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的价值 .ppt

合集下载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瓜沙二州离得不远;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所;,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敦煌是丝路的交汇;出了敦煌,分两路;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不让你往外运了;宋以后的丝路就断了;元明就更不行了,管都不管了,算外国了,控制不了就把边界把里收,到清朝,才往外开;但也没开到唐朝的范围;现在的疆域规模基本上是清朝奠定的;王道士,没什么文化,认几个字;修缮洞窟,积功德,把老壁画泥上再画上新的,岂有此理,他不懂老的壁画有多值钱;他还把很多个洞窟打通了;我们现在去看是有云梯的;开通通道破坏了很多壁画;不是他一个人干,还有两个小喇嘛,你看,他们这小团队也是多元的;此处有笑声;张大千去临摹;国民政府按照于右任建议,设立敦煌研究院,但那会国内战事,,殿等项费用,过银贰万有余;缘为经款,叩恳青天佛祖电鉴,特修草丹上达,肃此;谨禀”道士,还自称主持,哈哈;天炮响震,哈哈,哪来的天炮;对伯希和怪尊敬的,哈哈,请去;;;太愚昧;电鉴,王道士搞完这个东西后在佛祖面前念一遍,希望能像发电报一样发过去,哈哈;目的是得款;第二条材料: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鄂省羽流圆禄……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为流沙所掩没,因设愿披沙开洞;庚子孟夏,新开洞壁偏北,复掘得一洞,内藏释典充宇,铜佛盈座;侧有碑云唐大中五年洪辩立”;第三条材料:王道士的墓碑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孔,豁然开;5大箱,拿走了,给了一些银子;里面有全世界有纪年的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第二年,伯希和就来了;也是跟着考察队;精通汉语;每天看一千卷;担心哪天王道士不让看了;数万卷的东西都翻了一遍;伯希和有几个原则,要有年代、大藏经以外的、非汉文的,五百两银子,六千余卷东西;宣统元年,去受命到北京采购图书,把在敦煌淘到的宝贝给北京的朋友看;罗振玉董康都来了;告诉罗,那里还有很多东西,赶紧去弄;1910年,即宣统二年,学部委托新疆巡何彥升抚将藏经洞剩下的经卷运送北京;一路又丢了不少送人不少;到北京后,何彥升儿子,他的亲家李盛铎,又挑了;这样,数量不是少了嘛,于是就把一卷撕成两卷;1912年,日本探险队来了,从王道士手中买了四百多卷;1914,斯坦因第三次来,又买了五百多卷;1914至1915俄国人奥登堡来了;弄走的一万二千余件;俄国人拿走的是藏经洞里巴掌大的纸片;量很大;俄国人拿走的都这玩意;长卷也有,但不值钱;藏经洞里大部分是佛经,而这些佛经在大藏经里基本都有;从学术上讲不值钱;纸片大多数是文书,如契约;这些是哪都没有的史料,最珍贵;藏经洞出来,,敦煌学大辞典最好的工具书;五、敦煌文献的内容与价值1、宗教学文献最多,90%以上都是佛经;另一个特征就是:重复最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800余件,妙法莲华经数百个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无量寿经重复最多;历代大藏经都有,所以这些东西研究价值不高;可贵的是,世间失传的部分,也就是大藏经以外的内容,192种;这些是最重要的;2、儒家经籍有周易王弼注,易陆德明释文,古文尚书、尚书陆德明释文,毛诗正义,毛诗诂训传,礼记,春秋经传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论语集解,论语疏,尔雅注;论语梁皇侃疏,我国已经亡佚,日本有传本,四库全书收入,清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流传遂广;敦煌遗书中有论语皇侃单疏本单疏即仅有疏文,正文不全;解释哪段正文就录哪段;残卷,取校鲍本,颇有出入;八佾有一句名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敦煌的皇侃疏与论语本义合;敦煌的本子出来了,能解决一些问题;3、史籍地志史书:史记,汉书,国语,晋书,三国志的残卷都有;关于归义军的资料,方志:沙州都督府图经敦煌都督府地方志,我国最早的地方志;被外国人拿走了;还有大唐西域记残卷;举例“王,窣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这部书研究西域印度的历史,太重要了;下面有个校勘记:校记:“原本窣利作刹利,今从敦甲本即S2659残卷、石本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中本日本松本初子所藏中尊寺金银泥经本改;向达云‘慧超往五天竺传罽宾国条云:此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突厥,衣着言音饮食与吐火罗国大同少异;’按罽宾即迦毕试,七世纪末始为突厥所灭,慧超云其国土人是胡,则西域记敦煌本及日本古本谓‘其王窣利种也’,作‘窣利’,不作‘刹利’,的有所本也;按上文‘素叶城’条云‘自素叶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此处作‘窣利’是;若作‘刹利’,乃印度四族姓之一‘刹帝利’之旧译,与此不侔矣,今正;慈恩传亦误作‘刹利’;”4、子部的书,;,不适,没有破门而入;骗,更准确一点;一敦煌文献的内容:总数六万多件1、佛教典籍,九成;2、道教典籍,几百件;3、除这两教以外还有基督教,摩尼教,景教;4、宗教以外的内容,占一成左右;二敦煌文献的时限,指书写抄写的年代;不是指内容的时代;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文献;最早的敦煌文书,后梁维摩诘经,藏在上海博物馆;最晚的1002年,时间跨度六百多年;二十世纪四大发现,甲骨,汉简,明清大库档案,敦煌文书;敦煌是最大的发现;没有之一;三敦煌文书的文字形态以汉文为主,也保存了不少其他少数民族文字;1、吐蕃文,也就是古藏文;公元786一848管辖敦煌;推行吐蕃制度,语言;8000多件,对研究吐蕃史,敦煌史,当时的民族变动有重要研究价值;这部分内容研究还很不够;懂古藏文的人太少太少;藏族人不太重视;汉族学生,学现代,19;,有。

敦煌遗书的发现及其价值

敦煌遗书的发现及其价值

兰台世界2012·1月上旬………………………………………………………………………………………………………………………………………………………籍,对于官方藏书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由于焚书、盗卖、战乱等人为因素以及虫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破坏,造成我国历代官方藏书损失十分惨重,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官方藏书更容易受到损害。

而每当官方藏书在受到破坏以后,私家藏书者接纳流散在民间的藏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图书典籍受到更大的损害。

因此,私家藏书通过官方藏书的补充,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产生传递作用,使得原有的众多典籍得到了进一步的整理和保存。

2.产生了古代衍生文化。

私家藏书往往是为治学而藏,因学术而生。

学术家和藏书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从而达到了以典籍收藏推动学术传播的目标。

特别是一些私家藏书者为世家藏书者,他们肩负着学术编纂和文献收藏继承的使命,例如在我国明代,浙江海盐好古堂的收藏家胡震享,出生于藏书世家和书香门第,其毕生都致力于修治唐诗,编纂了《唐诗癸签》、《唐韵统签》两部巨著,在其去世以后,两部巨著仍然在社会广泛流传;后来清朝编写的《全唐诗》就是以这两本巨著为底本编写而成的,藏书家自传著述、编总刻印、校正辑佚,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另外一种衍生文化。

3.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

由于历代刊刻或者抄写的失误,造成我国大部分古书中都出现一些错误,俗语“无错不成书”便是对这种现象的归纳。

为此,我国许多私家藏书者就自然担负起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的职责,他们在对图书内容进行校勘补正的过程中,或互相切磋,或孤军奋战,长年累月进行此项工作。

可以说,对图书内容的校勘补正是藏书者最为乏味、最为艰巨的常规性工作内容,但是却有许多私家藏书者乐此不疲,他们出于对典籍负责的态度,埋头于图书典籍内容的校勘补正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例如在清代,私家藏书者中擅长于校勘的便有吴槎客、黄丕烈、钱大昕、何焯、顾广圻等学者。

第六讲:敦煌文献

第六讲:敦煌文献
来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道士塔》
潘絜xié兹cí 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 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 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 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 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道教的护法天神) 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 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 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 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 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 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 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 画。
1900年,当古代文书刚搬出藏经洞时候
部分古代文书
王圆箓
王圆箓(约1850~ 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 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 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 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 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 圣境,感慨万千,急呼 “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 乎”。所以他长期居留于 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3、1368年元朝灭亡,莫高窟停建。(衰落) 3、1372年明朝设置嘉峪关,莫高窟遗忘。 5、1900年藏经洞发现。
藏经洞
藏经洞的发现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 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 (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 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 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 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 的古代博物馆。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 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 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

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研究作者:陈敏谭燕亮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02期摘要:敦煌会计文书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料,不仅为会计研究,而且为经济、社会关系、契约制度、户籍制度、佛寺关系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参考和文献依据。

敦煌会计文书重要的史料价值形成与唐五代时期发达的商业经济、繁荣的东西文化交流、寺院特殊的社会地位和高度发达的单式记账方法是分不开的,体现了科学与原始、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敦煌;会计文书;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2-0049-05一、引言敦煌文书的重大历史价值已为世人所知,文书的发现不仅给佛教、艺术、建筑、考古、书法、语言、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研究带来重大突破,而且形成了以敦煌文书及其相关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敦煌学。

在被发现的文书中,会计文书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却给研究公元5~10世纪唐五代至宋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巨大的史料依据。

自日本学者那波利贞最先开展敦煌经济文书的研究以来,以敦煌会计文书为史料依据的各种研究纷纷在各国展开,至上世纪80年代出现繁荣景象,敦煌会计文书的研究价值和地位也愈显突出。

以账簿物历形式表现的敦煌会计文书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情况。

如北敦02496(成字96)背面文书中记载的“唱衣”事件,即古代寺院举行的“拍卖”活动。

《已亥年(939)十二月二日报恩寺算会分付黄麻凭》及部分会计文书中记载的寺院执仓僧人贪污、挪用寺院的常住斛斗的现象,以及其他敦煌会计文书中反映的当时的户籍制度、僧尼关系、买卖交易等生动而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景象。

正如唐耕耦先生所言“可以说如果研究敦煌文献中的任何一个专题,而不利用会计文书中的资料,几乎都将是不完全的”。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敦煌会计文书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古代经济研究,如会计史研究、契约研究、财政赋税研究及其他社会经济研究等,但也常见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研究、古代户籍及佛寺人员关系和生活状况的研究中。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PPT

正式讲经
回向发愿
说押座 解释经题 解座
4. 代表性作品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维摩诘经讲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5. 讲经文的结构
讲经文按照俗讲程式结构全篇,其主体部 分为:
都讲唱出一段经文,法师对其阐释解说, 再用韵文吟唱,如此递相往复,将经文一段一 段讲唱完。
3. 诗话的特点(讨论)
与其它说唱底本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虽然仍为 说唱结合、散韵相间,但以唱为主,而散说部分既有 押韵自由的四、六骈语(一般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 或换一、二此韵),又有句法灵活的散体叙说,有些 文中或文末还证以诗咏。
五、词文
1 .何谓词文
词文,是唐代一种以通俗韵文叙事的说唱伎 艺的底本。一般认为它是从乐府民歌如《孔雀东 南飞》、《木兰辞》等古代民间叙事诗孕育发展 而来的。
此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声定文、由乐定辞,多 为长短句形式,有一定的格式和调名。
它们多为民间作品,基本上产生和兴起于唐五代 时期,在研究中国歌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类:诗赋类,包括骚体、古体、近体、歌 行体诗和文赋。
是以诗和文赋为体创作出来的一类作品。文赋 不同于主要用于讲故事的俗赋,而是重在述志、抒 情、状物,与诗歌有共同之处,故可将它们归为一 个大类。
俗文学(民间文学)和雅文学(传统文学), 乡土文学和中原文学,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等。甚 至可从文体上分为30种作品。
按照通常的以形式特点为基准的分类方 法,很多学者将敦煌文学归为六个大类:
第一类:说唱类 第三类:诗赋类 第五类:散体文类
第二类:曲辞类 第四类:小说类 第六类:杂著类
第一类:说唱类,包括讲经文(附押座文、解座 文)、变文、因缘、话本、词文、诗话和俗赋(故事 赋)等。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ppt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ppt

莫高窟壁画弥勒经变中 的“老人入墓图”
三、服饰
敦煌文献中对服饰的衣着以及各种附加的装 饰物、人体自身的装饰等都有记载,如P.3410 《吐蕃某年沙州僧崇恩析产遗嘱》列举的服饰 有:汗衫、紫绫夹裙衫、绫袄子、白练衫、紫 绫履、京皮鞋、腰带等。在北图殷字41、 S.4577《处分遗物凭》(分配遗物的字据)中 还记载紫罗裙、白叠袄子、玉带、银钗子、碧 绫裙、十二综细褐、十综昌褐、番褐等。
于阗文卷子中还有一些历史文书,如《使臣 奏于阗王奏报》(P.2790)、《于阗王致曹元忠 书》(P.5538)、《致金汗书信和奏报》 (P.2958V)、《致于阗王奏甘州突厥情势》 (P.2741)、《使河西记》(钢和泰藏残卷)等。 根据这些材料并参照其他文书,人们才得以对 中古时期,于阗尉迟氏政权有了一个基本认识, 不仅弄清了它的世系、国号、年号以及沙州于 阗间的交通路程和民族分布情况等,
敦煌藏经洞中还发现了一批粟特语文 献,主要是佛经。
粟特胡文化为敦煌当地的社会文化 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如敦煌壁画 中所见的胡服,就有来自粟特民族的 胡帽、帔、窄衫小袖、贯头衫、长靿 靴、短裤、女着男装等;最能代表粟 特艺术特征的联珠纹样在莫高窟隋唐 时期的几十个洞窟中都有出现。
三、仲云
仲云又作众云、众熨、种榅,一般认 为其源自汉代的月氏,归义军时期在以 大屯城为中心的罗布泊地区建立政权。
四、岁时
敦煌岁时民俗名目繁多,依其内容大体可 分为3类:
一类是从事佛事活动的纯佛俗,来源于佛 教。如上元燃灯、赛天王、印沙脱佛脱塔、二 月八日设道场讲经说法行像、释迦忌辰、四月 八日佛诞、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等。
第二类是中国传统民俗,如上元燃灯节、 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下元令节、冬至节 等。
第三类是佛俗与我国传统民俗相融合形成 的习俗。 另外还有岁末举行的驱祟逐疫的驱傩活动。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旨在对敦煌社邑文书进行整理、校勘和补充,以期从中发现更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

敦煌社邑是唐代敦煌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物,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敦煌地区的地方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概述整个文书辑校补遗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为什么选择敦煌社邑文书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的意义所在。

其次,我们将介绍文书辑校补遗的目的和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组织结构和论述框架。

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的系统整理、校勘和补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敦煌地区的文化风貌以及敦煌社邑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文书中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还原出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商业活动、思想文化等等,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史料和线索。

本文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将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和介绍,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从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两方面对文书辑校补遗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工作内容、方法和结果等。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进行展开,以期为敦煌社邑文书的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期待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分析,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激发更多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一篇长文的基础,它能够帮助读者理清文中观点和论据的关系,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首先,我们将概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敦煌文献及其语言学价值

敦煌文献及其语言学价值

(二)敦煌文献的发现
公元1900年5月26日清晨,“忽有天 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缝中有孔,仿 佛有光。”千佛洞住持王圆箓与工人用 锄沿缝挖出 一个洞,内藏5万多经卷及 其它文献。也有人说是王圆箓等人清扫 洞窟流沙时无意中发现的。
见王 佛道 宇士 洞是 像湖 残北 破麻 ,城 发人 誓, 募云 捐游 修至 补敦 。,
月牙泉位置示意图
三、敦煌莫高窟
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 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 窟群南北长1600 余米。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336)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 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 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文献及文物图片
藏经洞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 卷六》局部
敦 煌 写 经
两 条 蛇 交 配 暗 示 人 类 的 原 始 欲 望 。
敦 煌 藏 经 洞 出 土 的 伏 羲 女 娲 绢 画
(三)敦煌文献的流散
王道士没多少学问,并不知道这些 经卷的价值。他先送给敦煌县令汪宗翰 一些,汪遂转赠他人。当地其它官员和 读书人亦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 其后,著名学者叶昌炽任甘肃学政 ,他认识到这些文献的价值后,让敦煌 县令运至省城,但未能实现,只是在原 地进行了清点封存。
(一)用来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
1.俗文学中的韵文 这里有四组变文的韵脚字:①波、花、 河;②沙、家、差、花、罗;③斜、罗、娥 ;④过、娥、和、迦、婆。 通过系联,我们发现这四组韵脚字在变 文中可以互押。由此初步推出,歌韵和麻韵 (歌[ɑ],麻[a])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 属于同一韵类。
韵 脚 字 : 波 、 花 、 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