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案和练习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导学案

请同学们结合P23第2段内容,思考对于组成和结构的物质,如何比较熔沸点高低?
比较HCl、HBr、HI的熔沸点。
3.氢键:请同学们结合P24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勾画氢键定义,氢键是化学键吗?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勾画)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定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三种作用力的比较
难点:正确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键的断裂和形成
【导学流程】
1、基础感知
1.分子间作用力:请同学们结合P23科学视野第1段,勾画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
1)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键吗?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共价单质间、共价化合物间、稀有气体间,思考:氯化钠熔化、干冰熔化分别破坏什么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课本23页,能熟练说出分子间作用力定义、存在范围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熟练比较物质的熔沸点高低;
3.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4页内容,能说出氢键存在范围、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及表示方法;
4.学生通过教师讲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能多角度比较三者。
3)哪些物质存在氢键?
4)比较HF、HCl、HBr、HI的熔沸点。
5)勾画水变成冰体积增大原因。
6)氢键表示方法为X-H…Y,X、Y均可以代表N、O、F,请表示出液态HF中的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氢键的概念和特点;3.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形成条件;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PPT、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器材。
2.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以下问题:为什么氢气和氧气能够形成水分子?为什么冰能够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Step 2:概念解释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种类(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相关的实际现象,如固体的熔点和沸点、液体的表面张力、气体的压力等。
Step 3:氢键的引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氢键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物模型或示意图展示氢键的形成过程,并与学生讨论一些能参与氢键的分子,如水分子、酒精分子等。
Step 4: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条件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条件,如分子间距离适中、分子极性等,并通过实例解释为什么只有特定的分子能形成氢键。
Step 5: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次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可以选择的实验内容有:酒精溶液的捻丝现象、水滴的形成、冰的浮力等。
Step 6: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尝试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解释这些现象,如水的表面张力、蜜蜂在花朵上爬行等。
Step 7:学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理解。
例如,将酒精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观察其在玻璃片上扩散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Step 8:知识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对于未完全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确保学生对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四、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的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介绍其特点、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1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精)

4.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溶解性;分子极性相近的物质容易互溶。即“相似相溶原理”
(2)熔点、沸点:一般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强,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三)氢键
1.问题:同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和熔点一般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高,但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和熔点却反常的高?
组织教学
展示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模块
分子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案例:以O2、N2、H2为例,分析键的非极性导致分子的非极性,从H2O、HCl等键的极性导致分子的极性,由此引出什么是非极性分子?什么是极性分子?
问题:
(1)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极性间有何关系?
(2)取向力存在于哪类分子之间?
(3)诱导力存在于哪类分子之间?
氢键的强弱顺序:F—H···F > O—H···O > N —H···N
2.氢键形成的条件:
(1)成键的一方必须有H;
(2)成键的另一方的原子电负性大而半径小,而且具有孤对电子。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举出更多能形成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实例。
3.问题:氢键的类型有几种?
4.问题:氢键对物质性质的有哪些影响?
练习:
1如果水中不存在氢键,地球上是否有人类?为什么?
2.在BCl3、H2S、CCl4、CHCl3四种分子中:是极性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l4与I2分子间存在什么作用力?CCl4与H2O分子间存在哪些作用力?乙醇分子与H2O分子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小结:
1.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2.氢键的概念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布置作业:P32——34
检查学生出勤和上课准备情况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分子间作用力NH3、Cl2、CO2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后由不规则运动的混乱状态转变为有规则排列的固态。
这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作用力,能把它们的分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我们知道,化学键是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起来要弱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影响。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见图1-8),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见图1-9)。
二、氢键前面已介绍过某些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以及它们的熔点和沸点也随着升高的事实。
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与以上事实不完全符合。
让我们来看一下图1-10。
从图上可以看出,NH3、H2O和HF的沸点反常。
例如,HF的沸点按沸点曲线的下降趋势应该在-90℃以下,而实际上是20℃;H2O的沸点按沸点曲线下降趋势应该在-70℃以下,而实际上是100℃。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
经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
在HF分子中,由于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F原子,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F原子吸引,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
这个半径很小、带部分正电荷的H核,与另一个HF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相互吸引。
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
氢键的教案

氢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特点。
(2)学会运用氢键理论解释一些物质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氢键的内涵和作用。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氢键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氢键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特点。
(2)学会运用氢键理论解释一些物质的性质。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氢键的内涵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氢键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氢键的作用。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氢键,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氢键的内涵。
(2)组织学生进行氢键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氢键的内涵。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氢键的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
(3)讨论:分组讨论氢键的作用和应用,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氢键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氢键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力。
第四章三节化学键知识讲解及练习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的物质及形成过程。
【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②结构式,如H—Cl③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考点二: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定义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相同成键条件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存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某些化合物中实例H—Cl H—H、Cl—Cl共价键一般是在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但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如AlCl3等。
考点三: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坏共价键(如NaHCO3)一般不破坏共价键实例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中要点诠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的影响;2.认识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特点,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能说明氢键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的影响。
3.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氢键对于水的特殊性质的影响作用。
4.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对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联想·质疑】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物质,也是生命必须的物质之一,但它却非常的“与众不同”:你注意到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有什么反常之处吗?1.由2个H和1个O组成的H2O分子,相对分子只有18,但是它常温下呈液态,熔点、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物质高出许多。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通常是体积变小,但水结冰后体积却变大,如果是在密闭容器里结冰,甚至可能将容器撑破。
3.另外,在氧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硒化氢(H2Se)、碲化氢(H2Te)都是气体,只有水以液态存在。
按照一般规律,水的沸点应该低于硫化氢的沸点,但事实却相反。
这是为什么?二、讲授新课【讲述】水的熔点和沸点的反常现象以及水分子和冰晶体的性质使人们推想,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以外还存在其他作用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变得更强,造成水的熔点和沸点反常升高。
这种作用力称为氢键。
1.什么是氢键【提问】氢键的形成原理,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是怎样呢?【讲解】在水分子中,氢原子以共价键与氧原子结合。
氧元素的电负性很大,在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氧原子强烈吸引共用电子,使之偏向自己,从而使自身带有部分负电荷,同时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当一个水分子中的这种氢原子和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接近时,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允许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充分接近它,并产生静电作用形成氢键。
10--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三课时【学习目的】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含义与氢键的判断2、强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学习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应用【学习难点】氢键的判断【新知学习】一、化学键:1、定义: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2、分类:、、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4、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和新键的。
二、分子间作用力①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②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等物理性质,化学键属分子内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越大,分子间作用力,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④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
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三、氢键①概念:像、、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②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更多的能量。
【注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由于作用力较弱,都不属于化学键!四、知识整理1、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离子键的存在范围】(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2)、活泼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之间;(3)、活泼金属阳离子与OH—之间;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叫电子式掌握NaCl/MgO/K2O/CaCl2/Na2O2/NH4Cl/NaOH 电子式的写法3、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掌握NH3,CH4,CO2,N2,O2,HClO,H2O2电子式的写法4、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键,可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中)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极性键,只存在与化合物中)(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注意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写法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特点:1)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分子(包括稀有气体)之间3)变化规律: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I2>Br2>Cl2>F22、氢键NH3、H2O、HF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注意: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看做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2)NH3、H2O、HF的分子之间既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又存在氢键3)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影响。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 Ca(OH)2B. MgCl2C. H2OD. NH4Cl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B.一定是共价键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B. 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4.(2012·海南)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4Br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D.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5.(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D.H2O的电子式为.... H:O:H-+⎡⎤⎢⎥⎣⎦6.(2012·大纲版)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2012·山东)9.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ⅠA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质最强的元素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8.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A CO2B NH3C H2OD H2S9.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元素Y原子次外层与元素X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X、Y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X和Y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F2 B.MgCl2 C.CaCl2 D.CaBr210.下列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能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六氟化硫B.二氟化氙C.三氟化硼D.四氯化碳11.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Z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它的共价键属于(填:极性、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会破坏旧的化学键,同时形成新的化学键D.液态氯化氢中存在H+和Cl-,所以能导电2.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A.NaOH H2SO4(NH4+)2SO4B.MgO Na2SO4 HNO3C.Na2O2 KOH Na3PO4D.HCl Al2O3 MgCl23.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Al2O3中一定存在的离子键是()A.水溶液能导电B.易溶于水C.熔化时能导电D.有较高的熔点4.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 CaCl2B. Ba(OH)2C. H2O2D. Na2O25.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A. NaOHB. CO2C. NaClD. HCl6.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BF3B. H2OC. SiCl4D. PCl57.X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1 mol X含有20 mol电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小于阴离子半径8.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 碘升华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 酒精溶于水D. HCl气体溶于水9.下列各分子中,化学键类型有差异的是A.H2O、CO2B.MgF2、H2O2C.NaOH、Ba(OH)2D.NaCl、KCl10.下列每种粒子中,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的是A.Na2O2B.H2O2C.H2OD.NH4Cl11.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减小C.CH4、SiH4、SnH4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分子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D.某种离子化合物可以同时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13.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d、c、e B.e、b、a、d、c C.b、a、e、d、c D.c、d、e、a、b 14.有5 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E、D、B、A、C的顺序依次增大;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粒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D元素形成的单质;B与E形成的化合物;A、B、E形成的化合物;D、E形成的化合物。
15.已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
A与B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 _______ ,B _______ ,C _______ ,D _______ ,E _______ 。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E2C的形成过程: _______ 。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D元素形成的单质_______ ;②E与B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 ;③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 ;④D与E形成的共价化合物_______ 。
16、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情况(填“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或“分子间作用力”):①NaCl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②HCl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 ;③SO2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 ;④酒精溶于水时破坏__________ ;⑤NaOH和HCl反应时形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⑥反应2H2+O2====2H2O中,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 ,形成的是__________ 。
⑦CaCl2和Na2CO3反应时,被破坏的化学键有______ ,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 。
⑧Na2O熔化时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 。
17、有A、B、C三种元素,已知①4 g A元素的单质与水作用,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2.24 L,反应中有1.204×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②B元素可与A元素形成AB2型的离子化合物,且知A、B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③元素C的气态氢化物可以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1 mol该盐含有42 mol电子。
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1)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气态氢化物反应时有________________现象发生,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