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交通地理课程论文
导航相关课程设计论文

导航相关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导航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导航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卫星导航系统、地图和地形对导航的影响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导航设备,如GPS定位仪、地图等,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导航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导航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航基本概念:卫星导航系统、地图和地形对导航的影响等。
2.导航设备的使用:GPS定位仪、地图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如何利用导航设备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
4.导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导航技术在交通、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导航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导航设备的使用心得和技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导航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导航设备,进行位置定位和路线规划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导航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导航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导航设备,如GPS定位仪、地图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导航练习题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中图版)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学设计(中图版)作者:陈琦来源:《地理教育》2021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以学生家乡的交通巨变作为背景,使学生在日常体验的真实情境中学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认知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通过材料收集、问题解决、综合分析以及课后研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真实情境;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本课例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
新课标明确要求该节内容需要“结合实例”,意指“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需要落实到学生熟悉的具体区域背景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对素材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于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既要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还要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作用,旨在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二、教材简析该节内容选自中图版(2019年新版)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四节。
从教材的宏观布局来看,该节内容安排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之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对于区域发展的作用,与前三节内容较好地构成一个整体,同时对于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容的介绍也有一定的启下作用。
而且,经过三大产业区位因素的系统学习,学生对于如何分析交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论基础。
从教材微观内容来看,本节课通过将“青藏地区铁路运输及意义”作为探索部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思考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这不仅是一个导入,更是贯穿整节的思维线索。
正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三大部分:①对比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
这部分陈述性知识主要以表格和阅读材料的形式直接呈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实例结合,避免平铺直叙。
高中地理小论文例文

高中地理小论文例文高中地理小论文例文导语: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小论文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新课程和3+X高考形式下,高考地理命题逐渐由知识考察向才能和学科素养考察转变,表现新课改根本理念,注重考察地理主干知识、读图析图才能,关注焦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关键词:地理小论文在新课程变革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试题呈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期性的特性,试题命制由知识立意为主逐渐向才能和学科素养立意转变,注重与社会理论亲密分离,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新理念[1,2]。
备考过程中学生存在地理概念、规律和特征了解不清、区域定位不准、读图析图才能较差、温习脱离教材、不注重知识构造化等问题,致使温习效率低、成果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此,笔者提出进步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六点倡议。
一、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时丰厚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如何才干做到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呢?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气。
知识网络应长篇大论,重点突出,梳理各地理要素与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经济开展之间的内在联络和互相限制关系,并不时积聚、总结、提升,才干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到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目的[3]。
如描绘气温上下特征——热、温、寒,表述降水几特征——干、湿;对各种气候特征描绘,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热湿,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干热,温带季习尚候——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地中海气候——夏季热干、冬季温湿,这些本质上是对气候要素特征进行的重新组合。
其次,倡议树立错题笔记本,内容包括错题、错因、纠错、感悟,方式多样,合适本人。
学生虽会背教材上知识点,但不能树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络,不能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不会灵敏运用知识、迁移知识。
记载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好像纬度具有相同的昼夜长短(不思索地形),赤道上一直昼夜等分(不思索云层反射、散射),南北半球时节相反(仅限于中纬度),暖流普通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夏季索马里寒流除外),暖流流经海区盐度上升(日本暖流由于海水混合,盐度却降落)等。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6)

合理开展交通运输【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合理开展交通运输【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比拟不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目标】1、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拟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和缺乏。
2、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3、了解中国主要主要公路和航空港的分布特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绘图反响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央广网北京12月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2月4日下午,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海水淡化厂失火导致局部设备损毁,全岛淡水供给中断,15万居民面临严重水荒。
应马尔代夫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向马方提供了紧急现汇和饮用水,并且已经通过两架民航班次向马累空运瓶装饮用水。
当地时间昨晚10点,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从印度洋海域紧急赶来的中国海军援潜救生船“长兴岛〞号也抵达马累,其承载的约690吨淡水将大大缓解马累燃眉之急,大大缓解了当地水荒。
马方外交部官员昨晚向中央台记者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政府此次给予马方的大力援助。
学生阅读新闻,体会中国向马尔代夫运水的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
用时事新闻导入,带给学生新鲜感,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花费时间和运量上的区别。
五种交通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公路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装卸方便,最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大,好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五种交通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水路历史悠久,运货两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五种交通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继续、贵重、数量不大的物品五种交通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管道损耗小,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五种交通方式的比较随堂练习 活动:比拟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四种货运方式在速度、载货量、运价方面各自的优势。
交通运输与地理的关系论文

交通运输与地理的关系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地理紧密相关。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分布、地理要素的分布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交通运输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和效率。
首先,地形地势对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影响。
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地球的基本地貌,也为交通运输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例如,河流与湖泊为水路运输提供了便利,而山脉则给陆路交通带来了挑战。
不同地形地貌的交通条件差异使得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布局需要因地制宜。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运营效率。
例如,在炎热的沙漠地区,汽车更适合长途运输,而在多雨的地区,水运则更具优势。
因此,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气候条件,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自然灾害也是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道路的破坏、航线的中断以及交通设施的毁损,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交通运输的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以降低对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利影响。
交通运输对地理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输促进了地理要素的空间重组。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使得人、货物和信息的流动更加便捷,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种空间重组又进一步影响了城市、乡村、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分布,改变了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
其次,交通运输对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交通运输网络,资源可以从一个地区快速运输到另一个地区。
这种资源的快速流动促进了地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改善。
例如,石油、煤炭、矿石等资源的运输,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潜力的锻炼。
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能够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我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必须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
从而在必须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能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高校校园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规划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为例

_ 一 区 ;部分 人流量 大的建筑 因地制 宜 ,灵 活结 合建 一 , 一 。
在 城 市 这个 大 的 系统 之 内 ,校 同 是城 市 道 路 系
筑物旁 以及绿 化用地 的旁侧空 间集 中停放 。在 附小 门 统 的一个交通 单元 ,它本身具 有与外 界的连续性 ,它 前 的步行道 卜 置过度 空 间,舒 缓 了人流 ,但是 静态 不是 孤立 的 ,而是 与其他交通 单元互 动 ,形 成整个外 设 交通还有许 多待 完善之处 。在教T 宿舍 区 ,附小 、8 号 部 交通 。作 为交通单 元有相 对的独立 性 ,在 交通单 元 教学 楼后均没 有专用停 车位 。从现状 调查来看 ,停车 内 ,自行车 是最佳 的交通 出行方式 。因此 ,交通单 元
1 华中师 范大 学校 园道 路现状 分析
11 交 通 组 织 分 析 .
1 . 2现状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据 实地调 查发现 ,在校 园 中除了要 了解 校园所 吸 引的外部 交通量 ,正 门 、南门 、东门 ,} 于两 门有 门 } I
校园机 动车交通 以不 干扰 教学 、生活 为原则进 行 卫专 门登 记来往 车辆所 以在此次 调查 中暂 时小进行 统 组 织 。校 同食堂 、锅炉房 的后勤 动力运输从 校东入 口 计 ,还 必须知道 校园 内部 几个 主要的交通 流的流 向和 出入。人 流量大 的会堂 、行政 办公 区 、体育 馆 、游 泳 流量 ,根 据校 园人 行和车 行的特点 ,特别 选在交通 流
学术交 流中心 、图书馆等 附近 均根据需求 配置相应 的
停车泊位。 鉴 于 白行 车仍 是校 园内的 主要交通工 具 ,学 校对
2 华 中师 范大 学 校 园 规 划 交 通 规 划 意 图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交通运输在地理学的范畴内,交通运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地区间的联系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交通运输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并能够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概述1.1 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功能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在国家和地区范围内,进行人员、物资和信息的空间位移。
其功能在于促进地区间的联系,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我国交通运输业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1.3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1)公路运输:灵活性高,覆盖面广,适用于短途和长途运输。
但受天气和地形影响较大,运量有限。
(2)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运费较低,适用于长途运输。
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
(3)航空运输:速度最快,适用于长途和国际运输。
但运量小,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
(4)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适用于长途和国际运输。
但速度慢,受季节和地域限制。
(5)管道运输:安全性高,损耗低,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运输。
但建设成本高,灵活性差。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分析我国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
例如,比较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在运输量和成本方面的差异。
2.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讨论交通运输业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3.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运输方式特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公路交通现况研究报告城环学院地理科学 09级王嘉麒 2009210088一、交通现况概述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其东北方向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全省下辖2个副省级城市、12个一般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若本文研究中以一般地级市以上等级城市作为研究结点,则选取辽宁省的共14个城市,分别是副省级城市▪沈阳市▪大连市地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在辽宁省境内通过的高速(一)首都放射线北京-哈尔滨(G1,京哈高速):北京-唐山-秦皇岛-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1280公里(二)南北纵线1.鹤岗-大连(G11,鹤大高速):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敦化-通化-丹东-大连,1390公里。
联络线三:丹东-阜新(G1113,丹阜高速):丹东(口岸)-本溪-沈阳-新民-阜新2.沈阳-海口(G15,沈海高速):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大连-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常熟-太仓-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汕尾-深圳-广州-佛山-开平-阳江-茂名-湛江-海口,3710公里。
3.长春-深圳(G25,长深高速):长春-双辽-阜新-朝阳-承德-唐山-天津-黄骅-滨州-青州-临沂-连云港-淮安-南京-溧阳-宜兴-湖州-杭州-金华-丽水-南平-三明-龙岩-梅州-河源-惠州-深圳,3580公里。
联络线一:新民-鲁北(G2511,新鲁高速):新民-彰武-通辽-鲁北联络线二:阜新-锦州(G2512,阜锦高速):阜新-锦州(三)东西横线1.珲春-乌兰浩特(G12,珲乌高速):珲春(口岸)-敦化-吉林-长春-松原-白城-乌兰浩特,885公里。
联络线二:沈阳-吉林(G1212,沈吉高速):沈阳-吉林2.丹东-锡林浩特(G16,丹锡高速):丹东-海城-盘锦-锦州-朝阳-赤峰-锡林浩特,960公里。
(四)地区环线辽中环线(G91):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铁岭(五)城市环线1.沈阳G15012.大连G1101高速公路网络图由图得知,在辽宁省境内的以G开头命名的高速公路将本文选取的结点联系在一起的明细为:G1葫芦岛——锦州——盘锦——沈阳——铁岭G11通化——丹东——大连-G1113丹东——本溪——沈阳——阜新G15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G25阜新——朝阳-G2512阜新——锦州G12 -G1212沈阳——抚顺G16朝阳——锦州——盘锦——丹东G91铁岭——抚顺——本溪——辽阳将高速公路在全省内所选定的结点连接起来,得到如图注:图中发现盘锦到丹东的连线和鞍山到营口的连线有想叫点,在一下分析中暂时忽略该结点的作用。
二、引力模型构建与交通网络分析(一)引力模型构建依旧引力模型的构建原理,将收集到的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及其人口数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不同城市之间流的大小,通过流的加权也可以得到不同城市在经济及交通往来上的相对潜力值,再根据实际生活中不同城市之间每日公共班车数量比例与之进行比较拟合,来探讨辽宁省各城市的地位高低和城市之间流的大小。
1.各城市人口P i(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城市沈阳v1大连v2鞍山v3抚顺v4本溪v5丹东v6锦州v7人口(万)811 669 365 238 155 243 313城市营口v8阜新v9辽阳v10盘锦v11铁岭v12朝阳v13葫芦岛v14人口(万)235.5 192 185 144 305 344 2922.各城市间距离d ij(公里)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 V1—384 107 57 78 241 227 185 197 75 172 70 318 273 V2384 —299 441 381 305 377 219 476 319 387 454 469 424 V3107 299 —162 105 251 214 102 274 43 123 178 205 260 V457 441 162 —135 298 284 246 244 136 229 100 370 331 V578 381 105 135 —170 268 185 269 74 207 148 360 314 V6241 305 251 298 170 —388 277 486 220 298 311 480 435 V7227 377 214 284 268 388 —164 144 207 102 308 92 62 V8185 219 102 246 185 277 164 —261 124 73 259 255 210 V9197 476 274 244 269 486 144 261 —266 198 232 136 187 V1075 319 43 136 74 220 207 124 266 —144 152 297 252 V11172 387 123 229 207 298 102 73 198 144 —250 192 147 V1270 454 178 100 148 311 308 259 232 152 250 —356 352 V13318 469 205 370 360 480 92 255 136 297 192 356 —144 V14273 424 260 331 314 435 62 210 187 252 147 352 144 —根据引力模型某两点间流的大小计算方法ij ji ijd ppI=∧得到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V1 —1412 2766 3386 1611 817 1118 1032 790 2000 678 3533 877 867 V2 1412 —816 361 272 533 555 719 269 387 248 449 490 460 V3 2766 816 —536 538 353 533 842 255 1570 427 625 612 409 V4 3386 361 536 —273 194 262 227 187 323 149 725 221 209 V5 1611 272 538 273 —221 181 197 110 387 107 319 148 144 V6 817 533 353 194 221 —196 206 96 204 117 238 174 163 V7 1118 555 533 262 181 196 —449 417 279 441 309 1170 1474 V8 1032 719 842 227 197 206 449 —173 351 464 277 317 327 V9 790 269 255 187 110 96 417 173 —133 139 252 485 299 V10 2000 387 1570 323 387 204 279 351 133 —185 371 214 214 V11 678 248 427 149 107 117 441 464 139 185 —175 258 286 V12 3533 449 625 725 319 238 309 277 252 371 175 —294 253 V13 877 490 612 221 148 174 1170 317 485 214 258 294 —697 V14 867 460 409 209 144 163 1474 327 299 214 286 253 697 —求和2088769711028270534508351273845581360566183674782059575802因为,衡量潜力即某特定中心i 到其他所有中心j 的引力之和,即ij d PV ijjji ≠=∑,所以,由表中各城市的衡量潜力知,数值由大到小分别是沈阳、鞍山、铁岭、锦州、抚顺、大连、辽阳、朝阳、葫芦岛、营口、本溪、盘锦、阜新和丹东。
(二)交通网络分析引力模型主要是认识形成节点之间的联接和流的内在动力,如人口、距离;而网络分析则关注由这些联接和节点所形成的结构。
1.网络基本特征如以14个城市作为结点,则V=14 e min =(v-1)=14-1=13,最小连接数为13如果仅仅考虑节点之间是否存在联接,而不考虑方向,e max =v(v-1)/2=14*13/2=91 考虑到各点连接中没有交点的话 e max=3(v-2)=3*12=36由图得知,本图中共有连接20条,则该网络的连接性可表示为γ=20/36=5/9 由最小联接网络:γ=(v-1)/3(v-2)Limit 范围:1/3 ≤γ<1/2, where v>4Δ网络:γ=(2v-3)/3(v-2)Limit 范围:2/3 ≤γ< 1.0, where v>3格网网络:介于椎型和Δ网络之间Limit 范围:1/2 ≤γ< 2/3, where v>4得知,该网络γ=5/9,1/2 ≤γ< 2/3,所以该网络属于格网网络2.连接性当不考虑间接连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该网络连接性的矩阵C1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V10 0 0 1 1 0 0 0 1 1 1 1 0 0V2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V3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V4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V5 1 0 0 1 0 1 0 0 0 1 0 0 0 0V6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V7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1V8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V9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V10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V1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V12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V13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V14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6 2 2 3 4 3 4 2 3 3 3 2 2 1则整个网络的可达性最好的是点V1,为了判断网络整体的可达性,我们将该矩阵进行五次相乘(最远两点的最短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