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合集下载

关于茶文化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启示

关于茶文化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启示

茶文化对大同学职业素养训练的启示1相关概念阐述1.1茶文化茶文化是以“茶”为核心的文化范式,其从茶事活动中进展而来。

事实上,茶的发觉远远早于茶文化的形成,只不过当时的“茶”在人们看来只是一种中草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茶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茶的饮用性被人们所挖掘,自此茶才开头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正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言,茶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其与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追求等相契合,因而也受到了人们的宠爱与追捧。

当然,具体来讲,茶文化在物质器物角度主要涉及茶叶、茶具等相对有用、日常可见的内容,这些内容为大众所生疏;茶文化在精神思想角度则包孕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茶文化习俗、茶事礼仪、茶文化思想(禅茶一味、茶道四谛)、茶文化习语、茶文学(茶诗、茶词、茶小说)等都在其涉及范畴之内。

茶文化从唐代沿袭至今,其在社会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而茶文化思想则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为现代人供应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因而有着重要的价值。

1.2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指的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事实上,职业素养可以简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职业信念”、“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

其中,职业信念不仅包括良好的心态、端正的价值观,同时还涉及“爱岗敬业”等具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则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所需把握的学问和技能,假如入职者的职业技能未达到该岗位的要求,那么其将无法胜任后续各类工作项目;职业行为习惯是人们在该职业中渐渐形成的习惯特征,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近年来,大同学就业难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自然与同学的职业素养不过关存在着肯定的关联。

假如将职业素养比方成冰山,那么对于大同学而言,职业素养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一为显性素养,主要包括大同学的职业学问技能和职业形象,这类素养占整体职业素养的八分之一,通常可从同学的专业证书、学历证书中看出;其二为隐性素养,这类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相对不易从直观上识别的内容,且这类素养往往是大同学职业素养训练中的重中之重。

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茶文化与美学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

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

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

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

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

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

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意境之美的升华。

诗歌因其独有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力,使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

历朝文学名家都曾留下不少有关茶的名词佳句。

杜甫曾在《重游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的愉悦心情、优美的环境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

可以说茶文化与美学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二)茶文化与传统哲学茶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

最突出的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庸、和谐思想的核心是“和”。

所谓“和”是恰到好处,是理性的节制。

“和”是事物两端间的平衡。

中庸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主义和折中主义,而是对立中求统一。

目的在于将事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中,既非“过”又非“不及”,是一种事物内部矛盾双方以及事物与外部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存在状态。

茶文化中蕴含了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

茶性平和,饮茶之人在饮茶时享受的是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

传统儒士多饮茶,就是在饮茶时感受那种和谐的意境。

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文化中,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

道家所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进步和丰富文化生活等社会功能。

那么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一、茶文化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现在大学生对茶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了解很少;对茶的健康与保健作用了解不多也不够全面;对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刻等。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对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加大学生的历史和生活知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1.茶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

茶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这些内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开展,能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

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2.茶文化的精神教化功能。

茶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同时还介绍了在茶艺表演时要用到的礼仪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礼俗。

引导学生讲礼仪、尊礼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同时还特别强调茶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通过茶中蕴含的思想和道德观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中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静、怡、真”的精神,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茶德、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

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修身怡情,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①茶文化思想可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

茶道文化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用论文

茶道文化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用论文

茶道文化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用论文茶道文化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用论文摘要:茶道文化对大学人文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培养我国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其成为懂礼貌、有礼仪的当代青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而感知世界上的“真”、“善”、“美”;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内涵的国之栋梁。

关键词:茶道文化;人文素养;大学生由于科技的发达和思想的开放,我国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尽管我国的各大高校开设了能够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素材老旧,收效甚微。

因此,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课程并没有起到相应作用。

因此,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的现实问题,应该积极探求解决的方案,以应对日益下滑的大学生素质。

中国的茶文化由于具有多种文化类型,便可以将其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来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使之有利于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

1茶道文化概述研究中国茶文化,首先要明确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的核心便是我们所说的茶道,从本质上讲就是茶事的具体实践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茶人自身认识与完善的过程。

”[1]由此看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便是茶道,它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和思想追求。

因此,中国茶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广度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

1.1茶道文化内涵提起茶道,现在更多联想到的是日本茶道。

其实真正的茶道起源于中国,而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发展而来。

早在我国唐朝时期,茶道文化已经蔚然成风。

之后随着中国文人的参与日渐成为主流文化,茶道也正是在我国不断兴盛的情况下传播到了日本。

随着时间的流转,南北宋和明朝时期中国茶道进入了全盛期。

到了清朝,我国的茶道文化日渐消亡,呈现式微之势。

然而,伴随我国茶道文化的式微,日本的茶道文化在日本本土落地生根,并形成了枝繁叶茂的日本茶道文化。

但是,不论是源自中国的茶道文化,还是流传至今的日本茶道文化,都是世界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的茶道文化共同建构起了东方世界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

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而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以及实现路径。

1. 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茶文化注重礼仪、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通过茶道、茶艺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仪表仪态、情操修养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倡导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自尊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情趣:茶文化注重茶的品质、茶具的造型和茶空间的布局,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品味,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礼仪和礼节意识:茶文化有着独特的社交礼仪和礼节规范,通过茶道、茶会等活动,可以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增强他们的社交礼仪和礼节意识。

5.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茶文化蕴含着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厚德载物”、“谦和谨慎”等,通过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 开设茶文化课程:高校可以针对传统茶文化开设专门的课程,包括茶道、茶艺等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和社会价值。

2. 组织茶文化活动:高校可以组织茶文化活动,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茶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建设茶文化空间: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茶室、茶园等茶文化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体验茶文化的场所,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5. 提倡茶文化生活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茶文化,倡导茶道生活方式,使得茶文化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茶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

茶文化中包含有饮茶的起源,茶饮在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茶中珍品,十大名茶,茶具制作的技艺文化。

另外还有饮茶风俗,茶与文学:茶诗、茶词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一门在大学生中开设的文化教育通识课。

通过传授茶文化,让青年人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

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

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审美的认同和接受,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

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教育大学生培养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

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在大学生中开展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对于保存和弘扬茶文化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但大多发源于农业文明并随之演变发展。

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工业文明成为社会的主导。

在此进程中,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精华正在逐步被人淡忘或消失。

茶文化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其影响力也正在逐渐缩小。

各种速食、速溶的饮食产品日益占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当茶已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说饮茶亦成为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时,那么传统的茶文化就与我们渐行渐远。

因此在青年学生中传播茶文化,培养茶文化延续的种子,使得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丢失。

这也是保证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能一直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1.在大学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开设茶文化课程。

目前有个别高校已开设此门文化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大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掌握茶的种类、制茶的基本理论、泡茶技艺及茶叶保健功效,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可以陶冶情操,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2018年第01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文化内涵丰富。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可以成为促成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1茶文化丰富的内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茶的地方,茶叶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人们喜爱的饮品,后发展成为和酒具有同等地位的饮品,并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茶因为其自身蕴含有生态、健康等属性,经过无数文人雅士几千年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渲染,其身上的文化属性与日俱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同时,茶业因为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最普遍饮用的饮料,在时间的积淀下,其内涵不断丰富。

1.1茶文化与传统哲学思想茶文化里有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主要的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和谐、中庸思想。

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最早出自于《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和自然万物都应该效法自然,道家追求的最高层次哲学就是自然。

人不仅要认识自然,而且要适应自然,学会从自然中认识规律,在茶文化中,饮茶被看作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流活动。

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神奇,能够体味到不断变化的味道和香气,最终能够享受人和自然之间的交融,人也能更好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谛。

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中庸思想最主要的是讲究“和”。

和是对理性的节制,也是对恰到好处的体现,是事物两端之间的平衡。

所谓的中庸,并不是什么都只求适度,而是要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事物在稳定的秩序中运行。

要保证既不是过,也不是不及,而是要将事物维持在稳定、有序的状态。

品茶的过程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讲究的是轻松、平和的氛围,这与儒家的和谐、中庸思想不谋而合。

茶性平和,很多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只要就是为了体味轻松、和谐的意境。

和谐、中庸思想和茶文化结合,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品茶的过程中更好的交流,创造和谐。

1.2茶文化和人的修养茶文化最主要的作用是体现在精神方面。

茶具有色、香、味,饮茶之时能够个人生理上带来直接的享受,同时也能在精神上为人创造一种意境,从而达到舒缓压力、轻松闲适的状态。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商龙臣071040418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及茶道亦源于中国。

是东方传统文化底蕴所释放出的伟大融合力。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茶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法治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等。

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涉人茶文化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茶文化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当责无旁贷。

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

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

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

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

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

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

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意境之美的升华。

诗歌因其独有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力,使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商龙臣071040418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

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及茶道亦源于中国。

是东方传统文化底蕴所释放出的伟大融合力。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茶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法治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等。

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涉人茶文化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茶文化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当责无旁贷。

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

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

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

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

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

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

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意境之美的升华。

诗歌因其独有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力,使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

历朝文学名家都曾留下不少有关茶的名词佳句。

杜甫曾在《重游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可以说茶文化与美学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茶文化中蕴含了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

茶性平和,饮茶之人在饮茶时享受的是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

传统儒士多饮茶,就是在饮茶时感受那种和谐的意境。

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文化中,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

在茶文化中,饮茶是人与自然的直接交流。

从茶汤的品尝中感受到大地山川等自然之物的
奇妙。

从饮茶中体味不断微妙变化的真味、真香、真气,从而领悟自然之真谛,享受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茶性温和,饮茶使人保持一种清醒自然的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

古代人品高洁的君子通常在饮茶中寄托自己高风亮节的精神追求。

饮茶亦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同时也是一种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谊的方式。

另外,烹茶、煮茶对器具、水源都要求严格,需要十分洁净,不能有其他物质掺杂其中。

因此,人们常将茶与人品相关联,强调茶的君子特性。

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里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

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

”在这里诗人把茶的淳朴特性升华到人格品质的高度来赞美。

由此可见茶对当时人们的人品修养产生的影响。

二、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茶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

茶文化中包含有饮茶的起源,茶饮在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茶中珍品,十大名茶,茶具制作的技艺文化。

另外还有饮茶风俗,茶与文学:茶诗、茶词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一门在大学生中开设的文化教育通识课。

通过传授茶文化,让青年人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

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

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审美的认同和接受,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

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教育大学生培养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

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在大学生中开展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对于保存和弘扬茶文化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但大多发源于农业文明并随之演变发展。

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工业文明成为社会的主导。

在此进程中,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精华正在逐步被人淡忘或消失。

茶文化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其影响力也正在逐渐缩小。

各种速食、速溶的饮食产品日益占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当茶已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说饮茶亦成为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时,那么传统的茶文化就与我们渐行渐远。

因此在青年学生中传播茶文化,培养茶文化延续的种子,使得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丢失。

这也是保证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能一直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总结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扩大和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各种功能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加强道德修养。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庄舒曼《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及其社会价值》 2007
刘桂华;张子强;高旭辉《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2003
钱大宇《茶与和谐》 2006
龚永新《中国茶文化的的精神》 2009
黎小萍;陈华玲《中华茶文化漫谈》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