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进给路线的研究

合集下载

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2210

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2210

加工进给路线的确定来源:数控机床网 作者:数控车床 栏目:行业动态 进给路线是刀具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它不但包括了工步的内容,而且也反映出工步的顺序。

进给路线也是编程的依据之一。

加工路线的确定首先必须保持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其次考虑数值计算简单、走刀路线尽量短、效率较高等。

因精加工的进给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因此确定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进给路线。

下面将具体分析:(1)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关系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件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

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要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安排一些子程序对余量过多的部位先作一定的切削加工。

①对大余量毛坯进行阶梯切削时的加工路线图5-5所示为车削大余量工件的两种加工路线,图(a)是错误的阶梯切削路线,图(b)按1→5的顺序切削,每次切削所留余量相等,是正确的阶梯切削路线。

因为在同样背吃刀量的条件下,按图(a)方式加工所剩的余量过多。

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还可以放弃常用的阶梯车削法,改用依次从轴向和径向进刀、顺工件毛坯轮廓走刀的路线(如图5-6所示)②分层切削时刀具的终止位置当某表面的余量较多需分层多次走刀切削时,从第二刀开始就要注意防止走刀到终点时切削深度的猛增。

如图5-7所示,设以900主偏角刀分层车削外圆,合理的安排应是每一刀的切削终点依次提前一小段距离e(例如可取e=0.05㎜)。

如果e=0,则每一刀都终止在同一轴向位置上,主切削刃就可能受到瞬时的重负荷冲击。

当刀具的主偏角大于900,但仍然接近900时,也宜作出层层递退的安排,经验表明,这对延长粗加工刀具的寿命是有利的。

(a) (b)图5-5 车削大余量毛坯的阶梯路线图5-6 双向进刀走刀路线图5-7 分层切削时刀具的终止位置(2)刀具的切入、切出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时,要安排好刀具的切入、切出路线,尽量使刀具沿轮廓的切线方向切入、切出。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设计摘要:数控车削加工设计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数控机床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柔性等特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解决数控加工中的工艺问题.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之前,工艺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比较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数控车床的工艺设计方法。

通过实例,证明了正确地进行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有助于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通过对零件图样分析、工艺路线的拟订、切削用量的选择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图样分析工艺路线目录摘要 (I)引言.......................................................................................II 第1章数控加工概述 (1)1。

1 数控加工原理........................................................................11.2 数控加工的特点 (1)第2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3)2。

1机床的合理选用 (3)2。

2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2。

3 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32。

4 工艺与工步的划分 (3)2.5 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 (4)2.6 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 (5)2.7 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 (5)2.8 工艺加工路线的确定 (6)第3章数控车床加工实例 (7)3。

1 零件图样分析 (7)3。

2 工艺措施 (7)3。

3 确认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7)3。

4加工路线及进给路线 (8)3.5 刀具选择 (9)3.6 工艺卡片…………………………………………………………………103.7切削用量选择.....................................................................10 3。

数控加工路线的确定

数控加工路线的确定

(1)加工路线的确定原则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

确定加工路线是编写程序前的重要步骤,加工路线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较高。

2.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3.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以减少程序段,又可以减少空刀时间。

此外,确定加工路线时,还要考虑工件的加工余量和机床、刀具的刚度等情况,确定是一次走刀,还是多次走刀来完成加工,以及在铣削加工中是采用顺铣还是逆铣等。

(2)辅助程序段的设计1.轮廓加工的进退刀路径设计在对零件的轮廓进行加工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应合理地设计进退刀路径。

如图1所示,当铣削平面零件外轮廓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刃切削。

刀具切入工件时,应避免沿零件外廓的法向切入,而应沿外廓曲线延长线的切向切入,以避免在切入处产生刀具的刻痕而影响表面质量,保证零件外廓曲线平滑过渡。

同理,在切离工件时,也应避免在工件的轮廓处直接退刀,而应该沿零件轮廓延长线的切向逐渐切离工件。

图1 外轮廓加工刀具的切入切出图2 内轮廓加工刀具的切入和切出1铣削封闭的内轮廓表面时,若内轮廓曲线允许外延,则应沿切线方向切入切出。

若内轮廓曲线不允许外延(见图2),刀具只能沿内轮廓曲线的法向切入切出,此时刀具的切入切出点应尽量选在内轮廓曲线两几何元素的交点处。

当内部几何元素相切无交点时(见图3),为防止刀具在轮廓拐角处留下凹口,刀具切入切出点应远离拐角。

图3 内轮廓加工刀具的切入和切出2如图4所示,用圆弧插补方式铣削外整圆时,当整圆加工完毕时,不要在切点处直接退刀,而应让刀具沿切线方向多运动一段距离,以免取消刀补时,刀具与工件表面相碰,造成工件报废。

铣削内圆弧时也要遵循从切向切入的原则。

最好安排从圆弧过渡到圆弧的加工路线(见图5,这样可以提高内孔表面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本篇文章来源于数控网|原文链接:2.孔加工时引伸距离的确定孔加工在确定轴向尺寸时,应考虑一些辅助尺寸,包括刀具的引入距离和超越距离。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OCCUPATION2011 5170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文/许新伟 韩长军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是制订车削工艺规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刀具的走刀路线等。

技术人员应根据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综合性工艺原则,结合现场的实际生产条件,提出几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一、拟定工艺路线1.加工方法的选择回转体零件的结构形状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由平面、内、外圆柱面、曲面、螺纹等组成,每一种表面都有多种加工方法,实际选择时应结合零件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及生产类型等因素全面考虑。

2.加工顺序的安排在选定加工方法后,接下来就是划分工序和合理安排工序的顺序。

合理安排好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顺序,并解决好工序间的衔接问题,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应按工序集中的原则划分工序,安排零件车削加工顺序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先粗后精。

按照粗车→(半精车)→精车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2)先近后远。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换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

(3)内外交叉。

对既有内表面(内型、腔),又有外表面的零件,安排加工顺序时,应先粗加工内外表面,然后精加工内外表面,加工内外表面时,通常先加工内型和内腔,然后加工外表面。

(4)刀具集中。

用一把刀加工完相应各部位,再换另一把刀,加工相应的其他部位,以减少空行程和换刀次数及换刀时间。

(5)基面先行。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应优先加工出来,原因是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就越小。

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总是先加工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精基准加工外圆表面和端面。

二、确定走刀路线走刀路线是指刀具从起刀点开始移动起,直至返回并结束加工程序所经过的路径,其包括刀具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引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刀具引入、出。

浅述数控铣床加工中进给路线的合理确定

浅述数控铣床加工中进给路线的合理确定

f \ 厂、 、 原\ 点
暖弧切人 唐
: 出 对多走 的 距 离 切
开始加工。
图 2 外轮廓h _ 的切入 与切 出 a. X 图 3 外圆铣 削 3 铣 削 内轮 廓 的进 给 路 线 31 铣削封闭的内轮廓表面 , . 若内轮廓曲线 不允许外 延, 刀具 只能沿内 y 轮廓 曲线的法 向切人 、 出 , 切 此时刀 具 的切人 、 切出点应尽量选在内轮廓 曲线 两 几 何 元 素 的交 点 处 。 内部 几 何元 素 当 相 切 无 交点 时 , 防止 刀 补 取 消 时在 轮 为 廓拐角处 留下 凹口, 刀具 切入 、 切出点 应 远 离 拐角 。如 图 4所示 。 32 当用 圆弧插补铣削 内圆弧 时也要 . 遵循从切 向切人 、 出的原 则 , 切 最好 安 排从 圆弧过渡到圆弧的加工路线 , 如图 图 4 内轮 廓 加 工的 切 入 与切 出 5所示 , 这样可 以提高 内孔表 面的加 工
11 顺铣和逆铣 。顺铣 : . 在铣削加工中 , 铣刀的走刀方向与在切削点的 切削分力方 向相 同。 逆铣 : 在铣削加工 中, 铣刀的走刀方向与在切削点的 切 削 分力 方 向相 反 。
如图 1 示 。 所
—]
F1 F I —



图 5 无 交 点 内轮 廓 加 工 的切 入 与 切 出
民 营科 技
21年第5 01 期
科技 论坛
浅述 数控铣 床 加工 中进 给路线 的合理确 定
杨 艳华
( 丹 江 林 业机 械 厂 , 牡 黑龙 江 牡 丹 江 17 0 ) 5 0 0
摘 要 : 数 控 k .. , 具 刀位 点 相 对 于 工 件 运 动 的 轨 迹 称 为 进 给 路 线 , 称 走 刀路 线 。 它 不但 包括 了X 步 的 内容 , 在 X中 刀 - 也 - 而且 也 反 映 出工 步 的 顺 序。 在数控加工 中, 进给路 线是 由数控 系统控制 的。 它对零件的加 工质量 、 加工效率有 直接影响 , 因此 , 工序设计时必须拟 定好 刀具合理的进给路线。 关 键 词 : 铣 床 ; 铣 和 逆 铣 ; 给路 线 数控 顺 进 1 顺 铣 和 逆 铣 的选 择 精 度 和 质量 。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毕业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毕业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毕业设计一、引言数控机床轴类零件是制造业中常见的零部件之一,其制作过程对零件的质量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案,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

二、加工工艺分析1.材料选择:轴类零件通常采用钢材料,如45钢、40Cr钢等。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受力情况和表面要求等进行确定。

2.工艺路线:对于轴类零件的加工,一般可采用车削、切割、铣削等工艺。

具体的工艺路线应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工艺要求和机床的能力等确定。

3.外形加工:轴类零件的外形加工一般采用车削工艺。

先进行粗加工,然后进行精加工。

车削时要注意刀具的选择、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的控制,以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4.内孔加工:对于具有内孔的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钻削、铰削、镗削等工艺。

在内孔加工时,要注意刀具的选择和冷却液的使用,以防止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

5.表面处理:轴类零件的表面处理包括磨削、抛光、镀铬等工艺。

这些工艺可以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和耐磨性,同时还可以实现美观的外观效果。

三、工艺方案设计与分析1.工艺路线设计:根据轴类零件的形状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每道工序的加工方法和顺序。

在设计工艺路线时,要考虑到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零件变形等因素。

2.工艺参数确定: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要求,确定合适的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在确定工艺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刀具的耐用性和加工质量的要求。

3.设备选择:根据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设备。

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加工范围、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4.工艺试验分析:在进行实际加工前,进行工艺试验,验证设计的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试验结果,对工艺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

四、结论通过对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的工艺路线设计和工艺参数确定对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2.合适的设备选择能够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3.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艺试验分析是确保零件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东北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题目: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班级: 10数控二班专业:数控加工技术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2012年4月14日目录摘要 (1)一、数控机床简介 (2)二、数控激光的概念 (3)三、数控机床的特点 (3)四、数控车削加工 (4)五、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 (5)六、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5)七、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 (6)八、数控车床坐标的确定 (6)九、运动方向的规定 (7)十、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7)十一、简单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3)十二、简单的盘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8)结束语 (25)参考文献 (25)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摘要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纸的要求。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车削加工的切削能主要由工件而不是刀具提供。

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

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

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数控车削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航天、汽车、模具、精密机械、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为了子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首先需根据零件图纸的精度和计算要求等,分析确定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内容,用规定的数控编程代码和格式编制出合适的数控加工程序。

浅议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

浅议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

浅议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摘要:本文对零件图样进行了分析、确定数控车削加工内容,阐明了机械类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主要内容及加工工艺,拟定数控车削加工方案。

探讨了工程实践中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刀具的走刀路线等内容。

关键词:加工工艺零件图样走刀路线1 概述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数控车床的加工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填写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确定切削用量、选用刀具、确定装夹方案、选择定位基准等,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处理与非数控加工工序的衔接、安排加工顺序,划分工序等,确定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分析零件图,明确加工内容和技术要求;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内容(即加工对象)。

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根据车削加工的一般工艺原则并结合数控车床的特点,制订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显得非常重要。

其主要内容有:分析被加工零件图样,确定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在数控车床上的工件装夹方式、加工顺序、刀具的进给路线以及刀具、夹具、切削用量的选择等。

3 分析零件图样3.1 确定数控车削加工内容3.2 数控车削加工方案的拟定数控车削加工方案的拟定是制定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刀具的走刀路线等。

数控车削加工工序划分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②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③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④按安装次数划分工序。

3.3 设计内容数控车削加工工序划分后,对每个加工工序都要进行设计。

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定位基准、确定装夹方案、选用刀具、确定切削用量等内容。

3.3.1 确定装夹方案数控车削加工在零件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上相对比较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 ao ’ a ri t n iy a d i r v swo kig e ce c . p rt r Slbo e st , n n mp o e r n f in y i
Ke r s c l d r e d c s at oe v v ie c e kto. ywo d : yi e a ; a h f r ; a eg d ; h c 1 n h m b l u o
20 7. 0
价格便 宜、 使用方便 , 维护简单 , 检验效率高 , 使检测
[] 国民. 3梁 3 质量 检验员手册[ ]北京 : K. 机械工业 出版社 ,9 3 19 .
T e De i n o e kT o , hc a u e h sa c h sg f Ch c o lW ih Me s r st e Di n e a t
图 6 车削螺 纹时引入 、 超越距 离
同心 圆法
等径法
三角形法
梯形 法
5 结束语
数控车床 的3 - 中, ur 根据实际情况 , 在保证加工 品质的前提下 , 合理安排进给路线 , 使加工程序具有 3 大余量毛坯 的 阶梯切 削进给路线 最短 的进给路线 ,不仅可 以简化程序编制节省整个 加工过程的执行时间 ,还可 以减少一些不必要 的刀 如 图 5所示 为 车削大 余量 工件 的两种加 工路 具磨损以及机床消耗 。 在实际加工中应注意分析 、 研
对 于工件运动的起点 , 又称为程序起点或起刀点 , 数 控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换 刀 ,为了避免换刀时碰伤 工件 , 编程时要设置一个换刀点 , 换刀点可以是某一
个 固定点 , 也可以是任意一点 。在编程时 , 合理选择 “ 刀点” 换刀点 ” 对 和“ 的位置 , 则可 以有效缩短刀具
图 2 粗车进给路线示例
2 2 车 圆锥 / - . j r路线 分析 n
方式 加 工所 剩 的余 量过 多 。
数控车床上车外圆锥 , 假设 圆锥大径为 D, 小径
为 d 锥 长为 L 车 圆锥 的加 工路线 如 图 3 示 。 , , 所




( 。

玢梯
() a
() b
图 5 大余量毛坯 的阶梯切 削加工路 线分析
线 有 同心 圆法 、 等径 法 、 角 形 法 和梯 形 法 等数 种 方 三
法, 其中程序段数最少 的, 为同心圆及等径法 ; 走刀路 线最短 , 为同心圆, 其次是三角形 、 梯形法 、 等径法 ; 计 算最简单 , 为等径法其次为同心圆法、 三角形法、 梯形 法; 切削效率最高, 切削力分布最合理为梯形法 ; 精车 余 量最均匀为同心圆法。通过 以上分析可以得 出, 数 控车床在加工凹弧时 , 一般选用 同心圆法 。
收 稿 日期 :0 0 — 3 2 1- 5 1 1
作者 简介 : 李瑞斌 (9 6 )男 , 17一 , 山西 阳泉人 , 讲师 , 研究方 向 : 数控加工 , 数控原理 。 10 2
《 装备制造技术)o 1 ) l 年第 8 2 期
图 2 e利用 其矩 形循 环 功 能安 排 的矩 形进 给路 线 。 () 线 ,a 图 是 错 误 的 阶梯 切 削 路 线 ; ( ) 1~ () 图 b按 5的
图 4 车凹弧加工路线分析
( 下转第 1 9页 ) 3
1 21
《 装备制造技术)0 1 2 1 年第 8 期
费用 尽 量减 少 。
4 结束 语
参考文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用这套检具 , 能很好地解决批量测量 4 5 6 Q气 []上海市大专 院校 机械制造工艺学 协作组. 1 机械制造工 艺学

J .。
一 E

量和机床 、 刀具 的刚度等情况 , 确定是一次进给 , 还 是 采用 多 次进 给 , 完成 整个 加工 过 程 。实 现合 理 的 来 2 最短 的切 削进 给路线 加工进给路线 , 除了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外 , 还应善 于分 析总 结 , 要 时辅助 一些 简单 的计 算 。 必 数 控 车削 加 工 过程 中 ,如何 使 刀 具进 给路 线 最
每次切削所留余量相等 , 是正确的阶梯切 从 以上 3 种切削进给路线 ,经分析 和判断后可 顺序切削 , () 知, 矩形进给路线 的进 给总长度和最短 。因此 , 同 在 削路线。因为在相同的背吃刀量 的条件下 ,a 图的
等条 件下 , 切 削所 需 时 间最短 , 其 刀具 的损 耗最 少 。
关 键 词 : 控 车床 ; 工 工 艺 ; 给 路 线 ; 数 加 进
中图分类号: G6 9 T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7 — 4 X 2 1 )8 0 — 2 1 2 5 5 ( 0 0 — 1 0 0 6 1 2
在数控机床车床加工 中, 加工进给路线 , 也就是 置 , 者加 工 进 给路 线 相 同 。在 相 同 的背 吃 刀量 下 , 两 走刀路线 , 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刀位点 的 显然 按 图 1( )方 式 加 工 刀具 空 行程 时 间要 比图 1 b 运 动轨 迹 和方 向 , 即刀 具从 对 刀 点开 始 运 动起 , 至 ( ) 。 直 a短 结 束加 工所经 过 的路 径 , 括 切削 加工 的 路径 及刀 具 包 引入、 回等非切削空行程 。 返 加工进给路线 , 不仅包括 了工 步 的 内容 , 而且 也 反 映 出工 步 的顺 序 , 是编 写 数 控加工程序的依据之一。加工路线 的确定 , 首先必须 保证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品质 , 其次要考虑 数 值 计算 简 单 , 刀路 线 要 尽量 短 , 样 既 可 以减 少 走 这 程序段 , 又可 以减少空刀时间, 提高加工效率。 () a () b 此外 , 定 加 工路 线 时 , 确 还要 考 虑 工 件 的加 工 余
图 1 巧设对( J 换 刀点
1 巧设对 ( ) 换 刀点
对 刀点 , 是 在数 控 机 床上 加 工 零件 时 , 就 刀具 相
短, 可以有效地条生产效率 , 降低刀具的损耗等。在 安排 粗加 工 或半 精 加 工 的切 削 进 给路 线 时 ,应 同时
兼顾到被加工零件的刚度及加工 的工艺性等要求 。 2 1 沿外 形轮 廓 车削 进给 路线 安排 .

得 出

6 =0.01 5 l 0
1 0.0 42 n = 00 P
s =
式 中,
图 3 b 中加 工路 线 为斜 线 , 工 不 需 要 计 算 锥 () 加

为主轴 转 速 (/i) r n; m
距 s 只要确定背吃刀量 %就可 以, , 编程方便简单 , P为螺 纹 导程 ( mm) 。 但 每 次切 削 背 吃刀 量 %是 变 化 的而 且加 工 路线 相 对 般 为 2—5mm,对 大 螺距 和高 精 度 的螺 纹 较长。 取最大值 ; 一般取 6 的 1 左右。若螺纹收尾处没 / 4 有退刀槽 时 , 收尾处 的形状与数控系统有关 , 一般按 23 J - . j v凹弧进 给路 线 分析 n 5退 如图 4 所示 , 数控车床加工凹弧时常用的进给路 4 。 刀 收尾 。
b t e le Gu d n ms at r n e e we n Vav ie a d Ca h f Bo e Ce t r
HES iyu L N L-un h- o , A ija ( izo l gLui o e o, t.Luh uG a gi 4 0 5 C ia Luh uWui i w r . d, izo u nx 5 0 , hn ) n jP C L 5
Eq i me t u p n Ma ua t n e h oo y No 8 2 1 n f cr gT c n lg . , 0 i 1
数控 车床 加工工艺进给路线 的研 究
李瑞斌
( 原理 工 大学 阳泉 学 院 , 太 山西 阳泉 0 50 ) 4 00
摘 要: 在数控 车床 加工过程 中, 给路 线是 刀具在整个加 工工序 中的运动轨迹也是 编 写加工程序 的重要依据 , 实 进 从 例 出发详细 阐述 了在数控 车削加 工工程 中如何 合理安排 进给路线 , 实际加工具有一定 的指 导意 义。 对
在对刀和换刀过程 中的空行程距离 , 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 2 所示为 3种粗加工时 ,不 同切削进给路 如图 1 所示采用矩形循环加工方式进行粗车时 线 的安排 , 2 a表示利用数控系统具有 的封闭式 图 () 的进给路线 , 考虑精车换刀方便 , 1a 中换刀点与 图 () 符合循环功能控制刀具 ,沿着工件轮廓进行进给路 起刀点重合 ,设在距离毛坯较远 的 A点位 置 ,图 l 线 , 2 b利用程序循环功能安排三角形进给路线 , 图 () ( )则是将起刀点与对刀点分离 ,并设于 图 B点位 b
Ab ta t ti t d c h e in o o r h n ie c e k t o wh c a u e h itn e b t e n t e e gn s r c :I n r u e t e d sg fa c mp e e s h c o l, ih me s r s t e d sa c e w e h n i e o v c l d r h a a v u d n a h f b r e t r i i v r a y t p r t o ac e t g r al e u e e yi e e d v le g i e a d c ms at o e c n e . t s ey e s o o e ae fr b th t s n ,g e t r d c s t n i y h
( 上接第 1 1 ) 页 2
究、 总结 , 断积 累 经 验 , 高指 定 加 工 方 案 的水 平 , 不 提 对 实 现优 质 、 高效 生 产具 有 重要 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