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探讨
早期大剂量氨基酸对小早产儿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

早期大剂量氨基酸对小早产儿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刘颖;张珍;樊娟;周于新【摘要】背景早期使用大剂量氨基酸进行肠外营养有利于小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国外报道多从>2.0 g·kg-1·d-1开始,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现行常用方案多从1.0 g·kg-1·d-1开始.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氨基酸对小早产儿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小早产儿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小早产儿在出生后2 h内补充小儿氨基酸,剂量从2.5 g·kg-1·d-1开始,第2天增加到3.5 g·kg-1·d-1,体质量<1 000 g的小早产儿第3天增加到4.0 g·kg-1·d-1;对照组小早产儿出生后2 h内补充小儿氨基酸,剂量从1.0 g·kg-1·d-1开始,第2天起按1.0 g·kg-1·d-1递增,直至3.5 g·kg-1·d-1(最高剂量).观察两组小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代谢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观察组小早产儿体质量下降幅度、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增加速度、身长增加速度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早产儿头围增加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小早产儿出生时血清前清蛋白(Pre-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早产儿出生第7、14天血清Pre-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早产儿出生第14天血清肌酐、尿素氮、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钙、磷、钾水平及剩余碱、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小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高钾血症、败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氨基酸进行胃肠外营养可改善小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且耐受性良好,对机体代谢影响小.【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015)035【总页数】4页(P4163-4166)【关键词】婴儿,早产;婴儿,出生时低体重;胃肠外营养;氨基酸类;生长和发育;代谢【作者】刘颖;张珍;樊娟;周于新【作者单位】518036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518036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518036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518036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3.2R722.6为满足小早产儿追赶生长发育的高营养素需求,近年来肠外营养(PN)方案不断更新和发展,现多主张早期使用大剂量氨基酸,国外报道多从>2.0 g·kg-1·d-1开始,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
低体重儿的相关因素探讨和治疗体会

低体重儿的相关因素探讨和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低体重儿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低在我院出生的28例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低体重儿中早产16例占57.1%,足月12例占42.9%。
出生体重<1500g 者2例占7.1%,1500~2000g者5例占17.9%,2000g以上者21例占75.0%。
结论新生儿体重越低发病率及病死率越高,随着孕周增长,低体重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低体重儿围产儿并发症低体重儿(lbw)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并发症、死亡率高,其中以窒息、呼吸骤停最常见、也最为严重。
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之。
围产儿死亡中低体重儿占2/3以上,其低体重儿的疾病对远期预后影响较大。
因此,低出生体重儿的问题日趋重要,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远期致残率的关键。
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出生的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孕周≥28周,出生时体重<2500g的活产新生儿共28例,其中男婴13例占46.4%,女婴15例占53.6%,孕<37周者16例占57.1%,孕≥37周者12例占42.9%。
出生体重<1500g者2例占7.1%,1500~2000g者5例占17.9%,2000g以上者21例占75.0%。
2.结果本组28例低体重儿中早产16例占57.1%,足月12例占42.9%。
出生体重<1500g者2例占7.1%,1500~2000g者5例占17.9%,2000g 以上者21例占75.0%。
3. 低体重儿的原因分析3.1胎龄短:胎龄越短,体重越轻。
早产儿多为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低体重儿。
早产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正常,因娩出过早,器官尚未成熟,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下,易感染。
因此要预防孕妇早产,加强孕期检查,搞好孕期的劳动保护,在妊娠32周以后适当减轻工作,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性生活。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的干预效果研究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的干预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7-11-13T09:06:38.8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作者:刘建宏朱晓芳(通讯作者)[导读] 患儿接受改良型的积极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保证智能发育情况,这对于患儿的后续成长等十分关键,该方案可在临床中大面积实施。
(荆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摘要:目的分析在宫外发育迟缓的早产儿营养支持干预中,不同方法的应用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66例早产儿为相关对象,根据患儿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传统组与改良组,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性质的营养支持,改良组患儿则接受新型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法营养支持后的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改良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当中,应用新型的营养支持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支持;发育迟缓;方案;效果早产儿目前在临床当中并不少见,绝大多数的早产儿在出生之后会存在明显的营养缺失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患儿出现明显的宫外发育迟缓症状。
如果早产儿的这一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患儿的生存质量及智能发育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早产儿的宫外发育迟缓症状,已经成为临床新生儿治疗中的重要问题[1-2]。
我院在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形式的营养支持方案,现根据实验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选择66例早产儿加以分析,所有患儿都存在宫外发育迟缓的情况。
本研究的患儿排除标准为:遗传疾病患儿、先心病患儿、先天胃肠道畸形患儿、精神障碍患儿、新生儿期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我院根据患儿营养支持的方案差异将其均分成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各33例。
传统组患儿男性20例,女性13例,胎龄31—35周;改良组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胎龄为30—36周,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后无差异存在(P>0.05)。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作者:梁玉美潘红飞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4期【关键词】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危险因素;对策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97-04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2001年Clark等[1]首次提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定义,将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作为生长指标,其低于同胎龄平均生长指标的第10个百分位,称为EUGR,是相对于宫内发育迟缓(IUGR )而言。
EUGR不仅影响早产儿近期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恢复,而且影响其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如智能、认知、感知觉发育的迟缓及学校表现不良[2]。
正确认识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关注其健康及营养,是成功救治早产儿,提高其生命质量的关键。
本文就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EUGR的危险因素EUG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很常见,Clark等[1]对24371例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长、头围进行评估,EUGR的发生率分别是28%、34%、16%;2008年国内对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出院早产儿进行EUGR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体质量、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个百分位的发生率分别有60.0%、58.9%和29.5%[3]。
由此看出,国内EUGR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其危险因素如下。
1.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国外多项研究表明,EUGR的发生与低出生质量、胎龄密切相关,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EUGR的发生率越高[4]。
本应按宫内生长速率生长而提前出生的早产儿,出生后将其宫内贮备及生后获得的能量,由单纯供其生长发育需要转移到应付各种并发症和疾病所增加的需要上[5]。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模型孕鼠血浆TXA_2/PGI_2的比值及青心酮、山莨菪碱的效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模型孕鼠血浆TXA_2/PGI_2的比值及青
心酮、山莨菪碱的效
李郁;司远征;熊忠明;闪珍珍;肖慧珠;吴熙瑞
【期刊名称】《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24)5
【摘要】健康Sprague-Dawley种妊娠大鼠102只,均于妊娠第4天~第20天仿Younoszai法制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氨基酸组、青心酮组和山莨菪碱组,各组按规定给药,观察有关指标.结果表明:模型组胎仔发育明显迟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血栓素B_2/6-酮基-PGF_(1α)(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在青心酮组和山莨菪碱组得到明显改善,收到一定疗效.
【总页数】3页(P377-379)
【关键词】大鼠;胎儿生长迟缓;青心酮;山莨菪碱
【作者】李郁;司远征;熊忠明;闪珍珍;肖慧珠;吴熙瑞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计划生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5;R714.51
【相关文献】
1.益气补血法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鼠胎盘组织eNOS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J], 葛钢锋;楼航芳;代民涛
2.L-精氨酸治疗胎鼠宫内发育迟缓及对孕鼠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J], 武海英;耿正惠;廖予妹
3.青心酮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0例临床护理前瞻性探讨 [J], 朱丽华;黄引萍
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模型孕鼠血浆TXA2/PGI2的比值及青心酮,山… [J], 李郁;司远征
5.健胎液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鼠血浆、胎盘NO含量的影响 [J], 徐珉;黄光英;叶望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甲乐辅助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临床观察

优甲乐辅助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将确诊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9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优甲乐,治疗同样疗程后比较两组的胎儿发育情况。
结果观察组胎儿各项发育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常规方案基础上加服优甲乐是一个既安全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标签: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优甲乐;观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孕37w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
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是围生期主要并发症之一。
IUGR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1]。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少低体重儿和病残儿的出生,孕期发现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CR)及时有效治疗是关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遗传优生与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被确诊为IUGR的孕妇90例,孕周24~36w,年龄20~38岁,身体健康,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
1.2方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2]。
1.2.1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均衡膳食,休息吸氧。
1.2.2补充营养物质①复方氨基酸250ml静滴,1次/d,连用7d为1疗程;②10%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C2g或能量合剂,1次/d,连用7d;③口服叶酸5~10mg,3次/d,连用30d,适量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B族;④口服醋酸钙冲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锌,等连用30d;⑤疏通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加复方丹参注射液4ml静脉滴注。
生长激素治疗宫内生长迟缓生后持续矮小儿的临床研究

生长激素治疗宫内生长迟缓生后持续矮小儿的临床研究
孟菂;沈永年;周纬;吴圣楣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1(016)002
【摘要】目的用生长激素治疗宫内生长迟缓(IUGR)生后持续矮小和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并进行疗效评估。
方法分泌型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0.1 U/(kg·d),每日1次,于晚上睡觉前30 min皮下注射。
结果 IUGR组及GHD组经6个月治疗后身高增长率分别为1.03 cm/月及1.12 cm/月,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两组均有升高,GHD组升高程度大于IUGR组。
结论生长激素对IUGR生后持续矮小及GHD儿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孟菂;沈永年;周纬;吴圣楣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8
【相关文献】
1.宫内发育迟缓生后持续矮小儿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汪春华;林希平
2.安素(ENSURE)治疗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临床研究 [J], 徐蕴华;盖铭英
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超大骨龄特发性矮小及偏矮儿童临床研究 [J], 潘丹丹;刘建
华;余瑶
4.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临床研究 [J], 黄光英;舒益民;叶望云;原本旭;乔福元
5.宫内生长迟缓儿脐血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J], 韩树萍;石丽娥;顾筱琪;孙慧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二氨基酸内部学习资料

1.3g
2.7g 3.6g 1.4g
常见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主要组分是必需氨基酸(平衡型氨基酸注射 液的必需氨基酸量一般需 > 40%),也含有非必 需氨基酸。
按含氨基酸种类分有3种、6种、9种、14种、 15种、17种、 18种、20种等;按含总氨基酸的 浓度可分为3%~12%不等。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指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所需的18种必需和 非必需氨基酸,能维持营养不良患者的正氮平 衡。例如:18AA, 18AA-I, 18AA-II, 18AA-III, 18AA-IV, 18AA-V,18AA-N。 小儿氨基酸注射液——18AA-I, 18AA-II。
使用方法
全营养混合液—— 将一天静脉营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 、脂肪、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各种成分按需比例 混合,至于一个静脉营养袋,然后在密闭的输液 系统中连续输注。
1972年法国Solassal等研究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 萄糖的混合液用于PN,名为“三合一”营养液,以后又将 电解质,维生素,徽量元素等混合于营养液中,称为“全合 一” 营养液。 至80年代中后期,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 准脂肪乳剂可与葡萄糖,氨基酸溶液配伍。1988年美国肠 外与肠内营养协会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I nutrient admixture,简称TNA)。
临床应用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经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所需总热量70%,或预计 不能经肠道喂养3d以上。 例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获得 性消化道疾患:短肠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顽固性腹泻等;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和超 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