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_章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

合集下载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汇总-王保国版-有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汇总-王保国版-有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习题一:名词解释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水平面作业范围:人在台面前,在台面上左右运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范围。

垂直面作业范围:手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做上下运动所形成的范围。

坐姿空间作业范围:人坐姿时手脚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百分位数: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位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适应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

方差:描述测量数据在中心位置(均值)上下波动程度差异的值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带来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第三章:人的生理因素及生物力学特征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一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

视角: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视力(视敏度):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视距: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视野: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动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静视野(注视野):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

明适应(亮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现象。

听觉(掩蔽)残留:由于人的听阈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去掉以后,人耳的效应并不立即消除的现象。

听觉的辨别阈限:在某频率下,仍能够听到的该纯音的最小声级的分贝数。

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疲劳:当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不能维持,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

在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功能的变化,也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闪光融合值:当闪光频率增大到某一值时,人眼对高于这个频率以上的闪光没有辨识能力感觉它是连续的光源第四章:安全人机功能分配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功能分配。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亦称劳动代谢、 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体 力劳动是使能量代谢量亢进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用AR表示), 不仅包 括活动代谢率, 也包括基础代谢率与安静代谢率, 所 以活动代谢率(用MR表示)应为
三种产能过程可概括于图5 - 1中, 其一般特性列 于表5 - 1。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图5 - 1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 表5 - 1 三种产能过程的一般特性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在肝、 肾内部又合成为糖原。 在食物营养充足地合理
条件下, 经过休息, 可以较快的合成为糖原。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虽然糖酸解时1g分子葡萄糖只能合成2g分子ATP, 但糖酵解的速度比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快32倍, 所以是 高速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 乳酸系列需耗用大量葡萄 糖才能合成少量的ATP, 在体内糖原含量有限的条件 下, 这种产能方式不经济。 此外, 目前还认为乳酸是 一种致疲劳性物质, 所以乳酸系列提供能量的过程不 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劳动时, 能量需求速度较快, 相应ATP 的分解也必须加快, 但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 此时,
则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提供能量, 故称为乳
酸系列:

第04章 脑力负荷

第04章 脑力负荷

人机工程学
人的业绩与脑力负荷的关系。脑力负荷的适当与 否对系统的绩效、操作者的满意感以及安全和健康均 有很大的影响。下图为工作绩效与脑力负荷强度的关 系模型。
(TR—操作在客观要 求的时间
TA--操作者实际提供 的时间) 反映操作要求强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应激
一、应激及其产生原因
1.应激的含义
当操作者面临超出适应能力范围的工作负荷时, 就会产生所谓“应激”的现象。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 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 而操作者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 者呈现的状态即为应激
人机工程学
2)1977年,北约组织的一些著名学者又召开了 “脑力负荷的理论和测量”专题会议,系统讨论了脑 力负荷的定义、理论及测量方法。 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脑力负荷,没有得出统 一的可被大家接受的定义。最后结论为: 脑力负荷是一个多维概念,它涉及到工作要求, 时间压力,操作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行为表现和其 他许多因素。
人机工程学
2.单调感觉 单调作业使操作者知觉到的对系统的“控制”程 度减至最低水平,因而产生不愉快,枯燥、缺乏兴趣 和挑战、压抑以及觉得工作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这 种由单调诱发的消极情绪称为单调感。 单调感对人的影响可从下列方面反应出来:
1)在作业过程中,变更作业或操作细节,改变作 业节奏。 2)工作质量下降,错误率增加。
人机工程学
2.应激现象产生的原因 1)系统偏离最佳状况。 2)环境要求与操作者能力不匹配。 3)动机因素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
二、应激源 能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称为应激源。主要应激源 如下: 1)工作因素。 2)环境因素。 3)组织、社会因素。 4)生理节奏与其他因素。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

第四章劳动情绪:疲劳、倦怠、应激与压力管理当今人类劳动已从以体力为支撑的操作性作业发展为以脑力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知识作业已成为现代作业方式的主流,并代表了未来劳动方式的发展方向,知识工人、白领工人等概念正反映了这一变化。

鉴于脑力劳动效率在现代管理乃至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意义,如何像提高操作性作业一样,有效地提高脑力劳动的工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前沿。

第一节疲劳与脑力疲劳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从业人员众多,如何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更高效地工作是劳动工程心理学的根本所在。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若不得到及时恢复,不仅会造成作业效率下降,而且还会影响作业者的身心健康,诱发事故的发生,甚至是过劳死、自杀的隐患,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流企业都十分重视疲劳的调查和研究。

一、疲劳的定义医学领域通常认为,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主性防御,进一步说是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暂时性的人体机能下降,从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综合性变化。

《辞海》给疲劳下的定义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疲劳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为体力或脑力消耗而需要休息;二是因为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综合而言,疲劳是指工作过程中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持续活动而导致的人体工作能力下降和错误率增大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然的人体防御反应,即提示工作负荷过高,必须降低工作。

一个人的脑力、体力及劳动强度、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人体的各种能力就会减弱,功能活力就会受到影响,使人力不从心,就产生了疲劳。

疲劳是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它的产生与劳动强度、环境、健康程度、情绪和工作绩效有关。

疲劳不仅是一个常见表现,很多原因可以引发,而且是一个自觉症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其特征。

(一)疲劳的生理观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

当运动主要由人体的肌肉来承担时,人体的大量能量被体力劳动所消耗,出现了一个体内的酸环境,这种疲劳就被称为所谓的生理疲劳。

人因工程(第一、二章)

人因工程(第一、二章)

简单定义
1. 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 将该学科定义为P1。
2.《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 其合理性,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 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大量
对人体疲劳影响 容易疲劳
容易疲劳
不易疲劳
适用场合
短暂剧烈活动 短时(1-2min) 长时间的耐力 强度大的活动 活动
22
二、作业时的氧消耗
1. 基本概念 1)氧需:人体作业时,单位时间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
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取决于呼吸系统的功能。
2)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 3)氧债:氧需与供氧量之间的差别叫氧债。 2.氧消耗的动态变化规律
人因工程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1
What is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Fit the task to the person
Use the “rules of
work”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Make things user-friendly
2
简介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is an frontier branch of the science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machine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main content of its research is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human factors system, so a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people can fully use his strength, machine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environment can be made more beautiful”.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er degree of comfort and the function that can guarantee the life, the high-efficient of the whole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can be satisfied.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人机工程学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 3)
总能耗M∑=(1.2+RMR)×BR×体表面积(B)× 活动时间(t)(5 - 4)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5.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影响人体作业时能量代谢的因素很多, 如作业类
型、 作业方法、 作业姿势、

由表5 - 3和表5 - 4可看出, 不同类型的作业对能 量代谢的影响。 图5 - 3给出了不同作业的能量消耗值, 其范围从1.6~16.2kCal/min。
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劳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 需氧量也越多。
从事体力作业的过程中, 需氧量随着劳动强度的 加大而增加, 但人的摄氧能力却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 当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 人体能量的供应依赖于 能源物质的无氧糖酵解, 造成体内的氧亏负, 这种状 态称为氧债。 氧债与劳动负荷的关系, 如图5 - 2所示。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5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数据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6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的关系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实际应用中, 经常采用省略尿氮测定的简便方法, 即根据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吸入的O2量和CO2产生量 求出呼吸商(混合呼吸商), 而不考虑蛋白质代谢部分, 实践证明, 采用简便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会有显著误差。
RMRMR ARRR (5 - 2) BR BR
第5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表5 - 3和表5 - 4为不同活动类型的RMR的实测值和 推算值。
除利用实测方法之外, 还可用简易方法近似计算 人在体力劳动中的能量消耗, 其计算公式为
AR=RR+MR=1.2×BR+RMR·BR
=(1.2+RMR)×BR
MR=AR-RR (5 - 1)

高空作业中的作业时间与疲劳管理

高空作业中的作业时间与疲劳管理

高空作业中的作业时间与疲劳管理在高空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在高处进行施工、维护或检修等任务。

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作业时间与疲劳管理成为保障工作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空作业中的作业时间和疲劳管理。

一、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高空作业的时间安排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天气状况、作业任务的复杂程度、作业人员的个体差异等。

以下是一些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的建议:1. 确定天气窗口:在进行高空作业之前,应仔细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

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高空作业,如强风、低温、大雨等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应及时调整作业时间。

2. 利用光线条件:确保在白天进行高空作业,充足的日光可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适当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作区域。

3. 考虑作业任务的复杂程度:对于需要高度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作业任务,如维修电力线路、安装天线等,应避免长时间的连续作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休息间隔,以保持作业人员的集中精力。

4. 考虑作业人员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面对高度和作业环境时,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作业时间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体力储备等因素,以避免过度疲劳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疲劳管理的重要性在高空作业中,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和体力状况直接关系到作业的安全性和质量。

合理管理疲劳是防范高空作业事故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疲劳管理措施:1. 充足休息时间: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之间应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导致疲劳累积。

可以设置规定的休息间隔,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息时间,以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

2. 定期体检:高空作业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身体问题。

体检结果将有助于判断作业人员是否适合进行高空作业,避免因身体问题而引发的事故风险。

3. 提供培训与指导: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作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高空作业设备。

安全管理--第四章-人失误的分析与预防

安全管理--第四章-人失误的分析与预防

第四章人失误的分析与预防第一节概述按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可以把人失误分为以下三类:(1)随机失误(2)系统失误:对工作任务的要求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形成的下意识行动、习惯做法。

(3)偶发失误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它往往是事先难以预料的意外行为,如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

第二节信息处理与人失误一、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人失误倾向1、简单化2、依赖性3、选择性: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扫描并选择,按轻重缓急排序。

4、经验与熟练:条件反射式的行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是有害的,5、简单推断:眼前事物与过去经验相符合时.6、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人失误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日本安全评价研究会根据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总结归纳了化工企业生产操作过程中人失误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将人失误分为五大类,每一大类中分别包含若干种人失误的表现形式。

见下页表调查发现,在接受信息和判断决策部分人失误所占比例最大,尤以“没确认”和“判断失误”发生最多。

第三节人失误致因分析一、概述费雷尔认为,人失误是由于下列3个方面的原因:①过负荷;②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的反应;③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或故意采取不恰当的行动.皮特森在费雷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事故原因包括人失误和管理缺陷两方面的原因;而过负荷、人机学方面的问题及决策错误是造成人失误的原因。

二影响人失误的个人因素1、硬件方面(1)生理状态如疲劳、睡眠不足、醉酒、饥饿等情况引起的低血糖等生理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大脑的意识水平。

生产环境中的温度、照明、噪声及振动等物理因素及倒班、人体生物节律等因素同样会影响人的生理状态。

(2)身体状态身体各部分的尺寸,各方向用力的大小,视力、听力及灵敏性等(3)病理状态疾病、心理或精神异常、慢性酒精中毒、脑外伤后遗症等因素会影响大脑的意识水平(4)药理状态服用某些药剂而产生的药理反应容易导致人失误.2、心理状态恐慌、焦虑会扰乱正常的信息处理过程;过于自信、头脑发热也会妨碍正常的信息处理;社会、家庭的变化导致的情绪不安定会分散注意力,甚至忘了必要的操作;生产作业环境、工作负荷及人际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6
12
表4-1 生产作业活动的资料
动作部位
动作细分
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
手指动作 有意识的动作
手指动作连带到小臂 手指动作
连带上肢 手指动作连带大臂
上肢作
一般动作方式 稍用力动作方式
一般动作方式
动作较大,用力均匀
全 短时间内集中全身力量 身 动 作
繁重作业
极繁重作业
2020/11/16
(50m/min) 散步(60m/min)
(70m/min) 步行(80m/min)
(90m/min) (100m/min) (120m/min) 跑步(150m/min) 马拉松 万米跑比赛
RMR值
1.3 1.6 1.6 2.4 2.9 3,0 3.5 4.3~5.3 2.6 6.5 1.3 1.5 1.8 2.1 2.7 3.3 4.2 7.0 8.O~8.5 14.5 16.7
工种
手指作业,脑力劳动,坐位姿 势多变,立位重心不动
电话员 电报员
制图 修理仪表
长时间连续上肢作业
司机、车工 打字员
立位工作,身体水平移动,步 行速度,上肢用力作业, 可持续作业
油漆工 邮递员 木工、石工
全身作业,全身用力 10 ~ 20min 需休息 1 次
炼钢、炼铁 土建工人
E级 极重劳动
>7.0
2
4.1 人的作业特性
✓能量代谢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2020/11/16
3
体力劳动能量来源
人的劳动,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是体力劳动和脑 力劳动相结合进行的,不过不同的工作,体脑劳动有 所侧重而已。由于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故体力劳 动的消耗较大。
体力劳动时,骨骼肌活动的能量有三个途径供给: l)ATP——CP系列 2)需氧系列 3)乳酸系列
15
4.1.2 作业时氧消耗状态
作业时人体所需要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 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
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 3L/min,有锻炼者可达到 4L/min。 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
工作不能持续5min以上
用全力只能忍耐lmin,实在没有力 气了
作业者呼吸急促、流汗、 脸色难看、不爱 说话
急喘、脸变色、流汗
屏住呼吸作业,急 喘,有明显的疲劳感
拨电话号码为0.7 盖章为0.9 电脑操作为1.3 电钻(静作业)为1.8
抹光混凝土为2.0
轻筛为3.0 电焊为3.0 装汽车轮胎为4.5 粗锯木料为5.0 拉锯为5.8 和泥为6.0 锯硬木为7.5
26
表4-3 日本对劳动强度的分级
劳动强度分级
R.M.R
性别
耗能量( KJ )
8 小时
全天
A级 极轻劳动
B级 轻劳动
C级 中等劳动
D级 重劳动
男 2300 ~ 3850 0 ~ 1.0
女 1925 ~ 3015
男 3850 ~ 5230 1.0~2.0
女 3015 ~ 4270
男 5230/11/16
7
基础代谢计算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5%。 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公式为:
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S)× 持续时间(t)=BSt
2020/11/16
2020/11/16
16
b) a)
作业时氧消耗动态(一)














在作业开始2一3min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
能满足氧需;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件下产
生的。
其后,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氧的供应
得到满足,即进人稳定状态下工作,这样作业一般能
维持较长的时间。
RMR 0~0.5
被检查者感觉
调查者观察
手腕感到疲劳,但习惯后不感到疲 完全看不出疲劳感 劳
工作举例
拍电报为0.3 记录为为0.5
0.5~1
工作时间长后有疲劳感
看不出有疲劳感
认为工作很轻.不太疲劳 1.0~2.0
看不出有疲劳感
2.0~3.0 3.0~4.0
常想休息 开始不习惯时劳累习惯后不太困难
有明显工作感,是较小的 体力劳动
蛋白质

持续时间长、 强度小的各种
劳动供能
2020/11/16
5
4.1.1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2020/11/16
6
1. 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
必须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BMR,basal metabolic rate)是指人在
进餐12h后,在清晨清醒地静卧于18oC~25oC环境中,并 保持神经松弛,体位安定,各种生理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下 的代谢率。
能量代谢量=MSt 最紧张的脑力劳动的能量代谢量不会超过安静代谢量的10%,而 肌肉活动的能耗量却可高出基础代谢的10~25倍。它和体力劳动 强度直接相关,对研究劳动管理(工资、定额、制度等)和劳动 卫生学都是极为重要的。
2020/11/16
10
4.相对代谢率RMR
为了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采用劳动代谢量和基础代谢 量之比来表示某种体力劳动的强度。这一指标称为能量
基础代谢量的80%~90% O O.1 0.2 0.3 0.4 1.4 0.2 0.3 0.4 0.4 0.5
O.5~0.6 1.O 2.2 O.6 0.7 0.9 1.0
1.O~1.2 1.2
作业或活动内容
使用计算机 步行选购 准备、做饭及收拾 邮局小包检验工作 骑车(平地180m/min) 做广播体操 擦地 整理被褥 下楼(50m/min) 上楼(45 m/min) 慢步(40m/min)
代谢率(RMR,Relative Metabolic Rate)。
RMR 能量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RMR 1.2基础代谢量
RMR 能量代谢率 安静代谢率 M R
基础代谢率
B
M B RMR R B RMR 1.2B RMR 1.2 B

(7.0~
1
1
)
9090 ~ 10840
14650 ~ 16330
全身快速用力作业呼吸急促、 困难, 2 ~ 5min 即 需休息
伐木工 (手工) 大锤工
2020/11/16
27
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 国际劳工局
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中等强度又分为 6级:很轻、轻、中等、重、很重和极重6级。
第4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4.1 人体作业的基本特征 4.2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4.3 作业疲劳与及其消除
2020/11/16
1
教学基本要求
➢ 了解能量代谢的来源,劳动强度的划分,疲 劳的测定
➢ 掌握能量代谢的分类和相对能量代谢,作业
时氧消耗状态
➢ 正确理解疲劳的概念,降低疲劳的措施
2020/11/16
上楼时( 46m/min ) 下楼时( 50m/min ) 念、写、看、听(坐着) 用笔记录(一般事务)
记帐、算盘
RMR
基础代谢量 × 90 %
0.5
2.7
2.2
3.5
0.6
1.6
2.5
3.0
0.4
0.4
1.5
2.1~2.5
3.5~4
8.0~8.5
2.9
1.0
2.2
0.5
6.5
2.6
0.2
0.4
0.5
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积累 的情况下作业,如爬坡负重、手工挥镐或锻打。这种作业 只能持续10余分钟,不会更长。
女 4270 ~ 5940
男 7300 ~ 9090 4.0~7.0
女 5940 ~ 7450
7750 ~ 9200
6900 ~ 8040 9290 ~ 10670 8040 ~ 9300 10670 ~ 12770 9300 ~ 10970 12770 ~ 14650 10970 ~ 29800
作业特点
2020/11/16
25
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
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它将劳动强度 划分为5个等级。
作业时的RMR越高,规定的作业率应越低。 ≤2.7适宜的作业; <4的作业可以持续工作,但考虑精神疲劳也应安排适当休息; >4的作业不能连续进行; >7的作业应实行机械化。
2020/11/16
摆动虽大些,但用力不大
4.0~5.5 局部疲劳,不能长时间连续动作
使用整个上肢,用力明显
5.5~6.5 要求工作30~40min后休息
作业者呼吸急促
6.5~8.0
连续工作20min感到胸中难受,但 再干轻的工作能继续做
作业者呼吸急促。脸变色, 出汗
8.0~9.5
10.0~ 12 .0
12.0以上
工作5~6min后,什么工作也不能 做了
8
2.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 种姿 势所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 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 安静代谢量= RSt=1.2BSt 一般在工作前或后进行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