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李衍丹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转变,旅游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这个产业中,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革命纪念地、纪念馆、遗址、陵墓等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如何科学地开发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因地域和历史背景而异,总体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经验。
在江苏、浙江等地,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河北、山东等地,山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塔山军区指挥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地成为了热门景点。
同时,一些纪念碑、陵墓等也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和政治敏感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了限制。
其次,一些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够完善,既没有充分展现历史文化价值,也没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最后,一些纪念馆、遗址等资源在不同政府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思路的创新和科学的规划。
首先,需要重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将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成为文化遗产,并在开发过程中保持历史真实性。
其次,要将旅游资源与当地经济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打造成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
最后,应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代留下探究历史、研究文化的空间和机会。
三、红色旅游资源管理的现状红色旅游资源管理关乎着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传承。
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一些景点与景区的管理权属不明确,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红色文化的流失。
其次,景点的安全管理需要加强,特别是一些人流量大的红色旅游资源,既要保障游客的安全,也要保护文物古迹不遭到损毁。
最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度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一些景点成为了旅游业的“卖点”,而忽视了其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传承。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及经济价值。
红色旅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事件和地方红色文化作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着手开展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背景红色旅游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1999 年的《关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的若干意见》中。
根据《若干意见》的规定,旅游开发要注重“开发工业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和文化遗址,发掘和宣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形成具有浓郁革命传统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
从这一时期起,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的关注点。
许多地区开始考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四类,包括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文物。
这些红色旅游资源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地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革命历史纪念馆指的是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
革命旧址是指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场所、革命运动发生地等,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州越秀山陵园等。
革命烈士陵园是指为纪念烈士而建造的陵园,如南京中山陵、陕西延安革命烈士陵园等。
革命文物则是指以革命文化为内容的特殊文物,如毛泽东的家乡、红军长征路线及其相关遗址等。
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旨在使上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传承与弘扬革命英雄的精神。
对于旅游开发者,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项如何让历史遗迹与现代旅游产业融合的挑战。
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非常关键。
在我国,政府常常会对旅游开发地进行评估,并与地方政府和市场合作推广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1.红色旅游概念及发展概况研究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1红色旅游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凝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中共中央也一直大力扶持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旅游在最初起源于有组织的传统教育活动,它往往等同于拥有政治接待性质的参观学习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红色旅游在发展初期是国家政府推动下的产物。
红色旅游真正意义上开始走向独立发展道路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通过扶持革命老区,来从以往完全依靠国家政府推动发展红色旅游逐渐过渡到红色旅游的市场化道路。
从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旅游局积极支持有关地方自主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举办“红色旅游交易会”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
2004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上海、北京、江西等七省市签署了《郑州宣言》,其中提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
由此展开课红色旅游的热潮;200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江西视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游打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红色旅游由以往主要由政府推动发展已经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发展道路。
2.红色旅游产品特点研究红色旅游产品的特点主要有:主题性、历史性和地域性。
其中主题性是指红色旅游产品是以革命文化、时代记忆以及民族精神为内涵的主题性旅游产品。
它具有和一般主题旅游产品相同的特点即针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红色旅游产品主题性的特点,使它能够吸引特定的游客群体,但也会造成游客群体构成单一的情况。
历史性是指,红色旅游产品承载着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它能满足游客获取文化知识的旅游心理需求。
最后地域性指不同区域内的红色旅游产品因为自身发展条件的不同(交通通达度、产品的丰富程度、知名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其打造和推广营销上有不同的特点。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第一章:引言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中国革命历史为主题的旅游资源,涵盖了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场景、革命遗址、革命文化胜地和红色旅游线路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也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推动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目前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二章: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中国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革命历史文化类这类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涵盖了红军长征路线、抗日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地。
革命历史文化类的红色旅游资源通常以革命先烈纪念馆、抗战遗址、年画等资料为主打,无论是展示形式还是主题内容,都以红色文化为主。
2、红色文化胜地这类红色旅游资源则是以红色文化场所、革命历史场景为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了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场所,如红色纪念建筑、罕见文物、精美史料等等。
红色文化胜地通常是全面展示一段历史红色文化面貌的一个总体概括。
3、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则是将红色旅游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的旅游路线,其中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从而为游客打造了富有历史价值的游览之旅。
第三章: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在既有条件下,通过策划、设计、建设等手段,充分挖掘资源内部价值,在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下,形成具有经济价值、旅游效应和历史价值的旅游产品。
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旅游、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要坚持挖掘历史内涵,把它转化为旅游产品,通过创意设计、人性化服务等方式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2、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红色旅游的利用是指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群通过旅游来了解、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
要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需要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人知道、认识、了解这些旅游资源,同时还要配套建设好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的品质和水平。
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红色旅游概念、文化内涵和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红色旅游概念方面,研究者对红色旅游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
为红色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文化内涵方面,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分析,揭示了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旅游影响的研究主要是探讨红色旅游对旅游者的
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和红色旅游效
益评估等方面。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红色旅游研究的基础,是实现红色旅游目标的前提。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红色旅游产品设计是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
的设计和开发,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红色旅游产品设计方法和技巧。
红色旅游效益评估是对
红色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效益的评估,为
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旅游的创新和发展上。
创新是红色旅游研究
的核心,是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
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创新,不断丰富红色旅游
的内涵和外延。
发展是红色旅游研究的方向,是实现红色旅游目标的重点。
研究者通过对
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和建议。
红色旅游的创新和发展将进一
步推动红色旅游的繁荣与发展。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推进措施和建议。
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与革命斗争、党的历史等相关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
目前,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游客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1.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如红军长征路、抗战遗址、党的旧址等。
这些资源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点景点之一。
2.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能够向游客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
同时,这些景点多位于偏远地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3.红色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不足、开发不均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分析1.红色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游客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尤其是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是进一步释放潜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加强故事性讲解、推出互动体验项目、开展主题旅游等方式,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以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推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其历史价值得以保留和传承。
2.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加强导游培训,改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4.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相关地区和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前言红色旅游是指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留下来的纪念性、教育性和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宣传党史伟大成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红色旅游资源的概述、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红色旅游资源概述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为主角的历史场所、文物遗迹、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革命纪念场所、革命遗址、英烈陵园、革命博物馆、纪念碑等各类红色旅游景点和遗迹。
这些资源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史以及对于革命先烈的怀念、纪念和教育意义,并且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400多个革命纪念场所,其中大约400个成为了公园或旅游区,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量和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了全国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存在问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单一性。
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红军长征路线等一些著名的革命悲壮场所,而对于较为隐蔽的地下党烈士纪念馆等资源缺乏充分的利用;2.景区建设压缩红色资源。
有些红色旅游景区,在景区建设中将一些原本应用于革命纪念用途的建筑物转化为热闹的商业区域,对红色资源进行了“侵占”;3.服务配套不足。
由于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的认识上相对较低,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并不完善;4.缺乏明确的管理与规划。
全国范围内的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如何在不错失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和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和影响力,值得重视。
五、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国内红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我国国内红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其寓教于游,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明显遏制,国家层面上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业,鼓励国人走红色旅游路线,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近年来,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游客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随着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股旅游热潮,全国许多地区正努力挖掘、开发自身的红色资源。
关键词:红色旅游;国内文献;研究;以红色旅游为关键词,在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数字图书馆网站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上可搜到相关文献1727篇,其按来源分类:学术期刊1395篇、特色期刊105篇、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78篇、重要会议论文31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重要报纸1篇。
从文献发表的研究时间上看,2004年是红色旅游研究发展的一个分水岭.04年之前关于红色旅游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 2004之后,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关于红色旅游方面的研究文献呈现出了爆发式地增长[1].红色旅游的实践活动,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瞻仰圣地的那股潮流之中。
当时,这种特有的旅游活动就已经在人们内心深处建立了深刻的品牌形象。
之后,由于国家层面的引导,红色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有关行业及旅游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学习、宣传、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潮。
02年红色旅游较早的研究者高舜礼归纳了红色旅游的理论概念,同时,他认为红色旅游除了增加阅历以外,还是一项具有振奋国人精神意义的特色活动。
2004年11月,常委、主管意识形态教育的同志,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发表一篇对中国旅游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讲话,第一次出现中央和国家层面对红色旅游内涵作出的概念化、科学化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