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

合集下载

浅谈龙泉宝剑“武侠梦”

浅谈龙泉宝剑“武侠梦”

龙泉宝剑原名“七星龙渊”,相传由铸剑大师欧治子途径浙江龙泉时,看到了青铜与铸铁之间的区别,次日便挖开了茨山,排放山中的溪水,引入到铸剑炉旁以北斗七星环列的七大池内,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成为中国冷兵器的开创者。

“七星”二字也是因北斗七星环列的七大池而得名。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登高山下望深渊,飘渺而深远,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故该宝剑称为“七星龙渊”,又称龙渊宝剑。

在唐朝时,用来避讳李渊讳,龙渊宝剑的“渊”便改为“泉”,距今已有2 600多年。

[1]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言“吴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可见这一时期吴越地区铸剑最为著名。

魏晋时期,受人口增多和文化推动作用,龙泉剑业发展迅速。

北宋年间,宰相何执中大力推广铸剑业,一时间,铸剑铺林立,铸剑业又一次达到高峰,成为继欧治子时代之后的又一鼎盛时期。

到了清代,19世纪晚期受工业发展影响,枪炮逐渐替代了宝剑,宝剑转型为武术器具、表演道具及用于观赏的艺术品。

龙泉宝剑具有4个特点: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广受武术爱好者、宝剑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青睐。

新中一、龙泉宝剑的诞生及历史沿袭The Martial Arts Dream of Longquan Sword文 程建芬(龙泉市程氏刀剑厂)浅谈龙泉宝剑“武侠梦”龙泉宝剑因有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4大特点而广受大众喜爱。

民间4849中华手工Chinese Handicraft提到“侠客”一词,不由会引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梦——仗剑走天涯。

古往今来,侠客代表身怀绝技的江湖儿女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劫富济贫的一种形象。

文人志士尤其推崇侠客精神,唐代侠客之风尤其兴盛,有着“中国诗仙”美誉的李白就创造了一段剑仙传奇。

传说李白身挂着一柄长剑,经常游历江湖,使得他的诗词中既有江湖的飘逸潇洒,更有江湖的豪迈。

在他的诗歌中,也同样存在着大量对侠士精神、武侠文化的向往,创作的诗歌中有100多首提到过剑。

名人收藏龙泉宝剑名录

名人收藏龙泉宝剑名录

1985 年国防部部长迟浩田 28 寸特制单剑 1986 年公安部部长俞镭特制手杖剑
1988 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杨得志 28 寸特制 单剑并为龙泉宝剑题词
1988 年全国人大代表团订制礼品剑共 12 把 做为国礼出访赠送
1988 年国家主席杨尚昆 28 寸镀银高级凸花 宝石单剑并为龙泉宝剑题词
1989 年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 28 寸镀银高级
1996 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28 寸镀银高级凸 花单剑
1999 年解放军抗洪英雄部队特制龙骠剑赠 礼
2003 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全银工艺剑 1975 年宁夏武术队主教练蒋红岩 28 寸特制
单剑少林寺电影大将军的教练 1979 年武坛名星李连杰 28 寸武术单剑全国
武术五连冠军,少林寺主演 1979 年武星于海月牙铲电影少林寺主演 1979 年武星于承惠 32 寸双手剑电影少林寺
主演大将军 1983 年著名电影演员许还山 28 寸花马剑电
影李自成演员
宝贝,听话!好好读书,然后考清华,北大,舅舅们将来去北京去看你。”“不嘛,我就要到
1985 年武星赵长军 20 寸单剑电影海灯法师 演员,全国武术五连冠军
1985 年武术教授吴彬 28 寸特制单剑李连杰 的武术老师
1985 年武术教授李俊锋 28 寸特制单剑李连 杰的武术老师
1991 年将军林千 12 寸礼品剑 1992 年邓小平全银包 20 寸凸花双剑 1994 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 28 寸特制 凸花单剑
1994 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 28 寸特制 凸花单剑
1996 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远 28 寸特制凸
花单剑
宝贝,听话!好好读书,然后考清华,北大,舅舅们将来去北京去看你。”“不嘛,我就要到

龙泉有名气的龙泉宝剑铸剑师有哪些

龙泉有名气的龙泉宝剑铸剑师有哪些

龙泉好的宝剑厂除了中华老字号外,还有很多新的宝剑厂,这里介绍几家比较知名的。

龙泉正武的刀剑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是周正武开的,周正武的知名度应该是龙泉做刀剑里最高的了,他从2003年以来多次上电视,参与拍摄了《走遍中国-〈龙泉剑魂〉》,《搜寻天下》,《财富故事会》,《探索发现》《百科探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手艺)》《我爱发明》《真情耀中华》等等节目,每年都要上中央台,是龙泉曝光率最高的铸剑师,他的龙泉正武刀剑主营中高端的刀剑,东西还不错,就是价格高,但是相对他的知名度来说也算正常,名气大了,买的人多,价格自然就涨了。

剑村刀剑剑村原名胡小军,他的成名是因为给吴宇森的赤壁剧组做剑,后来中央台录了《剑指赤壁》节目,名声大振,主做孤品刀剑,价格不菲。

刀剑设计比较漂亮,个人比较喜欢他的刀装。

剑道斋原创蒋氏刀剑由蒋小龙创办的蒋氏刀剑是龙泉的后起之秀,目前有员工300多人,主做中低端刀剑,蒋氏刀剑的低端太极剑销量在淘宝一直位列前茅,质量还是不错的。

龙泉生产宝剑的“中华老字号”龙泉现有成规模的厂家100多家,而不知名的小作坊则不计其数,这种情况对于内行的朋友可能不算问题,甚至能够用更便宜的价格淘到更好的宝剑,但对于外行的朋友确很麻烦,尤其是在网上购买,看不到实物,只能看图片,这样我们只能找信誉好的厂家,防止买到质量差的,但是哪些厂家的信誉比较好呢,很多的朋友实际是不清楚的,这里我来介绍几家龙泉比较知名的厂家,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下龙泉的老字号厂家,这些厂家是上了中华老字号名录的,他们的历史短的几十年,长的已经260多年了,在漫长的历史中能够延续下来,说明他们对自己品牌是非常看重的,产品的质量也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龙泉宝剑厂全称是浙江省龙泉市宝剑厂有限公司,前身是龙泉县宝剑厂(简称龙泉宝剑厂),于2003年被张叶胜收购,该厂历史可以追溯的到1956年,当时由龙泉几个著名的剑铺传承人组成龙泉宝剑生产小组,63年改为合作社,77年改为龙泉宝剑厂,直到84年左右出现私营剑铺,这段时间可以说龙泉宝剑厂的历史就是龙泉宝剑的历史。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 龙泉宝剑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 龙泉宝剑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龙泉宝剑龙泉宝剑是中国传统的名剑之一,是中国五大名剑之一。

其所在地为浙江省龙泉市,因此而得名。

龙泉宝剑大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到唐代时期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剑典范。

明代成化年间,龙泉宝剑更是在朝廷御用剑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历代皇帝收藏的宝贵文物。

龙泉宝剑是中国传承公认的四大传统名剑之一,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典型性的宝剑代表之一。

龙泉宝剑的剑身可谓璀璨夺目,外形线条流畅美观,整体剑身镜面抛光,呈现出宽阔、薄形、清晰和刚柔相济的特点。

剑的柄部设计精妙,为剑的稳固性和使用者的舒适度做了充分权衡。

剑柄通体一色,雕花工艺精细,龙纹设计精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剑刃使用南钢(南京高桥地区出产的高品质钢材)锻造而成,硬度较高,能保持剑刃锋利程度较长时间。

同时,龙泉宝剑的锻造工艺也十分独特,采用“夹钢”的方法,将高碳钢和低碳钢夹在一起进行多次打磨和热处理,以逐渐产生层次感和纹理,其中内层的钢有广泛的熟钝性和延展性,外层的钢则有较好的硬度和韧性,因此在制作中不仅注重平衡真假、虚实和鬼脉,同时需要把握剑身铸造的温度、时间,使龙泉宝剑的质感和气质更加完美。

龙泉宝剑具有严谨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炉料、锻造、刃加工、柄、磨盘、燃料、火候、泥壳等重要环节,无一不需要严谨的工艺过程控制,手工制作时间通常在数月甚至数年左右,可谓精细程度丝毫不逊于西方宝剑制造工艺。

此外,龙泉宝剑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其中以“剑仙”、“剑圣”等等形象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武士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龙泉宝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颇高的制作工艺,因此在它的历史背后也有许多典故。

据说,龙泉宝剑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较量,使其不仅得到人文史学家和剑术家的关注,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青睐。

其中,明代成化年间,龙泉宝剑更是在朝廷御用剑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历代皇帝收藏的宝贵文物。

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龙泉宝剑是中国浙江省龙泉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关于龙泉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
1. 历史渊源:龙泉宝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上,龙泉宝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而备受赞誉。

2. 工艺特点: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严格的工艺要求。

宝剑的材质以铁为主,经过反复锻打、淬火、研磨等工艺处理,使其具有锋刃锐利、寒光逼人的特点。

同时,龙泉宝剑的剑身和柄部常常会有精致的纹饰,这些纹饰也是龙泉宝剑工艺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传承与发展: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是世代相传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艺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在现代,龙泉宝剑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品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礼品、收藏、文化交流等领域。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龙泉宝剑博物馆、开展传承人认定和培训等。

4. 价值意义:龙泉宝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不仅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通过保护和传承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总之,龙泉宝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高峰,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越王勾践剑》 龙泉宝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龙泉宝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龙泉宝剑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精美。

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

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学者郭沫若赞同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的意见,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

而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

后者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

成语“卧薪尝胆”中的男主角勾践嗜好铸剑。

据《拾遗记》记载:“越
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越王勾践剑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

”他还热衷于搜集和珍藏名剑。

当时的宝剑鉴定大家薛烛,当他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稀世之宝。

由于勾践名剑众多,收藏价值极高,并且古代尚武之风浓郁,一把稀世神兵更是世人所追求的。

特别是勾践死后,有许多人士曾绞尽脑汁去寻找他所珍藏的宝剑,但一无所得。

龙泉宝剑各部分名称图示

龙泉宝剑各部分名称图示

龙泉宝剑各部分名称图示
龙泉宝剑上面的各部分都叫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卖宝剑的都不知道,今天查了些资料,做了个图示,给大家了解一下,知道各部分都叫什么,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比较容易明白了,剑道斋原创
剑刃:指剑身两侧边缘用于切割的部分
剑尖:剑身最前面尖锐的地方
剑锋:剑身前端开始收缩到剑尖的部分
剑脊:剑身中间贯穿前后的脊线
护手:又叫剑格,剑镡(xin),连接剑身与剑柄的部分
剑柄:用来握持的部分,里面包着剑茎
剑首:剑柄的头,又叫柄头,剑墩,
剑鼻:系剑穗的部分
鞘口:保护剑鞘入口的装置,一般是金属的
护环:保护剑鞘不变形,开裂的装置,有单环,双环,护环上一般有系带孔以便穿系腰带。

剑镖:又叫剑标,保护剑鞘尖端,防止磕碰损坏的。

系腰带:一般材质是丝带或者铁链,方便宝剑固定在腰带上
剑穗:一般武术表演用的剑上有,刀上的叫刀彩
名牌:记录宝剑名字,或者纯装饰用,一般为金属或者玉石
参考资料:龙泉宝剑。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 龙泉宝剑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 龙泉宝剑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作文400字龙泉宝剑龙泉宝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剑坛之一,其刀剑铭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龙泉宝剑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制作精良,刀身锐利,极具杀伤力。

龙泉宝剑的制作工艺独特,历经千辛万苦。

宝剑的材料必须选择优质的炼钢铁,经过多次锻打工艺才能打造出刀身坚硬、锋利的剑。

而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剑体多次加热并通过冷却来增强其韧性。

剑身需要经过多次打磨和刻画,才能使其外观光滑亮丽,并雕刻上独特的纹饰和花纹,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泉宝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出色的质量,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它的剑柄为玛瑙材质,十分精致。

而剑鞘则采用了优质的木材或兽皮制作,外面还覆盖着一层厚实坚硬的牛皮,既美观又防潮。

整支宝剑的设计简洁大方,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雅致和稳健。

龙泉宝剑不仅仅是一件很好看的艺术品,它还具有实用的价值。

在古代战争中,龙泉宝剑曾作为武器大放异彩。

它们锋利的刀身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战场上的利器。

传说中,有许多勇士们持着龙泉宝剑,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龙泉宝剑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和信仰。

每一把龙泉宝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血与火,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

龙泉宝剑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剑文化,也象征了中国古代人们崇高的美德和品质。

龙泉宝剑的瑰丽外表和深远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在今天,它们仍被许多人所喜爱和珍藏,成为了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界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泉铸剑工艺》庙堂之上,它是皇帝御赐功臣的宝物,王公贵族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权力的化身;江湖之远,它是游侠行侠仗义的象征,文人墨客们游学天下必不可少的腰间配物。

2008年金秋十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龙泉问剑”,龙泉打造金庸笔下的24把名剑和7把名刀,馈赠金大侠,一时传为佳话。

在金庸先生笔下,龙泉宝剑作为侠义的化身,不止一次出现在小说中。

在其名作《笑傲江湖》中,对铸剑谷的描写,更让无数读者神往。

龙泉宝剑和铸剑谷,真的有金庸笔下那么神奇吗?作为中国第一名剑,龙泉宝剑又有着什么样的前生今世?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交界处,境内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以“浙南林海”著称。

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根基和文脉。

剑池湖、剑池亭、欧冶子将军庙等历史遗迹,龙渊街道、剑池路、剑川大道、宝剑园区等路名地名,无不向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

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龙渊剑的传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剑匠师,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晚期,越国有一位杰出的铸剑大师名叫欧冶子,他曾为越王制造了五把价值连城的稀世宝剑。

据说越王得到这五把宝剑后,胜战连连。

欧冶子的名声传到楚国,楚王用珍宝作为礼物聘请欧冶子,请他为自己铸造宝剑。

为寻访铸造铁剑的宝地,欧冶子遍访江南名山大川,经江西、福建来到浙江龙泉境内,见城南秦溪山郁郁葱葱,山侧有湖数十亩,旁有井七口,排列如北斗之状,泉水甘寒清冽,又无鸡啼犬吠,环境幽静,甚宜铸剑。

欧冶子在此经过千锤百炼,取湖水淬剑,又去深山寻来“亮石”磨砺,历经三年的呕心沥血,终于为楚昭王铸造了三把寒光闪耀、锋利无比的绝世宝剑,分别名为龙渊、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记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此地因此取名龙渊,唐时,为避讳高祖李渊之名,改为龙泉。

宝剑因产地为得名龙泉,龙泉因宝剑而名扬四海。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代有名的才子,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美玉生磐石,宝剑出龙渊。

帝王临朝服,秉此威百蛮。

”诗中的龙渊,即今之浙江龙泉。

为什么龙泉自古出产宝剑?其实,欧冶子在龙泉铸宝剑的传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龙泉的确具备了最佳的铸剑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长期处于吴越争霸的战争中,北方常用的矛、戈等兵器,在江南密布的山林和交错纵横的水道中,难以发挥全部作用。

为利于在山地丛林中奔跃和近战,相对短小灵便的剑,则成为军队首选、步战第一兵器。

而龙泉的铁英,则是改变了中国兵器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龙泉在世界兵器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原因。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军队武器的材质以青铜器为主。

作为兵器,青铜的强度和韧性均存在不足,既不锋利,又容易折断,而且制作成本高昂。

欧冶子选择龙泉铸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处有“铁英”,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铁矿石。

此前,欧冶子为越王所铸的“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五把名剑均为青铜材质。

而在龙泉所铸造的龙渊剑,则是中国有史记载来的第一把铁制兵器。

与青铜兵器相比,铁制兵器无论在强度、韧性还是锋利度上,均具有极大的优势。

对于名扬天下的龙泉宝剑来说,只有原材料的铁,还远远不够。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欧冶子是如何知道热处理奥妙的。

我们只知道,他在长期的铸剑工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热处理工艺。

他选择龙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寒泉:在没有制冷工艺的春秋时期,龙泉低温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成了欧冶子铸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热处理液。

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宝剑原铁,在寒泉水中迅速冷却,并将泉水中的矿物质吸附到宝剑表面,从而大大提高宝剑的表面硬度和柔韧性。

成型的宝剑,需要磨出锋利的剑刃,这就要需要归功于龙泉“亮石”了,什么是亮石呢?亮石就是龙泉山石特产的一种上好磨石,用来砥砺刀剑,使锋刃锐利,寒光逼人。

在古人眼里,一把好剑,是日月山川精华孕育的结果。

除了“铁英”、“寒泉”、“亮石”这三大特产,古龙泉地处越之边陲,山清水秀,远离尘嚣,环境优雅,是难得的一方铸剑净土。

这吸引了欧冶子和他女儿、女婿——干将、莫邪等一大批知名铸剑师,在此开炉铸剑,造出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传世宝剑。

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与武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以铁为原材料的龙泉宝剑,成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各路诸侯趋之若鹜。

后世的龙泉宝剑,更多地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精神的寄托,而不是再是战场克敌制胜的武器,这一改变源自于于秦汉时期。

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后,南方战事减少,对剑的需求量大大降低。

而马镫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剑的作用——马镫发明之前,所谓骑兵,不过是骑马到达交战地点后、再下马作战的兵种。

大汉王朝在和匈奴的长期交战中,学会了匈奴人制造马镫的技术。

从此,骑兵可以在马背上对敌展开攻击——大力劈砍的长刀、攻击距离更长的枪和矛,无疑更加适合骑兵作战,而相对短小轻巧的剑,则逐渐退出军事舞台。

相对传统兵器,剑的杀性不重,又兼之携带轻便,佩带有神,使用迅捷,兼具防身与欣赏把玩两大特点,故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冷兵器中,被称作“百刃之君”、“百兵之帅”。

又因为剑的制作难度大大超过其他兵器,成本高昂,只有有权势的人才能获得宝剑。

在一段时间内,剑,成为帝王君主和王侯将相权力的象征。

剑造型修长,携带美观,名士贵族多佩剑妆饰,久而久之剑被大众视作有智慧、有内涵、有身份的兵器。

此外,剑修长光洁的形态颇具优雅气质,自古还受到文人的特殊青睐,所谓“书剑飘零行天下”,历代文人在修文之外,还多以剑习武;不仅以剑抒怀作诗咏叹,更佩带操练。

这种书剑行天下、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追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欧冶子、干将铸剑的传奇事迹,龙渊剑、鱼肠剑、泰阿剑等千古名剑的神奇传说,荆轲刺秦王、项庄舞剑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些千古流传的佳话美谈,更赋予剑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泉宝剑,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中,声名更隆。

南朝诗人车噪从军时,大笔一挥,写到:“雪冻弓弦断,风鼓旗杆折。

独有孤雄剑,龙泉字不灭”;一代文豪李白曾经写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来表述自己的雄才伟略。

著名书法家、诗人虞世南以“古有龙渊太阿,至今擅名天下。

”的诗句来称赞龙泉宝剑。

从龙泉邻居绍兴走出的鉴湖女侠秋瑾,更是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诗句,来抒发自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情。

剑还被赋予了正义、正气的道德伦理色彩。

剑侠小说的出现让剑文化与侠文化融合一体,负剑行侠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当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中,部部有刀光剑影。

而龙泉宝剑,则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名剑。

是的,如果说宝剑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龙泉宝剑,则毫无疑问是爱剑之人的最高追求,剑中圣品。

从春秋战国至清朝末年,龙泉铸剑长胜不衰,至清末,步入顶峰,龙泉数百家剑铺鳞次栉比,铸剑打铁声此起彼伏,“千字号’、“万字号”、“沈广隆”等知名铸剑店铺蜚声四海。

而从铁矿石到名满天下的龙泉宝剑,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涅盘故事呢?一把龙泉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

首先是锻打。

从铁矿石中提炼出的铁块,杂质多、气泡多,并不能用来直接铸剑,这就需要铸剑师们一遍遍将铁块在1300多度高温炉火中烧后,人工锻打,待铁块变长后对折,继续锻打,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将原铁中的杂质和气泡全部打出,成为合格的宝剑原料。

在多次对折和锻打中,多层原铁融合,也在龙泉剑身上形成了若隐若现又千变万化的美丽纹路!其次是夹钢,为了保证龙泉剑的锋利和柔韧兼备,传统铸剑方法,是在两块采用两块硬铁包裹一块软铁的特殊工艺,在剑炉中加热烧红,持续锻打,直至原铁合三为一,龙泉宝剑的剑身方成雏形。

这样的矫健的锻打身影,这样的此起彼伏的锻打声音,在龙泉,已经持续了整整2600多年。

然后是刨锉,用钢锉耐心削锉,打磨剑身,使使其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并且,在削锉中,必须使剑脊须居剑身正中,并成为一条直线,经过刨锉,龙泉剑身已具雏形。

接下来的一道工序是磨光,用金刚沙布裹铁尺均匀磨擦: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

一把上好剑的磨工,少者五六天,多着十多天,是慢工细活,故有磨剑之工倍于锻打之说。

最后经过研磨,剑身呈现出镜面和异光花纹之效果,光鉴可照,寒光逼人,其花自现,极富美感。

所谓“十年磨一剑”,虽然是夸张之词,但一定程度上说明磨剑在制剑工艺上的重要性和所花费的工夫。

磨光之后是镶嵌,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及定制者嘱题之字;工匠镂刻图案,不用描图,只凭一支钢针在宽仅寸余的剑身两面运针自如,这一工序,有绣花的灵巧,其艰难却百倍、甚至千倍于绣花!有的剑要“鎏铜”,即加热剑身,在刻好的图案和铭文处淋上熔化的铜液,冷却后经砂磨修正,剑身上的图样即呈古铜闪亮的装饰效果。

成型的剑身,尚需淬火方能刚柔并济。

传统淬火之法是在“强锻”后,使用特殊淬火剂作“柔化”处理,使剑身刚柔并寓,能屈能伸。

其操作方法看似简单,将已锻好的剑坯烧红,达到一定温度后随即浸入水中或油中急速冷却,以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剑身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如淬火不当,轻者导致剑身性能过硬或过软,重者开裂报废,前功尽弃。

这样的精细工艺,既靠技术,更靠经验与感觉,素来是龙泉宝剑制作过程中的不传之秘。

龙泉宝剑的传统工艺取当地剑池湖之水淬火,这是龙泉宝剑特别坚利的奥秘之一。

最后是钢磨:将已具弹性剑身用钢块磨砺;或用钢尺紧剑身,置于亮石上反复打磨,不用镀镍,龙泉剑身已然青光盈盈、寒气逼人!龙泉剑剑身工艺复杂,剑柄也不遑多让,剑柄由剑首、剑茎、护手三部分组成,既要具有装饰性、欣赏性,又需要平衡剑身重量,使宝剑握在手中,重力相对平衡。

剑首的质材多用宝玉、金或其他纯金属制成,形状和花纹多达几十种,如龙纹环剑首、圆鐏剑首、状圆遵剑首、云团状剑首等等。

剑茎指手握部分之主体,有单、双手之分。

质材有兽角、兽骨、木、玉、木料包裹各类皮革、木料缠绕棉绳、木料加钉铜钉等。

或缀以宝石、金、银等贵金属,彰显主人身份。

护手指剑身与握柄间之突出部分,由于未在全剑的视觉重心,因此多为剑艺师发挥美学艺术的部分,各类奇雕异、美装造型尽在其上。

在龙泉2600年的铸剑史上,一代代铸剑大师们,用着最原始、也最巧夺天工的技艺,为中国铸造出一柄柄传世名剑。

这样铸造出来的龙泉宝剑,真的如传说中既柔韧又锋利,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吗?首先是柔韧性实验。

在台虎钳上,普通工艺剑弯曲到30度即从中折断;而龙泉宝剑,可以轻松弯曲至90度,松开双手,剑身迅速回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还有一种能屈能伸的软剑,“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双手可将剑卷曲360度成一圆圈,束在腰间像一根腰带。

左手一松,“嘘”地一声,宝剑弹回原状,挺直如故。

武术健儿手舞一把软剑,嗖嗖之声中剑光如电,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