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沥青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编制依据第三章、施工准备第四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和雨季施工措施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一章、成品保护措施第十二章、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第十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十四章、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渝北区回兴片区(台商工业园范围内),项目周边现状交通便利,西侧有玫瑰城现状道路,东侧有现状服装城大道,南侧有龙石路。
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两侧有开发建设用地,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利于道路建设。
本工程系城市支路,道路标准路幅宽16m,为双向两车道,本次设计中路面结构采用12cm厚SMA沥青路面,龙石路北延伸段位于渝北区回兴片区(台商工业园范围内),分为A、B两段,其中A段里程为K0+000~K0+806.816,B段里程为K0+000~K0+222.325。
该道路建成后将完善回兴片区路网建设,对周边地块开发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该道路在交通功能上将作为回兴立交的一部分,在回兴立交改造后该道路将承担主城方向往南方玫瑰城方向的车流。
我院受重庆北飞实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龙石路北延伸段道路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任务。
根据现行相关规范之规定,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设计年限为50年。
其结构形式如下:1.1.1、车行道路面结构层组合如下:上面层:5cm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下面层:7cm 沥青混凝土AC-20稀浆封层:0.6cm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0cm 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25cm 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总厚度:57.6cm1.1.2、人行道路面结构形式:面层:6cm 深灰色人行道透水砖200×100×60mm调平层:3cm 1:3水泥砂浆基层:15cm 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总厚度:24cm路缘石采用C30砼立式路缘石,尺寸为15×40×100cm。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公路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为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确保公路的安全、舒适、耐久,特制定本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方案。
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某公路沥青路面工程2. 项目地点:某省某市某县3. 工程规模:全长XX公里,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4.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5. 工程总投资:XX万元6. 工期:XX个月三、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1)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和指挥。
(2)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质检人员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
2. 材料准备(1)沥青混凝土:选用优质沥青,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矿料:选用优质碎石、石粉等,确保矿料质量。
(3)其他材料:如钢筋、水泥、钢材等。
3. 施工设备准备(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包括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运输车等。
(2)摊铺设备:包括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压路机等。
(3)检测设备:包括路面平整度仪、厚度仪、渗水系数测定仪等。
四、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1)路基处理:对路基进行平整、压实,确保路基质量。
(2)基层施工: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基层平整、密实。
(3)底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底基层平整、密实。
(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
2. 施工要点(1)路基处理:对路基进行平整、压实,确保路基质量。
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至路基表面平整、密实。
(2)基层施工: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基层平整、密实。
采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拌合,确保拌合均匀。
(3)底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底基层平整、密实。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进行拌合,确保拌合均匀。
(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①沥青混凝土拌合:采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拌合,确保拌合均匀。
沥青路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市某区,全长XX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XX厘米。
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为XX个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施工准备、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交通导改、交工验收。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组织结构: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质量保证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
(2)施工组织措施: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人员配备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环保措施等。
2. 施工现场布置(1)施工现场划分:施工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等。
(2)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仓库、配电房等。
3. 材料设备准备(1)材料:沥青、碎石、水泥、砂、钢筋、木材、钢材等。
(2)设备: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洒水车、发电机等。
4.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安全教育、文明施工教育等,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基层施工1. 基层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碎石、水泥、砂等基层材料,确保基层质量。
2. 基层施工工艺(1)施工前准备:检查基层材料的质量,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基层施工:1)铺筑碎石基层:采用分层铺筑、分层碾压的方式,确保基层的密实度。
2)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铺筑水泥稳定砂基层:采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基层质量检测(1)压实度检测: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检测基层的压实度。
(2)强度检测: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等检测基层的强度。
四、沥青面层施工1. 沥青面层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沥青、碎石、砂等沥青面层材料,确保沥青面层质量。
2. 沥青面层施工工艺(1)施工前准备:检查沥青面层材料的质量,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沥青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本着对本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甲方的高度负责,我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向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本工程合格、高效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进行编制,我们将充分发挥项目部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条件,以及管理优势,严密组织施工。
1 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合同2国家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F30—2003)3 施工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4 主要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交通部优质产品评选办法》(1990年交通部发布)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设计技术特征工程名称:公园南路改造工程工程地址:矿区法院~平安大道建设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路路政管理处设计单位:大同煤矿集团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宏远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大同煤炭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监督单位:煤炭工业大同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2 主要技术参数线路总长:2080m,其中桥长68米,路面纵横坡度同原路面。
道路类别及等级:二级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60m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只在原路线上进行罩面修复,平纵线形均未改变,积水处局部调坡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2年细料式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为13、15㎜,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为20、25㎜沥青混凝土面层应保证平整、密实、坚固。
沥青施工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全长5公里,路面宽度为30米,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
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沥青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1)成立沥青路面施工项目部,明确各岗位职责。
(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编制施工安全、质量、环保等各项管理制度。
2. 施工材料(1)沥青混凝土: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SBS改性沥青,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碎石:选用粒径均匀、级配合理的碎石,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4)矿粉: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矿粉,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 施工设备(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混凝土搅拌楼,确保沥青混凝土质量。
(2)摊铺设备:选用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确保路面平整度。
(3)压实设备:选用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确保路面压实度。
(4)试验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4. 施工人员(1)成立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确保工程安全、质量。
三、施工工艺1. 沥青混凝土拌合(1)按设计配合比称取沥青、碎石、矿粉等材料。
(2)将沥青加热至规定温度,加入搅拌锅中,搅拌均匀。
(3)将碎石、矿粉等材料加入搅拌锅中,继续搅拌均匀。
(4)将拌合好的沥青混凝土送至施工现场。
2. 沥青混凝土摊铺(1)检查基层平整度,确保基层质量。
(2)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摊铺厚度,调整摊铺机。
(3)将沥青混凝土送至摊铺机,启动摊铺机进行摊铺。
(4)摊铺过程中,保持摊铺速度均匀,确保路面平整度。
3. 沥青混凝土压实(1)采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压实。
沥青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总则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三、编制原则第二章施工总布署一、建立完善的施工项目组织机构二、材料、人员、设备的初步组织三、主要工程施工工期第三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一、铣刨路面及铺设面层施工方案二、路面基础补强施工三、更换检查井盖、雨水篦子及支座四、拆除现状侧石并安砌花岗岩侧石施工第四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二、工程工期保证措施第五章冬季的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一、冬季施工安排第六章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的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二、安全保证体系三、环境保护措施四、文明施工措施第一章总则一、工程概况1、基本情况法院西街(北顺城街-管城街)位于市管城区,规划为东西向城市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15米,一幅路形式,现状车行道宽约7米。
本次法院西街道路改造工程西起北顺城街,东至管城街,工程全长约507.31米。
工程沿线自西向东分别与北顺城街、营门街和管城街相交,相交道路均为现状沥青路。
现状概况:法院西街为一条现状沥青路,沥青路面面层出现松散、剥离、粘接力差等病害,局部位置路面破损严重,形成坑洼或路面龟裂;道路西侧人行道状况良好;道路侧石有断裂、缺角、麻面等破损情况,工程沿线无道路平石;现状雨水收水口杂物堆积,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勘察,法院西街现状车行道路面结构为“4+4厘米厚沥青面层+12厘米水稳,以下为素土”,路面结构总厚度约为20厘米。
2、路面主要改造方案路面:将现状车行道沥青上面层铣刨,铣刨厚度约4cm,然后加铺一层5cm厚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对于由于原车行道路基层受破坏,路面破损严重区域还需进行基础补强,补强做法为:现铣刨车行道沥青面层及旧路基础,铣刨总厚度20厘米,然后在铣刨后的坑槽浇筑16cm厚C25混凝土做基层,其上同一般区域同时加铺5cm厚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面层。
侧石:拆除沿线道路现状侧石新建花岗岩侧石。
检查井及雨水口:车行道上现状检查井井盖全部更换为新型球墨铸铁防盗防沉降防坠落井盖及支座,现状雨水篦子全部更换为球墨铸铁防盗防沉降井篦及支座。
沥青路面表面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项目简介1.2气候、水文1.3地形、地质1.4主要技术指标1.5交通、电力、通讯及其它条件1.6工程特点1.7主要工程数量第二章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2.2编制范围2.3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第三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办法3.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3.2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运进施工现场的方法第四章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4.1临时设施建设及开工前准备工作4.1.1开工前准备工作4.1.2临时设施建设4.2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4.2.1施工准备4.2.2路基填筑施工4.2.3路基挖方施工4.2.4路基整修4.3桥涵工程4.3.1施工准备4.3.2基坑开挖4.3.3施工主要式序4.4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4.4.1防护工程4.4.2排水工程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4.5.1开工前准备工作4.5.2材料要求4.5.3混合料组成设计4.5.4施工方案4.5.4.1准备工作4.5.4.2施工放样4.5.4.3拌和及运输4.5.4.4摊铺及整开型4.5.4.5碾压4.5.4.6横缝处理4.5.4.7纵缝处理4.5.4.8养生4.6沥青下封层施工4.6.1下封层施工方案4.6.2施工工艺4.7沥青表处面层施工4.7.1主要施工方法4.7.2路面施工程序4.7.2.1施工前准备4.7.2.2试验段的施工4.7.2.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4.7.2.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4.7.2.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4.7.2.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4.7.2.7接缝处理4.7.2.8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施工第五章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5.1路基土石方工程5.2桥涵工程5.3路基防护及排水5.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5沥青下封层5.6沥青表面处治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及工期的措施6.1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6.1.1人员方面6.1.2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6.1.3建立质量控制机构和创优规划6.1.4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6.1.5关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6.2确保工期的措施第七章冬季、雨季的施工安排7.1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7.2冬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8.1质量保证体系8.1.1质量方针及目标8.1.2质量检查组织机构运转方式8.1.3质量管理制度8.2安全保证体系8.2.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8.2.2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8.2.3主要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9.1绿化保护措施9.2环境保护措施第十章其它应明确的事项10.1对质量及分包的承诺10.2缺陷责任期对工程的维护方案10.3文明施工的措施10.4工程廉政建设第一章工程概况1.1 项目简介省道S213线××公路改建工程共划分为3个合同段。
沥青道路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异的耐久性、平整性和舒适性,成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形式。
为确保沥青道路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特制定本沥青道路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沥青道路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3. 工程规模:全长XX公里,宽XX米4. 工程内容: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设施、交通设施等5. 施工周期:XX个月三、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项目经理部设立工程部、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材料部、设备部等部门,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材料供应、设备管理等。
(2)项目经理为工程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协调、指挥施工。
2. 施工人员(1)组织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2)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施工材料(1)选用优质沥青混凝土、碎石、水泥、砂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材料进场前,对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4. 施工设备(1)配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摊铺机、压路机、装载机、运输车等设备。
(2)设备进场前,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四、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排水设施施工、交通设施施工。
(2)基层施工:铺设基层材料,进行压实。
(3)面层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合、运输、摊铺、碾压。
(4)接缝处理:对施工缝、伸缩缝进行处理。
(5)交通恢复:清理现场、恢复交通。
2. 施工工艺(1)基层施工1)平整场地: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排水设施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排水管道、检查井等排水设施。
3)交通设施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设施。
(2)面层施工1)沥青混凝土拌合:按照设计要求,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拌合,确保拌合均匀。
2)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确保沥青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
1.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高温季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 常见病害:推挤、车辙、拥包 ❖ 原因:抗剪切能力不足
车辙
拥包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4
1.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处理措施: 选用稠度较大和黏结力较强的沥青 注意矿料的级配组成、矿料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材料)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 增加碎石用量等。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在外业调查时需收集的资料有
❖ 1.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情况;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五、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
❖ (1)开展现场资料调查和收集工作,做好交通荷载分析与 预 测,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路面设计;
二、沥青路面的分类
1.按沥青面层强度构成原理分类 ❖ 密实型:颗粒尺寸连续多样,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沥青混
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 ❖ 嵌挤型:颗粒尺寸较为均一的集料与沥青分层铺筑或采用开级
配(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强度和稳定性主要依靠 集料之间相互嵌挤产生的内摩阻力,而粘结力则起次要作用。 ❖ 嵌挤密实型:沥青结构层的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设计空隙率 较小(小于10%),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 内摩阻力和粘聚力。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3.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 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通常是指沥青混合料在水的作用下保持强度(黏结强度、 整体强度)的能力。
❖ 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指标: 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沥青 矿料的黏附性试验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试验(年最低气温低于-21.5℃的寒冷 地区)。
❖ 措施: 使用水泥或消石灰处理集料表面, 掺加抗剥落剂 使用消石灰处理集料表面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2.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
❖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由于气温骤降使面层产生温度收缩变形 二是由于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使沥青面层产生温
度疲劳裂缝。
❖ 原因:
内因——青混合料的性质 外因——环境温度的变化,
车辆荷载的
❖ 措施:种类、组成 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及孔隙率
❖ 措施: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较 高的压实度。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5.沥青路面的老化特性
❖ 原因: 施工过程中超过规范规定的高温加热老化和使用过 程中的空气 紫外线照射等长期作用而老化。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第三篇 路面工程
(第一分篇)
第四章
▪ 沥青路面设计
教学要求
1.知道沥青路面的分类及基本特性; 2.会描述沥青路面常见破坏模式及形成机理; 3.能描述沥青路面的的设计理论、设计内容和设计指标; 4.会计算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会确定有关参数和交通等级; 5.会根据材料特点及设计原则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6.会运用设计规范应用软件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计算;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四、沥青路面的设计内容
❖ 1.交通量实测、分析与预测; ❖ 2.公路沿线自然因素(地质、水文、气象等)调查; ❖ 3.选择路面结构层原材料; ❖ 4.路面混合材料配合比设计; ❖ 5.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 ❖ 6.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 ❖ 7.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和其他路面工程设计等; ❖ 8.路面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 9.绘制路面结构图。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常见水稳定性的沥青路面病害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疲劳开裂
❖ 疲劳开裂:是指由于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路面材料在低于极 限抗拉强度的情况下,结构层经受重复拉应力或拉应变过大最 终导致结构层开裂。
❖ 特点:路表无显著的永久变形,开始阶段多数是细而短的横向开 裂,并逐渐发展为网状”裂,裂缝的宽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三、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
❖ 基本假设:
❖ (1)各层连续的、完全弹性、均匀;
❖ (2)空间半无限体;
❖ (3)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
为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
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为滑动体系); ❖ (4)不计自重作用。
弹性层状体系示意图
❖ 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06)规定,沥 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 论.并以累计当量轴次来反映路面结构和材料的疲劳特征。
❖ (5)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相关人员的安全和 健康,重视材料的再生利用与废弃料的处理;
❖ (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不宜采用分期修建,软 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黄土湿陷地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 段,以及初期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一次设计、分期修建”。
❖ (2)调查掌握沿线路基特点,查明土质、路基干湿类型, 在对不良地质路段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 (3)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结构、 新材料、新工艺,并认真铺筑试验路段,总结经验,不断完 善,逐步推广。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五、沥青路面的设计原则
❖ (4)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的原则,选择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第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沥青路面基本认知
❖ 沥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 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的总称,也称黑色路面。
❖ 沥青路面抗弯拉强度较低,其承载力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土基和基层的特性。
❖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软弱土基或翻浆路段,必须预先加以处理。 低温时,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很低,需设置防冻层。 交通量较大时,需考虑抗弯拉和抗疲劳开裂的能力,宜在沥青 面层下设置封层。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2.按施工工艺分类 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
3.按使用品质分类 沥青混凝土(AC)路面 沥青碎石(AM)路面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路面 沥青贯入式 沥青表面处治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路面 大粒径沥青混凝土(LSAM)路面 开级配排水式抗滑磨耗层(OGFC)
第三篇1分篇第四章沥青路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