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精心培育教师专业成长

合集下载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本教研成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了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园本教研是指根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本园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园本教研将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反思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团队的协同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园本教研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能够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园本教研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在教育领域,知识更新是永无止境的。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园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精彩。

园本教研有利于教师专业认知的提升。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仅能够学习他人的经验,还可以与他人交流,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专业认知。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教师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园本教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师团队,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

通过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团队的和谐发展。

要真正实现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园本教研需要教师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

园本教研还需要学校领导把教研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给予教师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园本教研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训修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研训修一体化是指研究、培训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修养相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研训修一体化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修养。

它通过提供深度的研究与学习机会,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者。

研训修一体化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研训修一体化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研训修一体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群体的整体发展。

研训修一体化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1.2 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幼儿教师是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直接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质量。

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更好指导。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发展。

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支柱。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重视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
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立足园本教研,
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园本教研,简单来说就是以园所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园所实际教育教学活
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

它以教师实际的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合作研究、专业学习,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和专业素养。

立足园本教研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而园本教研可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教师们共同研究问题,分享成功经验,相互帮助解决教学难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使教师能够更
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立足园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教师在园本教研中可以参与到实际教
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通过合作研究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立足园本教研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园本教研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教师的
专业发展为目标,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促使教师们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学习,园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为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园本教研正是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通过园本教研,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利用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充分发挥园本教研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1.2 问题意义在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教研方法和途径,难以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园本教研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了。

本文将重点探讨园本教研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园本教研概念解读园本教研是指以幼儿园为基础,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和园内教育教学特点,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园本教研是以园所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探究和创新的过程。

园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实践、重视经验、促进合作、鼓励创新。

通过开展园本教研,教师们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园本教研旨在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园本教研的特点是贴近实际、务实创新、注重团队合作、注重知识输出。

教师们可以通过园本教研这一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会越来越高。

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要求,更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形势下,在当今形势下只有以校为本,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就我校就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方面一些粗浅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优化考核机制,促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深知确立一个衡量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可以把教学活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调整和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于是我校制定了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修订了岗位考核细则,把教师的参与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与评比获奖,以及开展课题研究都纳入教师的岗位绩效考核,而且实施教研考核“三挂钩”,即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教师聘任挂钩,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二、书香校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专业的成长,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转变教学思想学习时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1.读书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通过广博的阅读获得的。

因此,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教师所必须的通识性知识,才能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2.与经典为友,是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著作。

与经典为友,就是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它可以给教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形成饱有学识的智者气质。

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计划

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计划

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计划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科研和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工作,而忽略了科研和教研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需要将教师科研与教研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师发展模式。

一、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的意义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融合教师科研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学科知识,挖掘学科内涵,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的方法1.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学术交流会议是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新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挖掘学科内涵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1.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1.建立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机制建立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机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师科研与教研融合的实践案例,我们可以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科研和教研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的研修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研修导一体化是一种新的教师研修方式,它将研修和导向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研训导一体化的概念、实施方式、意义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研训导一体化的概念研训导一体化是指将研修和导向相结合,以研修为主导,以导向为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专业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该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研修方式,强调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性和个性化,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

通过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提出研究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形成独立的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专业素养。

2.教学指导。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点评和指导,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专业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介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模式使教师的研修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的模式注重个性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研训导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师资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教师的研修成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推动教师研修的制度化。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和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研训教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研训教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的个体学习、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专业发展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掌握当前教学法的最佳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为针对性和高效率。

其次,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的要求。

在实施“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时,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研究性学习氛围。

创建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如科研课题讨论会、教师公开课、教材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教育研究及教育管理知识等。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经常性地讨论,共同探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 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适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教师能够透彻了解新领域和前沿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

3.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建立起与理论体系相衔接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反思、审视、总结,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4. 实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建议教师编制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小组以及在线支持等形式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精心培育教师专业成长------2009年永康市民主小学课程改革工作报告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操作者。

为有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我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首位。

林校长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学校架构,有效整合人力资源,专门指定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的研训工作,下设4个项目管理负责人,分工不分家,很好地把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精心培育教师专业成长。

一、学中训1、青蓝工程。

新分配或新调进的教师要拜老教师为师,并订立师徒挂钩结对计划。

要求徒弟随堂听课,师傅及时指导。

师傅一般由骨干教师担任。

徒弟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写一篇教研论文。

徐惠惠-----翁梦莹蒋巧君-----吕剑兰王萍珠-----朱姗姗…徐彩萍-----胡青青蒋春黎-----俞志芳杨静-----方圆…2、专题讲座。

转变思想观点,跟上时代脉搏(讲座)开展了十几堂讲座,有林校长的谈管理,有蒋特的书香校园,有朱柏烽的语文课堂教学讲座,有语文教研员应向红老师的考试命题讲座,有数学教研员王英豪老师的考试命题讲座,有程凤娇老师的班主任讲座等。

3、课题带动。

加强课题的选择、设计和研究,主动参与课题的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与此同时,结题后的科研成果又可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者的行列,不断增强全校科研气氛,最终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

4、分层集训。

学校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的需要后将请相关专业教师为大家“充电”。

(组织35周岁以下的老师,听特级教师蒋巧君的讲座。

)通过集体培训,真正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5、个人进修。

要求青年教师要写教后感和听后感。

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品位。

每学期每位教师还要完成一篇教研论文。

要求教师在自修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6、校际交流。

学校之间要互通有无,相得益彰。

真正下活校际交流一盘棋,互利互惠,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内容上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

大司巷小学地方课程听课心得体会章春一9月底,我们参加了大司巷小学组织的小学教师地方课程研讨活动,听了吴玥老师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戏剧》,陈骏的《有机茶乡话名茶》,厉菁菁老师的《浙江绿茶》,陈巧丽老师的《讲讲“金华道情”》,收获很多。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陈骏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陈巧丽老师幽默的语言,厉菁菁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吴玥老师在教学《各具地方特色的戏剧》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吴玥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各地方特色的戏剧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好各资源,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老师们在教学中利用精彩的视频片断,色彩鲜艳的图片,老师边做学生边学做动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

比如,吴玥老师在教学《各具地方特色的戏剧》一课时,出示了金华婺剧《僧尼会》,重点介绍甩珠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戏剧里的绝活,并不是很简单的。

再让学生看绝活“耍牙”、“耍金箍棒”、“眨眼”等,让学生了解各绝活的独特魅力。

再看到陈骏老师的《有机茶乡话名茶》中,她请学生进行现场茶艺表演,增强了现场气氛,让在座的更能体会到茶的艺术魅力。

然后她又通过短片了解武义有机茶加工的过程,又进行了快速阅读茶知识资料进行知识竞赛。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陈老师设计了创作广告语,拓宽了学生的课堂思路,快速有效地进行了课堂反馈。

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厉菁菁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

“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

“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

其中我更喜欢陈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

陈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陈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

二、研中训我校的研中训主要体现在研究课题和校本教研过程中培训。

我校的科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促进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

以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不同层面关注学校、关注课堂、关注师生发展为目标追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1)抓过程管理。

课题研究坚决避免“开头轰、中间松、结尾空”的形式主义倾向,确保研究有实效。

每个课题要开一节全校性的研讨课。

(2)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校本培训,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进行校本培训,拓宽培训途径,专家引领与校本研究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主题演讲与沙龙研讨结合,研究一个课题培养一批教师,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9年,在教育部门组织下,全校课题立项16个,结题20个,获奖10多个;100多篇论文获奖;26篇论文发表。

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每个备课组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课堂,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

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

本学期我校以年级教研为主,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有效研讨。

首先研讨内容。

要求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八个字”。

一是“深刻”,要求教师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

教师只有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才能透彻,这样讲起课来才能举重若轻,才能讲在点子上。

二是“独到”,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

三是“广博”,要求教师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旁征博引,看穿、看透教材,这样,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

四是“弹性”,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同时,设计一定的“弹性区间”,对策打包。

避免课堂刻板,枯燥,乏味。

其次研讨学生。

要求教师在课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临界点”,然后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再次研讨训练。

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

下发的训练材料,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效试教。

教师要从优化教学设计着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积极创新教学情境,探索课堂教与学的时间黄金比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和课后教师就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描述具体、准确、到位吗?②教学目标达成了吗?采用哪些手段达成的?效果如何?③有什么不妥之处?有更好的教学手段吗?特别是年青教师要写下课后反思。

有效反思。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分两个层面:年级教研组教研和学校教研组教研。

年级教研组教研是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35周岁以下的年青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好一节教研课,上教研课时,同年级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欢迎其他年级的教师参与听课。

学校教研组教研是根据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如:估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有序思想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对应思想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转化思想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及时解决学校教师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在听课时,教师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的描述具体、准确、到位吗?②教学目标达成了吗?采用哪些手段达成的?效果如何?③有什么不妥之处?有更好的教学手段吗?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并写好《听课反馈表》。

请今天听课的老师拿出资料中的听课者任务表填写,听课后大家看自己填写的内容进行评课。

有效讲座。

不定时邀请专家主讲有效教学的专题,如《从心理效应谈课堂的有效教学》,等等。

一学期来,共开了语文教研课13节,数学教研课12节,另外开了校级教研课3节。

在我校特级教师蒋巧君老师的牵线下,我校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芝英学区参与《永康市小学数学基于有效教学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并由吕玎老师在芝英小学开设《数字的用处》教学观摩课一节,其中吕剑兰、周炳华、王萍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评课,最后蒋特还作了《从心理效应看有效教学》的讲座,博得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