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合集下载

2.7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2.7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左图为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同一主族,周期数(分子量) 越大,氢化物的沸点就越高;
但 常地过高。
的沸点反
这是为什么呢?
氢键的形成
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氢键的定义: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 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 间的作用力。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 键
教学目标
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氢键的存在 。
学会氢键的表示方法,会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了解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共价键的区别 。
教学重点
氢键的形成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教学难点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__德__华__力___ ; 范德华力的大小主要受相__对___分__子__质__量___和分__子___极__性___影响 ;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大___ ; 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物__理___性质,例如熔__沸__点___ 。
三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作用力的比较
练习
4.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1)氢键是化学 键 (2)甲烷可与水形成氢 键 (3)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 力 (4)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分子之间 存在氢键
练习 5.你从下面两张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如何用分子间力解释图 中曲线的形状
拓展练习
B
B.分子间能形成氢 键C.分子间不存在范德华 力D.能溶于水,不溶于乙 醇
拓展练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HF、HCl、HBr、HI的熔、沸点升高只与范德华力大小有 关
C.乙醇与水互溶可以用“相似相溶”和氢键来解 释 D.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熔点 低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广泛存在及其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的影响。

2、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特点以及氢键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影响。

3、了解范德华力、氢键与化学键的关系,会区分范德华力、化学键与氢键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熔沸点变化的原因【教学重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本节知识框架分子间普遍存分子间前预习区】范德华力【课1什么是范存在于某些原德华子或分子之间华力对物质的性质何影响?^氢键J物质熔点、沸点以及溶解度等性质2、氢键是化学键吗?氢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氢键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分为哪几类?3、 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是什么?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同学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卤素单质熔化或气化时破坏的微粒间作用力是什么?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有怎样的变化规律?(2 )导致卤素单质熔、沸点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与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规律有怎样的关系?【预习达标区】1、下列氢化物在液态时, 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的是 ()A. HF B.H 2O C .NH D .CH2、 在 HCl 、 HBr 、HI 、HF 中, 沸点最低的是()A. HFB.HCl C.HBrD.HI【课堂互动区】【问题组1】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1. 比较CO 和CS 、CO 和ChHCHO 常温下的状态,判断这两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

2. 两组物质熔沸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范德华力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以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识梳理1】升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的结果;例如, F 2、Cl 2、B 「2、I 2分子间作用力越来越 __________ ,熔沸点越来越__________ 。

3、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其影响规律是:①范德华力弱的时候物质一般呈 ___________ 态,强的时候一般呈 _______ 态氢键又可以②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_____________ 。

高中化学第5章 第30讲 配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 超分子---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高中化学第5章 第30讲 配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 超分子---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30讲
配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 超分子
复习目标
1.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配合物的组成。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特征、实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内容索引
考点一
配位键 配合物
考点二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 的性质 超分子
答题规范(4)
分子结构与性质简答
3.超分子 (1)概念 超分子是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分子通过 分子间相互作用 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2)超分子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超分子内部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结合,包括氢键、静电作用、疏水作用以及一 些分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弱配位键等。 (3)超分子的应用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子设计,有序组装甚至复制出一些新型的分子材料。
_增__大__,__沸__点__升__高___。
(4)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硅烷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 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硅__烷__为__分__子__晶__体__,__随__相__对__分__子__质__量__的__增__大__,__分___子__间_ _作__用__力__增__强__,__沸__点__升__高___。
_非__极__性__键__或__极__性__键___ _不__对__称___
(2)分子的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非极性 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 于 极性 溶剂。 ②若溶剂和溶质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 增大 。 ③随着溶质分子中憎水基个数的增多,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如甲醇、乙醇和 水以任意比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3)分子的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 互为镜像 ,却 在三维空间里不能叠合,互称手性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 手性分子。

第四章 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汇总

第四章 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汇总
分子间范德华力的大小可说明共价化合物间 的物理性质差异:
如,熔点、沸点的高低,溶解度的大小, 液化、结晶现象及相似相溶原理 ••• 等等。
问题: 决定物质熔点、沸点的因素还有哪些? 如: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
4-3 离子的极化
来自异号离子的电场作用使离子的电子云偏 离球对称,产生诱导偶极矩的过程称离子极化。
(b) 阳离子的壳层结构对极化力大小的影响:
> > 18e 、(18+2)e 、氦(Li+)
壳层结构的阳离子
(9~17)e 不规则 构型的离子(d 区)
8e稀有气体 构型的离子
(c) 复杂阴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较小(如 SCN-),但电荷高 的复杂阴离子有一定的极化作用(如 SO42-和 PO43- )。
分子间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其结合能一般 小于40kJ·mol-1,比化学键能小1~2个数量级。
但范德华力是决定共价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高低、 溶解度大小等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子间力的性质属于电学性质,分子间力的产生与分 子的极化有关。对于范德华力本质的认识是随着量子力学 的出现而逐步深入的。
范德华力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取向力(极极):
永久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 +-+ -+
取向力 - +- +
诱导力(极非极,极极): 诱导偶极同极性分子的永久偶 极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
++ 诱导力
色散力(所有分子间均存在): 由于存在“瞬间偶极”而产生 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范德华引力的特点: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表4-13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1.3.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1.3.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课件
相互作用的大小不同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把分子集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
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很多,是一种柔弱的相互作用,它主 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 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很小(一样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 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样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类似的物质,相对分子 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 素单质:
又如气态氢化物:
但是:
讨论:
2、氢键
为何HF、H2O和NH3 的沸点会反常呢?
定义:由于氢原子的存在而使分子间产生的一种 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
(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很多,比分子 间作用力稍强,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
(2)形成条件:氢原子与得电子能力很强、原子半径 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分子间 易形成氢键。
(3)特点:具有方向性。
(4)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 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 由于固体融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和氢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以有离子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气态物质中一定有共价键 C、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 高二化学同步优选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 高二化学同步优选备课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科学 . 技术 . 社会
生命体中许多大分子内也存在氢键,没有氢键 ,就没有生命!
LO0G1 O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 种特殊的化学键 战B.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强度弱 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物质的结构 和性质
第三章
第3节 分子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第3课时 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 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 存在及重要作用。
LOGO
有一种神奇的力,让壁虎可以飞檐走壁
复习 回顾
LOGO
有一种神奇的力,让水气液化成滴,这是什么样 的力?
一、范德华力
1.定义: 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范德华力。
【注意】 微粒间
①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2个数量级。 作用力
能量 kJ·mol -1
②分子之间都存在范德华力。
化学键 100 - 600
③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范德华力。 ④范德华力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范德华力 2 - 20
氢键的形成需要电负性大的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需要另 一个分子提供一个H,所以氢键的个数取决于电负性大的 原子含有的孤电子对数,和分子中所含的H原子的个数。
1 mol H2O 中最多可以形成 2 mol 氢键; 1 mol HF最多可以形成 1 mol 氢键; 1 mol NH3 最多可以形成 1 mol 氢键
LOGO
思考 讨论
1、HI、HBr、HCl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之间范德华 力有什么变化规律,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

高中化学: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知识详解]一.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2.实质:一种电性的吸引力.3.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4.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和分子之间.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作用力,它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但对处于一定聚集状态的物质而言,单凭化学键,还不足以说明它的整体性质,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较弱的作用力。

物质熔化或汽化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凝结成液体和固体也是靠这种作用力。

除此以外,分子间的作用力还是影响物质的汽化热、熔化热、溶解黏度等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俗称范德华力)和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约为十几至几十千焦,比化学键小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三个部分: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其中色散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一般说来,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分子间距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物质熔化或汽化所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所以物质的溶沸点升高温度止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熔温度尺200 150叫0 -50 -100 -150 -200熔叫相对分子质■筑卤化碳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概念 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能量 较大很弱性质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氢键一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氢键是指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主要指N 、O 、F )相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必须是含氢 化合物,否则就谈不上氢键。

高中化学之化学键知识点(3篇)

高中化学之化学键知识点(3篇)

高中化学之化学键知识点(3篇)一、离子键1. 定义: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它通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

2. 特点:完全电离: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通过电荷的吸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

高熔点:由于离子键的强电性,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子键化合物可以完全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3. 形成过程: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正负离子之间通过电荷的吸引形成离子键。

4. 举例: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二、共价键1. 定义: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2. 特点:非完全电离:共价键中,电子是共享的,不是完全转移。

低熔点: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部分电解质:共价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能部分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3. 形成过程:非金属原子通过重叠的原子轨道共享电子,使每个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排布。

4. 分类:单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

双键:两个原子共享两对电子。

三键:两个原子共享三对电子。

5. 举例:甲烷(CH4)、乙烯(C2H4)、氮气(N2)等。

化学键知识点二:极性键与非极性键一、极性键1. 定义:极性键是指两个不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由于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电子在键中不对称分布,产生部分正负电荷。

2. 特点:电子密度不对称:在极性键中,电子更倾向于靠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轴向分子:极性键的分子通常具有轴对称性,极性方向沿键的方向。

3. 举例:水(H2O)、氨(NH3)等。

二、非极性键1. 定义:非极性键是指两个相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在键中均匀分布,无电荷分离。

2. 特点:电子密度对称:在非极性键中,电子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非轴向分子:非极性键的分子通常不具有轴对称性。

3. 举例:氧气(O2)、氮气(N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
(1)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
(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3)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
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
键;
(5)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4.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

5.配位键: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1)孤对电子:原子最外层存在没有跟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

(2)虽然配位键和其它键的形成不同,但一旦形成后则与其它共价键无任何区别。

6.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卤素单质: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1)形成条件:原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X,(N、O、F)与H原子形成强极性共价键,与另一个分子的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Y (N、O、F),在分子间H与Y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形成氢键
(2)表示方法:X—H…Y—H(X.Y可相同或不同,一般为N、O、F)。

(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4)特征:具有方向性。

(5)氢键作用:使物质有较高的熔沸点(H2O、HF 、NH3)使物质易溶于水
(C2H5OH,CH3COOH)解释一些
反常现象。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

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

这是因为固体熔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