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润滑剂—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高性能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制备及研究

高性能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制备及研究

高性能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制备及研究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机械设备和零件的高负荷工作和高速摩擦磨损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润滑剂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目前,固体润滑技术已成为润滑科技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环保和高效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针对固体润滑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制备及研究方案。

一、复合固体润滑剂的制备针对润滑剂的性能要求,我们采用多种复合材料来制备复合型固体润滑剂。

材料的配方如下:润滑剂-双硬脂酸铝;薄膜形成剂-PEG-600;纳米二氧化硅;硅藻土。

1.1 双硬脂酸铝的制备以过量的硬脂酸在热氧气中氧化,生成直径在20 ~ 30 nm的双硬脂酸铝粉末。

具体制备过程为:将2 mmol的硬脂酸铝加入50 mL甲醇中,振荡至溶解,加入过量的硬脂酸溶解液,加热至100℃,滴加30%氧气,反应12 h left。

1.2 PEG-600的制备以聚乙二醇(PEG)为起始原料,经催化加氢得到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

不溶于水,但可与若干种有机溶剂相混合的白色蜡状固体。

1.3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以硅酸钠作为硅源,在酸性体系中加热水解,得到粒径小于20 nm的二氧化硅溶胶。

制备过程为:将硅酸钠逐渐滴加到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玻璃烧杯中,同时搅拌,加热并持续反应 24 h left,冷却,得到二氧化硅稀溶胶。

1.4 硅藻土的制备以采自海南的硅藻土为原料,将其去除杂质和水分后,进行破碎、筛选、焙烧处理,制得硅藻土粉末。

1.5 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制备将双硬脂酸铝、PEG-600、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硅藻土按照质量比1:1:1:1混合均匀,再进行双螺杆挤出,制得成型的复合型固体润滑剂,如图1所示:二、复合固体润滑剂的研究为了研究复合型固体润滑剂的性能,我们进行了XRD、SEM、EDS、FT-IR、TGA等测试,结果如下:2.1 XRD测试结果通过XRD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复合型固体润滑剂主要为无定形态结晶,其中材料双硬脂酸铝和PEG-600均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表面积较大的纳米二氧化硅及硅藻土均以晶态相的方式存在。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一、引言在航空航天、医疗以及高速运动的机械领域中,润滑技术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极端的LEO(低地球轨道)环境下,由于高温、高真空和辐射等特殊条件,传统的润滑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开发出适应LEO环境的固体润滑材料及技术,对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MoS2-Ti固体润滑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LEO环境下的结构特性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MoS2-Ti固体润滑膜的结构特点MoS2-Ti固体润滑膜是由MoS2和Ti等元素通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这种润滑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特别适合在LEO环境下使用。

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层状结构:MoS2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每一层内Mo原子与S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层间则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MoS2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2. 金属元素Ti的加入:Ti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MoS2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可以改善其与基体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润滑膜的整体性能。

3. 微观形貌:通过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MoS2-Ti固体润滑膜表面具有均匀的微孔和裂纹结构,这有利于存储润滑剂并提高润滑效果。

三、摩擦学性能研究在LEO环境下,摩擦学性能是衡量固体润滑膜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MoS2-Ti固体润滑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摩擦系数:在高温、高真空和辐射条件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的摩擦系数表现出较低且稳定的特性,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2. 耐磨性:通过对比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润滑膜的耐磨性发现,优化后的MoS2-Ti固体润滑膜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能,这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微观形貌密切相关。

碳纳米管二硫化钼合成固体润滑剂

碳纳米管二硫化钼合成固体润滑剂

碳纳米管二硫化钼合成固体润滑剂摘要:固体润滑剂具有低摩擦系数(μ),低磨耗率(w)的特点,能够明显的提高仪器的寿命,使其经受极大地摩擦磨损。

然而,固体润滑剂的性能例如喷射形成或纳米微粒的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钨,在高温或湿度较高的操作环境下会发生严重的炭化。

这里,我们将介绍我们的初步结论。

通过电泳的方式二硫化钼垂直的与碳纳米管相结合形成的合成物即使在300 °C下也拥有较低的μ(∼0.03)和w (∼10-13 mm3/N ·mm)。

这比纳米微粒的二硫化钼的最低w要优越两个数量级。

在液体润滑剂中这种合成物可使摩擦系数降低百分之十五。

这种生产固体润滑剂涂料的方法由于具有优越的摩擦性能可以解决多种摩擦学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诸如涂料遇到高温,低压,和/或低,高湿条件。

关键词:固体润滑剂,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摩擦学,磨损引言固体润滑剂一般用于高温或低温,高辐射,高真空和高湿等极端条件下。

过渡金属硫化物例如MoS2,WS2,和石墨是一些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主要材料,他们具有层状结构,滑动接触下很容易剪切,使得摩擦系数下降。

二硫化钼的润滑性能一般高于石墨的润滑性能,尤其是在真空的环境下。

典型的制造二硫化钼薄膜方法包括喷溅涂覆法,脉冲激光沉积法,抛光,弧光蒸发法,树脂粘合法等。

然而,这些制造二硫化钼的方法缺少足够的硬度来满足耐磨性的要求。

其他各种方法来规避这个问题,提高这些材料的摩擦性能包括复杂的多步骤的工艺例如将二硫化钼与其他有硬质涂层的固体润滑剂合金化形成一个三维纳米复合材料,或者在一些硬质相材料的表面纹理中的气孔中添加固体润滑剂。

三维纳米复合材料在摩擦学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由于在涂层中多相沉积所以要控制他们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

由于需要硬质相和固体润滑剂相在沉积过程中分开,纹理处理过程是枯燥无味耗时的。

这种技术有时需要昂贵的制作方法例如光刻,激光纹理,等离子蚀刻。

目前,碳纳米结构的摩擦学性能受到了关注,主要是碳纳米管(CNTs)。

《2024年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2024年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润滑技术已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极端环境下,如LEO(低地球轨道)环境中,由于高速、高负荷和高温等条件的影响,润滑材料的选择和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MoS2-Ti固体润滑膜因其优异的润滑性能和稳定性,在LEO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的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MoS2-Ti固体润滑膜的制备与结构分析1. 制备方法MoS2-Ti固体润滑膜的制备主要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

首先,通过蒸发、溅射等方式将MoS2和Ti等元素在高温、高真空环境下沉积到基体表面,然后经过退火等后续处理过程,形成均匀、致密的润滑膜。

2. 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MoS2-Ti固体润滑膜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MoS2与T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形成稳定、均匀的润滑膜。

同时,该润滑膜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连续性。

三、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采用滑动摩擦实验机对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观察润滑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情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在高温、高负荷和高速度条件下,其摩擦系数较低且稳定,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能。

此外,该润滑膜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润滑效果。

四、讨论与展望MoS2-Ti固体润滑膜在LEO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成分。

首先,MoS2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其次,Ti的加入增强了润滑膜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此外,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润滑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一、引言在极端的太空环境下,机械零件与工具面临着摩擦、腐蚀及高温度等多种极端环境的影响。

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耐久性强、抗摩擦、低损耗的润滑膜显得尤为关键。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LEO (低地球轨道)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的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

通过对该润滑膜的深入探索,以期为未来太空设备的润滑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MoS2-Ti固体润滑膜的制备与结构分析1. 制备方法MoS2-Ti固体润滑膜的制备采用先进的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结合热蒸发与溅射工艺,使MoS2和Ti在特定条件下共沉积于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且致密的润滑膜。

2. 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MoS2-Ti固体润滑膜进行结构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MoS2和Ti以一定的比例和晶型相互镶嵌,形成复合层状结构。

在SEM 显微镜下,该润滑膜呈现出高度致密且平整的表面形态。

三、LEO环境下润滑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在模拟LEO环境的条件下,对MoS2-Ti固体润滑膜进行摩擦磨损实验。

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观察并记录润滑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情况。

2.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LEO环境下,MoS2-Ti固体润滑膜展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其摩擦系数在大部分测试条件下均较低,并且保持稳定。

同时,润滑膜的耐磨性良好,在长时间的摩擦过程中,磨损量较小。

这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硬度。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对MoS2-Ti固体润滑膜的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润滑膜在LEO环境下展现出良好的耐摩擦和抗磨损性能。

其层状结构和较高的硬度为其优良性能提供了保障。

此外,MoS2和Ti的共沉积也使得该润滑膜在化学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表现。

机械设计中的润滑与摩擦论文素材

机械设计中的润滑与摩擦论文素材

机械设计中的润滑与摩擦论文素材摘要:润滑与摩擦在机械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润滑与摩擦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润滑与摩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研究素材。

第一部分:润滑与摩擦的基本概念润滑是指通过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程度的一种方法。

润滑剂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固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等。

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处于相对运动时相互作用的力,经常会伴随着热能的产生。

摩擦可以分为干摩擦和润滑摩擦。

干摩擦是指在无润滑剂的情况下,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摩擦;润滑摩擦是指在润滑剂的作用下,物体表面通过润滑剂层彼此间摩擦的过程。

第二部分:润滑与摩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 润滑剂的选择与应用(1) 固体润滑剂的应用- 固体润滑剂的分类- 固体润滑剂的优缺点- 固体润滑剂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 液体润滑剂的应用- 液体润滑剂的分类- 液体润滑剂的特点与作用- 液体润滑剂的应用案例(3) 气体润滑剂的应用- 气体润滑剂的分类- 气体润滑剂的特点与应用场景2. 摩擦与磨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1) 摩擦磨损的原因分析-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 温度和湿度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 材料性质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2) 摩擦磨损的控制方法- 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 材料的选择与改进第三部分:润滑与摩擦的研究素材1. 流体力学和摩擦学- 流体力学在润滑与摩擦研究中的应用- 摩擦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2. 润滑与摩擦的新材料与新技术- 新型润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润滑与摩擦降解的新技术3. 润滑与摩擦的仿真与优化- 润滑与摩擦仿真的方法和应用- 优化设计在润滑与摩擦控制中的应用结论:润滑与摩擦是机械设计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润滑剂和控制摩擦磨损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机械系统的运行效果。

轴承珠表面固体润滑膜的制备毕业论文

轴承珠表面固体润滑膜的制备毕业论文

轴承珠表面固体润滑膜的制备摘要在高温、高真空或高低温循环等苛刻条件下,液体润滑剂由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这使润滑剂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些环境中,固体润滑膜可以代替液体润滑剂有效地发挥润滑功能,并己被广泛应用于真空设备及空间技术领域。

由于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高的抗氧化能力,使用MoS2己经成为解决苛刻运行环境中润滑问题的有效途径。

利用球磨工艺在钢球表面制备了MoS2薄膜。

对制备的MoS2膜的厚度、元素成分、摩擦磨损等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钢球表面制备的MoS2膜分布均匀,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改善了基体材料的抗磨性能。

本文采用SEM,XRD,EDS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并通过摩擦试验表征了MoS2薄膜的摩擦学性能。

XRD检测结果显示,利用本课题球磨法在轴承珠表面制备的薄膜是晶态的。

EDS测出MoS2薄膜内S、Mo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和原子百分比。

SEM分析发现薄膜由均匀的颗粒组成,薄膜与基体结合良好,没有出现开裂、分离的情况;由分析数据可知,实验参数不同,MoS2膜的成分结构及性质都有所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球磨机速率和转动时间为200rmin、5h时,制备出的固体润滑膜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固体润滑;二硫化钼;球磨法;转动时间;转动速率Bearing the Pearl Surface Preparation of SolidLubricating FilmAbstractGreat challenges confronted with the lubricant in severe operating environments (e.g,. High temperature or vacuum, or circle between applied as an alternative lubricant and are finding greater practical uses in the fields of vacuum equipments, aviation and space applications. Due to excellent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resistance temperature , MoS2 piratical solution for more rigorous application occasion.Ball milling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prepare MoS2film on the surface of and steel balls. The film thickness, elementary composition,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of the MoS2 film are tested, which shows that the MoS2film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balls are uniform,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EDS) respectively.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S2 films were tested by muti-specimen test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thin films is a crystallization by the anlysis of XRD. The quality percentage and the atomic percentage of S、Mo element are measured by the analysis of EDS. The analysis data reveal that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mposition MoS2 film are determined by defere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Ball mill time and rate of rotation). And by spectra of SEM, it is noted that MoS2 films are very smooth and compact.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ll mill turning time and speed of 200rmin,5h, the preparation of solid lubricating film can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Keywords solid lubrication; Molybdenum disulfide; Ball mill; turning time;Rotational spee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固体润滑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 (2)1.2.1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 (3)1.2.2 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现状 (4)1.3固体润滑概述 (5)1.3.1固体润滑机理 (5)1.3.2固体润滑材料 (6)1.3.3固体润滑膜的性能 (7)1.3.4固体润滑膜的磨损特性及影响因素 (7)1.4二硫化钼的简单介绍 (8)1.4.1二硫化钼的应用 (9)1.4.2二硫化钼的优缺点 (9)1.4.3二硫化钼的基本性能 (10)1.4.4二硫化钼的制法 (12)1.5目前在基材表面镀固体润滑膜的方法 (12)1.5.1溅射沉积法 (12)1.5.2热喷涂法 (13)1.5.3电沉积法 (14)1.6球磨法的原理及特点 (14)1.7本实验研究内容 (14)第2章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15)2.1实验材料 (15)2.2试验方法 (15)2.2.1钢球表面自润滑膜的制备 (15)2.2.2 X射线衍射仪 (15)2.2.3扫描电子显微镜 (16)2.2.4电子能谱分析仪 (16)2.2.5摩擦实验 (16)第3章固体润滑膜的化学成分分析与形貌表征 (17)3.1薄膜表面的SEM形貌特征 (17)3.2元素能谱EDS分析 (19)3.3球磨机转动速率、时间对润滑膜润滑效果的影响 (21)3.3.1球磨机转动速率对润滑膜润滑效果的影响 (21)3.3.2球磨机转动时间对润滑膜润滑效果的影响 (22)3.4镀膜摩擦性能实验分析 (22)3.4.1镀膜X射线衍射分析 (23)3.4.2镀膜摩擦性能实验分析 (24)3.5本章小结 (24)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附录A (28)附录B (34)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摩擦表面被固体润滑剂隔开的润滑叫固体润滑,固体润滑材料是指利用固体粉末、薄膜或某些整体材料来减少两承载表面间的摩擦磨损作用。

固体润滑剂—课程论文

固体润滑剂—课程论文
1.2 固体润滑剂性能要求
对固体润滑剂的基本性能有以下要求:
(1)能与摩擦表面牢固地附着,有保护表面功能。 (2)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 (3)稳定性好,包括物理热稳定、化学热稳定、时效稳定 和不产生腐蚀及其他有害的作用。 (4)要求固体润滑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1.3 固体润滑剂的特点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1.4 固体润滑剂使用方法
(1)作成整体零部件使用 某些工程塑料如聚四氟乙烯、聚甲醛等摩擦系数较低,成形加工性和化学稳 定性好,可以制成整体零部件。 (2)作成各种覆盖膜来使用 通过不同方法将固体润滑剂覆盖在运动副摩擦表面上,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自 润滑性能的干膜,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3)制成复合材料来使用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或复合起来使用的材料系统,最 终目的是要获得一种性能更优越的新材料,一般都称为复合材料。 (4)作为固体润滑粉末来使用 将固体润滑粉末(如MoS2)以适量添加到润滑油或润滑脂中,可提高润滑油脂 的承载能力及改善边界润滑状态等,这也是较常用的使用方法,如MoS2油剂。
2、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2.2 有机物类固体润滑剂
热塑性树脂,如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尼龙、聚甲醛、聚苯硫醚等。
热塑性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有降低摩擦因数的能力
有机钼化合物,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氨基甲酸钼等。 作为摩擦缓和剂添加到润滑油脂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在摩擦表面 反应生成二硫化钼固体,起到润滑作用。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2 氟化石墨
(1)氟化石墨是碳和氟在高温下反应而生成的无机高分子化合 物,其 正确的名称应为聚一氟化碳,分子式一般用 (CF) 表示。 (2)氟化石墨具有层状结构,而且其层间键 能远较石墨层间键能为低, 这说明氟化石墨具有较好的自润滑性。 (3)作为固体润滑剂,氟化石 墨优于石墨、二硫化钼, 特别是在高速、 高压、高温条件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PTFE的加工方法基本步骤包括预成型、烧结和冷却三部分。 预成型是将粉末状PTFE树脂压成具有一定形状的预成品; 烧结是将预成品加热至树脂熔点使树脂粒子密集为均相结构; 冷却是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降温以获取一定形状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主要成型工艺有三种:PTFE挤压成型工艺、PTFE等压成型、PTFE模压成型。
(2)乳液聚合 分散PTFE是PTFE分散粒子经凝聚后形成的次级粒子,直径为500μm,粉状, 比表面积大,吸收有机溶剂后,经剪切力的作用形成糊膏状,通常采用挤压成 型工艺,故称糊膏挤压成型。采用糊膏挤压成型的PTFE制品品种较多,有小口 径棒、电线、薄壁管、导型材、生料带、生料棒和PTFE膨体制品。
3.5.1 天然法
天然法是以天然辉钼精矿,经过物理、化学作用, 除 去有害杂质而不改变二硫化钼的天然六方晶形的生产方法。 该工艺是将矿山产品( 含MoS2 75% 以上) 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除杂提纯, 制取符合润滑要求的产品。其方法有以下 几种:真空( 或充氮) 焙烧、酸浸除杂工艺、强化酸浸工艺。
2、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2.3 软金属类固体润滑剂
铅、锡、锌、金、银等。
在辐射、真空、高低温和重载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通常,将软 金属粉末制成合金材料,或用电镀等方法将其涂镀于摩擦表面,形成固体润滑 膜。如宇宙飞船上的太阳能集流环,仅镀上一层0.6 厚的银膜,就能可靠地 工作。软金属固体润滑材料作为固体润滑剂是基于它的剪切强度低,能够发生 晶间滑移。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软金属,一旦粘着于基材表面,便能牢固地 粘结在一起,发挥它优异的减磨和润滑作用。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氟化石墨由碳与氟直接反应而得,其化 学反应式如下:
将石墨干燥,加热到374~600℃时通入被氮气稀释的氟气而制得。 这一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在高温下进 行, 但温度过高则生成的氟化石墨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气态的CF ,回收率低。因此合成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范围下限为氟化 反应起始温度,上限为反应率最高温度。 氟化反应的温度范围因原料碳的种类不同而异。其上、下限温度,均以炭黑 为最低,天然石墨最高,所生成的氟化石墨的性质亦因原料碳的不同而异。 氟化反应的速度与氟气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2、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2.4 金属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
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铅、氧化锑、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氧化铝等。 金属卤化物 氟化钙、氟化钡、氟化硼,氯化铬、氯化镍、氯化铁、氯化硼;溴化铜; 碘化钙、碘化铅、碘化汞等。 金属硫化物,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硫化铅等。 金属硒化物,二硒化钨、二硒化钼、二硒化铌等。 金属硼酸盐,硼酸钾等。 有机磷酸盐,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等。 金属硫酸盐,硫酸银、硫酸锂等。 金属有机酸盐,各种金属脂肪酸皂,如钙皂、钠皂、镁皂、铅皂等。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1.4 固体润滑剂使用方法
(1)作成整体零部件使用 某些工程塑料如聚四氟乙烯、聚甲醛等摩擦系数较低,成形加工性和化学稳 定性好,可以制成整体零部件。 (2)作成各种覆盖膜来使用 通过不同方法将固体润滑剂覆盖在运动副摩擦表面上,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自 润滑性能的干膜,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3)制成复合材料来使用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或复合起来使用的材料系统,最 终目的是要获得一种性能更优越的新材料,一般都称为复合材料。 (4)作为固体润滑粉末来使用 将固体润滑粉末(如MoS2)以适量添加到润滑油或润滑脂中,可提高润滑油脂 的承载能力及改善边界润滑状态等,这也是较常用的使用方法,如MoS2油剂。
2、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2.2 有机物类固体润滑剂
热塑性树脂,如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尼龙、聚甲醛、聚苯硫醚等。
热塑性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有降低摩擦因数的能力
有机钼化合物,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氨基甲酸钼等。 作为摩擦缓和剂添加到润滑油脂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在摩擦表面 反应生成二硫化钼固体,起到润滑作用。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1.2 火法提纯
a)氯化焙烧法 氯化焙烧法是将石墨矿石在一定高温和特定的 气氛下焙烧,再通入氯气进行化学反应, 使石墨中杂质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气相或凝聚物的氯化物及络合物(熔沸点较低)逸出,从而 达到提纯的目的。 b)高温法 高温提纯法是在高温石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 而成的。石墨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具有高的 熔点和沸点,石墨是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之一,只要将石墨原料加热到2 700℃以上就 可以利用杂质沸点低的性质,使它们率先气化而脱除。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2 氟化石墨
(1)氟化石墨是碳和氟在高温下反应而生成的无机高分子化合 物,其 正确的名称应为聚一氟化碳,分子式一般用 (CF) 表示。 (2)氟化石墨具有层状结构,而且其层间键 能远较石墨层间键能为低, 这说明氟化石墨具有较好的自润滑性。 (3)作为固体润滑剂,氟化石 墨优于石墨、二硫化钼, 特别是在高速、 高压、高温条件下使用。
式中,dw/dt为氟化石墨合成的反应速度,K为速度常数,P为氟气压力,m为常 数,因 反应温度不同而异。因此,要提高氟化石墨 的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反应 温度的控制和氟气压力的调节。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3 聚四氟乙烯
(1)聚四氟乙烯是四氟乙烯的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TFE,商品名为“特氟隆”(teflon)。 基 本结构为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CF2 -。 (2)聚四氟乙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抗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它本身对人没有 毒性, (3)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 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 最佳材料之一,被美誉为“塑料之王”。 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固体润滑剂使用。
2)石墨提纯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湿法提纯,包括浮选法、酸碱法、氢氟酸法; 二是火法提纯,包括氯化焙烧法和高温法。
3.1.1 湿法提纯
a)浮选法 浮选法是利用石墨的可浮性对石墨进行富集提 纯,主要适应于可浮性好的天然鳞片 状石墨,它只能使石墨品位得到有限提高,且回收率很低,因 此主要应用于石墨的初步 提纯。 b)酸碱法 酸碱法包括碱熔过程和酸解过程。碱熔过程是将石墨中杂质如SiO2、A1203等在高温 下与NaOH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部分杂质(SiO )生成溶于水的产物,用水浸取洗 涤而被除去,经酸解后即可获得高纯石墨。 酸碱法是当今我国高纯石墨厂家中应用最广 泛 的方法。 c)氢氟酸法 氢氟酸提纯法是利用氢氟酸能与石墨中几乎所 有的杂质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化合物及挥 发物,然后用水冲洗除去杂质化合物,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3 固体润滑剂的特点
优点: (1)固体润滑剂可以应用于高低温、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工况中, 以及粉尘、潮湿、海水等恶劣环境中; (2)可以在不能使用润滑油脂的运转条件和环境条件下使用; (3)重量轻、体积小、不像使用润滑油脂那样需要密封、储存罐和供液系统; (4)时效变化小,减轻了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和费用。 缺点: (1)摩擦因数大,一般比润滑油润滑的摩擦因数大50倍~100倍; (2)热传导困难,摩擦部件的温度容易升高; (3)会产生磨屑等污染摩擦表面; (4)有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5)自行修补性差。
固体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舒贻胜 21425172
目录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2、固体润滑剂种类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1.1 固体润滑概念
润滑剂根据其物质状态可以分成四类,即气体、油类、脂类和固 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是指利用固体粉末,薄膜或整体材料来减少作相对运 动两表面的摩擦与磨损并保护表面免于损伤的润滑方法。 将固体物质涂或镀于摩擦界面,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1.2 固体润滑剂性能要求
对固体润滑剂的基本性能有以下要求:
(1)能与摩擦表面牢固地附着,有保护表面功能。 (2)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 (3)稳定性好,包括物理热稳定、化学热稳定、时效稳定 和不产生腐蚀及其他有害的作用。 (4)要求固体润滑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1、固体润滑剂基本知识
3.4.2 气相氧化法
熔铅为“液态”—提液—铅液至加压—气体混合器—氧化仓—氧化—铅粉。
大部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岛津式球磨法生产铅粉,欧美一些国家采用巴 顿式铅粉机较多,巴顿式铅粉机生产效率较高。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5 二硫化钼
二硫化钼以其优异的润滑性能,作为固体润滑材料应 用已有60 多年的历史。它是优异的摩擦改进剂(减摩剂)、 抗磨剂、极压剂和抗氧剂。用于汽车工业(固定器及部 件)、航空航天(真空抗辐射润滑)、工业机械(普通润 滑)、复合材料工业(零部件制备)、冶金工业(粉剂润 滑)等,还用于各种润滑剂的添加剂。 二硫化钼润滑剂生产工艺总体分为两大类型,天然法 和化学几种常用的固体润滑剂制备方法作简要介绍:
无机物类:石墨、氟化石墨
有机物类:聚四氟乙烯
软金属类: Pb
金属化合物类:MoS2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3.1 石 墨
1)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 ~ 20% 的杂质,包括SiO2 、MgO、CaO、P2O5等;
将铅球投入球磨机中,由于摩擦和铅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铅时放热, 使筒内温度升高,只要合理地控制铅球量、鼓风量,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下,就能 生产出合格的铅粉。 生产工艺过程:先将纯铅熔融,用铸球机或铸粒机铸成铅球或铅粒在球磨机 中研磨,经风选,生产出球磨铅粉,颗粒形状为鳞片状。
3、常见固体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2、固体润滑剂的种类
固体润滑剂:无机物类、有机物类、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类。
2.1 无机物类 无机物 类固体润滑剂
石墨、氟化石墨 层状晶体结构,剪切强度很小,与摩擦表面接触后有较强的粘着力,能防止对偶材料 直接接触。 氮化硼 六方晶体,具有与石墨一样的层状结构和类似的性质,可以用于高温和绝缘性隔热润滑 材料。 滑石、云母、氮化硅 润滑性能较差,但电绝缘性能好,能在高温和特殊工况下充当固体润滑剂以及润滑填料。 玻璃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成熔融状态,可隔离摩擦表面,在高温下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