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更是一种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指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倡导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通过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矛盾的存在以及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因此,它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是要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证分析,并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变化过程来理解社会现象。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指导。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多种方法,而马克思主义为这些方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例如,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证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者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真实的社会规律,并以历史和现实为根据进行理论构建和验证。

此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强调批判精神和实践导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批判思考和实践探索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征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其本质和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以客观实证的方式研究社会现象,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倡导辩证思维,即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反对片面和机械的观点。

3. 实证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研究者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获取真实的社会规律。

实证分析要求研究者基于真实数据和事实,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

4. 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和改造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的方法探讨和方法总结。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头脑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一,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具有科学的性质和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批判地对待各种观点和理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辩证法的原则。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状态。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矛盾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和变化,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无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提供科学基础。

最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

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具有真正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和提高实践经验,推动实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以实事求是、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第一为基本原则,为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启示了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路径和原则。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其启示进行探讨。

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第一大启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它以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只有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进行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第二大启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指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矛盾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到社会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社会制度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提供依据。

1. 理论观点的批判与继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继承。

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批判性地研究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批评和修正;也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保持其基本思想和原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实践的检验与识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不能脱离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识别。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贴近实际,更具有指导意义。

3. 创造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要鼓励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理论体系。

它是在阶级斗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

它反对唯物主义的机械观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观,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发展性和历史性,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观点,更是指导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把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是研究社会形态的变化。

它使人们透彻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三、对立统一法对立统一法是辩证法的核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

对立统一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立统一法强调要全面反映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尤其是要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

只有正确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的。

人们的实践活动对认识事物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观点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五、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思想是一个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它强调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倾听群众的意见,以群众的力量推动工作的发展。

群众路线思想要求领导干部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时刻关心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几个方面及其重要意义的简要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对于研究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理论研究中,我们不能脱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实践也是理论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实证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从全面、具体、具有变化和矛盾性的现实出发,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从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对于研究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来认识和研究问题,从总体和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四、社会调查是研究方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强调社会调查是研究方法的基础,对于研究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社会调查要求我们深入实际、细致入微地了解和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重视实证研究,通过社会调查和数据采集来提供科学的证据和依据。

五、对科学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强调对科学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对于研究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已有理论的机械照搬和重复,而是要挖掘和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对旧有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以上几点方法论启示是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

它们提醒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运用辩证思维来进行科学研究,要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要注重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要对科学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东西呀!就好像是我们在生活海洋中航行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咱先来说说辩证唯物主义吧。

这就像是一副神奇的眼镜,让我们能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世界。

可不是嘛,世界哪是那么简单片面的呀!就好比说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或者一时的表现,得综合各方面来考量。

事物之间也都是相互联系的呀,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生态系统里,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发展更是硬道理,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呢!再讲讲实践的观点。

这可太重要啦!光想不做那可不行,就像学游泳,你在岸上研究再多理论,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呀!我们得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不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嘛,从走路说话到学习工作,都是通过实践一点点积累经验的。

还有矛盾分析法呢,这可是个宝贝呀!生活中到处都是矛盾,有大矛盾有小矛盾。

就好比说我们既想玩得开心,又想把工作做好,这就是个矛盾呀。

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进步呀!我们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就像治病得先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社会历史观也不能小瞧呀!它让我们明白社会是怎么发展的,我们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们可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

我们的行为会影响社会,社会的发展也会影响我们。

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就像是一套万能工具,啥时候都能用得上。

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方向,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提供思路。

它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理性。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套方法论,我们得多迷茫呀!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有了它,我们就好像有了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而且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可不是死板的教条,它是灵活的、生动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它,不能生搬硬套。

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论文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仍着力在对具体内容的认知及其梳理,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毫无疑问是不够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之后,如同人类一切重大的思想形态或重大的理论学说,都有一个其创始者、原创理论与后继者、后来实践之间的互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有必要研究其概念、范畴和原理,因为它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土壤底蕴”、“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等。

例如,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本身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内容本身,即不同于理论认知,也不能等同于实践,而是根源于实践而对实践所作的能动的思维理论和逻辑把握。

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的生成和演变的历史逻辑;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转化为其对象世界之中并从而认识、改造这一世界的实践进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所独有的逻辑规律;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研究的概念范畴有: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及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事实;马克思主义的取向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现有与应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与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文体与话语;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与“非正统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与“非西方性”;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与世界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学术性与理论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要求的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不断发展和科学化的基础。

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揭示和认识。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才能够产生科学的理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的哲学原则,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矛盾的运动,是由相互对立的因素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产生的原因。

四、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鉴了实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观察、实验和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强调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即要求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证的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五、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批判精神为标志。

批判精神是指对已有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充分发扬批判精神,对旧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实证主义理论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为标志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课程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丁芳芳150302092 在本学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课程中,老师们都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写学术论文、辨析性论文或者创造性论文都离不开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理解,只有通过材料来支持观点才能使论文饱满、充实并具有说服力。

首先,良好的选题就要通过全面系统的阅读,掌握大量的文本材料,这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流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发中的有权威性的、对于我们的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疑首先是指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马克思主义奠基者与创始人的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的艰难岁月中,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和渊博的学识,为创建崭新的社会历史科学撰写了一系列光辉著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他们的研究既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又分析概括了社会实践的丰富经验和创造,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众多学科领域实现了空前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作为其根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之载体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自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文本。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鉴于列宁被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是 20 世纪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结合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丰富与发展的理论成果、所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从书本而是从实践出发来讨论社会主义的思想品格,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故而列宁著作理所当然地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要以“读原著为主”、“以经典原著为基础”的原则来认真读书,全面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

正如恩格斯在谈到如何学习《资本论》时曾经指出的:“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

因此,一定要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原则。

只有在原原本本地阅读研究原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逻辑和深刻内涵,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

其次,进行学术研究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

可以说,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来对待,当作科学来研究,
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科学的态度,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研究它。

而要树立这种科学态度就要学习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传播、完善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第一,经典作家的探索真理精神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从马克思、恩格斯树立远大志向并以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的态度,勇于探索钻研的精神并志在攀登科学高峰的态度,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并倾力打造科学精品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恩不断向工人群众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积极开展同错误思潮的斗争,特别是马恩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做法彰显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他们围绕“对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进行新辨析”、“对未来社会演进形态进行新探索”、“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进行新思考”、“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新阐发”、“对无产阶级解放途径进行新认识”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马恩在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恩关于“奋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确定革命方略的态度”、“强调理论灵活运用的态度”等观点,全面体现出了马恩如何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所以,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科学态度,首先就是要牢记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彰显着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自己的学说的宝贵财富。

其次就是要努力学习马恩那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榜样。

最后就是要把握好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实质,能否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否则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魅力和科学价值就丧失了。

最后,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理论是文本的,但是研究的指向是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核心是探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最终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以针对实际为原则,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根据实际生活形成的科学理论,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不去努力运用他们的学说来研究和思考中国当代实际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科学而深刻的理论说明,找到它的发展规律,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运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原著始终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寻找思路和答案。

我们学习原著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发展创新为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
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

毛泽东反复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世界观方法论问题。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开拓中,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前,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我们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作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功,打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功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