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过程凝血原因及处理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析中的破膜和凝血PPT讲稿

透析中凝血的监测
凝血时间测定
动脉端 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内循环的凝血状态
静脉端 血液透析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凝血状态
预防
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 避免透血析流时速血度流过速慢度过低
全面评估外,周合理血选H择b过和应高用抗凝剂 正确超设滤置率治过疗高参数
避透免析透中析中输输血注、血血制品制尤品其或是凝脂血肪因乳子 定透期析监通测路血再管通循路环血过流大量 加使强用透了析管中路凝血中状的况补的液监壶测
预防
• 跨严膜密压观察过跨高膜压 • 透仔析细器检查质新量透不析合器格 • 复复用用透不析规器范进,行次破膜数试过验多 • 假漏报血警报警等装置定期检查
察 查
透析中凝血
透析抗凝是血液透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析器的凝血造成
患者失血, 影响透析充分性
体外循环凝血的原因
• 寻找原因是预防以后再次发生及调整抗
透后透析器
残余量测定
透析中凝血的监测
体外循环凝血的征象
• 血液发黑 • 透析器中有阴影和黑色条纹 • 血液迅速充满传感器 • 透析器动脉端口出现血凝块 • 动静脉壶的张力 • 血泵的声音
透析中凝血的监测
体外循环压力
动脉壶凝血或透析器本身凝血 泵后压增高,静脉压降低高有关
• 对于复用透析器,如复用处理或储存不当,
复用次数过多也易发生破膜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紧急处理
• 一旦发现应立即夹闭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和
静脉端,丢弃体外循环中的血液
• 更换新透析器和透析管路进行透析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一旦出现
发热,溶血等表现,应采取相应措施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透析膜的完整性破坏 ,血液和透析液之间 有交通
透析中的破膜与凝血课件

炎症反应等。
机械性能
指透析膜的抗张强度、耐磨性 和耐疲劳性能等。
血液适应性
指透析膜与血液接触后,对血 液成分的影响程度以及引起的
凝血反应等。
透析膜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透析需求选择合 适的透析膜材料和性能指标。
注意透析膜的消毒和保存方式, 确保使用安全。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透析膜 的完好性和凝血情况,及时处理
如果血泵压力过高,可能会导 致透析器破膜。
破膜的影响
血液流失
一旦发生破膜,血液会从透析器中流 出,导致血液流失。
感染风险增加
破膜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 入血液,增加感染的风险。
透析效果下降
破膜会导致透析过程中血液与透析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受影响,从而使透析 效果下降。
患者不适
破膜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如头晕、 乏力等。
详细描述
凝血通常是由于血液在透析过程中与透析膜接触后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后,会导致 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形成血栓堵塞透析膜,从而影响血液的流通和毒素的清除。长期凝血不仅会影 响透析效果,还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案例三:破膜与凝血的联合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破膜和凝血在透析中可能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加剧病情 。
的血液透析膜材料。
聚醚砜膜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 凝血性能,但通透性较
聚砜膜稍低。
聚丙烯腈膜
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 抗张强度,但生物相容
性较差。
透析膜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通透性
衡量透析膜对溶质的透过性能 ,通透性越高,越有利于物质
的透过和交换。
机械性能
指透析膜的抗张强度、耐磨性 和耐疲劳性能等。
血液适应性
指透析膜与血液接触后,对血 液成分的影响程度以及引起的
凝血反应等。
透析膜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透析需求选择合 适的透析膜材料和性能指标。
注意透析膜的消毒和保存方式, 确保使用安全。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透析膜 的完好性和凝血情况,及时处理
如果血泵压力过高,可能会导 致透析器破膜。
破膜的影响
血液流失
一旦发生破膜,血液会从透析器中流 出,导致血液流失。
感染风险增加
破膜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 入血液,增加感染的风险。
透析效果下降
破膜会导致透析过程中血液与透析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受影响,从而使透析 效果下降。
患者不适
破膜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如头晕、 乏力等。
详细描述
凝血通常是由于血液在透析过程中与透析膜接触后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后,会导致 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形成血栓堵塞透析膜,从而影响血液的流通和毒素的清除。长期凝血不仅会影 响透析效果,还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案例三:破膜与凝血的联合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破膜和凝血在透析中可能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加剧病情 。
的血液透析膜材料。
聚醚砜膜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 凝血性能,但通透性较
聚砜膜稍低。
聚丙烯腈膜
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 抗张强度,但生物相容
性较差。
透析膜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通透性
衡量透析膜对溶质的透过性能 ,通透性越高,越有利于物质
的透过和交换。
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13
普通肝素
临床上没有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风险;
没有显著的脂代谢和骨代谢的异常; 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在 50%以上;
血小板计数、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
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D-双聚体正常 或升高的患者。
ppt课件
14
普通肝素剂量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 一般首剂量 0.3~0.5mg/kg,追加剂量 5~10mg/h,间歇性静 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用);血液透析结束 前30min 停止追加。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 调整剂量。 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或血浆置换 一般首剂量 0.5~ 1.0mg/kg,追加剂量10~20mg/h,间歇性静脉注 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 (常用) ;预期结束前30min 停止追加。 肝素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 调整。
ppt课件 9
三、 抗凝剂的使用禁忌
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1 、患者既往存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敏史 2 、患者既往曾诊断过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HIT) 3 、合并明显出血性疾病
4 、推荐检测患者血浆抗凝血酶 Ⅲ 活性,对于血浆抗凝血
酶 Ⅲ性< 50% 的患者,不宜直接选择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应适当补充抗凝血酶 Ⅲ 制或新鲜血浆,使患者血浆抗凝血 酶 Ⅲ 活性 ≥ 50% 后,再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 素 。
ppt课件
5
二、凝血指标的检测与评估
1 、外源性凝血系统状态的评估
选择性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 血酶原活动度或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延长: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存在 数量或质量的异常,或血中存在抗凝物质; 缩短: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活化,易于凝血、 发生血栓栓性疾病。
血透抗凝 ppt课件

效能。作用持续约2小时。
● 用法用量:缓慢静推。一般以每分钟0.5ml的
速度静推,在10分钟内注入量以不超过50mg
为度。
34
注意事项
● 反跳现象
● 动脉段持续注入肝素
● 静脉段持续注入鱼精蛋白
● 维持透析器内LWCT为30分钟左右
32
局部肝素化
● 每小时肝素量(mg)=0.003×QB×60
(QB为血流量/min)
● 肝素与鱼精蛋白比例
ARF为1:1
CRF为1:1.2~1.5
33
硫酸鱼精蛋白
● 可分解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的结合,从而消除
其抗凝作用。注射后0.5-1分钟即能发挥止血
纤维蛋白
1阶段:即因子X激活成Xa; 变化方向 3阶段:因子I转变成Ia
催化方向
2阶段:因子II激活成Ia
20
肝素抗凝
● 血液透析关键技术 ● 防止体外循环凝血的标准方法
21
肝素抗凝方法
● 常规肝素持续注入法
● 常规肝素间歇注入法
● 小剂量肝素抗凝法 ● 局部肝素化法 ● 低分子肝素化法
22
肝素持续输注法
避免过度抗凝、引起或加重出血
7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编号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V 因子VII 因子VIII 因子IX 因子X 因子XI 因子XII 因子XIII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酶 Ca 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前质血浆凝血激酶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30
小剂量肝素抗凝法
● 适应症:低、中度出血危险的患者 ● 肝素的首次剂量750U(波动在300-2000u) ● 3分钟后复测WBPTT或ACT ● 剂量为600U/h(波动在200-2000u) ● 监测WBPTT或ACT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课件PPT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 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适用 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与普 通肝素相似,但具有更高的生 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是一种新型的抗 凝技术,通过在透析液中加入枸 橼酸盐,达到抑制凝血酶活性的
目的。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临床应用中具 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好的抗凝 效果,尤其适用于有高出血风险
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技术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素之一,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凝固,从而 保证血液透析的效率和安全性。
抗凝技术在血液透析中的重要性
防止血液凝固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与透析膜接触,会引起凝血反应,导致血液凝固。抗凝技术 的应用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凝固,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风险、肝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的抗 凝技术。
透析器的类型和使用情况
不同类型的透析器对肝素吸附程度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凝技术。
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抗凝技术 ,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调整。
03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
普通肝素抗凝
总结词
普通肝素是血液透析中最常用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详细描述
普通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Xa和凝血 酶的产生和活性,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在血液透析中,肝素通常以全身或局部 给药的方式使用,可有效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凝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总结词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凝剂,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血液透析中抗凝方法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7
凝血状态的评估
二、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 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的基础疾病 ❖ 既往存在静脉血栓、脑血栓、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低血压 ❖ 长期卧床 ❖ 先天性抗凝血酶III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血酶III从尿中丢失过
最新版整理ppt
19
抗凝剂的剂量
▪ 一般60~80U/kg iv 无需追加剂量
▪ CRRT可每4~6h给予 30~40U/kg iv
▪ 血液净化前4mg/dl的肝素生理盐水 预冲、保留20分钟
▪ 生理盐水500ml冲洗 ▪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每30~60min, 给予100~200ml NS冲洗管路和滤器
▪静脉端0.056mmol/L氯化钙生理盐水40ml/h, 控制体内游离Ca浓度1.0~1.35mmol/L
后稀释 首剂20~30mg 追加8~15mg/h
最新版整理ppt
20
抗凝剂的给药方法
常规肝素抗凝法
肝素生理盐水浸 泡透析器和血路 管:血液透析开 始前先以肝素生 理盐水浸泡和循 环15~20min。
予适当的抗凝、促纤溶治疗。
最新版整理ppt
26
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出血
常见原因: 1)抗凝剂剂量过大 2)合并出血性疾病 预防与处理 1)血液净化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2)在对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过程中凝血状态检测和评估的基础上,确立个
体化抗凝治疗方案 3)发生出血的患者,重新评估凝血状态,停止或减少抗凝药物的剂量 4)针对病因处理,并针对不同的抗凝剂给予相应的拮抗治疗
最新版整理ppt
13
几种常用的低分子量肝素
透析凝血ppt课件

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值约为11-14秒。
纤维蛋白原(Fbg)
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正常值约为2-4g/L。
评估方法
血液凝固试验
通过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情况,评 估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含量,评估 血液高凝状态。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测。源自通过透析凝血治疗,患者体内的 毒素和多余水分能够被有效清除 ,从而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
。
透析凝血治疗还能纠正电解质紊 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
透析凝血的原理
透析凝血的原理基于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利用小分子物质与大分 子物质透过膜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流经透析器内的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肌酐等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中,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等则
使用适当的管路和连 接方式,建立血液的 体外循环。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三:血液透析 通过透析器进行血液与透析液的物质交换。
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四:凝血检测 在透析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液的凝血状态。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透析凝血的步骤
01
步骤五:结束透析
02
透析凝血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透析凝血概述 • 透析凝血过程 • 透析凝血的并发症 • 透析凝血的监测与评估 • 透析凝血的未来发展
01 透析凝血概述
透析凝血的定义
透析凝血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 散、对流和吸附等物理方式,将血液中 的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同时 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值约为11-14秒。
纤维蛋白原(Fbg)
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正常值约为2-4g/L。
评估方法
血液凝固试验
通过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情况,评 估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含量,评估 血液高凝状态。
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检测。源自通过透析凝血治疗,患者体内的 毒素和多余水分能够被有效清除 ,从而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
。
透析凝血治疗还能纠正电解质紊 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
透析凝血的原理
透析凝血的原理基于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利用小分子物质与大分 子物质透过膜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流经透析器内的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肌酐等通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中,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等则
使用适当的管路和连 接方式,建立血液的 体外循环。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三:血液透析 通过透析器进行血液与透析液的物质交换。
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透析凝血的步骤
步骤四:凝血检测 在透析过程中定期检测血液的凝血状态。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透析凝血的步骤
01
步骤五:结束透析
02
透析凝血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透析凝血概述 • 透析凝血过程 • 透析凝血的并发症 • 透析凝血的监测与评估 • 透析凝血的未来发展
01 透析凝血概述
透析凝血的定义
透析凝血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 散、对流和吸附等物理方式,将血液中 的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同时 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
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技术ppt课件

Janssen MJFM ,et al. Kidneylnt,2007,81:806
38
特殊用药史患者的抗凝治疗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乙酰水杨酸、氯吡格雷和香豆素类药物)的患 者,应酌情减少肝素剂量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A的合成,降低 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诱发出血;
注意监测血浆总钙、APTT、ACT、血PH等指标。
44
枸橼酸盐抗凝机制
45
枸橼酸盐的不良反应
❖ 可能加重尿毒症患者的铝中毒
❖ 引起容量负荷的增加 ❖ 高钠血症 ❖ 代谢性碱中毒 ❖ 血钙变化和枸橼酸中毒
46
其他
❖ 前列腺素
❖ 水蛭素 ❖ 阿加曲班 ❖ 导管涂层 ❖ 透析器 结合二乙氨基乙基族(DEAE)的纤维素骨架
47
4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9
LMWH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Schwartz等
给暴露于肺炎链球菌环境下的原代大鼠神经 胶质细胞外源性LMWH干预
结果
TNF-a产生降低25-64%; NO分泌减少30%; PGE2的产生减少10%
J Neurol Sci. 1998 Feb 18;155(1):13-22
30
LMWH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LWMH 比普通肝素安全有效地抗凝, 减少血小板活化
Nephron. 2002;92(3):589-600
22
LMWH对脂代谢的影响
两组血透患者UFH、LMWH抗凝18月后血脂的比较
38
特殊用药史患者的抗凝治疗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乙酰水杨酸、氯吡格雷和香豆素类药物)的患 者,应酌情减少肝素剂量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A的合成,降低 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诱发出血;
注意监测血浆总钙、APTT、ACT、血PH等指标。
44
枸橼酸盐抗凝机制
45
枸橼酸盐的不良反应
❖ 可能加重尿毒症患者的铝中毒
❖ 引起容量负荷的增加 ❖ 高钠血症 ❖ 代谢性碱中毒 ❖ 血钙变化和枸橼酸中毒
46
其他
❖ 前列腺素
❖ 水蛭素 ❖ 阿加曲班 ❖ 导管涂层 ❖ 透析器 结合二乙氨基乙基族(DEAE)的纤维素骨架
47
4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9
LMWH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Schwartz等
给暴露于肺炎链球菌环境下的原代大鼠神经 胶质细胞外源性LMWH干预
结果
TNF-a产生降低25-64%; NO分泌减少30%; PGE2的产生减少10%
J Neurol Sci. 1998 Feb 18;155(1):13-22
30
LMWH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LWMH 比普通肝素安全有效地抗凝, 减少血小板活化
Nephron. 2002;92(3):589-600
22
LMWH对脂代谢的影响
两组血透患者UFH、LMWH抗凝18月后血脂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加强透析中凝血状况的监测
Logo
六、定期监测血管通路及肝素泵运行情况
pany
m
o
C
Logo pany m o C
体外循环凝血征象
一、血液发黑 二、透析器有阴影或黑色条纹
三、血液迅速充满传感器 四、透析器动脉端口出现血凝块
五、动静脉壶变硬,张力变大
Logo
六、血泵声音改变
pany
m
o
C
体外循环压力
透
析 器 泵后压增高,跨膜压冲顶
峰或严重负压,静脉压也
凝 呈负压 血
静 脉 壶 静脉压明显增高,甚至超 凝 出最高值,血泵停止转动 血
透析过析中凝血的危害 ?凝血造成患者失血,影响透析的充分性!
Logo pany m o C
Part 1
血液高凝状态
无肝素透析 抗凝不足
凝血
血流量不足,管路不畅 管道或透析器内混有空气
原因
Logo
超滤量过高
pany
m
o
C
Part 2 透析中凝血的监测
一、外 观 二、压 力
Logo pany m o C
处理方法
轻度凝血 追加抗凝剂用量 提高血流速度 严密监测体外循
环凝血变化
Logo pany m o C
Part 4 透析中凝血的预防
重在预防!
Logo pany m o C
预防方法
一、避免透析时血流速度过低 二、全面评估,合理选择和应用抗凝剂
三、正确设置治疗参数 四、及时处理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