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广州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报告(共五则)

关于广州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报告(共五则)第一篇:关于广州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报告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报告中文摘要:本文结合近期试行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阐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及其环境管理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了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管理对策,最后整合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以及提出了各个国家的参考案例。
中文关键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广州实行垃圾分类首日举步维艰中国国内首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规定--《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4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广州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同时也标志着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垃圾分类工作在中国大中城市的正式展开。
但是,实行首日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市民意识不深刻、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广州的垃圾分类之路举步维艰。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
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
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
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垃圾分类收集中的环境管理试点城市(广州)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
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填埋垃圾。
我国对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
广州市同德街道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广州市同德街道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部:学习中心:专业:入学时间: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 年目录摘要 (1)引言 (2)一、广州市同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2)二、广州市同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 (3)(一)公众参与程度较低 (3)(二)执行过程监管不足 (3)(三)执行工具缺乏协调性 (4)(四)政策执行成本高效果不佳 (4)(五)垃圾回收利用率较低 (4)三、广州市同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5)(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理念落后 (5)(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不完备 (6)(三)执行目标的群体较为特殊 (6)(四)公共政策执行的消极环境 (7)(五)政府垃圾分类体系内容规定不合理 (7)四、解决广州市同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问题的对策 (8)(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加以宣传 (8)(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政策 (9)(三)积极调动政策执行群体的积极性 (9)(四)改善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 (10)(五)提高政府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内容合理性 (11)结论 (11)参考文献 (13)摘要广州市已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多年,经历了试点、修正调整、完善执行效果等多个发展阶段,并且创建了与广州市经济发展、环境卫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公众参与度低、执行过程监管不足、执行工具缺乏协调性、政策执行成本高效率低、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文主要以广州市同德街道为例,对街道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与之适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有效改善广州市同德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绿色环保发展战略,构建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同德街道;垃圾分类;问题;对策引言近几年来随着广州市同德街道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也在激增,甚至有的城区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浅谈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浅谈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高效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在垃圾收运系统的决策过程中需要对其环境影响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作为决策依据。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从噪声、臭气、污水、交通、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环境影响,建议根据国内外生活垃圾收运的经验和发展方向,以及广州市实际情况,对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优化。
关键词:垃圾收运系统;环境影响;优化一、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一)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将分散的生活垃圾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集中到收集点或收集站,再用专用汽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点或收集站运输到转运站或直接运往末端处理设施的过程。
主要由收集、中转压缩和运输等几个环节构成。
(二)广州市生活垃圾产量据统计,广州市近三年(2014年-2016年)日均垃圾处理量依次为15767吨、16525吨和18807吨,生活垃圾量持续增长。
其中,2015年,全市日均处理量为16525吨,其中中心六区10668吨,外围五区总量为5857吨。
与2014年同期相比,中心六区、外围五区增长率分别为6.65%、 1.61%,全市增长率为4.81%。
表1 广州市2015年各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目前,广州市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包括定时上门收集、定点投放定时收集、街道废物箱投放收集、小区收集统一清运、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等方式。
(2)生活垃圾转运方式广州市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活垃圾转运方式为压缩式转运方式,部分街道采用压缩式垃圾车直收直运方式辅助收运。
目前,广州市约70%的生活垃圾通过压缩转运方式运输,30%的生活垃圾通过直收直运方式运输。
(3)压缩站转运能力目前,广州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共有266座,总压缩转运能力约为11747t/d。
二、广州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一)噪声影响分析一是根据测算,距离压缩站10m产生的噪声可达到均值73.4dB(A),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标准中对2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压缩站运作时产生的噪音明显大于环境噪声限值。
广州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广州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由来1994年,广州市开始实行新的垃圾收费标准,规定每户15元(含卫生保洁费10元和垃圾处理费5元),并率先在全国实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成为当时全国城管系统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是,随着居民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比如,居民楼走廊通道狭窄,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等),使上门收集的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
在此情况下,广州市城管部门尝试撤掉楼层里的垃圾桶,改在楼门口集中设置,但是随之又带来了新问题:居住在低层的居民不愿意将垃圾桶放置在楼门口。
最终,城管部门通过走访研究后,决定以200-300户为一个单元,集中设置垃圾投放点,便于居民们投放垃圾。
越秀区六榕街是最早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街道,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模式也源于该街道及越秀区的探索实践。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流程1.明确定时定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上午7时-9时、晚上6时-8时30分两个时段),在楼宇空地设置垃圾分类桶(一般200-300户设立一处),供居民们投放分类好的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
环卫人员不再上门收垃圾,改为定时定点接收居民们投放的垃圾,现场对厨余垃圾进行二次精细分类,确保垃圾分类质量。
2.明确投放要求为使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有序推进,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落实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措施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推广社区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因地制宜、有条件地逐步推行“定时定点+误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操作、有配套、有监督。
2015年,广州市60%的社区人口实现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今年底力争完成80%的社区人口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定时定点模式取得的成效1.减少财政投入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初期,每个楼层要放置2个垃圾桶,环卫工人上楼收集,人力物力投入大。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经费投入少(单是购置和配备垃圾桶的经费就大为减少),无需增加环卫工人,也不再向居民们发放分类桶和垃圾袋,实现了“既省钱又节省空间”的双赢。
2024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东省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为了保障城市环境的整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领域。
本文将对广东省生活垃圾清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垃圾清运市场的现状目前,广东省的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在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些大型企业进入了这一市场,提供垃圾清运、垃圾转运和垃圾处理等服务。
同时,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也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企业和个体户通过回收、转运和处理垃圾来获取利润。
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下,广东省的垃圾清运市场也逐渐向着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垃圾清运市场存在的问题尽管广东省的垃圾清运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规模效应和资金等限制,一些农村地区的垃圾清运服务仍然不完善。
其次,由于垃圾分类制度的普及程度不高,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还比较薄弱,导致清运过程中的混合垃圾比例较高,增加了清运成本和困难。
此外,一些清运企业和个体户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导致清运质量和效果有所差异。
垃圾清运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广东省的垃圾清运市场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不断推行将增加市场需求,促使清运企业和个体户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推动垃圾清运市场的发展。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垃圾清运市场将更加注重环保和低碳发展,引入更先进的清运设备和处理技术。
结论广东省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问题。
未来,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垃圾清运市场将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为广东省的垃圾清运市场发展做出贡献。
注意:本文为假设性内容,仅用于参考和学习。
广州垃圾分类调研

青岛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政治系10级林南南小组组员:滕和燕安红红刘春丽【摘要】目前世界上垃圾处理办法主要有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和垃圾发电,这些处理办法都需要对垃圾进行预处理,而垃圾分类无疑是最好的最科学的预处理,这样也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青岛市垃圾分类现状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实现垃圾分类。
【关键词】垃圾分类模式政府公众企业一、当前垃圾分类状况1、我国垃圾处理的情况目前,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体制性质, 还是以政企合一为主的, 主管城市垃圾清运处置工作的归口部门是建设部。
各城市由城建环境卫生部门主管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 这种体制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工作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 总体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含量少, 管理不规范。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环境卫生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 对城市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没有从全程管理的角度作系统的考虑, 很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垃圾源头消减、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再生等方面进行集成化的全程管理。
垃圾源头的分类工作对于整个垃圾回收工作的进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居民把自己生产的垃圾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回收物流工作中的分拣劳动。
但是缺乏相关的宣传措施与法律规范, 加上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观念较为淡薄, 分类回收效果并不显著。
作为建设部选择的全国8 个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试点城市之一, 北京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起步工作是比较早的, 2003 年, 已有545 个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大厦实行了垃圾分类。
目前, 北京市内生活垃圾产生后直接投入三级分类垃圾收集箱, 每组都有塑料类、可回收物类、其它垃圾类3个箱。
在大多数情况下, 三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大多数居民仍然是将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到任意一个箱中,这从源头上为垃圾分类处理, 资源垃圾的回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广州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的现状、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以及应对之策三个方面来探讨该问题。
一、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的现状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垃圾的产生问题。
据统计,广州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高达数千吨,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以及建筑垃圾等多种类型。
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庞大的垃圾处理需求,导致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超负荷运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二、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对环境保护形势带来了严峻挑战。
首先,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超负荷运行造成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二氧化碳、甲醛、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严重威胁着市民的健康。
其次,大量垃圾的填埋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此外,垃圾处理不当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面临如此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广州市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变。
三、应对之策为了解决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改善环境保护形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之策。
首先,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方式,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其次,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现代化垃圾处理厂,包括生活垃圾厨余处理设施、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等,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此外,对于可回收的废料和垃圾,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利用业务,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
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垃圾处理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管,对违规行为依法惩处,形成有效的垃圾处理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广州市垃圾处理困境对环境保护形势带来了严峻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有效缓解垃圾处理困境,改善环境保护形势。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以广州大学城小谷围街道为例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文/蒋冬梅 梁婉彤0 引言“垃圾多、分类难”是广州长期存在的垃圾处理问题。
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的深层生态主义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疗方法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彻底改变人们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一样,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就必须改变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由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街道在解决“垃圾多、分类难”的问题上具有典型性,在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及对策时,对该街道进行个案分析。
1 现状近十几年来,广州大学城小谷围街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该街道由贝岗、穗石、南亭、北亭4条原始村落组成,除了居住着村民,还涌入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虽然经过改造,村落环境比以前有了改善,但是垃圾处理依然是难题。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并在市内各街道、各社区试行收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制度,开展绿色社区的评比活动。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发布和制度的建立,为小谷围街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依据。
然而,通过走访观察和调查发现,该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出现了三方面的问题。
1.1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尚浅,自觉性低调查发现,该街道办在每个垃圾投放点都放置了绿、蓝、黑3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收集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且每个垃圾桶的前面都有相应的标识说明。
但从垃圾桶中的垃圾来看,居民们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走入巷内可发现,住在离公共垃圾桶较远的居民会直接把垃圾袋堆放在家门前,等待环卫工人经过时清理,而垃圾袋里的垃圾也是没有经过分类的。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过半居民认为该街道的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甚至不知道有垃圾分类的要求;在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方面,相当一部分居民尽管知道需要进行垃圾分类,但仍不清楚具体该如何分类;在个人垃圾分类方面,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只是偶尔收集可出售的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ycling can be achieved by placing recycling bins or holding promotional events, but causes high cost and low
efficiency. "Mr. Clothes Recycling" carries out the recycling of used clothes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shops with frequent
1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发展
1957 年,我国就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 想,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 我国生 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发展,起步较早,但发展较缓,正在 经历从按经济价值的分类体系向按环保价值的分类 体系发展的过程。 1.1 以经济收益为导向的垃圾分类阶段
2000 年之前,不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 时期,都是以生活垃圾的经济收益为导向进行垃圾分 类—回收—再处理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物资短 缺,“勤俭节约,重复利用”的号召深入人心。 龟背、头 发、牙膏皮、墨鱼骨等都可以卖钱,由国家供销社体系 统一负责分类—回收—再处理。 此时,供销社体系是 城市环卫体系的有效补充。 到了市场经济时期,我国 经济体制转型发展, 供销社体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 台。 大批个体商贩和“拾荒者”等加入垃圾回收体系, 形成了星罗棋布的私营垃圾回收站和废品回收集散 网络。 经济价值较高的废金属、废电器等成为个体商 贩和“拾荒者”眼中的“抢手货”;经济价值较低的废塑 料、废布料、废弃生鲜农产品等则被随意丢弃,或者低 价卖给生产粗陋的小作坊。 城市环卫部门仍然只负责 垃圾的清扫集运,最后以垃圾填埋处理为主。 1.2 以环保收益为导向的垃圾分类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燕.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制度及体系建设探究[J].中国
纤检,2018(2):41-43. [2] 陈 芳.以回收箱为主回收废旧纺织品[J].毛纺科技,2016(1):
69-72.
The closed - loop ecological chain of "Recycling + Consumption" household service promoting the used clothes collection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brought economic benefits to recycling companies, recycling outlets and users,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hieved.
Keywords: used clothes recycling; Mr. Clothes Recycling; recycling + consumption; closed-loop ecological chain of
关键词: 生活垃圾;垃圾分类;有机易腐垃圾;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12(2018)10-0014-05
在我国,日常工作生活及商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 种各样的固体废弃物,都被称为生活垃圾[1]。 生活垃圾 是失去了原有使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但并非失去了 任何使用价值。 通过分类—回收—再处理,生活垃圾 仍可能变成有用的资源或商品。 以下将生活垃圾的分 类—回收—再处理体系,简称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CHEN Youfa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China Lifestyl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Used clothes must be professionally collected and sorted so as to be used effectively. Professional
household services
(收稿日期 2018-08-19)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2018GZYB110) 作者简介:冯佳(1981-),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物流和物联网技术应用。
14 襍2018 Vol.11.No.10襊
4 结束语
利用互联网、 物联网信息化创新技术, 建立“回 收+消费”家庭生活服务闭环生态链,整合社会力量, 让居民、便利超市等参与到旧衣回收事业中来,而不仅 仅依靠回收企业,这是国内旧衣回收行业新的方式。
daily shopping by households, so that a closed-loop ecological chain of "recycling + consumption" household service is
formed as well as the drainage consumption is promoted. This mode has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box recycling and
行业交流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冯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 梳理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发展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在对广州市生活垃圾的组分、回收再利 用率和再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动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环保价值取向,以有机 易腐垃圾分类体系发展(尤其是废弃生鲜农产品)为重点,确立有机易腐垃圾分类体系的公益地位,推行有机易 腐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的对策。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CIRCULAR EC研究
行业交流
关系为目的而形成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处理 体系。 对环境影响越大的垃圾,就应列为环保价值的 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重点对象。 因为价值取向的不 同,两种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在垃圾分类重点对象的选 择和政策方向上都会存在区别。
按照价值取向的不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可分为
经济价值的分类体系和环保价值的分类体系。 经济价 值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是指以经济收益为导向,废弃 物品循环利用为目 的 而 形 成 的 生 活 垃 圾 分 类 —回 收—再处理体系。 例如,对废金属、废纸、废电器等的 分类—回收—再处理,就属于这种类型。 环保价值的 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则是以降低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有 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为导向,改善生活垃圾与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