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呼吸内科慢性呼吸衰竭诊疗常规

呼吸内科慢性呼吸衰竭诊疗常规

呼吸内科慢性呼吸衰竭【诊断】(一)症状和体征(1)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成浅快呼吸。

若并发CO2潴留,PaCO2升高过快或显著升高以致发生CO2麻醉时,患者可由呼吸过速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精神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CO2潴留时,随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

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

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此时应与合并脑部病变作鉴别。

(3)循环系统表现: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多数患者有心率加快;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

(二)实验室检查慢性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参见急性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还常见于另一种情况。

即吸氧治疗后,PaO2>60mmHg,但PaCO2仍升高。

【治疗】有关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等治疗原则,与急性呼吸衰竭基本一致。

(一)氧疗COPD常伴有CO2潴留,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

(二)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选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如无禁忌症应首先考虑无创通气。

(三)抗感染慢性呼吸衰渴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是感染,一些非感染因素诱发的呼吸衰竭也容易继发感染。

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可以参考相关章节。

(四)呼吸兴奋剂:不能及时行机械通气者,可短期使用静脉使用山梗菜碱和/或尼可刹米。

(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当以机械通气等方法较为迅速地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时,原已增加的- 1 -碱储备会使pH升高,造成对机体的严重危害,故在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同时,应当注意同时纠正潜在的代谢性碱中毒,通常给予患者盐酸精氨酸和补充氯化钾。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医院呼吸衰竭诊疗规范令狐采学【病史收集】1. 病因包含任何能损害呼吸功能的疾病,慢性呼吸衰竭主要病因为COPD等。

2. 呼吸困难、紫绀、伴肺性脑病时呈现神经精神症状;原病发的修改。

3. PaO2<8.0kPa伴或不伴PaCO2>6.6kPa。

【体格检查】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容、紫绀、杵状指(趾)。

2. 专科检查:呼吸频率、胸廓运动、触觉语颤、罗音。

【实验室检查】1. 血、小便、年夜便惯例,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阐发。

2. 器械检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需要时断层、CT、心电图、超声波。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患者有基础病史,有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示,结合有关体征、血气阐发即可确诊。

1. 患有损害呼吸功能的疾病。

2. 呼吸困难。

可呈现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呼吸浅快或不规则;颔首或提肩呼吸。

3. 口唇、指甲呈现紫绀,贫血者可不明显或不呈现。

4. 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严重缺氧可立即呈现精神紊乱、狂躁、昏迷、抽搐等,•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二氧化碳潴留在抑制之前呈现失眠、焦躁、躁动等兴奋症状,进一步加重呈现“肺性脑病”,表示为神志淡薄、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严重者可呈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5. 血液循环系统,因长期缺氧、肺动脉高压,产生右心衰竭,呈现颈静脉充盈,肝、脾肿年夜及下肢浮肿等。

二氧化碳潴留使外周浅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多汗、血压升高、洪脉,还可呈现眼结合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6. 严重呼衰影响肝、肾功能,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糜烂及出血。

7. 血气阐发:PaO2<8.0kPa伴或不伴PaCO2>6.6kPa。

【治疗原则】1. 院前:迅速去除可逆性诱因维持生命功能。

(1)疏通气道:1)痰或异物阻塞者:病人取卧位,开口流露咽部迅速取出或掏作声门前痰或异物。

2)急性喉水肿:紧急环甲膜穿刺、地塞米松局部喷雾或静脉注射。

3)张力性气胸:立即取粗针头于气管偏移对侧鼓音明显处穿刺排气减压。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慢性呼吸衰竭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1、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如用多孔导管通过口腔、咽喉部,将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吸出。

痰粘稠不易咳出,要经常鼓励患者咳痰,多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

2、给予祛痰药使痰液稀释。

严重者还可用纤支镜吸出分泌物。

3、支气管痉挛的患者用支气管解痉剂β2兴奋剂或M受体阻滞剂雾化或喷雾吸入,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

吸痰时可同时作深部痰培养以分离病原菌。

4、如经上述处理效果差,则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可作机械通气和方法吸痰。

二、氧疗:是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一)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其氧疗原则应给予高浓度给氧(>35%持续给氧)使PaO2到60 mmHg或SaO2在90%以上。

(二)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其氧疗原则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

(三)氧疗的方法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1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1O2=21+4×吸入氧流量(L/min)。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CO2潴留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才能有效地排出CO2。

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疗效已肯定。

(一)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1、患者低通气量若因中枢抑制为主,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好;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时,因支气管-肺病变、中枢反应性低下或呼吸肌疲劳而引起低通气量,此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不能真正地提高通气量,然而对于有明显嗜睡者,呼吸兴奋剂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和自主咳痰等。

2、在神经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病变,以及肺炎、肺水肿和肺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换气功能障碍者,则呼吸兴奋剂有弊无利,不宜使用。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各种疾病导致肺功能的严重损害,致使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并超过正常预计范围时,即为呼吸衰竭。

【诊断标准】1.有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如呼吸道、肺组织、肺血管、胸廓或神经肌肉疾病。

2.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皮肤粘膜晦暗、唇甲发绀,精神症状如烦躁、神志淡漠甚至昏迷,抽搐等。

3.动脉血气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PaC02:正常或低于正常者,称为Ⅰ型呼衰;PaO2:低于60mmHg,PaC02:大于50rnmHg者,称为Ⅱ型呼衰。

【治疗原则】(一)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二)呼吸支持1.建立通畅的气道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人化痰药物稀释痰液,或用支气管解痉剂扩张支气管,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也可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

如经以上治疗效果不佳,则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1)急性呼衰①单纯缺氧:可吸人高浓度氧(35%以上)以纠正低氧血症,减少通气过度。

当缺氧仍不能纠正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使Pa02﹥60mmHg。

②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2)慢性呼衰①单纯缺氧:可吸人高浓度氧,但氧浓度一般不应超过50%。

②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使用低浓度(﹤35%)持续给氧。

如无效,需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

(3)慢性呼衰缓解期:长期低浓度氧疗,每日吸氧最好在15小时以上。

3.呼吸兴奋剂对中枢性呼吸抑制引起的低通气,或COPD并发Ⅱ型呼衰者,可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0.375~0.75g静脉缓慢推注,随即以3~3.75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用药后观察神志及血气的变化。

若经4~6小时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反应,应停用。

4.机械通气对经以上治疗不能纠正的呼衰,可给予机械通气。

对神志尚清,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可先试用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如效果不佳,可建立人工气道。

对病情严重、神志虽清但不合作、昏迷或有呼吸道大量分泌物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如经鼻(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断规范fpg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各样原由致使严重呼吸功能阻碍,惹起动脉血氧分压 (PaO2) 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杂乱の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功能阻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惹起也可能是各样疾病の并发症。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危大病急救医学 1996 年第 8 卷第 1 期《呼吸衰竭の表现、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及人民卫生第一版社《西医内科学》第六版“呼吸衰竭”章节有关内容。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清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状况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低于 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高于 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号衰)。

按动脉血气剖析有以下两种种类:1.缺氧无 CO2潴留,或伴 C02降低 ( Ⅰ型 ) 见于换气功能阻碍 ( 通气 / 血流比率失调、弥散功能伤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 ) の病例。

氧疗是其指征。

2. 缺 02 伴 C02潴留 ( Ⅱ型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の缺02 和 C02潴留,纯真通气不足,缺 02 和 CO2の潴留の程度是平行の,若伴换气功能伤害,则缺 O2 更加严重。

只有增添肺泡通肚量,必需时加氧疗来解决。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四周性呼衰。

中枢性呼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使呼吸中枢受克制而致使呼衰;外周性呼衰是因为呼吸道、呼吸肌、胸廓等疾患所致者。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常见于忽然发生の气道堵塞、神经肌肉伤害、胸廓病变及急性呼吸窘况综合征(ARDS)等原由,特色是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速,需要实时急救才可拯救生命。

慢性呼衰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堵塞性肺病。

慢性呼吸衰竭起病徐缓,病程漫长,机体有必定の代偿能力,但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负担,即可出现危重症状。

【诊断流程】一、病史及症状:1.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肉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史。

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原则(共46张PPT)

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原则(共46张PPT)
第15页,共46页。
第16页,共46页。
5、氧耗量↑ 发热
寒颤
抽搐 呼吸困难



缺氧

加重

第17页,共46页。

Hale Waihona Puke 肺泡泡氧

分 压 (
分 压 (


kPa
kPa
肺泡通气量L/min
不同氧耗量时肺泡通气量与肺泡氧分压的关系
第18页,共46页。
二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一)缺O2和CO2潴留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PaO2↓
第33页,共46页。
(三)PaCO2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35~45 mmHg (四)pH值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aCO2 失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aCO2
第34页,共46页。
治疗
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
呼吸兴奋剂 → 呼吸中枢
呼吸频率↑
潮气量↑ 氧耗量,CO2生成↑
第41页,共46页。
b. 适应证
效果好——中枢抑制
权衡应用——支气管肺疾患,呼吸肌疲劳
无效——呼吸肌病变,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炎
c. 注意
应用同时:减轻呼吸道机械负荷
提高吸氧浓度 可配合机械通气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
第42页,共46页。
PaO2<60mmhg
PaO2↓
直接作用 —
PaO2<30mmhg
一般缺氧,间接作用>直接作用
严重缺氧,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呼吸中
枢—
呼吸浅慢、不规则(中枢性呼吸)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的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身体各部位,导致机体缺氧。

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如下:1.确立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胸部X光、肺功能等)来确定呼吸衰竭的类型和原因。

2.病因治疗:根据病因对症治疗,例如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可使用抗生素,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则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3.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是最重要的。

如果气道受阻,可使用呼吸机或细支气管镜等方法进行气道管理,同时给予适当的吸痰护理。

4.辅助呼吸:对于重症患者,可考虑给予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进行,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帮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

5.氧疗:对于缺氧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

氧疗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或呼吸机等方式进行,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缓解缺氧症状。

6.控制原发病:如果呼吸衰竭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例如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应积极控制原发病的进展,减轻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7.支持治疗:包括合理的补液、营养支持和相关症状的对症处理,如控制发热、止咳等。

8.监测和观察: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胸部X光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

9.康复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锻炼、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10.病情观察和教育: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教育,包括合理用药、生活方式管理等。

在处理呼吸衰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综合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呼吸衰竭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呼吸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诊疗规范【诊断】(一)病史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肉或严重器质疾病史。

(二)症状和体征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

中枢性疾病或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所致的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如陈-施呼吸、比奥呼吸等。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严重休克等原因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发绀,称作外周性发绀。

而真正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作中央性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部分病例可出现AST与血浆尿素氮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因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三)辅助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单纯PaO2<60mmHg为I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2>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

2.肺功能检测尽管在某些重症患者,肺功能检测受到限制,但肺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原发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3.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X线胸片、胸部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有助于分析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

【治疗】(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第8卷第1期《呼吸衰竭的表现、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及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医内科学》第六版“呼吸衰竭”章节有关内容。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按动脉血气分析有以下两种类型:1.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02降低(Ⅰ型)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氧疗是其指征。

2.缺02伴C02潴留(Ⅱ型)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02和C0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0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中枢性呼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使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导致呼衰;外周性呼衰是由于呼吸道、呼吸肌、胸廓等疾患所致者。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多见于突然发生的气道梗阻、神经肌肉损伤、胸廓病变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原因,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抢救才可挽救生命。

慢性呼衰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呼吸衰竭起病徐缓,病程漫长,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负担,即可出现危重症状。

【诊断流程】一、病史及症状:1.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肉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史。

2.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查体发现:可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三、辅助检查:1.血气分析;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 (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I型呼衰。

2.其它检查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

【鉴别诊断】一、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应与呼吸衰竭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是由于心搏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继而引起每房压、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造成肺循环淤血的结果,按其渐进性严重程度,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和急性肺水肿。

可伴有咳嗽、咳痰等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症状,亦伴有疲乏无力、头昏、苍白、心动过速等心排血量降低为主的症状。

查体心界增大,心率增快,心尖区可听到舒张期奔马率。

急性肺水肿时,咯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大、中水泡音。

呼吸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别是COPD引起的呼吸困难,多可以平卧,患者由平卧位坐起后,呼吸困难并无改善,心率可以不快,双肺多有细湿性哕音和干性哕音,心电图可有肺心的相应变化,血气分析有低氧和(或)C02潴留的表现。

二、重症自发性气胸继发于基础肺部病变,尤其COPD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或者张力性气胸患者亦有呼吸困难,病人紧张,胸闷,甚至心率快,心率失常,强迫坐位,紫绀,大汗,意识不清,甚至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但气胸患者常突然发作,伴有一侧胸痛,患者可有胸部隆起,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X线显示气胸征是确诊依据。

三、重症代谢性酸中毒重症代谢性酸中毒,尤其是急性代酸时出现深大呼吸,应和呼衰引起的呼吸困难鉴别。

患者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甚至精神恍忽,嗜睡,昏迷。

代酸时常伴有原发病的其他表现,如糖尿病酮症呼气有烂苹果味,尿毒症者有尿味,失水者皮肤粘膜干燥等。

确诊应依靠血气分析。

中医的鉴别诊断主要有肺厥及肺系原发病变的加重等。

肺厥常与肺衰同时先后存在,但必有神志恍惚、嗜睡或昏睡、谵妄、昏迷等神识异常的表现,并为主症;肺系原发病变的加重,肺系的各种长期疾患,是否已至肺衰,其间无绝对界限,主要根据血气分析而判别。

【治疗】治疗思路与要点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防止并发症。

Ⅰ型呼吸衰竭旨在纠正缺氧,Ⅱ型呼吸衰竭还需提高肺泡通气量。

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和合理给氧是治疗理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则。

本病中医属“肺衰”、“厥脱证”及“头痛”、“失眠”、“水肿”或“嗜睡”范畴。

认为因肺脏的各种长期疾患,或因邪毒伤肺,或心、脑、肾等脏病变及肺,使肺气衰竭,不能吐故纳新,浊气痰液内阻。

以喘息抬肩,唇紫,肢凉,咳逆痰壅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一、分证论治A.急性呼吸衰竭1.痰热壅盛证1)症舌脉:喘促气急,喉间痰鸣,痰稠且黄,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时有抽风,口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2)治法:清肺化痰平喘。

3)代表方药:清热化痰汤加减。

苇茎、薏苡仁、冬瓜仁、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连翘、黄芩、桔梗、鱼腥草。

2.热犯心包1)症舌脉:喘促气急,高热夜甚,谵语神昏,心烦不寐,口不甚渴,舌质红绛,脉细数。

2)治法:清心开窍。

3)代表方药:清营汤加减。

犀角(水牛角代)、黄连、生地黄、麦门冬、玄参、丹参、金银花、连翘、郁金、石菖蒲。

3.阳明腑实1)症舌脉:发热不恶寒,喘促气憋,腹胀满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数。

2)治法:宣肺泻下。

3)代表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石膏、杏仁、全瓜蒌、大黄(后下)、桑白皮、芒硝(溶人)。

4.气阴两竭1)症舌脉:呼吸微弱,间断不续,或叹气样呼吸,时有抽搐,神志昏沉,精神萎靡,汗出如油,舌红无苔,脉虚细数。

2)治法:补益气养阴固脱。

3)代表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

西洋参、麦门冬、生地黄、阿胶(烊入)、五味子、黄芪、山药、牡蛎、炙甘草。

B.慢性呼吸衰竭1.肺气虚弱,痰瘀互结1)症舌脉:呼吸不畅,喘促短气,喉间痰鸣如锯,语言无力,咳声低微,自汗畏风,口唇青紫,或感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2)治法:补益肺气,涤痰祛瘀。

3)代表方药:生脉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人参、黄芪、麦门冬、五味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紫菀、款冬、桔梗、川贝母、川芎、甘草。

2.肺脾阳虚,痰瘀内阻1)症舌脉:喘促气急,咳嗽痰多,脘腹胀闷,肢体困重,口淡不渴,纳呆便溏,又有口唇清紫,舌淡胖,苔白滑,脉濡弱。

2)治法:温脾渗湿,化痰行瘀。

3)代表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法半夏、陈皮、桂枝、干姜、赤芍、桃仁。

3.肺肾阴虚,痰郁化热1)症舌脉:呼吸浅促急迫,动则喘甚,痰多色黄,口唇指甲发绀,耳鸣,腰酸,口干,心烦,手足心热,尿黄,舌质红,脉细数。

2)治法:滋肾纳气,清热化痰行瘀。

3)代表方药:七味都气丸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瓜蒌皮、浙贝母、川芎、丹参、牡丹皮、五味子、枸杞子、胡桃肉。

4.肾阳虚衰,痰瘀泛滥1)症舌脉: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心悸气短,动则喘促更甚,汗出肢冷,面青唇暗,精神疲惫,时有下肢或颜面水肿,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弱无力。

2)治法:温肾纳气,祛瘀利水。

3)代表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熟附子、肉桂、白芍、白术、丹参。

C.肺性脑病1.痰迷心窍1)症舌脉:嗜睡,朦胧,甚至昏迷,气促痰鸣,痰涎清稀,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滑。

2)治法:涤痰开窍。

3)代表方药:导痰汤加减。

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制南星、石菖蒲、郁金、甘草。

2.痰火扰心1)症舌脉:神昏谵语,燥动不安,痰黄而稠,呼吸气粗,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

2)治法:清热涤痰。

3)代表方药:礞石滚痰丸加减。

礞石、茯苓、大黄、黄芩、黄连、栀子、制南星、石菖蒲、郁金。

3.肝风内动1)症舌脉:肌肉颤动,手足抽搐,甚者癫痫样发作,气粗痰黄,手颤动,苔黄腻,脉弦数。

2)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涤痰。

3)代表方药:止痉散合清气化痰丸加减。

全蝎、蜈蚣、僵蚕、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制南星、法半夏。

4.元阳欲脱1)症舌脉:神志昏迷,面唇青暗,气息微弱,汗出如油,四肢厥冷,舌质淡胖,脉微欲绝。

2)治法:回阳救逆。

3)代表方药:人参四逆汤加减。

人参、熟附子、干姜、肉桂、甘草。

D.辩证使用中成药1.鲜竹沥:每日2次,每次20mL口服,适有于喘咳痰多患者。

2.黑锡丹:每次lOg,每日1次,适用于肾阳虚衰患者。

3.消咳喘:每次lOg,每日3次,适用于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者。

4.蛇胆川贝液:每次1支,每日3次,适用于咳、喘痰多患者。

5.补肾防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适用于喘促、胸闷患者。

6.六神丸:20粒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用于急性喘促、痰多患者。

7.苏合香丸:1~3丸鼻饲,每4~6小时1次,对晚期呼吸衰竭亦有一定作用。

8.生脉散用生脉散:浓煎lOOmL频服,亦可改善呼吸衰竭的通气。

二、非药物疗法1、针灸治疗1.1针灸取足三里、人中、肺俞、会阴等穴,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手法,持续运针。

其持续时间及刺激强弱应视症情变化而定,一般每次行针3~5分钟,留针1小时。

本法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1.2穴位注射(1)洛贝林:3mg注射曲池,两侧可交替注射1次。

(2)回苏灵:8mg注射足三里或三阴交,两侧可交替注射1次。

(3)醒脑静:1~2mL注射于膻中、曲池、中府、肺俞、足三里,双侧穴位可交替注射1次。

1.3穴位敷贴:应用白芥子(炒)、甘遂、玄胡、细辛等药研面,用生姜汁调涂背部肺俞、一》俞、膈俞穴位上,暑伏当天贴1次,二、三伏各贴1次,每次贴4~6小时,可改善咳、痰、喘症状。

1.4耳针:取耳穴的脑、交感、肺、皮质下、肾等,先用毫针捻转数分钟,待病情缓解后再行单耳或双耳捏针24~48小时,隔日更换。

1.5搐鼻法:用搐鼻散(细辛、皂角、法半夏)和通关散(牙皂、细辛、薄荷、麝香)吹人患者鼻中,使之打喷嚏,以达到兴奋呼吸的目的。

3、其他疗法3.1医院名医专家经验方活血化瘀汤:药物组成丹参30g,地龙15g,赤芍15g,水蛭6g(冲服),桃仁19g,红花10g,葶苈子10g。

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适应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属于瘀血阻滞证者。

(李维华.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30例.内蒙古中医药,1996;15(3):7)三、西医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