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工艺流程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选矿是矿石开采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将矿石中有用的矿物和废石分离出来,使其达到要求的品质。
在选矿过程中,矿山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矿山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坍塌等。
为了保障选矿过程中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首先,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矿山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和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山中的各种参数,如瓦斯浓度、矿石堆体的位移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矿山工人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工人需要了解矿山中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应对措施,学会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应急逃生技能。
同时,矿山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另外,要维护选矿设备的安全性能。
选矿设备是选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设备失效或工作不良,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选矿工艺流程是实现选矿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选矿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矿石的破碎、磨细、浮选或重选等处理过程。
首先是矿石的破碎过程。
通过破碎设备,将原料矿石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
破碎后的矿石进入下一步的磨细过程。
然后是矿石的磨细过程。
通过磨矿设备,将矿石进一步细化,使其达到需要的颗粒度要求。
磨细后的矿石进入下一步的浮选或重选过程。
在浮选或重选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有用的矿物从废石中分离出来。
通常,浮选适用于可浮选的矿石,而重选适用于非可浮选的矿石。
最后是对选矿产物进行精矿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连续浓缩和反复清洗,将选矿产物中的杂质进一步去除,以获得更高的品位。
整个选矿工艺流程需要密切配合各种设备和工艺参数,以实现高效的选矿效果。
除了技术要求,还需要根据原料矿石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各个环节的操作条件。
总之,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是选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科学的工艺流程,可以保障选矿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选矿工艺流程

选矿工艺流程选矿工艺流程是指将矿石中有用矿物从矿石中分离出来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这个过程是矿石开采后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矿石的品位,减少废石的含量,从而提高矿石的经济价值。
选矿工艺流程通常包括破碎、磨矿、浮选、重选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环节的工艺流程。
1. 破碎破碎是将原始矿石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粉碎的过程。
首先是粗碎,将原始矿石从大块破碎成较小的颗粒,然后是细碎,将颗粒再次破碎成更小的颗粒。
破碎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磨矿操作,提高矿石的表面积,促进矿石中有用矿物的释放。
2. 磨矿磨矿是将破碎后的矿石通过磨矿设备进行细磨的过程。
磨矿的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废石分离开来,提高有用矿物的品位。
磨矿设备通常包括球磨机、砂磨机等,通过磨矿设备的旋转和摩擦作用,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得到释放和细磨。
3. 浮选浮选是利用有机物或无机物对矿石中有用矿物和废石进行分离的工艺。
首先是矿石的湿法研磨,将矿石研磨成一定粒度的矿浆。
然后是药剂的添加,根据矿石中有用矿物和废石的特性,添加相应的浮选药剂。
接着是气泡的注入,通过气泡的吸附作用,使有用矿物与气泡形成浮沫,从而分离出来。
4. 重选重选是利用重力或离心力对矿石中有用矿物和废石进行分离的工艺。
首先是矿石的干法选矿,将矿石通过重力分选设备进行干法选矿,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废石分离开来。
然后是矿石的湿法选矿,将矿石研磨成一定粒度的矿浆,通过离心设备进行湿法选矿,进一步提高有用矿物的品位。
以上就是选矿工艺流程的基本环节,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可以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废石进行有效分离,提高矿石的品位,从而提高矿石的经济价值。
选矿工艺流程是矿石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选矿原理及工艺

铜矿选矿是指从含铜矿石中提取出铜金属的过程。
选矿工艺主要包括矿石破碎、矿石
磨矿、浮选分离、浓缩和精炼等步骤。
以下是铜矿选矿的一般原理和主要工艺流程:
1. 矿石破碎:将大块的铜矿石通过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进行粗破碎,使其变成适合进一步处理的小颗粒。
2. 矿石磨矿:将粗破碎后的矿石送入磨机,如球磨机或SAG(半自动磨矿机),进行
细磨。
磨矿的目的是将矿石细化,增加其表面积以便于浮选分离。
3. 浮选分离:浮选是铜矿石选矿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在浮选池中,使用特定的药剂
将细磨后的矿石与空气一起搅拌,并通过气泡吸附到矿物颗粒表面,使其浮起来。
而
非铜矿石则沉入底部。
常用的浮选药剂包括黄药、黑药、捕收剂等。
4. 浓缩:在浮选分离后,浮选泡沫中的铜矿物被收集起来,形成浓缩物。
通过旋流器、离心机等设备对浓缩物进行分级和去水处理,提高铜矿的品位。
5. 精炼:经过浓缩处理后的浓缩物通常含有较高的铜含量,但还存在其他杂质。
在精
炼过程中,通过火法或湿法,对浓缩物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杂质,获得纯度更高
的铜金属。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铜矿石类型和矿石成分会影响选矿工艺的具体步骤和参数。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选矿工艺流程来适应特定的矿石类型和矿石性质。
此外,环保问题也是铜矿选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选矿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设备、控制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并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
和标准。
铁矿选矿厂工艺流程

铁矿选矿厂工艺流程铁矿选矿是指从铁矿石中提取铁矿石中的铁资源,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处理过程,最终得到高品质的铁矿石产品。
铁矿选矿厂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处理和加工。
下面将详细介绍铁矿选矿厂的工艺流程。
1. 破碎和磨矿。
铁矿石通常是以岩石的形式存在,首先需要将原始的铁矿石进行破碎和磨矿处理。
破碎过程通常采用颚式破碎机或圆锥破碎机进行粗碎,然后再通过磨矿机进行细碎,将原始的铁矿石破碎成适合选矿过程的颗粒大小。
2. 磁选。
磁选是铁矿选矿的重要环节,通过磁选过程可以将铁矿石中的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进行分离。
通常采用磁选机进行磁选处理,通过磁场的作用,将磁性矿物吸附在磁选机上,而非磁性矿物则被排除。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减少后续的冶炼成本。
3. 浮选。
在磁选之后,还需要进行浮选处理,将铁矿石中的硫化物进行分离。
通常采用浮选机进行浮选处理,通过向矿浆中加入药剂,使硫化物和其他矿物发生吸附作用,然后通过气泡的作用将其分离。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减少后续的冶炼成本。
4. 脱水。
经过磁选和浮选处理后,得到的铁矿石浆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将其中的水分进行脱除。
通常采用压滤机或离心机进行脱水处理,将铁矿石浆中的水分进行脱除,得到干燥的铁矿石精矿。
5. 精矿处理。
经过脱水处理后,得到的铁矿石精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通常包括磨矿、磁选和浮选等环节,以进一步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和品质。
6. 成品铁矿石。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处理过程,最终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成品铁矿石,可以直接用于冶炼生产高品质的铁制品。
以上就是铁矿选矿厂的工艺流程,通过破碎和磨矿、磁选、浮选、脱水和精矿处理等环节,可以将原始的铁矿石进行高效、高品质的提取和加工,为后续的冶炼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
铜矿选矿工艺流程

铜矿选矿工艺流程《铜矿选矿工艺流程》一、选矿前准备1. 选矿前,应对矿山采出的铜矿的性质、化学成份及物理性质进行详细分析;2. 根据选矿工艺和装备的性能及矿石性质,确定铜矿选矿的最佳流程;3. 开展有关设备及相关材料的检查及准备工作;4. 在选矿设备上安装刮板机械等选矿设备;5. 洗涤、分拣、装料和调度各种工作;6. 合理布置人员和位置,给予各人员正确的指导,熟悉操作规定;7. 各种设备和管路要符合接管规定;8. 加添足够的润滑油,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转。
二、选矿过程1. 从提升机上将铜矿料送入给矿机,经给矿机给料,铜矿料经给料槽抛出,进入洗选机,实行提升;2. 选矿料经洗选机的螺旋槽,以洗选机的转动力,洗、分料,料水分开,将矿砂与泥土分离;3. 选矿料从洗选机底部进入精矿槽,经过搅拌槽、分离槽、回流槽与回流槽,铜矿分离成低密度矿物、中密度矿物和高密度矿物;4. 将低密度矿物排到浅槽,中密度矿物排到中槽,高密度矿物排到深槽;5. 将浅槽中的低密度矿物提升到洗矿机上,对其进行轻洗,洗掉低密度矿物中的泥土及低密度矿物;6. 将洗矿机上的精矿水渣返回给矿机,经淤泥池污水处理后排出;7. 将中槽中的精矿用水抽提出,放入精选机中,进行洗涤;8. 经过精选机的洗涤,精矿中的砂泥将被剔除,洗涤出的精矿通过进料槽投入精选机;9. 通过精选机中的精细筛分,将各种铜矿砂按其粒度等级分离出来;10. 将高密度矿物进行再磨碎,使其细化,再投入精选机中;11. 将精选机洗涤出的精矿放入干燥机中,将水分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铜矿;12. 干燥的铜矿用入料机将其送入精选机,完成最后的精细分级,最后得到精矿。
三、选矿后的处理1. 精矿中有大量的粉尘及油污,应将其进行彻底的清洗;2. 对精矿中微量的元素污染进行去除,以保证最后产品质量;3. 对精矿的湿重和抛光度、腐蚀侵蚀性等进行测试和检测;4. 对精矿中的溶质进行分类,根据矿石质量要求,将矿石按照不同的等级分类;5. 将经过检测合格的铜矿料打包及运输。
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流程

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流程一、选矿概述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其主要成分为钛铁矿和钒钛铁矿。
选矿是将原始的钒钛磁铁矿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高品质的金属产品,如高纯度的二氧化钛、高纯度的氧化钒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流程。
二、原料处理1. 去除杂质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这些杂质包括泥土、岩屑、有机物等。
可以采用筛分、洗涤等方法进行去除。
2. 磨碎经过初步处理后,将原料送入球磨机中进行细碎。
球磨机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原料颗粒化,并使其达到所需粒度。
三、浮选工艺1. 浮选剂添加在浮选过程中,需要添加浮选剂以促进金属物质与泡沫结合并浮起来。
常用的浮选剂有丙酮和黄药水等。
2. 浮选机器浮选机器是将原料悬浮在水中,通过气泡的作用,使金属物质与泡沫结合并浮起来的设备。
常用的浮选机器有机械式浮选机、气流式浮选机等。
3. 浮选过程在浮选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原料送入浮选池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浮选剂,并通过气泡的作用将金属物质与泡沫结合并浮起来。
最后,通过筛分和洗涤等方法对得到的产品进行处理。
四、磁选工艺1. 磁性分离磁性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对于不同磁性物质的吸附力不同来实现分离。
在钒钛磁铁矿中,由于其中含有铁元素,因此可以通过磁性分离来提取其中的钒钛元素。
2. 磁选设备常用的磁选设备有湿式高强度磁选机、干式高强度磁选机等。
3. 磁选过程在磁选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原料送入磁场区域。
然后,通过磁性材料对于不同磁性物质的吸附力不同的特点,将其中的钒钛元素提取出来。
最后,通过筛分和洗涤等方法对得到的产品进行处理。
五、化学处理1. 溶解在化学处理过程中,需要先将得到的产品进行溶解。
常用的溶剂有硫酸、氢氟酸等。
2. 沉淀在溶解后,需要将其中的杂质进行沉淀。
常用的沉淀剂有碳酸钠、碳酸铵等。
3. 过滤经过沉淀后,需要将其中的沉淀物进行过滤。
常用的过滤器有压力式过滤器、真空式过滤器等。
选矿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试验是为选矿厂设计(或现有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在选矿厂初步设计(或拟定现场技术改造方案)前进行。
一般选进行试验室试验,然后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试试验内容和必要的资料收集,一般由试验研究单位负责制订,有条件的可由试验、设计和生产部门三结合洽商确定.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内容如下,但具体工程需根据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一)了解上级机关下达任务的目地和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例如:选矿厂规模、服务年限;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成综合利用问题;试验阶段的划分;要求试验完成日期;选矿厂处理单一矿床的矿石还是几个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用户对精矿化学成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对精矿等级和粒度的要求;建厂地区的水源,选矿药剂,焙烧用燃料等的供应情况和性能分析资料等。
(二)了解有关地质资料,例如:矿床类型;地质储量;矿体产状;矿石类型;品位特征;嵌布特性;围岩脉石等变化情况;远景评价;采样设计等。
(三)了解采矿设计方面的资料,例如:采矿的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不同类型矿石的混采、分采;围岩混入率和矿石采出品位;开采设计矿区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开采设计5-10年内逐年开采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等。
(四)了解选矿方面资料,例如:选矿设计对试验的特殊要求。
国内外类似矿石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可能应用的选进技术等。
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主要内容有(一)矿石性质研究是选择选矿方案和确定选厂设计方案时与类似矿石生产实践作对比分析的依据,其中某些数据是选厂具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
矿石性质研究包括: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性分析,重液分析,试金分析,磨矿细度,矿石可磨度,及各种物理性能(比重、比磁化系数、导电率、水分、真比重和假比重、堆积角和摩擦角、硬度、粘度等)。
(二)选矿方法、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组成,是选厂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必须慎重考虑,要求选矿方法、流程结构合理,选矿指标可靠。
选矿厂工艺流程

选矿厂工艺流程
选矿厂工艺流程是指将矿石中有用的矿物和有用的矿石分离出来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选矿厂工艺流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矿石的品位,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选矿厂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首先,矿石的破碎和磨矿是选矿厂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矿石经过破碎设备的破碎和磨矿设备的磨矿,将矿石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后续的选矿操作。
这一步是整个选矿过程的基础,破碎和磨矿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艺的进行。
接下来是矿石的分类和分级。
经过破碎和磨矿后的矿石颗粒并不是均匀的,其中含有有用矿物的颗粒和废石的颗粒。
因此,需要通过分类设备将矿石进行分级,将有用矿物和废石进行分离,以便后续的选矿操作。
然后是矿石的浮选和重选。
浮选是利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表面活性剂,使有用矿物和废石在水中产生疏水性和亲水性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而重选是利用重力、离心力、阻力等原理,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废石进行分离。
最后是矿石的脱水和干燥。
经过前面的工艺步骤,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已经得到了分离,但其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
因此,需要通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将矿石中的水分去除,以便后续的运输和加工。
总的来说,选矿厂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的精细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选矿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希望本文对选矿厂工艺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流程试验是为选矿厂设计(或现有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在选矿厂初步设计(或拟定现场技术改造方案)前进行。
一般选进行试验室试验,然后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试试验内容和必要的资料收集,一般由试验研究单位负责制订,有条件的可由试验、设计和生产部门三结合洽商确定。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内容如下,但具体工程需根据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一)了解上级机关下达任务的目地和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例如:选矿厂规模、服务年限;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成综合利用问题;试验阶段的划分;要求试验完成日期;选矿厂处理单一矿床的矿石还是几个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用户对精矿化学成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对精矿等级和粒度的要求;建厂地区的水源,选矿药剂,焙烧用燃料等的供应情况和性能分析资料等。
(二)了解有关地质资料,例如:矿床类型;地质储量;矿体产状;矿石类型;品位特征;嵌布特性;围岩脉石等变化情况;远景评价;采样设计等。
(三)了解采矿设计方面的资料,例如:采矿的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不同类型矿石的混采、分采;围岩混入率和矿石采出品位;开采设计矿区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开采设计5-10年内逐年开采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等。
(四)了解选矿方面资料,例如:选矿设计对试验的特殊要求。
国内外类似矿石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可能应用的选进技术等。
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主要内容有(一)矿石性质研究是选择选矿方案和确定选厂设计方案时与类似矿石生产实践作对比分析的依据,其中某些数据是选厂具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
矿石性质研究包括: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性分析,重液分析,试金分析,磨矿细度,矿石可磨度,及各种物理性能(比重、比磁化系数、导电率、水分、真比重和假比重、堆积角和摩擦角、硬度、粘度等)。
(二)选矿方法、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组成,是选厂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必须慎重考虑,要求选矿方法、流程结构合理,选矿指标可靠。
矿石性质复杂或选矿实践较少的,在制订试验方案前应进行一定的探索性试验。
制订的试验方案应包括有类似生产实践的方案和应用新技术的方案(指在当前已有一定成功经验的新技术,经过一定的努力是能付诸生产实贵的)。
总的说来,一般应进行两个以上的多方案试验,提供设计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在多方案试验中,应有重点地对其中1-2个流程方案做深做透。
对选矿工艺条件来说,主要是查明其影响规律及确定主要作业的主要工艺条件的最佳范围值。
在确定试验那些条件(因素和水平)时,应充分运用已有的实贵经验,抓住主要矛盾,尽量减少试验工作量。
流程结构应确定流程中磨矿和选别段数,粗、精、扫选的结构和次数,给出质量流程,在必要时尚应给出矿浆流程。
在流程图中应注明采用的工艺条件。
(三)选矿产品的分析对精矿、中矿和尾矿产品需进行各种分析,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个作业的给矿和产品亦应进行光谱分析、化学分析、试金分析、物相分析、粒度分析及岩矿鉴定等,以此说明如下问题:1、为什么精矿品位提不高?为什么回收率低?对铬、锰矿石为什么铬铁比,锰铁比等达不到要求?为什么中矿难选等。
2、可综合利用的某些伴生成分的富集方向。
3、对某些选矿作业和某些新技术的采用,说明它们对不同矿物的回收情况和选别深度。
产品的某些性能,例如,化学组成,粒度特性,真比重和堆比重,精矿和尾矿的沉降速度等也是选厂设计必须的基础资料。
(四)特殊试验项目是根据情况,用户和设计单位提出的特殊要求。
例如,使用回水浮选和选矿废水的净化试验,浮选精矿的过滤试验,级外矿石利用试验,生产试车后的补充试验等。
三、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是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的基本试验,如果该试验尚不能满足设计工作的要求,则视需要进行试验室矿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或工业试验。
后者都是在前者试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提出验证、补充或增加的试验。
单项选矿技术试验也应先从试验室小型试验开始,逐步扩大试验的规模,各段试验的内容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在作为设计依据的各类选矿试验进行之前,设计单位向试验单位提出的“试验要求”中,对各类选矿试验内容要求提纲在致如下:(一)原矿石性质研究1、光谱分析。
查明各种元素的大约含量及有无稀散元素和其他可供综合回收的元素。
2、多元素分析或全分析。
查明矿石中主要组分、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
必要时还要进行矿浆性质的化学分析,测定可溶性盐类等。
3、试金分析。
查明金、银和其他贵金属的种类及其含量(含有金、银等贵金属时才进行)。
4、显微镜鉴定。
查明矿石类型、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和共生产系等。
进行选矿目的矿物挑纯分析。
5、物相分析。
对矿石主要有用组分及伴生有益及有害组成的赋存状态,即对它们的不同矿物产出形式进行测定。
例如,铜矿石需测定自然铜、原生硫化物、次生硫化物、氧化物及铜的盐类等的相对含量;铁矿石需测定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钛铁矿和硅酸铁等的相对含量。
6、粒度分析。
通过筛析和水析,测定矿石粒度特性和原生矿泥的各粒级含量、金属分布率。
必要时用不同密度的重液,测定各粒级按不同密度部分的产率及金属分布率,为重液分离提供依据。
7、重液分离。
在钨、锡、铅、锌、铁等矿石和稀有金属矿石中,如有可能使大部分脉石不经细磨即可分离出来时,应进行重液分离试验,为进行重介质预选试验提供依据。
8、矿石物理机械性质测定。
对矿石的密度、松散密度、安息角、内摩擦角、摩擦系数、硬度、粘度、水分、比磁化系数、导电性、含泥率等进行测定。
9、其他必要的分析研究内容。
(二)碎磨工艺(含洗矿和预选)流程试验研究试验室一般应进行如下的试验和测定工作:1、功指数测定。
如按邦德公式进行破碎和磨矿设备计算时,应进行破碎和磨矿功指数的测定。
测定的功指数有以下几种:粗、中、细破碎功指数;自磨功指数;棒磨功指数;球磨功指数;以及粗精矿或中矿再磨功指数等。
2、可磨度测定。
如用容积法计算磨矿设备时,应测定各段磨矿的矿石可磨度。
在进行矿石可磨度试验时,须采取用作对比试验的标准矿样,有色金属矿山选矿厂设计多以杨家杖子钼矿的矿石为标准矿样,化工矿山硫铁矿选矿厂设计以向山硫铁矿矿石为标准矿样,沉积变质磷灰岩以锦屏磷矿矿石为标准矿样,沉积磷块岩和硅钙质型磷矿石当采用多段磨矿时以王集第三层矿矿石为标准矿样,黑色金属矿山选矿厂设计一般以类似磨矿工艺生产选矿厂的原矿作为标准矿样。
鉴于生产矿山开采的矿石性质常有变化,故在采取标准矿样的同时,应测定该矿山选矿厂处理这种矿石当时的磨矿机处理量、技术条件和有关的技术参数。
3、磨蚀指数试验。
磨矿介质及磨矿机衬板的消耗是选矿厂一项主要消耗指标,因此应测定其耗量指标。
4、自磨介质性能试验。
拟采用自磨工艺时,应选进行自磨介质试验,依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自磨或半自磨的半工业试验或工业试验。
5、在研究碎磨工艺流程时,应根据矿石含泥率和矿泥性质及其对破碎、磨矿、选别、脱水作业的影响程度,考虑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进行洗矿,如有必要洗矿,则需进行相应的洗矿和洗矿溢流处理的试验。
6、矿石预选的试验研究。
应根据开采矿石时的废石混入率或磨选作业对原矿品位富集的需要,考虑有无可能在原矿石入磨前进行矿石预选。
如有可能,需进行矿石预选试验,并在磨选工艺流程试验方案中包括有预选矿石的磨选流程试验。
7、磨矿方法和磨矿流程的试验研究。
常用的磨矿方法,按磨矿介质不同可划分为球磨、棒磨、自磨、半自磨、砾磨等。
应根据矿石性质和特征、上述有关试验测定资料、生产和试验类似经验及其他因素,分析研究各处磨矿方法的可能性和进行扩大试验的必要性,并选择和推荐1-2个为主的单一或联合的磨矿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段磨矿或多段磨矿、多段连续磨矿或阶段磨矿(含粗磨抛尾、中矿和粗精矿再磨等试验)等磨矿流程和磨矿细度的多方案对比试验。
8、磨矿产物分析。
应对各段磨矿给料和产物(含中矿、粗精矿等)进行筛析和单体解离度的测定。
(三)选矿方法和流程试验研究1、选矿方法的研究。
由于选矿技术的发展,处理一种矿石,可以用多种选矿方法,因此在试验中应根据矿石性质、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建设条件等因素,有选择地进行选矿方法多方案对比试验,并选定合理的选矿方法。
2、选别条件试验(1)浮选:应进行磨矿细度、矿浆浓度、矿浆温度、矿浆酸碱度(pH)、药剂制度、搅拌与浮选时间等试验。
有些情况下,还应做回水利用、水质、脱药、脱泥、风压及风量等试验。
(2)磁选:一般应进行磁感应强度、物料入选粒度、处理能力、物料分级与不分级对比试验等。
此外,对干式弱磁选还应进行矿石水分对选别指标的影响试验,矿石经洗矿与不经洗矿对选别指标的影响试验;对湿式强磁选应进行矿浆浓度、冲洗水压和水量、齿形介质板间隙(或球介质直径、介质充填率)、转速等试验,以及强磁性矿物的聚职和影响试验。
(3)焙烧磁选:应进行焙烧气氛、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燃料种类、用量、挥发成分、物料粒度等条件试验及有产技术参数测定。
(4)重选:应进行给矿量、给矿粒度及范围、矿浆浓度(固液比)、冲洗水压和水量、给排料方式和截取位置等试验。
此外,还应根据使用的重选设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试验。
(5)重介质选矿:应进行给矿量、给矿粒度及范围,重介质悬浮液的密度,加重剂的原料、密度、粒度、加入量、回收措施及消耗量的试验。
此外,还应根据使用的重介质设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试验。
(6)电选:除应进行选别段数、作业电压、极距及电极位置、转鼓速度、给矿量、粒度、温度、湿度等项试验外,还应进行转鼓速度与电压、粒度的关系的试验,给料分析与不同级的对比试验,分矿板位置调整对比试验等。
(7)光拣选:先进行洗矿分析,然后在料层为单层矿粒的情况下进行给矿粒度与处理量关系的对比试验。
(8)选矿药剂、燃料、介质等主要原材料选用对比试验:应结合不同选矿方法和设备的试验,对其所采用的主要药剂、燃料、介质的种类、性能、规格、耗量、选矿效果等进行比较试验,选择选矿指标好、价格便宜、来源充足、环境污染小或容易治理的品种。
3、选别流程结构试验研究(1)确定选别段数。
(2)探讨精选和扫选作业的合理次数,层量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降低产品杂质含量,富集伴生有益组分或可综合加收组分。
对自熔性或碱性矿石还应注意保持精矿的自熔性。
(3)查明中矿的性质,确定中矿返回的合理地点或单独处理方案。
(4)在充分的单元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开路流程综合条件试验,试验中应注意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指标应有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