步兵炮(13)连、反坦克(14)连。

团部:军官7名,军士1名,士兵16名,装备步枪16支,手.枪7支,冲锋枪2支,轮式车辆3辆,摩托3辆,马8匹,自行车2辆。

团部连(198人):军官5名,军士28名,士兵165名,装备步枪143支,手.枪26支,冲锋枪32支,轻机枪10挺,轮式车辆5辆,马车28辆,拖车6辆,马84匹,自行车9辆。

连部:军官1名,军士5名,士兵2名,装备步枪3支,手.枪5支,冲锋枪1支,马1匹,自行车3辆。

指挥排:军官1名,军士2名,士兵29名,装备步枪23支,手.枪1支,冲锋枪9支,马车6辆,拖车6辆,马7匹。

工兵排:军官1名,军士7名,士兵65名,装备步枪53支,手8支,冲锋枪13支,轻机枪6挺,马车6辆,马13匹,自行车2辆。

摩托/自行车排:军士4名,士兵27名,装备步枪20支,手.枪4支,冲锋枪7支,轻机枪7挺,马车1辆,马31匹。

辎重:军官2名,军士10名,士兵42名,装备步枪44支,手.枪8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1挺,轮式车辆5辆,马车15辆,马32匹,自行车4辆。

步兵炮连(184人):军官3名,军士32名,士兵149名,装备步枪140支,手.枪22支,冲锋枪27支,轻机枪5挺,75毫米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重步兵炮2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2辆,马车22辆,拖车2辆,马63匹,自行车3辆。

连部:18人,装备步枪14支,手.枪3支,冲锋枪2支,轮式车辆1辆,马车2辆,拖车2辆,马5匹,自行车2辆。

3个轻步兵炮排:各36人,装备步枪27支,手.枪4支,冲锋枪6支,轻机枪1挺,75毫米轻步兵炮2门,马车5辆,马15匹。

重步兵炮排:39人,装备*5支,冲锋枪6支,轻机枪1挺,150毫米重步兵炮2门,轮式车辆6辆,摩托2辆。

辎重排:19人,装备步枪*2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1挺,轮式车辆1辆,马车5辆,马13匹,自行车1辆。

反坦克连(186人):军官3名,军士29名,士兵154名,装备步枪120支,手.枪51支,冲锋枪17支,轻机枪6挺,反坦克火箭筒36支,75毫米反坦克炮3门,轮式车辆13辆,摩托5辆,马车8辆,拖车8辆,马10匹,自行车6辆。

连部:37人,装备步枪29支,手.枪6支,冲锋枪3支,轮式车辆1辆,摩托4辆,马2匹,自行车6辆。

75毫米反坦克炮排:33人,装备步枪25支,手4支,冲锋枪5支,轻机枪3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轮式车辆5辆,摩托1辆。

2个火箭筒排:各48人,装备步枪25支,手.枪19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1挺,火箭筒18支,马车4辆,拖车4辆,马4匹。

辎重排:20人,装备手.枪3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1挺,轮式车辆7辆。

步兵营:军官15名,军士113名,士兵580名,装备步枪477支,手122支,冲锋枪127支,轻机枪43挺,重机枪12挺,81毫米迫击炮6门,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5辆,马车92辆,拖车57辆,马165匹,自行车17辆。

1944年国防军步兵营编制

1944年国防军步兵营(共708人)

辖营部、3个步兵连、重武器连。

营部(77人):军官6名,军士13名,士兵58名,装备步枪58支,手.枪8支,冲锋枪14支,轻机枪1挺,轮式车辆1辆,摩托2辆,马车16辆,拖车4辆,马33匹,自行车6辆。

指挥部:军官4名,军士3名,士兵10名,装备步枪11支,手.枪5支,冲锋枪4支,轮式车辆1辆,摩托2辆,马4匹,自行车3辆。

指挥班:军士3名,士兵22名,装备步枪17支,冲锋枪8支,马车4辆,拖车4辆,马4匹。

辎重:军官2名,军士7名,士兵26名,装备步枪30支,手.枪3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1挺,马车12辆,马25匹,自行车3辆。

3个步兵连(各142人):军官2名,军士21名,士兵119名,装备步枪96支,手.枪22支,冲锋枪28支,轻机枪13挺,重机枪2挺,马车15辆,拖车11辆,马27匹,自行车3辆。

连部:军官1名,军士3名,士兵8名,装备步枪8支,手.枪2支,冲锋枪3支,马车1辆,拖车1辆,马2匹,自行车2辆。

1排:军官1名,军士3名,士兵29名,装备步枪22支,手.枪5支,冲锋枪7支,轻机枪4挺,马车2辆,拖车2辆,马3匹。

每排33人,排部6人(步枪4支,手2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1挺),每班9人,步枪每班6支。

2、3排:无军官,军士4名,其余与1排同。

重武器排:军士3名,士兵15名,装备步枪11支,手.枪4支,冲锋枪3支,重机枪2挺,马车3辆,拖车2辆,马4匹。

辎重:军士4名,士兵9名,装备步枪11支,手.枪1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1挺,马车5辆,拖车2辆,马12匹,自行车1辆。

重武器连:军官3名,军士37名,士兵165名,装备步枪131支,手.枪48支,冲锋枪29支,轻机枪3挺,重机枪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7辆,摩托3辆,马车51辆。

连部:20人,装备步枪 15支,手.枪2支,冲锋枪4支,轮式车辆1辆,马车2辆,拖车2辆,马5匹,自行车1辆。

1(重机枪)排:55人,装备步枪31支,手.枪15支,冲锋枪10支,重机枪6挺,马车8辆,拖车6辆,马11匹。

2(81迫)排:66人,装备步枪37支,手.枪23支,冲锋枪6支,81毫米迫击炮6门,马车15辆,拖车12辆,马19匹。

3(120迫)排:47人,装备步枪36支,手.枪5支,冲锋枪7支,120毫米迫击炮4门,轮式车辆7辆,摩托2辆。

辎重:17人,装备步枪12支,手.枪3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1挺,马车6辆,马16匹,自行车1辆。

两团制步兵师

两团制步兵师(3营/团,9859人)

辖师部、侦察连、通信营、2个步兵团、炮兵团、防空连、反坦克连、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0人,轻机枪2挺,轮式车辆48辆,摩托15辆

燧发枪连:120人,轻机枪16挺,81毫米迫击炮2门,火焰喷射器2具,轮式车辆5辆,摩托3辆,马车5辆,马20匹。

通信营:402人,轻机枪11挺,轮式车辆85辆,摩托20辆,马车6辆,马25匹。

2个步兵团:各2645人,轻机枪178挺,重机枪24挺,81毫米迫击炮18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75毫米反坦克炮3门,75毫米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重步兵炮2门,轮式车辆51辆,摩托44辆,马车244辆,马631匹。

炮兵团:1755人,轻机枪43挺,88毫米反坦克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轮式车辆52辆,摩托28辆,马车106辆,马968匹。

防空/反坦克营:350人,轻机枪17挺,20毫米防空炮12门,75毫米反坦克炮14门,轮式车辆88辆,摩托24辆。

工兵营:397人,轻机枪22挺,重机枪4挺,81毫米迫击炮4门,火焰喷射器14具,轮式车辆3辆,摩托7辆,马车35辆,马68匹。

师辎重队:1395人,轻机枪30挺,轮式车辆159辆,摩托33辆,马车86辆,马391匹。

人民掷弹兵师编制

人民掷弹兵师(10072人,三个团,2营/团)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团。

师部:同1944年步兵师。

燧发枪营:同1944年步兵师。但有时也会以燧发枪连代替——军官3名,军士28名,士兵169名,装备步枪89支,手26支,冲锋枪84支,轻机枪8挺,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75毫米轻步兵炮2门,摩托1辆,马车19辆,拖车10辆,马56匹,自行车166辆。

通信营:军官14名,军士57名,士兵234名,装备步枪266支,手34支,冲锋枪5支,轻机枪11挺,轮式车辆44辆,摩托10辆,马车12辆,拖车2辆,马44匹,自行车4辆。

步兵团:军官46名,军士267名,士兵1598名,装备手.枪269支,冲锋枪597支,轻机枪79挺,重机枪16挺,81毫米迫击炮12门,120毫米迫击炮8门,反坦克火箭筒72具。75毫米轻步兵炮12门,轮式车辆10辆(2、3团仅9辆),摩托10辆,半履带车223辆(2、3团仅219辆)。

团部:19人,步枪4支,手3支,冲锋枪14支,卡车2辆,摩托3辆,马8匹,自行车2辆。

团部连:187人,步枪133支,手22支,冲锋枪32支,轻机枪10挺,卡车1辆,马车27辆,拖车6辆,马53匹,自行车38辆。

2个步兵营:各642人,步枪309支,手80支,冲锋枪253支,轻机枪30挺,重机枪8挺,81毫米迫击炮6门,75毫米步兵炮4门,卡车2辆,摩托3辆,马车70辆,拖车32辆,马125匹,自行车27辆。

营部:44人,步枪21支,手3支,冲锋20支,轻机枪1挺,卡车1辆,摩托2辆,马车4辆,拖车4辆,马8匹,自行车3辆。

马车17辆,马42匹,自行车4辆。

3个步兵连:各119人,步枪46支,手9支,冲锋枪64支,轻机枪9挺,马车7辆,拖车4辆,马10匹,自行车5辆。

连部:20人,步枪16支,手1支,冲锋枪3支,马车1辆,拖车1辆,马1匹,自行车5辆。

2个冲锋枪排:各33人,步枪5支,手2支,冲锋枪26支,轻机枪3挺,马车2辆,拖车1辆,马3匹。

排部6人,步枪2,手1,冲锋3,轻机枪2。

2个冲锋枪班各9人,冲锋枪9。1个步枪班9人,步枪3支,手1,冲锋枪5支,轻机枪1挺。

1个步枪排:33人,步枪20支,手4支,冲锋枪9支,轻机枪3挺,马车2辆,拖车1辆,马3匹。

排部6人,步2,手1,冲锋3。

3个步枪班,步枪6,手1,冲锋枪2,轻机枪1。

重武器连:194人,步枪108支,手47支,冲锋枪39支,轻机枪1挺,重机枪8挺,81毫米迫击炮6门,75毫米步兵炮4门,摩托1辆,马车28辆,拖车16辆,马45匹,自行车5辆。

连部:24人,步枪14支,手3支,冲锋枪7支,摩托1辆,马车2辆。

2个机枪排:各29人,步枪11支,手9支,冲锋枪9支,重机枪4挺,马车2辆。

步兵炮排:52人,步枪38支,手5支,冲锋枪9支,轻机枪1挺,75毫米步兵炮4门,马车7辆。

迫击炮排:60人,步枪34支,手21支,冲锋枪5支,81迫6门,马车15辆。

13连:197人,步枪145支,手21支,冲锋枪31支,轻机枪5挺,120毫米迫击炮8门,75毫米步兵炮4门,卡车1辆,马车33辆,拖车2辆,马89匹,自行车4辆。

连部:20人,步枪13支,手2支,冲锋枪5支,半履带车2辆。

120迫4门,半履带车9辆。

1个75步炮排:52人,步枪38支,手5支,冲锋枪9支,轻机枪1挺,75步炮4门,马车8辆。

辎重:21人,步枪18支,手2支,冲锋枪1支,卡车1辆,半履带车5辆。

14连:167人,步枪91支,手63支,冲锋枪14支,轻机枪4挺,火箭筒72支,卡车1辆,摩托1辆,马车19辆,拖车12辆,马30匹,自行车2辆。

连部:3人,步枪2支,手1支,冲锋枪1支,卡车1辆。

3个火箭筒排:各50人,步枪26支,手20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1挺,火箭筒18具,马车5辆。

辎重:14人,步枪11支,手2支,冲锋枪1支,轻机枪1挺,摩托1辆,马车4辆。

炮兵团:军官75名,军士405名,士兵1264名,装备步枪1405支,手201支,冲锋枪132支,轻机枪45挺,75毫米火炮18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150毫米榴弹炮12门,轮式车辆99辆,摩托13辆,马车285辆,拖车30辆,马1062匹,自行车49辆。

反坦克营:军官17名,军士119名,士兵324名,装备步枪326支,手140支,冲锋枪26支,轻机枪30挺,37毫米自行高炮9门,75毫米牵引火炮9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4门,轮式车辆100辆,摩托18辆,拖车16辆。

工兵营:军官15名,军士66名,士兵361名,装备步枪316支,手115支,冲锋枪11支,轻机枪18挺,重机枪4挺,81毫米迫击炮4门,火焰喷射器12具,轮式车辆12辆,摩托14辆,马车35辆,拖车17辆,马68匹,自行车297辆。

师辎重团:军官46名,军士161名,士兵868名,装备步枪951支,手121支,冲锋枪3支,轻机枪15挺,轮式车辆111辆,摩托12辆,马车130辆,拖车18辆,马388匹,自行车103辆。

国防军装甲师

国防军装甲师(13725人,2营/步兵团)

辖师部、师部连、侦察营、通信营、2个步兵团、装甲炮兵团、装甲团、防空营、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2名,军士31名,士兵78名,装备步枪95支,手44支,冲锋枪3支,轮式车辆32辆,摩托8辆。

师部连:军官3名,军士37名,士兵179名,装备步枪138支,手65支,冲锋枪19支,轻机枪16挺,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20毫米防空炮4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3门,轮式车辆31辆,摩托28辆。

装甲侦察营:军官27名,军士223名,士兵692名,装备步枪434支,手300支,冲锋枪206支,轻机枪147挺,重机枪4挺,81毫米迫击炮10门,火焰喷射器6具,20毫米反坦克炮35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13门。

装甲通信营:军官16名,军士103名,士兵396名,装备步枪444支,手69支,冲锋枪51支,轻机枪35挺,轮式车辆114辆,摩托14辆。

装甲团:军官69名,军士553名,士兵1039名,装备步枪822支,手704支,冲锋枪228支,轻机枪252挺,20毫米防空炮6门,37毫米防空炮8门,四号坦克长身管52辆,黑豹坦克51辆。轮式车辆313辆,摩托53辆。

机械化步兵团:军官64名,军士436名,士兵1794名,装备步枪1373支,手595支,冲锋枪336支,轻机枪224挺,重机枪26挺,81毫米迫击炮14门,120毫米迫击炮8门,火焰喷射器24具,20毫米防空炮25门,75毫米自行步兵炮12门,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6门,轮式车辆406辆,摩托81辆。

团部:16人,步枪7支,手6支,冲锋枪3支,卡车3辆,摩托3辆。

团部连:147人,步枪93支,手50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14挺,卡车29辆,摩托17辆。

装甲掷弹兵营:军官26名,军士168名,士兵673名,步枪456支,手242支,冲锋枪179支,轻机枪115挺,重机枪12挺,81迫6门,120迫4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18门,75毫米自行步兵炮12门,轮式车辆158辆(包括125

辆装甲人员输送车),摩托24辆。

营部:43人,步枪24支,手9支,冲锋枪10支中,轻机枪6挺,轮式车辆8辆,摩托4辆。

3个装甲掷弹兵连:各183人,步枪83支,手55支,冲锋枪45支,轻机枪29挺,重机枪4挺,81迫2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6门,75毫米自行步兵炮2门,轮式车辆25辆,摩托4辆。

连部:16人,步枪11支,手2支,冲锋枪3支,轻机枪2挺,轮式车辆4辆,摩托2辆。

3个掷弹兵排:各30人,步枪12支,手10支,冲锋枪8支,轻机枪9挺,轮式车辆4辆。

重武器排:50人,步枪28支,手12支,冲锋枪10支,重机枪4挺,81

迫2门,75自行步兵炮2门,轮式4辆,摩托2辆。

防空排:27人,步枪8支,手11支,冲锋枪8支,20毫米防空炮6门,轮式车辆5辆。

重武器连:100人,步枪46支,手31支,冲锋枪32支,轻机枪17挺,120迫4门,75自行步兵炮6门,轮式21辆,摩托6辆。

连部:19人,步枪13支,手3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2挺,轮式车辆4辆,摩托3辆。

75步炮排:35人,步枪15支,手13支,冲锋枪15支,轻机枪8挺,75

步炮6门,轮式车辆9辆,摩托1辆。

120装甲迫击炮排:46人,步枪18支,手15支,冲锋枪13支,轻机枪7挺,120迫4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2辆。

补给连:175人,步枪137支,手37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54辆,摩托2辆。

摩托掷弹兵营:军官23名,军士148名,士兵697名,步枪548支,手229支,冲锋枪91支,轻机枪60挺,重机枪12挺,81迫6门,120迫4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6门,轮式车辆143辆,摩托25辆。(连以下同摩托步兵团里编制)

自行步兵炮连:142人,步枪92支,手28支,冲锋枪22支,轻机枪8挺,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6门,轮式车辆25辆,摩托5辆。

半履带工兵连:254人,步枪177支,手40支,冲锋枪37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2挺,81迫2门,火焰喷射器24具,20毫米牵引防空炮1门,轮式车辆48辆,摩托7辆。

连部:14人,步枪7支,手5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1挺,20毫米牵引防空炮1门,轮式车辆3辆,摩托1辆。

3个工兵排:各58人,步枪41支,手7支,冲锋枪10支,轻机枪8挺,火焰喷射器8具,轮式车辆10辆,摩托2辆。

重机枪班:15人,步枪8支,手5支,冲锋枪2支,重机枪2挺,轮式车辆1辆。

81迫班:17人,步枪7支,手8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2挺,81迫2门,轮式车辆2辆。

维修班(Maint Sec):10人,步枪9支,手1支,轮式车辆3辆。

辎重:24人,步枪23支,冲锋枪1支,轮式车辆9辆。

摩托化步兵团:军官61名,军士410名,士兵1787名,装备步枪1449支,手574支,冲锋枪235支,轻机枪144挺,重机枪26挺,81毫米迫击炮14门,120毫米迫击炮8门,火焰喷射器18具,20毫米防空炮12门,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6门,轮式车辆380辆,摩托83辆。

团部:16人,步枪7支,手6支,冲锋枪3支,轮式车辆3辆,摩托3辆。

团部连:148人,步枪93支,手50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4挺,轮式车辆22辆,摩托18辆。

2个步兵营:各868人,步枪548支,手229支,冲锋枪91支,轻机枪60挺,重机枪12挺,81迫6门,120迫4门,20毫米牵引防空炮6门,轮式车辆143辆,摩托25辆。

营部:42人,步枪36支,手4支,冲锋枪2支,轮式车辆9辆,摩托4辆。

3个步兵连:各196人,步枪115支,手59支,冲锋枪23支,轻机枪18挺,重机枪4挺,81迫2门,轮式车24辆,摩托4辆。

连部:17人,步枪10支,手3支,冲锋枪4支,轮式车辆3辆,摩托4辆。

3个步兵排:各43人,步枪26支,手13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6挺,轮式车辆5辆。

机枪排:51人,步枪27支,手17支,冲锋枪7支,重机枪4挺,81迫2门,轮式车辆6辆。

重武器连:104人,步枪63支,手24支,冲锋17支,轻机枪2挺,120

迫4门,20牵引防空炮6门,轮式车20辆,摩托5辆。

连部:18人,步枪13支,手2支,冲锋枪3支,轮式车辆4辆,摩托2辆。

20防空排:40人,步枪18支,手14支,冲锋枪8支,20炮6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1辆。

120迫排:46人,步枪32支,手8支,冲锋枪6支,轻机枪2挺,120迫4门,轮式车辆8辆,摩托2辆。

补给连:131人,步枪104支,手24支,冲锋枪3支,轻机枪4挺,轮式车辆42辆,摩托4辆。

150毫米自行步兵炮连:142人,步枪92支,手28支,冲锋枪22支,轻机枪8挺,150自行重步兵炮6门,轮式34辆,摩托5辆。

连部:19人,步枪8支,手7支,冲锋枪4支,轻机枪2挺,轮式车辆3辆,摩托2辆。

3个150炮排:各29人,步枪18支,手6支,冲锋枪5支,轻机枪2挺,150炮2门,轮式车辆6辆,摩托1辆。

军需:6人,步枪5支,冲锋枪1支,轮式车辆3辆。

维修班(Maint Sec):13人,步枪13支,轮式车辆4辆。

辎重:17人,步枪12支,手3支,冲锋枪2支,轮式车辆6辆。

摩托化工兵连:217人,步枪161支,手32支,冲锋枪24支,轻机枪12挺,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火焰喷射器18具,轮式35辆,摩托7辆。

连部:9人,步枪5支,手1支,冲锋枪3支,轮式车辆1辆,摩托3辆。

指挥班:10人,步枪10支,轮式车辆3辆。

3个工兵排:各47人,步枪36支,手5支,冲锋枪6支,轻机枪4挺,火焰喷射器6具,轮式车辆6辆,摩托1辆。

81迫班:17人,步枪8支,手8支,冲锋枪1支,81迫2门,轮式车辆2辆。

重机班:15人,步枪8支,手5支,冲锋枪2支,重机枪2挺,轮式2辆。

维修班(Maint Sec):4人,步枪4支,轮式1辆,摩托1辆。

辎重:21人,步枪18支,手3支,轮式8辆。

装甲炮兵团:军官69名,军士365名,士兵1215名,装备步枪1217支,手343支,冲锋枪203支,轻机枪92挺,20毫米防空炮9门,105毫米牵引榴炮12门,105毫米自行榴炮12门,150毫米牵引榴炮12门,150毫米自行榴炮6门,轮式车辆407辆,摩托31辆。

防空营:军官22名,军士142名,士兵600名,装备步枪673支,手69支,冲锋枪47支,轻机枪18挺,20毫米防空炮18门,88毫米高射炮8门,轮式车辆171辆,摩托16辆。

反坦克营:军官20名,军士166名,士兵327名,装备步枪271支,手142支,冲锋枪100支,轻机枪47挺,75毫米牵引反坦克炮12门,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31门,轮式车辆135辆,摩托17辆。

装甲工兵营:军官24名,军士118名,士兵743名,装备步枪562支,手247支,冲锋枪102支,轻机枪96挺,重机枪6挺,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20具,20毫米反坦克炮3门,28/20毫米反坦克炮3门,轮式车辆174辆,摩托42辆。

师辎重队:军官64名,军士292名,士兵1529名,装备步枪1708支,手165支,冲锋枪13支,轻机枪86挺,轮式车辆323辆,摩托85辆。

1945年国防军步兵团

团部及团部连:军官13名,军士30名,士兵165名,希维人18名,步枪126支,手.枪26支,冲锋枪46支,轻机枪10挺,卡车3辆,摩托3辆,马车27辆,拖车6辆,马61匹,自行车40辆。

2个步兵营:各644人,另希维人40名,步枪284支,手.枪86支,冲锋枪91支,轻机枪30挺,重机枪8挺,81迫6门,75步炮4门,卡车2辆,摩托3辆,马车70辆,拖车32辆,马125匹,自行车27辆。

营部及补给排:军官6名,军士12名,士兵73名,希维人12名,步枪63支,手.枪6支,冲锋枪22支,轻机枪2挺,卡车2辆,摩托2辆,马车21辆,拖车4辆,马50匹,自行车7辆。

3个步兵连:各军官2名,军士16名,士兵101名,希维人4名,步枪37支,手.枪11支,冲锋枪10支,轻机枪9挺,马车7辆,拖车4辆,马10匹,自行车5辆。

重武器连:军官3名,军士35名,士兵158名,希维人16名,步枪110支,手.枪47支,冲锋枪39支,轻机枪1挺,重机枪8挺,81迫6门,75步炮4门,摩托1辆,马车28辆,拖车16辆,马45匹,自行车5辆。

步兵炮连:186人,另希维人14名,步枪137支,手.枪21支,冲锋枪28支,轻机枪5挺,120迫击炮8门,150重步炮2门,卡车1辆,马车34辆,拖车6辆,马108匹,自行车3辆。

反坦克连:167人,另希维人6名,步枪91支,手.枪62支,冲锋枪14支,轻机枪4挺,72个反坦克火箭筒,卡车1辆,摩托1辆,马车19辆,拖车12辆,马30匹,自行车2辆。

德国党卫军编制

辖:第一、二装甲掷弹兵团

第一装甲兵团

第一装甲炮兵团

第一装甲侦察兵营

第一防空营

第一突击炮营

第一装甲轻步营

第一火箭炮营

第一工兵营

第一后勤营 /

第2SS装甲师〔师〕

辖:第三、四装甲掷弹兵团

第四装甲团

第二装甲兵团

第二装甲炮兵团〔SS-Schützen.Rgt. 4 "Langemarck"〕

第二装甲侦察兵营

第二防空营

第二火箭炮营

第二装甲轻步营

第二工兵营

第二后勤营

第3SS装甲师〔骷髅师〕

辖:第五、六装甲掷弹兵团

第三装甲兵团

第三装甲炮兵团

第三装甲侦察兵营

第三防空营

第三突击炮营

第三火箭炮营

第三装甲轻步营

第三工兵营

第三后勤营

第4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辖:第七、八警察装甲掷弹兵团

第四装甲兵营

第四装甲炮兵团

第四装甲侦察兵营

第四防空营

第四装甲轻步营

第四工兵营

第四后勤营

第5SS装甲师〔维京师〕

辖:第九、十装甲掷弹兵团

第五装甲兵团

第五装甲炮兵团

第五装甲侦察兵第五防空营

第五突击炮营

第五火箭炮营

第五装甲轻步营

第五工兵营

第五后勤营

第6SS山地师〔 Nord 师〕

辖:第十一、十二山地掷弹兵团

第六山地炮兵团

第六山地侦察兵营

第六防空营

第六突击炮营

第六山地装甲轻步营

第六山地工兵营

第六山地后勤营

第7SS志愿山地师〔 Prinz Eugen 师〕辖:第十三、十四山地掷弹兵团

第七山地炮兵团

第七山地侦察兵营

第七突击炮营

第七山地装甲轻步营

第七山地工兵营

第七山地后勤营

第8SS骑兵师〔 Florian Geyer 师〕辖:第十五~十八骑兵团

第八摩托化炮兵团

第八装甲侦察兵营

第八防空营

第八装甲轻步营

第八摩托化工兵营

第八摩托化后勤营

第9SS装甲师〔 Hohenstaufen 师〕辖:第十九、二十装甲掷弹兵团

第九装甲兵团

第九装甲炮兵团

第九装甲侦察兵营

第九防空营

第九装甲轻步营

第九工兵营

第九后勤营

第10SS装甲师〔 Frundsberg 师〕辖:第二十一、二十二装甲掷弹兵团第十装甲兵团

第十装甲炮兵团

第十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防空营

第十装甲轻步营

第十火箭炮营

第十工兵营

第十后勤营

第11SS志愿装甲师〔 Nordland 师〕辖:第二十三、二十四装甲掷弹兵团第十一装甲兵团

第十一装甲炮兵团

第十一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一防空营

第十一装甲轻步营

第十一突击炮营

第十一工兵营

第十一后勤营

第12SS志愿装甲师〔XTL青年师〕辖:第二十五、二十六装甲掷弹兵团第二十二摩托车营

第十二装甲炮兵团

第十二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二防空营

第十二装甲轻步营

第十二火箭炮营

第十二工兵营

第十二后勤营

第13SS武装山地师

第14SS武装掷弹师

第15SS武装掷弹师

第16SS装甲掷弹兵师〔全国领袖师〕辖:第三十五、三十六装甲掷弹兵团第十六装甲兵营

第十六装甲炮兵团

第十六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六防空营

第十六装甲轻步营

第十六摩托化工兵营

第17SS装甲掷弹兵师〔 Von Berlichingen 师〕辖:第三十七、三十八装甲掷弹兵团

第十七装甲兵营

第十七装甲炮兵团

第十七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七防空营

第十七装甲轻步营

第十七工兵营

第十七后勤营

第18SS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Horst Wessel 师〕辖:第三十九、四十装甲掷弹兵团

第十八装甲兵营

第十八装甲炮兵团

第十八装甲侦察兵营

第十八防空营

第十八装甲轻步营

第十八摩托化工兵营

第十八摩托化后勤营

第19SS武装掷弹师

第20SS武装掷弹师

第21SS武装山地师

第22SS志愿骑兵师〔 Maria Theresa 师〕辖:第五十二~五十五骑兵团

苏军编制

苏军装甲兵编制 作者的话:编制对于军队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正是这种“骨架”赋予了士兵有机的组织和指挥,并在战争中将其最大的效率发挥出来。而装甲兵的编制尤其重要,二战中各国装甲部队采用了多种编制方式,其中特别是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德苏两国装甲兵编制的变迁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兵编制的典型走向,现代合成机械化部队编制中也带有当时的不少痕迹。在这个专辑里,我将试图详细地去描述苏德两国的装甲兵编制。计划分几个部分连载去介绍苏军从30年代后期到1945年的装甲部队编制。读者假如有问题或发现错误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的信箱是tank@https://www.360docs.net/doc/238268812.html,,也可以在本站的留言簿上留言。 机械化军编制在实战中遭淘汰,苏联为了应急,1941年7月起,在战场上陆续实施了坦克师和坦克旅编制。其中仅在原来基础上改进的坦克师编制没有多大意义,而新型坦克旅却在二战苏军装甲兵编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坦克师(1941年7月) 机械化军由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作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7月15日,苏联解散了所有剩余的机械化军。摩托化师被转变为普通的步兵师。坦克则被编入规模小一些的坦克师,这种新编制的坦克师和早期的坦克师很相象,只是缩小了一些。具体编制如表3.1: 师部 侦察营 10辆T-40坦克、26辆装甲车、1个摩托车连 2个坦克团 团部 3辆装甲车、3个高射机枪分队 中型坦克营 1个重坦克连(10辆KV坦克)、2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辆T-34坦克) 2个轻型坦克营每营3个轻型坦克连(每连10辆T-26或BT坦克) 摩托化步兵团 团部 3辆装甲车 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2挺机枪)、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 反坦克连 6门45mm反坦克武器 迫击炮连 4门120mm迫击炮 炮兵连 4门76mm火炮 炮兵团 3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兵连(每连4门76mm火炮)、1个榴弹炮连(4门122mm火炮) 轻型防空营 3个轻型防空连(每连4门25mm或37mm高射炮) 师属其他部队运输、维修后勤、医疗营 主要的区别是减少了坦克排的坦克数量,由原来的5辆减少到3辆。每连坦克数量由原来的17辆减到10辆。步兵连也被缩小规模,采用了典型的“三三”编制,即下辖3个步兵排,每排由3个步兵班组成,每连总计131人、9挺轻机枪、3门50mm迫击炮。新型坦克师一共组建了10个,编号是101-112。到同年10月初,仅存3个,到1942年5月,仅存2个,第61坦克师(战前型)和第111坦克师。 坦克旅(1941年8月,编号TO 010/75-83) 新坦克师编制是老编制的一种改进版。而真正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坦克旅编制。1941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新的坦克旅编制(编号为TO 010/75-83),新坦克旅规模比较小,仅辖兵员1943人、7辆KV 重型坦克、22辆T-34中型坦克以及64辆T-40轻型坦克。具体编制如表3.2: 坦克旅编制: 主要装备: 旅部 2挺轻机枪 旅部直属连下辖连部、装甲车排、交通管制排、通信排、工兵排、化学排、补给/运输排 侦察连 连部 4辆摩托车,1辆卡车 重装甲车排 5辆重型装甲车 轻装甲车排 5辆轻型装甲车 摩托车步兵排 3挺轻机枪、23辆摩托车 坦克团 团部

二战德军军衔及术语

??ü 德国国防军军衔对照 Generalfeldmarschall 元帅 Generaloberst 大将 General der Infanterie (etc) 上将(兵种将军,例如此为步兵上将)Generalleutnant 中将 Generalmajor 少将 Oberst 上校 Oberstleutnant 中校 Major 少校 Hauptmann 上尉 Oberleutnant 中尉 Leutnant 少尉 Stabsfeldwebel 军士长(Sergeant Major) Oberf?hnrich 候补军官(Sr Officer candidate) Oberfeldwebel 军士长 Feldwebel 技术军士 F?hnrich 候补军士 Unterfeldwebel 上士 Unteroffizier 中士 Obergefreiter 下士 Gefreiter 代理下士 Oberschütze 一等兵 Schütze 二等兵 二战德国陆军作战师种类 炮兵师(Artillerie-Divisionen ) 训练师(Ausbildungs-Division ) 特种师(勃兰登堡师)(Divisionen z.b.V.) 堡垒守备师(Festungs-Divisionen ) 元首警卫师(Führer-Begleit-Division) 山地师(Gebirgs-Divisonen ) 掷弹兵师(Grenadier-Divisionen ) 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en ) 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en (motorisierte))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军队编制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那么关于东晋军队编制你知道吗?下面是有东晋军队编制,欢迎参阅。 东晋沿袭西晋军事制度,但已有变化。因为皇权衰微,中军往往有名无实,同驻京师的还有扬州都督所属军队。外军大多由世族的军队组成,统军将领称霸一方,其中荆州军甚至超越中央。东晋多次北伐,确有助巩固偏安之局,但如果方镇具有野心,往往借此篡位。 关于兵源方面,因为战乱军户大减,兵员改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由北方流民招募组成的北府兵,屡次击败强敌,在东晋后期等级如同中军。 东晋皇朝疆域淝水之战前后东晋疆域变迁图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朝廷为了安抚侨民及侨姓世族,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而无实地,此即侨州郡县。等到安定后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

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东晋皇朝文化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骈文。 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政权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南亚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西元三三八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 文学 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词歌赋都大盛于东晋。著名

美军步兵旅战斗队(IBCT)编制和岗位参考{07年资料}

美军步兵旅战斗队(IBCT)编制和岗位参考{07年资料} 步兵旅战斗队[IBCT] [3468人{282军官-34技官-3152士兵}] 旅部营 [574人{73军官-19技官-482士兵}] 旅部连 [153人{45-12-96}] 营部连 [184人{15-1-168}] 情报连 [93人{5-5-83}] 网通连 [69人{4-1-64}] 工兵连 [75人{4-0-71}] 骑兵营 [367人{35军官-0技官-332士兵}] 营部连 [137人{21-0-116}] 骑兵连 [75人{5-0-70}] 骑兵连 [75人{5-0-70}] 侦察连 [80人{4-0-76}] 步兵营 [685人{46军官-0技官-639士兵}] 营部连 [213人{25-0-188}]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武器连 [79人{6-0-73}] 步兵营 [685人{46军官-0技官-639士兵}] 营部连 [213人{25-0-188}]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步兵连 [131人{5-0-126}] 武器连 [79人{6-0-73}] 炮兵营 [298人{26军官-2技官-270士兵}] 营部连 [110人{16-2-92}] 炮兵连 [94人{5-0-89}] 炮兵连 [94人{5-0-89}] 支援营 [859人{56军官-13技官-790士兵}] 营部连 [79人{17-2-60}] 供应连 [186人{5-2-179}] 维修连 [93人{4-5-84}] 卫生连 [71人{14-0-57}] 骑兵支援连 [93人{4-1-88}] 步兵支援连 [126人{4-1-121}] 步兵支援连 [126人{4-1-121}] 炮兵支援连 [85人{4-1-80}]

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 老编制步兵师(共17200人) 辖师部、侦察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3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8人,轻机枪2挺,摩托17辆,轮式车辆31辆 侦察营:625人,轻机枪25挺,重机枪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20毫米防空炮3门,50毫米迫击炮3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2门,装甲车3辆,摩托45辆,轮式车辆30辆,马车3辆,马213匹。 通信营:474人,轻机枪17挺,摩托32辆,轮式车辆103辆,马车7辆,马52匹。 炮兵团:2500人,轻机枪32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摩托40辆,轮式105辆,马车229辆,马2274匹。 反坦克营:550人,轻机枪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摩托45辆,轮式114辆。 工兵营:843人,轻机枪34挺,反坦克枪9支,火焰喷射器20支,摩托44辆,轮式87辆,马车19辆,马52匹。 师辎重队:2300人,轻机枪30挺,20毫米防空炮8门,摩托88辆,轮式车辆253辆,马车245辆,马735匹。 3个步兵团:各3250人,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反坦克枪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50迫27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摩托47辆,轮式车辆73辆,马车210辆,马683匹。 1944年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共计12352人)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2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4名,军士87名,士兵106名,装备步枪121支,手.枪92支,冲锋枪1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32辆,摩托21辆,拖车(trailer)1辆。

二战德国征兵制

二战德国征兵制 征兵制/动员令 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欧洲各国均以佣兵为常备兵来执行作战。然而法国大革命之后基于民主国家的原则,法国军队不再是“国王的军队”而成为“国民的军队”,也因此产生国民必须强制服兵役的“征兵制”,这个制度使得法国的兵力大幅增加,因而欧洲其它各国也纷纷开始采用征兵制。 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相对于法国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即使采用征兵制能集结的兵力仍然少于法国。为了弥补这个先天的缺陷,普鲁士王国另外又把退伍军人集合起来成立了“乡土防卫队(Landwehr)”,以作为正规军的辅助部队。这项制度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战时动员令”的原型。 所谓的“战时动员”亦即把服完兵役的士兵列为“预备役”,必要时可以重新征召;而相对于这些预备役,正在服兵役者当然就是“常备兵”了。有了这个制度,平承时期只要维持一小只常备部队,国家有必要时即可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兵力,当然这个制度也立刻被欧洲其它各国模仿,到一次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一般制度了。 然而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在于:预备役军人在被召集之前早已适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何况他们已经尝过当兵的“苦头”,也比较知道怎么在军中打混,所以即使招集了这种由后备军人所组成之部队,其战力一定不如现役部队。法国因此只把这类部队放在第二线从事一般勤务,根本没考虑过要把后备军人投入第一线。只是一次大战由于第一线正规部队的损耗过于惊人,才不得不把后备军人送到前线去。至于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以法国俄国为假想敌,先天上即使采征兵制所能集结的兵力就居于劣势,加上普鲁士有“乡土防卫队”的传统,所以并没有把后备军人放在第二线,而是视同现役部队一样投入最前线去!!然而后备军人战力不如现役军人的缺点仍然存在。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德国并没有如法国单独成立后备军人部队,而是采用普鲁士时代以来的做法:将后备军人与现役军人混合编组!!也就是说平承时期一个师并没有满编,战时征召后备军人添补缺员后才达到一个师应有的兵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无法达到100%由现役军人所组成的战力,但好处是每一支部队都可视同一线部队调动!!! 新兵训练由非军事组织来代训 一次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再度走向军事大国,凡尔赛公约不只解散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并且在重型机枪、战车、战机等军事细节都加以详细的限制。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项是,限制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而且现役军人役期必须长达12年。 兵役役期如果是两年的话,德国在两年后就可以有10万后备军人,并且从此每隔两年就可增加10万;但是役期是12年的话,要等到12年后才有10万后备军人,想要凑到20万后备军人则要花24年。因此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国内只有10万现役军人及10万后备军人,除此之外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或军事经历的只剩那些曾参加过一次大战上了年纪的老兵了!!那么纳粹?德国陆军是如何在这么严格的限制中解套的呢? 首先是成立“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军衔速查表

一、联邦德国国防军军衔 陆军软式军衔等级区分陆军硬式军衔等级区别海军硬式军衔等级区别海军臂袖军衔等级区分 general - 上将admiral - 上将 generalleutnant - 中将vizeadmiral - 中将 generalmajor - 少将konteradmiral - 少将 brigadegeneral - 准将flottillenadmiral - 准将 oberst - 上校kapit?n zur see - 上校 oberstleutnant - 中校fregattenkapit?n - 中校 major - 少校korvettenkapit?n - 少校

stabshauptmann - 大尉stabskapit?nleutnant - 大尉 hauptmann - 上尉kapit?nleutnant - 上尉 oberleutnant - 中尉oberleutnant zur see - 中尉 leutnant - 少尉leutnant zur see - 少尉 oberf?hnrich (offizieranw?rter)oberfaehnrich zur see - 准尉 oberststabsfieldwebel - 一级军士长oberstabsbootsmann - 一级军士长 stabsfeldwebel - 二级军士长stabsbootsmann - 二级军士长 hauptfeldwebel - 军士长hauptbootsmann - 军士长 oberfeldwebel - 上士oberbootsmann - 上士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中国陆军集团军编制 2009/04/25 23:30 全军共18个集团军: 北京军区:27(石家庄)、38(保定)、65(张家口)集团军 沈阳军区:16(长春)、39(辽阳)、40(锦州)集团军 济南军区:20(开封)、26(潍坊)、54(新乡)集团军 南京军区:1(湖州)、12(徐州)、31(厦门)集团军 广州军区:41(柳州)、42(惠州)集团军 成都军区:13(重庆)、14(昆明)集团军 兰州军区:21(宝鸡)、47(西安)集团军 陆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 陆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驻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 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 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在均在云南。 中国陆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均在吉林。 中国陆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 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

德军第505重型坦克营——帝国的荣耀(非宣扬纳粹) 一二战史 铁血社区

德军第505重型坦克营——帝国的荣耀(非宣扬纳粹)- 一、 二战史- 铁血社区 1943年1月29日,505重型坦克营于德国法林波斯特尔(Fallinbostel)正式组建,主要骨干来自于国防军第3和第26装甲师。德军司令部原本打算待505营组建完成后将其派往北非战场,后因虎式坦克的产量不足优先装备了另一支派往北非的部队——504重型坦克营,此事就被搁置下来。阴差阳错逃过一劫的505营被调到比利时,在那儿505营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了前面几个重型坦克营的作战经验做参考,再加上其成员大多是来自装甲师的精英,505营的训练是卓有成效,这为他在往后作战中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3年7月3日,505营在斯旺(Sauvant)少校的指挥下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被配属于莫德尔元帅指挥的第9集团军麾下,这是该部队第一次参加实战。战役第一天,505营参战的27辆虎式坦克共击毁了苏军42辆坦克,其中15辆是KV-1重型坦克。此次成功的作战不仅突破了苏军第15步兵师的防线,而且对苏军第70集团军的整个右翼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战斗中该营所有坦克都被苏军的坦克及反坦克炮火多次击中,但只有一辆被击毁。战役头几天,505营推进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7月15日,505营在Werch Tagino附近遭到苏军从侧翼发动的反击。作为回应,505营

派去2辆虎式坦克进行阻击。结果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505营的2辆虎式坦克就击毁了32辆T-34坦克而自身却毫发未伤。7月22日,505营被撤回Iginka进行防御。8月4日,505营3连在进攻中击毁苏军14辆坦克而自身无一损失。第二天,3连虽然损失了333号虎式坦克但全连又击毁了15辆T-34坦克。在此期间,505营只有9辆虎式坦克完好可用,另外的17辆都因机械故障而需要修理。即便如此,505营仍然在4天内摧毁了苏军25辆坦克。9月18日,505营所有的虎式坦克都投入到进攻中去。在战斗中,505营击毁了苏军26辆T-34坦克,而唯一的损失就是200号车被苏军俘获。在整个战役中,505营作为初次参战的部队其表现可算是相当不错,战果甚丰而自身损失非常小。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238268812.html,/ ] ? 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后,505营被派往斯摩凌斯克地区。1943年12月505营移防维帖布斯克。在前线战斗的7个月内(其中有40天时间花在了转移上),505营被确认的战绩为446辆坦克。该营的(Oberleutnant Knauth)克劳斯中尉指挥2辆虎式坦克,于一天内击毁了68辆T-34坦克,他本人因此而荣获骑士十字勋章,他所创造的全营最高战绩记录一直保持至战争结束。1944年,505营参加了众多防御作战,虽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但是连续的战斗逐渐消耗了全营的实力。1944年7月,在苏军发起的夏季攻势中505

二战时期德军军衔(4)

二战时期德军军衔(四):我的荣誉来自忠诚——党卫军 谈二战时期的德军,总是避不开党卫军这个话题,只要有第三帝国的旗帜飘扬就一定有党卫军的身影。党卫军是纳粹德国最令人恐怖,也是滔天罪恶的直接实行者,战后的纽伦堡法庭宣判党卫军为犯罪组织,使得党卫军这一名称永远为人唾弃。 党卫军拥有严格的纪律,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冷酷无情的风格以及一丝神秘主义色彩,这使得很多人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好奇。例如第三帝国的空军在初期非常优秀,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与一战时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除了科技的进步外。而研究第三帝国的战争,除去脱胎换骨的陆军外,最富特色的恐怕就是党卫军。 党卫军是一支充满了矛盾的混合体,这个组织里,既有阿道夫·艾希曼这样的屠夫,也有保尔·豪赛尔那样的职业军人;既有“迭尔旺格师”这样臭名昭著的败类,也有比特里希所率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这样充满骑士风度的部队;同样在西线,还出现了“希特勒青年师”这种作风顽强但同时屡犯军规滥杀战俘的“双突出、两头冒尖”党卫军部队。 如何理解第三帝国群体里的特殊机构——党卫军?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党卫队、集中营、奥斯维辛、萨克森豪森、武装党卫军······,哪一个才是他们真正的面目?

党卫军的格言:我的荣誉来自忠诚! 党卫军的德文名字是:Schutzstaffel 简称:SS ,而整个党卫军体系是分为Allgemeine-SS(一般党卫军)和Waffen-SS(武装党卫军)两个部分,除了这两个最主要的党卫军构成外,还有一个平行机构Ahnenerbess,这个规模并不大的组织主要是从事鲁内文以及其他一些考古的发掘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从根源上证明雅利安人的优秀。 一般党卫军——这是一个统称,并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机构组织。许多党卫军成员,在国防军内从事政治工作、在帝国中央保安局内任职(这个机构相当庞大,以后有机会慢慢介绍)、在集中营内担任看守、在东线从事“特别行动队”、在后方担任治安警察、从事党卫军医疗机构等等,这些都是隶属于党卫军,他们这种就是“一般党卫军”或者“普通党卫军”。 例如大家熟悉的盖世太保头子缪勒,他是帝国中央保安局第四处(俗称盖世太保)的处长,很明显他是一个盖世太保,但他首先是党卫军成员。缪勒不会称自己为“普通党卫军”,没人会用这样的称呼。我们也不会这样称呼他,要么叫他“盖世太保缪勒”,要么称呼他“党卫军地区总队长”。但是,如果把他和威廉·比特里希将军放在一起,如何区分呢?这就必然有“普通党卫军”和“武装党卫军”。 普通党卫军也可以转变为武装党卫军,例如西奥多尔·艾克所指挥的党卫军“骷髅”队,这个组织过去用于集中营管理,大多是集中营看守性质。到了194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武装党卫军第三装甲师——骷髅师,师长就是艾克。

军事知识科普

军事知识科普 一、【军队编制】 正确顺序应该是: 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1.班是最小的单位,一般标准满编的班应该是10个人,也就是小组长一样的职位。 2.班的上一级是排。一个排有3个班,也就是30个人。 3.排的上一级是连。连一般有3个排,也有管4个排的,加上连长、副连长、后勤等等人员,一个连一般是120个人。 4.连的上一级是营。一个营配有4个连,大概500个人。 5.营再往上就是团。一个团含3个营,就是1500个人。 6.团的上面是师。一个师有5-6个团,一个标准师的兵力是10000人【因为有的师还有养殖场什么的,这种后勤部队也算人啊。也有直接隶属师的连,比如侦察连这样的】。 7.旅是个比师小比团大的编制,一般一个旅大概有7000人左右。但是旅直属于军,也就是说上面无师下面无团。从人数上看,旅夹在师和团之间,但是从编制上看,【军-旅-营】是和【军-师-团-营】平行的这么一种编制。

8.军在旅和师之上的单位。不同的军人数不定,这个是非常灵活的。军分为集团军和省军区。一个集团军下面有3-5个师或者旅,还有一些直属于军的功能部队,比如通信连。省军区是地方守备部队,除了台湾的各省自治区都有。省军区和大家知道的那7个军区不一样,省军区是以各省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河北省军区,陕西省军区。而那7大军区是以城市名命名的。军(集团军和省军区)都属于那7大军区,所以军区最大。就拿南京来说,南京是江苏的省会,这里有江苏省军区,同时也有个东西叫南京军区司令部。江苏省军区是省军区,南丄京军区就是那个肥龙,是大区。 二、【军衔问题】 1.军人分士兵和军官两种,士兵是绿本,上面三个大字“士兵证”,军官是红本本,相应的有“军官证”。 2、“士兵衔” 【陆军】

二战德军各兵种部队所用的一些缩写和名称翻译系列篇

A Abt, Abtl (Abteilung) 装甲营(这个词在德国部队之中运用极为广泛,而在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之中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营级单位。而同样这个词在空军之中则指的是特别附属部门和部队,如Flakabteilung 防空部队;而在海军之中则是称呼一个专职部队的全体队员,如Funkabteilung通讯组全体。) Abshn (Abschnitt) 分区、分组(此词同样属常用之词,这里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战斗分区。同样这个词在SS党卫队当中则要说成为旅队分区了。) ARW (Achtradwagen) 拥有八个轮的重型卡车或是装甲车 (a) (amerikanisch) 美制 Anh (Anh?nger) 拖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坦克后面拽着的弹药车或是扫雷车一类的 Art (Artillerie) 炮兵 Aufkl (Aufkl?rer) 侦查兵,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空军的侦察机,而在装甲部队或是陆军部队当中如果说起侦察兵的话,也会用到Vorhut这个词,最起码在一些非正规军文之中是这样说的! Ausf (Ausführung) 型号 B BW (Bataillonswagen) 团队指挥车 Bef Wg (Befehlswagen) 一线挂指挥旗的指挥战车 PzBergeWg (Panzerbergewagen) 坦克救护装甲车

Brig (Brigade) 旅 BL (Brückenleger) 架桥工程车 D DB (Daimler Benz)戴姆勒"奔驰 (d) (deutsch)德制 DAK (Deutsches Afrika Korps) 德国非洲军团(专指隆帅的部队) DW (Durchbruchwagen) 阵地突击装甲车,同时也可以指主力的攻击先锋坦克 E (e) (englisch) 英制 E (Entwicklung) 研究、研制,多数值得是研究的级别 Einh (Einheit) 部队,这个词也很常用,而其意思太广,并不易进行专门翻译的。但是这个词多数用在正规公文或是对外的公开命令中。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全名是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 1954年6月27日波恩),德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元帅。 1981-1940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绍,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 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魏克斯晋升少尉。 1904年,魏克斯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 1910年,魏克斯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 1914年3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 1915年5月,魏克斯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 1928年,魏克斯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魏克斯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 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5年10月,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国防军第一装甲师,魏克斯继续任其师长。1936年。魏克斯晋升骑兵将军,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波兰的战役。 1940年6月9日,魏克斯指挥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停战。7月,魏克斯晋升上将。 1941-1942 1941年4月,希特勒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

二战德国军事用语

德国军事用语 Abteilung〔Abt〕:分遣队,部门单位,德军常用于“营”级部队,也可作为“营”的代名词。 Abteilungkommandeur:分遣队指挥官,营长。 Adjutant:副官。 Ausfürung〔Ausf〕:型号,相当于英语中的“TYPE”。 Befehlspanzer:指挥坦克。 Befehlshaber:司令,特指集团军级或集群级指挥官,这里的集群指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部队。 Bergepanzer:装甲抢修车,回收用坦克。 Bertriebstoff:汽油、燃料。 Beutepanzer:俘获的敌军坦克。 Dienstgrad:级别、军衔。 Dienstgradabzeichen:军衔级别徽章、标志物。 Einheitsfeldmütze:山地帽,一九四三年以前德国山地兵使用,后全军广泛使用的带檐软帽。 Feldgrau:德军三六型制服上衣色,“田野灰”。 Feldjacke:装甲兵、列车兵战斗夹克服。 Feldmütze:船形便帽。 Feuerwerker:技术兵。 Fliegerabwehekanone〔Flak〕:高射炮。 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Funker:机电员,特指旋转炮塔坦克内的。 Funklenkwagen:无线电遥控的车辆。 Gasschützunteroffizier:防化兵军士。 Gepanzerter〔gp〕:使…装甲化,赋予…装甲。 Heer:德国陆军 Hilfswillige〔Hiwi〕:参加德军的俄罗斯志愿兵。 Hoheitsabzeichen:国家徽章,指德军制服上的老鹰标志。 Instandsetzung/Instandhaltung:整修、整备。 Jagdbomber〔Jabo〕:对地攻击机。 Jagdpanzer:驱逐坦克、全装甲坦克歼击车。 Kampfgruppe:战斗群〔机动部队〕。 Kriegsausrüstungsnachweisung〔KAN〕:战时兵力表〔包括装备〕。

军事编制

南朝中军南朝外军南朝军队建制中国古代军事史 摘要:本文以南朝的中军和外军为切入口,通过对南朝中军和外军的建制、兵源、兵力等方面的研究,力图拓展南朝兵制史研究的内涵,丰富该时期军事史的内容通过对南朝各主要时期中军的来源、武装力量构成、主要势力集团等方面的论述,揭示南朝中军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对南朝中军流动的概况、轨迹、特点及其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南朝政治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南朝外军的地域分布特点、外军的重心所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外军内部的相互制衡等问题的剖析,探索南朝外军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南朝政局变动的关系通过对南朝中外军格局变化与南朝政局的关系的分析,探析南朝皇权更替频繁的原因,解析南北对峙格局下南方政权的特点、政治兴衰及其终局,解读南朝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灭亡的经验、教训通过研究南朝中外军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外军的结合程度及其方式、中外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其变化等,探析南朝的政权模式及其国防结构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写作思路等作了说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正文内容大致包含了中军研究、外军研究以及中外军互动与南朝政局研究三个层面,分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南朝中外军的建制及其兵源”对南朝中外军的编制序列、军事统御机构、屯驻地点、兵源征集方式及其兵力等问题做了概括性的论述,特别是对南朝中军的屯驻地点首次做了系统论述,而这一点并不为学界所重视南朝中外军的编制序列大致相同,为军、幢、队、什、伍等单位南朝中军的军事统御机构主要有以领军将军、护军将军等中军统帅为首领的禁卫军系统和以五兵尚书、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首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南朝外军最主要的军事统御机构是都督府,另外尚有祭酒从事史、郡尉等南朝中军一般屯驻于建康城内及其附近地区,包括宫城、越城、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新亭、白下城、药园垒等城堡军垒,此外尚有部分中军因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临时驻扎于地方南朝外军主要屯驻在州治和军府所在地以及南朝沿边镇戍卫所等地南朝中外军的兵源征集方式有世兵、招募、征发以及部曲转化等南朝中外军的兵力总数相当庞大,外军数量要远远超过中军中外军的数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和平时期、内战时期、南北对峙形势紧张或战争时期等各不相同第二章“南朝中军的来源及其特点-以势力集团为中心的考察”以南朝各主要时期的主要势力集团为中心具体考察了南朝皇帝在位时期中军的兵源、武装力量构成、军事力量的地域性支撑及其转变、中军的大致组建过程及其特点等,并对皇帝身后的势力集团做了主次区分,以明确南朝各主要时期中军来源的殊途及其特点上的差异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时期的中军主要是以京口集团、雍州集团、江东集团为其中坚,而又以京口集团为主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中军则是基于荆州集团、京口集团、雍州集团、青徐集团、江东势力之上的,元嘉初期政坛的主角是荆州集团和京口集团,尤以京口集团为主其后,京口集团逐渐衰落,而荆、雍集团实力却不断攀升,到元嘉中期时,荆州集团成为政权的主要支撑性军事力量元嘉后期,雍州集团的势力已超过荆州集团宋孝武帝刘骏时期的中军以雍州集团为其中坚,另外尚包括青徐集团和江东势力宋明帝刘或时期的中军则以青徐集团和江东势力为其中坚,而又以青徐集团为主此后的齐、梁、陈各帝中军的势力集团支持均有变化第三章“南朝中军的流动体系”在第二章对南朝中军的来源及其特点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发现南朝的中军在地域来源上具有强烈的差异,从而得出“南朝中军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流动的体系”这一结论,并冠以“南朝中军的流动体系”之名论文进而对南朝中军流动的概况、轨迹、原因及其特点等做了全面论述南朝各主要皇帝时期的中军大多来自于作为其皇权支撑性军事力量的势力集团,而势力集团呈现流动的状态,因此,南朝的中军也随之呈现流动的状态南朝中军的流动,并不是杂乱无章、肆意妄为的流动,而是有规律可循、具有内在联系的流动在中军的结构、中军的地域来源、中军的征集方式及其数量上,南朝的中军都形成了一个流动的体系由于整个南朝时期中军的中坚-势力集团呈现流动的状态,即由京口集团→荆州集团→雍州集团→青徐集团→豫州集团→雍州集团→荆楚集团→江南地方豪强移动,因此南朝的中军在地域来源上也呈现不断流动的状态中军的兵源先是主要集中于建康东面、长江下游的南徐州,复变为长江上

二战德军第508重坦克营

二战德军第508重坦克营 第508重坦克营 第508重坦克营于1943年9月25日被组建,少量人员来自第8装甲师,大部分人都是第190装甲团抽调过来的,1943年12月10日至1944年1月24日,该营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1944年2月29日,在补充了一辆虎式坦克后,该营出动41辆虎式坦克对安齐奥的美军发动进攻,在经过了200千米左右的履带行军后,该营有60%的虎式坦克由于机械故障无法使用。在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战斗后,该营的虎式坦克遭到了极大的消耗,根据报告,截止到1944年5月26日,算上新补充进来的坦克,第508重坦克营在安齐奥地区的虎式坦克仅剩24辆,该营共战损虎式坦克39辆!第508重坦克营损失的虎式坦克大部分是由于海军舰炮的轰击造成的,其他部队的豹式坦克和象式坦克歼击车也是如此。 1944年3月23日,该营补充了5辆虎式坦克,4月25日又补充了6辆,1944年6月5日,该营又补充了27辆虎式坦克,其巨大的战损由此可见一斑。1945年2月,第508重坦克营把他们残存的15辆虎式坦克移交给了第504重坦克营,随后该营返回德国本土换装新的虎王坦克。

508重坦克营的第1连的连部坦克A2号老虎。这个坦克的数字编号并不是508重坦克营的正统书写方式,甚至老兵们也不能回忆起它。在507重坦克营和大德意志师的重装甲部队中字母A通常表明是第一连连部。 数字2表明是连部的第二辆坦克。 508重坦克营,1944年6月,意大利。 508重坦克营的第1连。炮塔上没有数字编号。在工厂修理时,战术编号往往被擦掉,敷设防磁装甲和喷涂伪装色都十分匆忙,如果坦克乘员有时间就自己涂战术编号。此时往往在坦克上只有数字而没有其他标记, 有时甚至只在储物箱孤零零地写上连编号。 508重坦克营虎的储物箱细节,储物箱上的J实际上是德语中的I,指Instantsetzung(修理)。它不是战术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Abteilung (Abt):分遣队,部门单位,德军常用于“营”级部队,也可作为“营”的代名词。Abteilungkommandeur:分遣队指挥官,营长。 Adjutant:副官。 Ausfürung (Ausf):型号,相当于英语中的“TYPE”。 Befehlspanzer:指挥坦克。 Befehlshaber:司令,特指集团军级或集群级指挥官,这里的集群指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部队。 Bergepanzer:装甲抢修车,回收用坦克。 Bertriebstoff:汽油、燃料。 Beutepanzer:俘获的敌军坦克。 Dienstgrad:级别、军衔。 Dienstgradabzeichen:军衔级别徽章、标志物。 Einheitsfeldmütze:山地帽,1943年以前德国山地兵使用,后全军广泛使用的带檐软帽。Feldgrau:德军36型制服上衣色,“田野灰”。 Feldjacke:装甲兵、列车兵战斗夹克服。 Feldmütze:船形便帽。 Feuerwerker:技术兵。 Fliegerabwehekanone(Flak):高射炮。 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Funker:机电员,特指旋转炮塔坦克内的。 Funklenkwagen:无线电遥控的车辆。 Gasschützunteroffizier:防化兵军士。 Gepanzerter(gp):使…装甲化,赋予…装甲。 Heer:德国陆军 Hilfswillige(Hiwi):参加德军的俄罗斯志愿兵。 Hoheitsabzeichen:国家徽章,指德军制服上的老鹰标志。 Instandsetzung/Instandhaltung:整修、整备。 Jagdbomber(Jabo):对地攻击机。

抗日战争中各军队编制及其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陆军的四十个集团军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同盟国在亚洲地面作战的主要战场,中国抗日军队在八年对日作战中,歼灭、消耗及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绝大部分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陆军先后编成40个番号的集团军参加对日作战。 第一集团军 1937年8月上旬由原驻守在平津冀察地区的第二十九军扩编而成,集团军总司令为宋哲元,下辖初由宋哲元兼军长后由张自忠任军长的第五十九军、冯治安任军长的第七十七军和刘汝明任军长的第六十八军,属第一战区指挥管辖。在卢沟桥抗战中驻守宛平的第三十七师第一一0旅吉星文的第二一九团及抗战爆发后最早为国捐躯的佟麟阁、赵登禹将军都属于这支部队。将第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据说是为了表彰这支率先参加对日作战的部队,授予该集团军3个军的番号也别具匠心,即一个明“七七”,即第七十七军,两个暗“七七”,即第五十九军和第六十八军,以纪念七七抗战。后刘汝明的第六十八军加入平绥路一线作战的第七集团军的战斗序列。1937年10月下旬,第五十三军、骑三军、第九十二军、第六十七军等部也曾归属第一集团军指挥。该集团军参加过津浦路北段和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行动,在菏泽保卫战中,配属第一集团军作战的湖南部队第二十三师作战失利,师长李必蕃受重伤后自戕殉国。1938年,第一集团军自河北退入河南,后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管辖,驻守湖北北部。同年10 月,第一集团军奉令整建制改称第三十三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为张自忠,一直驻守在第五战区、第六战区的湖北北部地区。尔后,由卢汉将军任军长的第六十军奉令扩编为第一集团军。抗战爆发后,云南实力派首领龙云接受南京国民政府国防会议的命令,将其训练多年、由全部法式武器装备的6个旅的滇军编为陆军第六十军,1937年10月,第六十军在卢汉率领下出滇抗日。1938年4 月下旬到达徐州战场,奉令归第五战区指挥,随即参加徐州外围禹王山战斗,首次对日作战即以极其顽强的战斗作风及时扼制住日军的攻势,坚守预定防线20余天,以伤亡官兵近两万人的代价胜利完成统帅部及战区赋予的战斗任务,该军第一八三师第五四二旅旅长陈钟书在与日军的激战中阵亡殉国。由第六十军扩编成的第一集团军下辖先为卢汉、后为安恩溥为军长的第六十军、孙渡为军长的第五十八军和张冲为军长的新编第三军,集团军总司令初为龙云,继任为卢汉。后该集团军调归第九战区指挥管辖,驻守江西、滇西,曾参加过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1940年后,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及总司令卢汉率第六十军奉令调回云南,接受昆明行营指挥管辖,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部及副总司令高荫槐、孙渡率第五十八军、新三军仍留湖南、江西接受第九战区指挥管辖。1944年秋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第九十三军在广西全州作战中失利,军长陈牧农被逮捕枪决,该部番号也被取消。1945年初,在云南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的部队一部奉令扩编为第九十三军。不久,在云南的第一集团军的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奉令加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辖、专门用于担任战略反攻任务的四个方面军中的第一方面军,在湖南第九战区的第一集团军番号直至抗战胜利才撤销。后第一方面军的部队曾赴越南参加接受日军投降的工作。 第二集团军 1937年8月上旬由原西北军一部组成的第二十六路军为主编组而成,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孙连仲,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第三十一师是该集团军的基本部队,属第一战区指挥管辖,第五十二军、第三十二军、第三军都曾加入过该集团军的战斗序列。该集团军是七七事变后最早进军华北增援第二十九军的中国军队,曾在琉璃河、良乡等地区抗击日军。后奉令调归第二战区指挥,参加扼守冀晋要隘娘子关的战役。1938年初,该集团军调归第五战区指挥管辖,孙连仲继任集团军总司令,其基本部队编组为第三十军和第四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