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
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外观质量问题及处理办法和高性能混凝土的论文

混凝土工程外观弊病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三、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有气囊。
四、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五、烂根(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六、缺棱掉角(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
七、洞口变形(1)模顶撑间太大,断面太小;(2)模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方正;(3)混凝土不对称浇注将模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八、错台(1)放线误差过大;(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九、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3)缝杂物未清,或缝布管;(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
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分析随着国家近几年来大型修建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我国修建的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使用年限为一百年,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采用高性能商品混凝土。
所谓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是指抗冻、抗冷、抗化学侵蚀等各项要求,在施工时商品混凝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1、高墩商品混凝土泌水商品混凝土泌水是由于高墩在自身压力下静置压力泌水,少量泌水会随着钢筋和商品混凝土交界的薄弱界面汇集,由于模板和商品混凝土交界面的粘滞阻力明显小于商品混凝土内部的粘滞阻力,商品混凝土内部靠近模板的泌水无处可走,在压力下就顺着模板和商品混凝土的交界面汇集上流,从而形成小流通道,后泌水继续随着水流通道上流,导致洗白商品混凝土表面,从而形成墩身商品混凝土表面的纱线及洗白。
在这种情况下,要按常规方法解决泌水很困难,经分析目前可行的方案只有强制抑制泌水,尽量降低用水量,使用低水胶比,高效减水率且对粉煤灰适应性好的的减水剂,为了降低成本,粉煤灰必须使用高掺量,这就要求粉煤灰质量必须稳定,同时要求减水剂的保水性能要非常出色。
高掺量高减水率下不能离析泌水,现场严格按配比控制商品混凝土用水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延长浇注时间,最好是分成三段浇注,以不产生冷施工缝为宜。
2、高墩商品混凝土离析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应采用干净的碎石和河砂,各个指标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3.0之间,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检测指标也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特别是粉煤灰和外加剂应该与适配时保持一致,否则会对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有影响,商品混凝土拌合前,检测计量设备称量的准确性和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商品混凝土拌合机使用前,应先加水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后继续搅拌,各骨料用量应分别过泵,力求准确,材料用量允许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水泥、水和外加剂的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砂石料以控制在2%之内,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搅拌第一盘商品混凝土石子应按配合比的规定减半,每盘商品混凝土卸尽后,才能投入下一盘的拌合物,在搅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子啊搅拌前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计算施工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梁志强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梁志强发布时间:2021-09-28T03:19:59.38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4期作者:梁志强[导读]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工程应用,并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可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梁志强广州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工程应用,并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可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特性;工程应用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士,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上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
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 ~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薛晓霞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6期薛晓霞(河北唐山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 063021)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并对其发展中存在问题予以分析,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材料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088-01高性能混凝土这个词,中国第一次说起它到目前为止,差不多已经10年了,本文将回顾和展望它。
首先我们从HPC的由来和定义谈起。
1 高性能混凝土的由来和定义1970年起,工程中已经将硅粉和高效减水剂加入混凝土。
美国有一期刊刊登了一篇叫做《24小时100MPa》,在1983出版,它描述了瑞士西卡公司是如何通过硅粉和高效减水剂在正常条件下1天生产出了100MPa高强度的混凝土。
本文的发表标志了混凝土技术的重大改革的开始。
当时,各个公家都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
美国国家材料顾问协会指出,大约有200多万座混凝土的桥面有了程度不一的破损(很多混凝土桥只是使用了不到20年),而且每一年还在增长30多万座。
许多日本的桥梁,港口建设,10年左右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脱落,钢的腐蚀暴露的问题。
英格兰高架桥,由于撒盐化雪,2年就出现了钢筋锈蚀将混凝土胀裂。
对于这些设施的翻修和养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个国家都意识到:新型的混凝土,可能有对经济带来帮助。
多个国家将其列为了国家级项目。
美国国家标准局在1990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会议内容针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在这次的会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有关于HPC的定义。
2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概况在高性能混凝土提出以来的10年中,各个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
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辅导《水利行业工种培训包——坝工混凝土工》项目组2022年3月一、存在问题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1.低水灰比,大坍落度 2.坍落度损失问题3.混凝土可泵性问题1)低水灰比,大坍落度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早在60年代末,我国就有过研究与应用,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
2.)坍落度损失问题现代城市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预搅或商品混凝土。
施工工地往往与搅拌站相距很远,要把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工地需用较长的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对高强混凝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3.)混凝土可泵性问题泵送混凝土几乎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唯一方法。
所以高强和泵送几乎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对高强混凝土要解决混凝土可泵送的要求。
二、解决方法对策1)对原材料的选择配置C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它们除了要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即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
2)工时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一般来说,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都要稳定在要求的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了。
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而对高强混凝土,设计时所留的强度富余度又不可能太大,可供调节的余量较小,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
对于高强混凝土,一般检测技术如回弹、超声等在强度大于50MPa后已不能采用。
唯一能进行检测的钻心取样法来检验高强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研究资料较少和标准不完善)。
这说明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具有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并对原材料也有新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对其技术指标和总体要求上得到了统一,在进一步研究和实际探索中还存在很多等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存在问题我国水泥生产量现已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但生产工艺落后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现生产Lt熟料的燃料可生成400kg的CO2,由CaCO3分解可生成490kg 的CO2,再加上发电而排放的CO2,则生产Lt熟料将排放约Lt的CO2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大量使用矿物细掺料,即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需要,又是减少对水泥熟料的要求;进而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又因大量利用粉煤灰、矿渣及其他工业废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研究和推广。
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1高性能混凝土的多样性。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型等性能有重点的得以保证。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体现出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特点。
由于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趋势加强,对混凝土要求不断提高,在保证混土的耐久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对其要求是有重点变化的。
例如:用于公路中满足水胶比不大于0.35,耐久性指数大于80%;4h抗压强度高于1.72Mpa,或28天抗压强度高于68.9Mpa;高于高层建筑要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轻质,低徐变,较高的工作性;用于重要水工工程(包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对抗渗与体积稳定性有很高要求而对强度和早期强度要求不高。
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1、高墩混凝土泌水混凝土泌水是由于高墩在自身压力下静置压力泌水,少量泌水会随着钢筋和混凝土交界的薄弱界面汇集,由于模板和混凝土交界面的粘滞阻力明显小于混凝土内部的粘滞阻力,混凝土内部靠近模板的泌水无处可走,在压力下就顺着模板和混凝土的交界面汇集上流,从而形成小流通道,后泌水继续随着水流通道上流,导致洗白混凝土表面,从而形成墩身混凝土表面的纱线及洗白。
在这种情况下,要按常规方法解决泌水很困难,经分析目前可行的方案只有强制抑制泌水,尽量降低用水量,使用低水胶比,高效减水率且对粉煤灰适应性好的的减水剂,为了降低成本,粉煤灰必须使用高掺量,这就要求粉煤灰质量必须稳定,同时要求减水剂的保水性能要非常出色。
高掺量高减水率下不能离析泌水,现场严格按配比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延长浇注时间,最好是分成三段浇注,以不产生冷施工缝为宜。
2、高墩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应采用干净的碎石和河砂,各个指标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3.0之间,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检测指标也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特别是粉煤灰和外加剂应该与适配时保持一致,否则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有影响,混凝土拌合前,检测计量设备称量的准确性和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混凝土搅拌机使用前,应先加水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后继续搅拌,各骨料用量应分别过泵,力求准确,材料用量允许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水泥、水和外加剂的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砂石料以控制在2%之内,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搅拌第一盘混凝土石子应按配合比的规定减半,每盘混凝土卸尽后,才能投入下一盘的拌合物,在搅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子啊搅拌前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计算施工配合比。
坍落度应控制在14-16cm,含气量控制在2%~4%,混凝土拌合物浇注前温度控制在30゜C以内,混凝土拌合完毕后,应立即运输,搅拌在运输过程中应开通搅拌设备,以免离析和沉底,运输时间和浇注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拌合物到施工现场后应该快速开启搅拌机后在放料。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及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要求 ≤14 ≤4.0 ≤3.0 ≤0.02
350~500 ≤100 ≤1.0 ≥95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硅灰
硅灰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1
烧失量,%
2
氯离子含量,%
3
SiO2含量,%
4
比表面积,m2/kg
5
需水量比,%
6
含水率,%
7
活性指数,%,28d
技术要求 ≤6
不宜大于0.02 ≥85
≥18000 ≤125 ≤3.0 ≥85
5
氯离子含量,%
≤1.0
≤1.0
≤0.25
≤10
≤10
≤0.5
<0.02
6
碎卵石中有机质含量
合格
≥C50 ≤0.5
≤8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拌合水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为饮用水,质量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严禁采用海水。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低水胶比
低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很重要,依靠高效减水剂和优质矿物 细粉掺合料实现混凝土的低水胶比。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也很快引进了高性能混凝土 这个概念,掀起了研究热潮,有关高性能混凝土的论文 数不胜数,至今方兴未艾。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工作性 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强度和受力变形性能的总称。
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内、外部劣化因素的作 用,仍能维持其应有结构性能的能力。
C50以下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20
≤12
不宜大于0.02
≤105
≤100
≤5.0
≤3.0
≤1.0(干排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常见问题
我国修建的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使用年限为一百年,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所谓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抗冻、抗冷、抗化学侵蚀等各项要求,在施工时混凝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1、高墩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泌水是由于高墩在自身压力下静置压力泌水,少量泌水会随着钢筋和混凝土交界的薄弱界面汇集,由于模板和混凝土交界面的粘滞阻力明显小于混凝土内部的粘滞阻力,混凝土内部靠近模板的泌水无处可走,在压力下就顺着模板和混凝土的交界面汇集上流,从而形成小流通道,后泌水继续随着水流通道上流,导致洗白混凝土表面,从而形成墩身混凝土表面的纱线及洗白。
在这种情况下,要按常规方法解决泌水很困难,经分析目前可行的方案只有强制抑制泌水,尽量降低用水量,使用低水胶比,高效减水率且对粉煤灰适应性好的的减水剂,为了降低成本,粉煤灰必须使用高掺量,这就要求粉煤灰质量必须稳定,同时要求减水剂的保水性能要非常出色。
高掺量高减水率下不能离析泌水,现场严格按配比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延长浇注时间,最好是分成三段浇注,以不产生冷施工缝为宜。
2、高墩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应采用干净的碎石和河砂,各个指标应满足相
关的规范要求,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3.0之间,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检测指标也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特别是粉煤灰和外加剂应该与适配时保持一致,否则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有影响,混凝土拌合前,检测计量设备称量的准确性和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混凝土搅拌机使用前,应先加水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后继续搅拌,各骨料用量应分别过泵,力求准确,材料用量允许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水泥、水和外加剂的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砂石料以控制在2%之内,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搅拌第一盘混凝土石子应按配合比的规定减半,每盘混凝土卸尽后,才能投入下一盘的拌合物,在搅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子啊搅拌前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计算施工配合比。
坍落度应控制在14-16cm,含气量控制在2%~4%,混凝土拌合物浇注前温度控制在30゜C以内,混凝土拌合完毕后,应立即运输,搅拌在运输过程中应开通搅拌设备,以免离析和沉底,运输时间和浇注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拌合物到施工现场后应该快速开启搅拌机后在放料。
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应深入下一层混凝土的表面,振捣棒也不得用来稳料或者在表面拖延,否则容易产生离析。
3、混凝土假凝现象
混凝土在出搅拌机的混凝土在5-10分钟失去滚动性,发硬,半小时内完全失去流动性,勉强成型后发现大量蜂窝麻面,混凝土变硬后强度降低,这种现象便为假凝现象。
在水泥浄浆中,假凝在十分钟内产生,并使水泥在15分钟后变硬,使用佛石膏时变硬更快;三乙醇胺用量超标,致初凝过短;水泥初凝不
合格;拌合物温度过高;速凝剂产量过大。
对于常发生假凝的水泥,可以试用羟基羧酸盐,醚类和二甘醇等缓凝剂,此类缓凝剂不会引发硬石膏等溶解度降低,相反会使其增高;采用先加水拌合混凝土,稍后过1-2分钟再加入缓凝剂的措施,可以避免假凝的发生;更换复合外加剂品种或要求生产厂家调整组分;更换水泥用量1-2%的无水硫酸钠;更换水泥品种或批号;降低拌合物水温,这样才能控制混凝土出现假凝的情况。
4、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及粉煤灰的相容性分析
随着预拌混凝土的飞速发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了考虑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设计之外,还要更注意其工作性能,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重要因素。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可能是外加剂的原因,可能是水泥品质的原因,也可能是使用方法造成的,或几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引起的。
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的吸附量由大到小,一般为煤矸石粉煤灰矿渣。
掺矿渣的水泥适应性由于掺煤矸石的,一般来说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
故吸附量大,不同品质的粉煤灰适应性差异较大。
优质粉煤灰、超细粉煤灰适应性好;粗粉煤灰、含碳量大的吸附量大,适应性差。
水泥的颗粒分布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水泥均匀系数大时,颗粒分布范围窄,起堆积孔隙率大,需要更多水来填充这些空隙,自由水相应减少外加剂掺量大,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差,均匀系数小时,情况恰好相反。
另一方面,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时,水泥中细粉较多,比表面积大,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
一般说来,粉煤灰越细,玻璃微珠越多,可以提高流动性;同时越细的粉煤灰,起表面积越大,增大了体系的堆积密度,置换出多的填充水,并且巨大的比表面积对高效减水剂起到载体作用,降低了它的饱和点,从而改善了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
但同时,粉煤灰越细,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得颗粒的吸附能力增强,形成絮凝结构的趋势增大,有可能降低流动性。
另外,比表面积增大需要增加表面吸附水,降低了浆体的流动性。
低掺量粉煤灰取代水泥,细度的减小所带来的正效应不仅可以抵去其所带来的负效应,而且还可以到一些正面作用,最终使相容性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