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釉和珐琅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一、五彩的起源发展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
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
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乾隆中后期对景泰蓝的兴趣替代了对珐琅彩的热爱。
乾隆之后的清朝各代,造办处的珐琅彩已不再重现,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移至景德镇。
珐琅彩工艺技术

珐琅彩工艺技术珐琅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瓷器工艺技术,起源于古代中国。
珐琅彩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珐琅釉料,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并通过高温烧制,将图案牢固地固定在瓷器表面上。
珐琅彩工艺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色彩的鲜艳、透亮和持久性,使得珐琅彩制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珐琅彩工艺技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瓷器制作者需要挑选合适的瓷器胚体,并在其表面施以特殊的釉料,然后将釉料在高温下烧制成为坚固的珐琅釉。
接下来,制作者使用矿物质颜料和矿石颜料进行绘画,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在绘画过程中,制作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掌握颜料的浓度和刷法,以保证绘制出清晰、细腻的图案。
绘画完成后,制作者将瓷器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得釉料与瓷器表面融合在一起,形成光滑、坚固的彩釉层。
最后,烧制完成后,制作者会进行装饰和修饰等后续工艺,使得珐琅彩制品更加精美。
珐琅彩工艺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性。
因为使用的是矿物质和矿石颜料,所以色彩饱满、鲜艳,远超过了一般的彩绘陶瓷。
同时,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烧制工艺,使得珐琅彩制品的颜色持久、不易褪色,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另外,珐琅彩工艺还能够赋予瓷器创新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使得作品更具艺术和装饰性。
然而,珐琅彩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制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造诣和颜料掌握能力,以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其次,烧制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非常关键,一旦超出了合适的范围,可能会导致釉料剥落或者瓷器变形等问题。
此外,珐琅彩制品的制作周期较长,工艺技术要求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珐琅彩工艺技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瓷器工艺技术,它通过绘制独特的图案和采用特殊的釉料,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将图案固定在瓷器表面上,形成持久、鲜艳的彩釉层。
珐琅彩制品以其独特的色彩和造型吸引了众多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
虽然制作过程复杂,但由于其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珐琅彩工艺技术依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珐琅工艺传承知识点总结

珐琅工艺传承知识点总结一、珐琅工艺的定义珐琅,在古代称作“珐瑯”、“蕁瑯”、“珐闆”,原是一种宝石,色彩鲜艳夺目,包浆细腻,堪称写实。
珐琅工艺在古代中国被称为“牙雕”,指的是在金属器上镶贴珐琅。
珐琅工艺是利用高硼硅酸钠制成的玻璃质料,以矿物质颜料作成各色,与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相结合,通过施釉、烧制、磨光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品。
具有色彩绚丽、造型多样、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二、珐琅工艺的历史珐琅工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有了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珐琅装饰。
西周时期有一些神秘的铜器,上面用的就是红绿两种颜色的珐琅。
到了战国时期,精湛的珐琅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古代中国的珐琅工艺在技术和工艺上都已经非常成熟,成为了古代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珐琅工艺与世界各地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的珐琅工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工艺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三、珐琅工艺的制作工艺1. 勾绘:勾绘是制造珐琅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工序。
其过程是:首先,以线稿勾画图案;然后用钢笔(一些传统工艺者改良用竹签、尖头木扒,以提高勾出细密纹理的能力。
),用珐琅基体作勾焊,就是以濡湿的珐琅玻璃糊涂在器物上,再用线稿作为样板套在上面,按照线稿上的图案,用钢笔在珐琅基体上勾线,直至勾出所需图案和纹饰。
2. 施釉:施釉是指在器物表面上,通过洒、均匀涂、掸等手法将某种物质均匀抹在器物上,不用勾绘完毕的珐琅彩釉、白釉、乳白或其它颜料作装饰。
这是由于基体的颜色不一,釉料可配为许多色彩,可使釉料较自然地被器物表面所吸纳。
3. 烧制:烧制是指将器物置于高温下,使之烧制成瓷器。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序,一个好的烧制工艺可以使珐琅工艺品变得更加美观。
4. 研磨:完成烧制后,还需进行研磨,用细砂布或研磨机械,对部分或整件图案、表面及背面等磨去之痕迹和杂质。
釉上彩绘画-种类介绍 -珐琅彩.

法 郎 彩 狮 子 鼻 烟 壶
法郎彩龙纹鼻烟壶
法 郎 彩 花 鸟 鼻 烟 壶
法 郎 彩 花 鸟 鼻 烟 壶
Hale Waihona Puke 法郎彩描金菊瓣壶-(清乾隆)
本讲结束,谢谢!
9
釉上彩种类介绍 珐琅彩
艺术传媒系 郑兴我 副教授
珐琅彩
• 珐琅彩瓷创始于清康熙年间,是在明代一种工艺品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的影响下移植、演化而成的彩 瓷装饰技术。 • 景泰蓝工艺品是在铜胎上掐以铜丝、再填上蓝、红、 黄、白等色,釉烧而成。其蓝色在景泰年间最稳定、 最鲜艳,由此被称为“景泰蓝”。
康熙年间,将这种彩釉施在瓷器上,被称为 珐琅彩。珐琅彩画面题材非常丰富,除以山 水、花卉和人物为主外,还仿制了西洋画的 彩绘技术。 特点:彩料均为西方国家进口,花纹突起、 层次清晰、浓淡分明、颜色鲜艳夺目、画面 生动逼真、有立体感。彩瓷成本高、专为宫 廷御器。
珐琅历史沿革

珐琅历史沿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琺瑯起源于古埃及,一种古老的技艺,因为其独特的美观和耐用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中。
它被证明是一种耐高温的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琺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众所周知,埃及和古希腊等地区的人们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琺瑯制品。
最早的琺瑯制品是由玻璃和金属的混合物制成,通过高温熔炼后涂覆在金属表面,并再次在高温下烘烤,使其表面形成坚硬而光滑的涂层。
这种技术在古埃及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们用琺瑯来装饰首饰和金属器皿。
而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中,琺瑯也被广泛使用在建筑材料和装饰品中。
到了中世纪,琺瑯工艺逐渐传入欧洲并在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琺瑯器皿被制成各种形状和颜色,成为贵族和教堂的珍贵物品。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工匠开始将琺瑯与铜器结合,制作出了一系列精美的器皿,如酒杯、花瓶等。
19世纪初,英国率先在工业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琺瑯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琺瑯技术得以应用,使得琺瑯产品更加耐用和美观。
从此以后,琺瑯制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琺瑯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各种琺瑯产品应运而生,如餐具、厨具、浴室用具等。
琺瑯产品以其耐高温、耐腐蚀、易清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琺瑯制品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各种新型的琺瑯产品层出不穷,如琺瑯灯具、琺瑯标牌等。
琺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琺瑯产品在外观和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琺瑯制品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商业领域,琺瑯产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琺瑯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和便利的生活体验。
琺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工艺品。
珐琅彩工艺特点

珐琅彩工艺特点
珐琅彩工艺特点
珐琅彩是一种传统的技艺,以锡银为基底,金属釉面上彩绘生动的图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极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
珐琅彩工艺在中国古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它是历代皇室向民间传承技艺,经历漫长时光,经历这些年的发展,越变越精美,越来越现代化,更加适合人们使用。
珐琅彩以其精美的图案、组合和辉煌的釉色,被誉为“皇家艺术宝库”,可以视为有形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珐琅彩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物品、花卉等,以及花鸟纹的橄榄蛋形纹、繁星纹、芙蓉纹、蝴蝶纹、虎斑纹等。
珐琅彩釉色的组合是精妙的,以金、青、瓷、紫、绿为主,再分为深色、浅色、渐变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被誉为“金青四色”,并配以多种珠辉,显得富丽堂皇,栩栩如生。
珐琅彩工艺的制作过程很繁琐,首先,将锡银基底上刷上金黄,烤好后,再绘制花纹,然后上釉,施上金、青、紫、瓷、绿色,最后,洗去一些釉色,把刻画的细节衬出来,再用珠光粉在花纹上点上锦簇,从而把图案完成,这个制作工艺极具技艺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是一件极具观赏性的艺术珍品。
珐琅彩工艺动人,色彩鲜艳,一个神奇的工艺,这也是古往今来的皇室宝藏,承载着传世的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跟随着历史的走向,不断发展着。
珐琅彩瓷器知识点总结

珐琅彩瓷器知识点总结一、珐琅彩瓷器的起源和历史珐琅彩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商朝时期,当时的瓷器制作已经相当发达,而珐琅釉的使用也开始出现。
在随后的历史上,珐琅彩瓷器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宋代时,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器型和装饰也变得更加精美和多样化。
在明朝时期,珐琅彩瓷器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时瓷器制作的主要品种之一。
后来,珐琅彩瓷器逐渐传入了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同时也在欧洲、美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珐琅彩瓷器的特点和工艺珐琅彩瓷器以其彩色艳丽、图案多样、工艺精湛而著称。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彩色艳丽:珐琅彩瓷器的釉色鲜艳多样,可以有红、黄、蓝、绿、白、黑等多种颜色。
这些色彩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和变化,使得珐琅彩瓷器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2. 图案多样:珐琅彩瓷器的图案多样,可以有花卉、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同时也可以有宗教、神话等不同的装饰主题。
3. 工艺精湛: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的制备、成型、烧制、上釉、施彩、装饰等。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确保珐琅彩瓷器的品质和外观。
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原料的准备:珐琅彩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瓷土、石英砂、长石等,同时还需要一些矿石和草木灰等辅料。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工序,制成均匀的瓷泥。
2. 成型和烧制:瓷泥经过成型成为器型后,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来调整,以确保其瓷体的品质和颜色。
3. 上釉和施彩:瓷器烧制后,需要进行上釉和施彩。
在上釉之前,需要对瓷器进行修整和打磨,以确保表面光滑平整。
然后再进行上釉和施彩,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火烧,以确保颜色的稳定和亮丽。
4. 装饰和烧成:在珐琅彩瓷器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装饰和烧成等工序。
这个过程主要是根据设计图案,进行色彩的搭配和绘画,然后再进行烧成。
珐琅工艺技术分析

珐琅工艺技术分析珐琅工艺,又称瓷釉工艺,是一种将瓷器表面涂上由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混合而成的釉料,然后进行高温烧制的工艺技术。
珐琅工艺起源于古埃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仍然是一种受人喜爱的瓷器装饰技术。
珐琅工艺的主要特点是色彩鲜艳,光泽度高,使用寿命长。
这是因为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可以形成固体溶解体,使得釉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抗磨损性。
此外,烧制过程中,瓷器表面的釉料熔化成液体状态,再经过高温火化,釉料与瓷器成为一个整体,确保了装饰层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而在珐琅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釉料的准备。
釉料的成分多种多样,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和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因此,在准备釉料时,需要准确控制金属氧化物的比例,以确保所需要的颜色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然后是涂釉的步骤。
涂釉时,需要在瓷器表面均匀地涂上釉料,并尽量避免出现气泡和涂层过厚。
这要求工艺师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经验,以保证瓷器的装饰效果。
而在涂釉完成后,还需要对瓷器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要求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以确保釉料能够熔化成液体状态,并与瓷器表面牢固结合。
烧制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瓷器变形、开裂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珐琅工艺还有一些特殊的变种技术。
比如,透明珐琅工艺可以让釉料呈现出透明的效果,在中国瓷器的制作中被广泛应用。
另外,有些艺术家还会采用珐琅绘画技法,将图案和图像直接绘制在釉面上,使得瓷器具有更多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珐琅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瓷器装饰技术,通过掌握釉料的成分和比例,准确涂釉,并进行精细的烧制,可以制作出色彩鲜艳、光泽度高的瓷器作品。
在当今社会,虽然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使得瓷器制作更加便捷,但珐琅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的一种,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求。
它不仅是艺术品和收藏品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釉和珐琅
安蒂麦琪是瑞士唯一的一款手绘腕表,所有缤纷绚丽的图案都是利用的彩釉,那么彩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看小编的详细介绍:
彩釉具有环保无毒、抗氧化、亮度高、不褪色等特点,可广泛用于金丝彩沙画、儿童沙画制作,彩沙地坪铺设,墙地面装饰,家具、门窗、容器贴面,花瓶、盆景、鱼缸、水族箱装点美化等。
彩釉
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起源于商代,到东汉末年已经成熟。
1958年春,在河南省濮阳市这河砦村北齐李云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两件黄釉绿彩四系罐,造形美,绿彩艳丽,开唐三彩之先声,为中国最早的彩釉瓷器,实为珍品,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附上珐琅的介绍
画珐琅
金属珐琅工艺品种之一。
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过烧制后显色,富有绘画趣味。
实际就是“珐琅画”。
多画肖像、人物、风景、静物与历史神话、宗教画。
除了制做瓶、盒、盘、碗之外,还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子的嵌件。
分为彩绘与单色描绘(用黑白或其他单色)两种。
据传十五世纪末出现,至十六世纪最为发达。
工艺生产的中心,开始在法国中部,后来传到意大利。
我国的画珐琅实物遗存较丰富,最早的纪年器物是康熙年制。
我物画珐琅与西方画珐琅不同,在图案的题材、风格和器物的使用范围,以及珐琅的原料来源成分比例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国画珐琅不象西方画珐琅那样有强烈的玻璃光,而比较浑厚,与我国瓷器中的粉彩十分相象。
画珐琅的制作方法是:先于红铜胎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
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
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
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
饰性的工艺品。
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
其式样、图案主要是中国风格,少有西方画珐琅的特点。
我国烧制的画珐琅器造型稳重浑厚,与瓷器中的粉彩相似,而欧洲的画珐琅器,胎体一般比较轻薄,表面具有较强烈的玻璃光泽。
画珐琅工艺约于雍正年间传入苏州地区,在浓厚的工艺基础上,苏州生产的画珐琅作品风格独具,从而形成了内廷珐琅处和广州、苏州三大画珐琅生产中心,产品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