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

合集下载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该检验通常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骨髓样本获取: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细胞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骨髓样本制作成薄片,并进行染色处理,通常使用的染色方法有涂片染色和石蜡切片染色。

3. 细胞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4. 细胞计数和分类:根据骨髓细胞的特征,对其进行计数和分类,包括髓细胞、原始髓细胞、幼稚髓细胞和成熟髓细胞等。

5. 异常细胞的识别:识别任何异常的骨髓细胞,例如白血病细胞或恶性淋巴瘤细胞等。

6. 结果分析和报告:将观察到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提供给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骨髓疾病诊断方法,能够提供关于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信息,对于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鉴别
05
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原则
观察细胞大小、形态、染
01 色深浅及核沟、核分裂相
观察胞质染色、颗粒、空
03 泡等特征
观察细胞排列、组织结构
02 特点
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04
骨髓细胞形态学鉴别诊断
鉴别良恶性肿瘤细胞 鉴别不同疾病引起的骨髓象变化
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骨髓象 鉴别不同类型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症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注
注意与其他实验室检 查结果相互印证
遵循诊断标准,避免 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内容概述
总结了PPT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骨髓 细胞形态学的定义、分类、鉴别诊断等。
02 重点难点解析
对课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解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骨髓细胞形态学》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骨髓细胞形态学基础知识 • 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技术 • 常见骨髓细胞形态学病例分析 •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骨髓细胞形态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 到骨髓细胞的形态特征、分类和鉴别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将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系统地介绍骨髓细胞形 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
03 学习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展望
01 学科发展前沿
介绍了骨髓细胞形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 果,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动态。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浆内常见1~5个铁染色颗粒。
34
【临床意义】
➢ 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细胞内铁
阳性率减低,常<15%,细胞浆内铁粒变小、变淡。
➢ 非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
性贫血时,细胞外铁多为++到+++,细胞内铁阳 性率增加。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细胞内铁阳性率明显增加,并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前者
NAP活性减低,后者增高。
➢ 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
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减低。
➢ 其他血液病:淋巴瘤、骨髓增值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等NAP活性中度增高。
➢ 其他情况: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妊娠及应用肾上腺
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
35
ACP
毛细胞呈阳性反应且不为L-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 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鉴别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 鉴别高雪病和尼曼-匹克病:前者呈阳性反应,后者 为阴性。 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和单核细胞均呈阴 性反应。
36
SE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呈强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均呈阴性反应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 部分阳性,部分阴性
Hb、RBC均减少,为大细胞性贫血;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以大为主,偶见幼红 细胞;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多正常,可见核分叶过多现象; 血小板可正常或减少; 严重时全血细胞减少;
45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特点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常可达40-50%,伴有巨幼变 粒系相对减少,巨粒细胞可较早出现,可伴 分叶过多 巨核细胞大致正常或增多,可有核分叶过多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⒈白细胞分类计数 ⒉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⒊略估血小板形态与数量 ⒋注意有无寄生虫疟原虫
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 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 用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 显色,复染等程序染色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㈠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Peroxidase( POX ) Staining
骨髓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 载玻片要洁净;推端要光滑 ➢ 推玻片与载玻片呈约30度角 ➢ 骨髓抽取后要立即涂片,推制骨髓片约8张左右
送检 ➢ 涂片一般不用抗凝剂 ➢ 涂片时要保留片尾和边缘 ➢ 涂片制成后,快速摇动或扇干,不可火烤 ➢ 染色太浅-干燥后重染,若太深-干燥后-滴
数滴甲醇-稍停片刻-冲洗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Xiaoyan Zhang
概念
骨髓象检查是用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 来观察骨髓中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 断、疗效观察、预后的判断等都具有重 大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⒈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特征性细胞形态改变
各类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
Rubricyte (中幼红细胞) 8-12 u Nucleus no nucleoli with clumpy chromatin Cytoplasm moderate amount gray-blue with pink-tan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0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或有切迹,核着边,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见到少量淡蓝色胞质,有时几乎不见而似裸核,一般无颗粒。
3、淋巴细胞系统 原淋(Lymphoblast) 幼淋(prolymphocyte) 淋巴(lymphocyte) 大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um。胞核多分为近似对称的两叶。胞质中充满密集粗大、大小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um。胞核与上述细胞相似,但轮廓不清,染色质结构模糊。胞质内含数量不多、大小不一但较粗大、分布散乱的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颗粒也可覆盖在细胞核上。
骨髓穿刺的适应证 骨髓穿刺的禁忌证 骨髓穿刺检查的临床意义 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注意事项
复习内容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者
适应证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判断恶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 注意事项
某些疾病骨髓中的病理变化呈局灶性改变,一次穿刺只能反映穿刺部位的骨髓功能或病理状况,不能反映骨髓的全面状况。
Obvious proliferation
10:1
Leukemia, hyperplastic anemia
Active proliferation
20:1
Normal BM, some anemia
Hypoplasia
50:1
some hypoplastic anemia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检查结果的分析
1. 骨髓增生程度:分增生极度活跃,增 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 生明显减低。 2. 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 胞的比例。一般符合正常参考值。
骨髓增生程度的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 ,常见于白血病。
核膜:由不明显变明显。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细胞质
量:由少到多。 颗粒:有无到有。 空泡:有无到有(浆细胞)。 着色: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由嗜 碱性到嗜酸性,由蓝到红。淋巴细胞呈 天蓝色,单细胞呈灰蓝色。浆细胞由浅 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骨髓涂片的制作、染色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低倍镜检查: 观察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 意。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以有核细胞的量来 反映。一般低倍镜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 红细胞之间的比例,正常为1:20。 观察巨核细胞。 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常用取材部位
髂后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前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胸骨(对向心性病变阳性率高,
有一定危险性) 胫骨粗隆(2岁以下小儿)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 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特点有: 1。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可维持干 细胞数量的恒定。 2。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即可向各系列 祖细胞分化,然后增殖分化为各系血细 胞。 生成阶段:干细胞,祖细胞,各系列原 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继续分化成熟。
原始红细胞
胞体: 直径15-20μm
胞核: 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 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 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 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 处不见色浅区

骨髓细胞形态学

骨髓细胞形态学

04
骨髓细胞形态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
通过观察骨髓中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并确定贫血的类型。
贫血的鉴别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等。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白血病的诊断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可以通过观察骨髓中白细 胞的数量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对于了解血液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评估治疗效果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骨髓细胞形态学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和培训的重要 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提高诊疗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02
骨髓细胞的分类与特点
红细胞系细胞
红细胞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形态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一致 ,染色后呈淡红色。
血常规检查是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的初 步筛查手段。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数量及形态,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髓 增生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
血沉检查
要点一
总结词
血沉检查有助于判断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的疾病进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血沉检查可以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有助于判断骨髓增生异 常或血液系统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个性化医疗在骨髓细胞形态学中的应用
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骨髓 细胞形态学在个体化诊断和治 疗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可 以深入了解个体患者的细胞生 物学特征,为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个性化医疗在骨髓细胞形态学 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疾病的 诊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2、溶血性贫血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明显的代 偿性增生。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 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以及可见Howell-Jolly 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3)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 显增多。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有中民生粒细胞核 左移现象。
(2)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以中、 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为10%左右。 粒红比例(G/E):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 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即为粒红比例。正常2-4:1
(3)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幼儿偏 高,可达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淋巴和幼 淋巴细胞罕见。 (4)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系成熟型单核细胞。
①正常骨髓象; ②粒、红两系细胞平行增多或减少; 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 病;
2)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红比例大于5:1。 常见于
①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②急性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
病反应; ③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红比例小于2:1。 常见于
诊断学课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组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 经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 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 中。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惟一的 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utrophilic Myelocyte 中性中幼粒细胞
S: 10-20 μm, round , reduction in N:C
N: oval or slightly distorted, usually eccentric, chromatin pattern becomes coarser, purple in color, without nucleoli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S: 10 to 15 μm, round N: band shaped, U-shaped, S-shaped,
coarse chromatin, distinct vice-chromatin C: same as the metamyelocyte
Early normoblast 早幼红细胞
S: 10-18 μm, round or oval N: round, central chromatin pattern slightly condensed nucleoli are present, but not always visible
C: moderate in amount, intensely blue and opaque, perinuclear pale zone is visible
Myeloblast 原粒细胞
S: size and shape N: nucleus C: cytoplasm
S: 10-20 μm in diameter, round or oval
N: round or oval, central or eccentric, fine chromatin in reddish-purple, 2-5 obvious nucleoli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中幼红细胞
S: 8-15 μm, round
N: smaller, round, central, chromatin pattern more condensed in deep purple with distinct vice-chromatin , nucleoli absent
0-1 0.04-2.5 3.2-13.2 5.2-20.2 8.5-24.4 6.1-24.9 0-1.1 0-2 0-1.1 0-3.4 0-0.1 0-0.1 0-0.1 0-0.3 0-0.5 0-2 3.8-13 3.4-10 0-0.6 8.4-32.4 0-2.9 0-1.2
骨髓涂片
naked megakaryocyte (裸核型巨核细胞) platelet (血小板)
Megakaryoblast 原始巨核细胞
S: 15-30 μm, round or irregular N: large, round or irregular. coarse reticular and
condensed chromatin in purple, 2-3 vague nucleoli C: small to moderate cytoplasm in deep blue, may
细胞大小 核大小 核质比例 核形态 核染色质 核膜 核仁 胞质量 胞质颜色 胞质颗粒
原始→→成熟
大→小
大→小
大→小
圆→凹陷→分叶 (规则→不规则) 细致→粗糙 疏松→致密 不明显→明显
有→无
少→多
蓝(嗜碱)→红(嗜酸) 或天蓝→浅蓝 无→少→多
备注
原始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 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的造血分化
Stem cells
外周血或淋巴系统
骨髓穿刺
涂片细胞学
活检组织学
粒系:红系=1-5.2:1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中性晚幼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有的细胞不分叶
淋巴细胞核膜较明显
小淋巴细胞胞质较少
小淋巴细胞无颗粒
骨髓中各系比例和形态
粒系 红系 巨核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系
粒系各阶段组成
Myeloid(粒系)
Myeloblast (原始粒细胞) Promyelocyte (早幼粒细胞) Mylocyte (中幼粒细胞) Metamylocyte (晚幼粒细胞) Band (杆状核细胞) Neutrophil (分叶核粒细胞)
C: more amount cytoplasm in deep blue, reddishpurple granules visible, pseudopod visible
增生判断:
有核细胞:红细胞1:1˜5增生极度活跃;1:10增生明显活 跃;1:20 增生活跃;1:20 ˜ 50增生尚可;1:50增生低 下;1:200增生极度低下。
取材稀释判断:取材稀释为~取材时混入外周血,导
致骨髓成份减少或缺如,无法代表骨髓。 1、外观无或少骨髓小粒 2、骨髓分类成熟粒细胞为主或淋巴细胞为主,骨髓有核 细胞少(幼粒幼红及巨核细胞少) 3、骨髓非造血细胞少:包括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吞噬 细胞,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等
C: abundant in quantity, polychromatic (grey-blue to pink-grey)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晚幼红细胞
S: 7-10 μm, round
N: round, central or eccentric, pyknotic chromatin pattern in black purple, vice-chromatin may visible or invisible, sometimes extrusion
Pronormoblast 原始红细胞
S: 15-25 μm,round with pseudopod(伪足)
N: round, central, granulous chromatin stained reddishpurple, 1-3 bluish nucleoli
C: moderate in amount , deep blue in color and opaque, showing tumor like protrusion and a distinct perinuclear pale zone, no granules
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S: 10 to 14 μm, round
N: usually 2 to 5 lobes, connected by filaments strand of heterochromatin, coarse clumped chromatin pattern.
C: moderate or abundant in amount, pale blue to deep blue in color, contains a few or many azurophilic granules which are variable in size and shape, often over nucleus
巨核系
巨大细胞 低倍镜观察 7-35枚/涂片 产生血小板
Normal megakaryocyte
正常人16N巨核细胞占50%-55%,8N及 32N占10-30%,2N,4N,64N,128N极少。
Megakaryocyte series
Megakaryocytopoiesis development occurs by endomitosr horseshoe shaped , eccentric, with coarser
chromatin pattern, vice-chromatin(副染色质)appears C: abundant, reddish, full of pink neutrophilic granules
C: abundant in quantity, pinker than previous stage
Erythrocyte 红细胞
6-8 μm in diameter, 7.2 μm on average, a small area of central pallor, anuclear, pink, biconcave disk
stages of megakaryocytic maturation: megakaryoblast (原始巨核细胞) promegakaryocyte (幼稚巨核细胞) granular megakaryocyte (颗粒型巨核细胞)
thrombocytopoietic megakaryocyte(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have pseudopod, no granules
Promegakaryocyte 幼稚巨核细胞
S: 30-50 μm, irregular
N: irregular in shape, may show slight lobulation, multi-nuclei, coarser chromatin, nucleoli indistinct
C: abundant, reddish or light blue, pink specific secondary granules may be seen as pinkish areas near the nucleus first (barely visi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