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的经典轶事

合集下载

民间有传说,顺治帝并没有死,而是为了董鄂妃出家当了和尚

民间有传说,顺治帝并没有死,而是为了董鄂妃出家当了和尚

民间有传说,顺治帝并没有死,而是为了董鄂妃出家
当了和尚
本文导读:他十四岁与表姐妹博尔济吉特氏大婚,时为顺治八年八月。

而其皇长子牛钮,出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日,生母为顺治庶妃巴氏。

皇长女生于顺治九年三月,生母为庶妃陈氏。

皇长子和皇长女皆为顺治大婚不久,也就是说顺治帝在大婚前,就已使两个庶妃致孕。

那时的顺治,也就十三岁。

虽然皇长子和皇长女不久夭折,但无疑顺治很早就已早熟,具备了旺盛的生育能力。

清朝的皇帝多为早婚早育,顺治之父皇太极十七岁生育皇长子豪格,顺治之子康熙十四岁生第一子承瑞。

虽说顺治最爱董鄂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于顺治十五年正月夭折,董鄂妃此后一病不起。

然而,在董鄂妃重病期间,顺治帝又先后使几个嫔妃怀孕生育:庶妃唐氏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生皇六子奇绶,庶妃钮氏于顺治十七年四月生第七子隆禧、庶妃穆克图氏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廿三生第八子永干。

情爱是情爱,性爱是性爱,顺治帝并没有因为心痛董鄂
妃的病情恶化,而停止与其他后妃的性生活。

即便顺治帝使董鄂妃怀孕时,他也同时使两个庶妃受孕,纳喇氏所生的皇六女、陈氏所生的皇五子,与皇四子差不多同期出生,便是一个顺治专情但滥性的证明。

历史趣谈:皇帝为一个女人出家然后又为一个和尚不出家了

历史趣谈:皇帝为一个女人出家然后又为一个和尚不出家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帝为一个女人出家然后又为一个和尚不出家了导语: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冲龄继位的少年天子。

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4年,却给后人留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冲龄继位的少年天子。

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4年,却给后人留下不少疑问,甚至他的最终归宿,也迷雾重重。

我一直觉得顺治其实并不适合当皇帝,却是个愿意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这样一个性情中人其实更适合做一个艺术家。

特别是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虽然贵为天子也难免为情所困,不爱江山爱美人。

当初的董鄂妃是顺治的嫂嫂,不过顺治皇帝再见到她的那一刻就不可自拔了,他为了爱情无所顾忌,排除众议把董氏接进宫,他的哥哥也因此而死。

据记载,当初顺治在遇到董鄂妃之前就已经决定要出家了,别人怎么劝都没用,不过他遇到了那个让他一见倾心的女子,就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顺治一心一意的宠爱董鄂妃,想要在险恶的深宫里护她周全,不过董鄂妃身体孱弱,终于还是去世了。

董鄂妃的去世给了顺治皇帝极大的打击,他给了董鄂妃一场前所未有的葬礼,甚至逼着朝臣为董鄂妃抬棺,逼着大臣的家属为董鄂妃哭丧,董鄂妃的事让顺治有些失去理智;他似乎有些看破红尘,出家的念头又冒出来了。

顺治皇帝一直崇尚佛法,而溪森和尚就是一直为顺治讲经的人,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开始频繁的拜访溪森和尚,或许他能够在溪森和尚的佛经里求得身心的平静吧。

溪森和尚本来也是名门公子,后来剃度出家,可能顺治觉得自己与溪森和尚有几分相同之处(虽然说顺治的这个名门有点太大了)所以顺治十分信任溪森和尚。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隔个一两天就要去拜访一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关于历史上清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几百年来经久不衰。

那么历史上,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共有四位姓董鄂的妃子。

但如果不特别指明,一般说到董鄂氏时,都是指后被追封为孝献皇后的董鄂氏。

这位董鄂氏,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只记着她是正白旗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性资敏慧,轨度端和”(1),所以在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被立为贤妃,时年十八,由此可以推知她应生于崇德四年,小福临一岁。

入宫同月二十八日福临就拟晋封她为皇贵妃,定于十二月初六行册封礼。

上谕中说皇贵妃的职责是“首襄内治”(1),也就是仅次于皇后的“副皇后”了。

实际上,皇贵妃的册封典礼异乎寻常地隆重。

在十月,福临先定赏鄂硕夫妇的礼物为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一,银盆一,缎八百疋,布一千六百疋,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

这比他两年多以前聘第二位皇后的妹妹为妃时出的聘礼多了数倍。

其中自然有清初诸项典章制度还不健全的原因,不过从议定仪注,到行礼,到大赦天下,上皇太后尊号,再大赦天下,册封皇贵妃的整个过程都透出福临的郑重其事。

董鄂氏是《世祖实录》中记载的惟一一位经正式朝廷大典册封的妃子,其地位非一般妃嫔可比。

册封典礼在十二月初六日(1657年1月19日)举行,福临先期遣官告祭太庙。

当日福临在南苑,在多位大学士和礼部官员的参与下完成了十分繁琐而庄重的册封仪式,次日宗室觉罗以及满朝文武按品级或齐集午门或齐集天安门外,行三跪九叩头礼,然后宣诏,以册封皇贵妃故大赦天下,是为殊宠。

福临在大赦诏书中说“赞理得人,群情悦豫”(1),表达了得封董鄂氏带给他的喜悦。

第二年正月,福临晋封董鄂氏的父亲一等精奇尼哈番(《实录》作三等,《清史稿》作一等)鄂硕为三等伯。

同年九月内大臣三等伯加一级管牛录鄂硕卒,因长子不久后亦亡,爵位由其少子费扬古袭(2)。

十月荣亲王生,同月追赠鄂硕为侯。

顺治十五年正月荣亲王卒。

历史趣谈:痴情一生的顺治皇帝辜负了多少女人

历史趣谈:痴情一生的顺治皇帝辜负了多少女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痴情一生的顺治皇帝辜负了多少女人
导语:世人皆知顺治皇帝一生挚爱董鄂妃,甚至还有许多野史猜测顺治不是死于天花,而是不堪董鄂妃病逝的打击,选择了出家,从此一心向佛,再不理尘
世人皆知顺治皇帝一生挚爱董鄂妃,甚至还有许多野史猜测顺治不是死于天花,而是不堪董鄂妃病逝的打击,选择了出家,从此一心向佛,再不理尘世纷杂。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歌颂过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也有许多网络小说,或者穿越重生小说,都会选择他们的故事作为题材,在小说中还二人一个白头到老的夙愿。

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顺治皇帝的深情,因着董鄂妃盛宠的风采,让我们忽略了在顺治爷的后宫里,也还有着40几个寂寞孤独的女子,等待着帝王的宠幸。

说顺治痴情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他心头的那颗朱砂痣以外,他的后宫妃嫔是历代皇帝中最少的。

其中皇后四位,皇贵妃也有三位,我们所知道的董鄂妃是皇贵妃董鄂氏,还有五位嫔妃和若干淑妃。

第一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生卒年不详,史料上对她的记载少之又少,传说她是孝庄太后的侄女。

顺治六岁登基,16岁时就将其降为静妃,从此皇家典籍中再无她的一丝笔墨,年纪轻轻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第二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前废后的堂侄女,于顺治十一年入宫,是顺治皇帝唯一善终的皇后。

顺治驾崩,康熙继位后,将其与生母孝康章皇后并尊,称为母后皇太后,一生没有子女,却在后宫斗争中,稳住了自己的后位和尊荣。

第三位:端敬皇后、原皇贵妃董鄂氏,抚远将军费扬古的姐姐,是顺治皇帝挚爱一生的女人。

史书记载董鄂妃端庄贤惠,侍奉长辈谦恭细致,对晚辈亲切温柔,顺治每每出行必与其协同,因儿子病逝而大
生活常识分享。

发生在故宫御花园的故事

发生在故宫御花园的故事

发生在故宫御花园的故事
故宫御花园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位于故宫博物院内,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

在御花园内,发生过许多故事和传说,以下是其中几个。

1.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据传,顺治皇帝与董鄂妃在御花园内相遇,两人相爱并
秘密结婚。

然而,由于皇室内部矛盾和政治斗争,董鄂妃最终被迫离开皇宫,顺治皇帝也因此出家为僧。

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是清代宫廷传说的经典之一。

2.乾隆皇帝与和珅的恩怨情仇: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和珅是他的宠臣之一。

据传,和珅在
御花园内为乾隆皇帝建造了一座“西洋水法”喷泉,以展示他的才华和忠诚。

然而,后来和珅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引起了乾隆皇帝的不满和猜忌。

最终,和珅被赐死,而乾隆皇帝也在晚年陷入了对和珅的追忆和悔恨之中。

3.光绪皇帝的“珍妃井”传说:光绪皇帝在位期间,与珍妃相爱并秘密结婚。

然而,由于
政治原因和宫廷内部矛盾,珍妃被迫投井身亡。

据传,珍妃井就位于御花园内,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原貌。

每逢夜晚,人们还能听到井中有哭泣之声,这个传说也成为了故宫御花园内最为神秘的故事之一。

以上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故宫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李尚英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代皇帝。

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继承帝位,翌年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终年24岁。

勤学苦读的少年天子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沈阳暴死,未立嗣君。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满洲皇室、贵族内部发生了十分尖锐而又激烈的冲突。

其时,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是帝位的主要竞争者。

皇太极的长兄、礼亲王代善和两黄旗大臣索尼等人力主立豪格为帝,多尔絮萎同竺兄弟阿济格、多铎拥有两白旗,两白旗坚决反对豪格嗣帝位,而拥戴本旗首领多尔衮。

双方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

诸王贝勒于崇政殿商议册立时,皇太极的亲信将领佩剑而前,坚决表示:“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从帝皇太极于地下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感到自己并不占有优势,于是提出立皂太极第九子、不满六岁的福临为帝,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声称待到福临年长后即归政。

这一折衷方案被诸王贝勒接受,从而避免了满洲贵族的分裂。

在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即由多尔衮实际执掌军政大权,福临只不过“拱手以承祀”,听任叔父摄政王后又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连皇帝的宝玺也搬到多尔衮的家里。

顺治元年1644年夏,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接引下率八旗劲旅入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

这年九月,福临和清皇室人员从沈阳抵达北京。

十月初一,福临亲到南郊告祭天地后,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福临虽然君临天下,但毕竟仍是幼童,在宫廷之中无所作为。

多尔衮权势煊赫,时时觊觎着帝位,为了孤立福临。

首先制造种种借口,要杀掉曾和他竞争帝位的豪格。

福临得知消息,涕泣不进食,愤怒地说:“豪格以我异母兄弟,故如是清杀耶!”多尔衮等人只得让步,但豪格被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后被指令率兵镇压张献忠农民军,以立功赎罪。

此后,福临与其母孝庄皇太后也被分官而居,数月方得一见。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历史故事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历史故事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历史故事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令⼈羡慕的,顺治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对于董鄂妃却是⽤情⾄深的。

下⾯就跟⼩编⼀起来看看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历史故事吧!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历史故事 顺治帝⼀⽣册⽴了两位皇后,⼀位是他母亲的侄⼥博尔济吉特⽒,和顺治帝是亲上加亲,在顺治帝⼗四岁的时候,两⼈便举⾏了婚礼,到了顺治帝即位之后,册⽴为皇后。

这位皇后并不受顺治帝的垂爱,因为她⽣性嫉妒,⽓量狭⼩,不能容⼈,⽽且喜欢过奢侈的⽣活,让崇尚简朴的顺治帝很是厌恶。

再加上这门婚事是多尔衮⼀⼿操办,年轻的顺治帝并不喜欢压在⾃⼰头上的摄政王多尔衮,认为他有觊觎帝位的嫌疑。

从飞扬跋扈的博尔济吉特⽒⾝上,顺治帝总是隐约可见多尔衮的势头,便对她更加敬⽽远之。

在结婚两年后,顺治帝最终还是痛下决⼼,不顾朝⾂反对,以志趣不合为由,将博尔济特吉⽒降为了静妃。

另⼀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是科尔沁部镇国公后封贝勒卓尔济之⼥,在顺治⼗⼀年(1654)五⽉被聘为妃,六⽉册封为皇后。

但是顺治帝对她依然不满意,但⼜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废掉她。

加上这个皇后虽然不讨皇帝喜欢,却有太后呵护,所以没有被顺治帝废掉,⽽是⼀直活到了古稀之岁,也算是完满的⼀⽣了。

直到董鄂妃进宫之后,⼀向挑剔的顺治帝才算满意了。

他对貌如天仙的董鄂妃⼀见钟情,很快便坠⼊情⽹。

董鄂妃进宫之后便被封为贤妃,短短⼀个⽉后,便被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之上者”为由,晋封为皇贵妃。

如此快的升迁速度,在历代后宫中都极为罕见。

因为顺治找不到理由废掉孝惠章皇后,便特意为董鄂妃举⾏了⼗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其排场之⼤,堪⽐皇后的册⽴仪式,之后还按照封后的⼤礼颁恩诏⼤赦天下。

此举在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仅此⼀次。

⾜见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恩宠程度。

婚后的⽣活⼗分甜蜜,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增⽆减,简直到了⾔听计从的程度。

幸好董鄂妃不是妲⼰、妺喜那样的⼥⼈,她从⼩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的职责所在,便利⽤⾃⼰对顺治帝的影响⼒,时时规劝他做⼀些对国计民⽣有益的事情,纠正他不好的习惯和脾⽓。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顺治(一)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顺治(一)

顺治(一)天资聪颖却年少气盛顺治皇帝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少年天子性格上有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

顺治的生母,就是有名的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她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住在永福宫,被封为庄妃,所以称她为永福宫庄妃。

皇太极登极为天聪汗时,她才14岁。

夫君死得太早,刚满30周岁就守寡,是她的不幸;但她的大幸却是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则做了皇太后。

庄妃本身不是皇后,儿子也不是皇长子,却一口吞下两枚幸福之果——儿子做皇帝和自己当太后。

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母慈子孝、关系融洽。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关于顺治皇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仅有四句话的记载: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这也是例行公事;第三句记载:“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这仍是例行公事;第四句记载:“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

”仅仅以上四句话、60个字而已。

而同一篇传记,记载康熙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从中隐约透露出顺治同母后的关系并不太协调。

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

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

顺治亲政,册为皇后。

小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贵族,从小娇生惯养,顺治皇帝并不喜欢。

虽然勉强成了亲,但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顺治不顾母后和大臣的反对,强行废掉了皇后。

直到顺治病危的时候,被废的皇后想要见他一面都不被允许。

第一位皇后被废八个月后,孝庄太后又将自己娘家侄子绰尔济的女儿、自己的侄孙女选聘为顺治妃,后立为皇后,史称孝惠章皇后。

不到四年,皇帝又要废后,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在立后问题上母子产生了不小的矛盾,按照常理,不喜欢皇后冷落也就是了,后宫粉黛,佳丽如云,并不一定非要闹到废后的地步,这样大家面子上也都不好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治皇帝的经典轶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
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

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1653年)为
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

十四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

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

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

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

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

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
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享年二十四岁。

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出家之谜顺治帝与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聪,福临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

福临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福临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

”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溪森。

顺治就跟溪森一块谈话,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

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

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要出家。

后来他就找了溪森说我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

溪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

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

这样,就找了溪森的师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烧死。

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
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爱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闷。

优遇洋人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

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

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

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

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国的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给治好了。

不仅如此,汤若望还神奇地治好了顺治帝的未婚妻博尔济吉特氏的病,所以,汤若望被破例邀请参加顺治帝的大婚典礼。

更为重要的是,皇太后尊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则尊称他为“玛法”。

汤若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以什么功德而成为一名受人青睐的皇室成员? 汤若望(1591—1666),字道未,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天主教神父,耶稣会修士、学者、传教士,中国明清两朝官员。

汤若望于1618年前往中国传教,1620年到达澳门,在那里学习中文。

1623年来到北京,开始他漫长的北京生涯。

期间,明朝政府为阻止清军入关,他曾受明朝廷命令制造火炮。

清军入关后,投归清朝,被御封为钦天监监正。

1644年清兵占领北京,需要颁布新的历法,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历书”获得颁行,即《时宪历》。

汤若望深得顺治帝的信任,顺治十二年(1655)受封为通政使,晋一品,封赠三代。

就是这样一位洋人,因他的医术、天文知识
而获得了顺治帝的信任。

仅仅凭借这些,还远远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汤若望参与了清朝的政治生活,得到了顺治帝的高度信任。

顺治帝对汤若望的信任有一个故事。

多尔衮专制时代,人们只知道有摄政王,不知道有当今天子。

多尔衮气焰熏天,朝野内外趋炎附势之徒比比皆是。

可是,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冷静观察,说出了一句语破天惊的话:“多尔衮不会长寿,会早死的。

”这句话,在魏特的《汤若望传》中有记载。

当时,年幼的顺治帝听到汤若望这个预言,很是惊诧,觉得这个洋人真的不可思议。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预言给了小皇帝信心,他渴望汤若望的预言早日实现,渴望多尔衮早日死亡,这样自己的苦日子就可以熬到头了。

果然,多尔衮不久暴亡,年仅39岁,应验了汤若望的预言。

于是汤若望进入了顺治帝的视线之内,并认为他是一个神奇的人。

也因为如此,汤若望获得了顺治帝特殊的恩宠:一是大庭广众之下称之为“玛法”。

二是免除跪拜之礼。

这是最难得的殊荣,之前也只有多尔衮有过。

三是顺治帝亲临汤若望的馆舍。

据统计,在两年间,顺治帝曾24次亲临汤若望的馆舍,两个人交谈时,汤若望就盘着双腿和顺治帝交流,当双腿麻木时,顺治帝还亲自上去帮扶。

可见,两个人是亲密无间的家人关系。

四是赏赐罕见。

皇上不仅赏赐给他珍玩,还把自己亲手绘画的扇子赏给他。

诰封三代,赐封他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

把他的官阶也由正三品的
通议大夫晋升为正一品的光禄大夫。

顺治十一年,又在阜成门外赏赐给他大片的坟地。

五是赐号“通玄教师”。

顺治十年三月初二,十六岁的顺治帝赏赐汤若望“通玄教师”称号,加俸一倍。

正直、善良、勇敢的汤若望做了很多事,让顺治帝很不开心。

比如,汤若望曾经进言,规劝年轻的皇帝要改掉好色的坏毛病。

资料记载当时顺治帝十分恼怒:“可是,皇帝在敬聆他读谏书时,竟羞怒了起来。

”顺治皇帝被说得面红耳赤,强忍愤怒。

汤若望见状,也就默默地走开了。

可是,顺治帝大概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召回了汤若望,表示自己今后会改正错误。

这就是顺治帝的洋爷爷,一个令他可以改过自新的洋人。

不幸婚姻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

一位是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

顺治亲政,册为皇后。

由于对多尔衮怀恨在心,他对这位皇后并不满意,多尔衮死后,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

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

六月,册为皇后。

她不久又受到福临的责斥。

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真正视为知己的是董鄂妃,即后来追封的孝献皇后。

年轻的福临对董鄂妃一见钟情,有几件事可以说明这位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

独宠鄂妃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
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

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

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
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
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死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

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