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课堂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油田采油名词解释

油田采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4 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5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它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6 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7 滑脱:由于油,气密度的差异和泡流的混合物平均流速小,因此,在混合物向上流动的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大于液体流速,气泡将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

OR: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8 滞留率:多相流动的某一管段中某相流体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9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10 自喷: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称为自喷.11 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在流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12 临界压力比:对应于最大流量十的压力比称为临界压力比.13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14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法.15 启动压力: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到达管鞋时的井口注入压力.16 光杆冲程:柱塞上下抽汲一次为一个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17 扭矩因数:就是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18 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边哈的扭矩的等值扭矩.19 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20 光杆功率:是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21 气锁:由于抽吸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22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行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面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Ls23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行空间的液面.Lf24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hs25 折算液面:即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26 气蚀:环空过流面积越小,给定的油井产出流体流过该面积的速度就越高.流体的静压力随其流速增加的平方而下降,在高流速下静压力将下降到流体的蒸汽压.这个降低的压力将导致蒸汽穴的形成,这个过程称为气蚀.27 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采油工程概述

采油工程概述

气举采油
气举采油原理
依靠从地面注入井 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 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 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
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
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
到地面。
有杆泵采油
抽油装置
抽油机(地面) 设 备 组 成 抽油杆(传动动力) 抽油泵(井筒内) 其它附件
有杆泵采油 抽油机
抽油机是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面设备,它将电能转
增产(注)措施——压裂
1.压裂液
影响压裂施工的各种因素中,压裂液的性 能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压裂液是一个总称,根据其在施工过程中 不同阶段的任务不同,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 和顶替液三种。 根据液体性能,又可分为水基压裂、油基 压裂、酸基压裂、乳化压裂、泡沫压裂、高能 气体压裂等。
增产(注)措施——压裂
采油方法-有杆泵采油
二、螺杆泵采油
螺杆泵是一种新型的机械采油设备。苏 联于1973年首先研制成功采油用井下单螺 杆泵,之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一些 国家也相继研制和应用了螺杆泵采油。我 国从1986年开始引进和使用螺杆泵采油。
采油螺杆泵,就其驱动方式来讲,可分 为地面驱动和井下驱动两类。目前广泛应 用的是地面驱动单螺杆泵。
注水工艺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时,为了保证油气田的压力,将 油驱替出来,向地层注水或注气等,注水的称 为注水井,是生产井的一种。 注水井,按功能分为分层注入井和笼统注入井; 按管柱结构可分为支撑式和悬挂式;按套管及 井况可分为大套管井、正常井和小直径井。


注水:就是把合格水质的水通过高压注水泵
加压后经注水井注入油层,在整个油层内人 工建立起水压驱动方式,恢复和保持油层压 力的一整套工艺。 注水作用: 1、补充地层能量,保持油层压力 2、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3、抽稀井网,减少钻井数 4、延长油井自喷期

油气工程技术-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油气工程技术-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自喷采油

抽油机井

有杆采油

地面驱动螺杆泵
式 人工举
升采油
潜油电泵井
潜油螺杆泵
无杆采油 气举
水力活塞泵
射流泵
2.采油方式分类
什么是人工举升?
在地层的天然能量不足以维持自喷生 产或者虽然可以自喷但产量达不到要求时, 在井筒中下入机械设备,对流体做功,使 流体能够流到地面的工艺过程,称为人工 举升。
潜油电机的外形为细长 圆柱体,分单节和多节,节 中分段,每段相当一个小电 机。每节电机由多个相同的 小电机组成。在单节电机内 是由同一个外壳、同一个绕 组、同一根轴组装而成的。 它主要由定子、转子、止推 轴承、油路循环系统组成。
(4)保护器
保护器的作用是连接电 机和离心泵,防止井液进 入电机。
保护器原理
4.抽油机井
抽油机
抽油
抽油杆
装 抽油泵

附件
(1)抽油机
抽油机
游梁式
常规型 前置型 异相型 斜井式
无游梁式(链条机、液压机等)
冀东抽油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其它抽油机:a b c d e)
抽油机的主要部件
(2)抽油杆
抽油杆是有杆抽油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作 用是将抽油机的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图片)
二、采油基本知识
1.油气生产与处理过程 2.采油方式分类 3.自喷井 4.抽油机井 5.电泵井 6.螺杆泵井 7.气举采油 8.采油方式比较
1.油气生产与处理过程
井——计 量——中 转——联合站(三相、原稳、储油、气处理)——注 水 井
➢油气生产与处理过程示意图
附:高一联流程图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

采油基本名词解释1、机械采油-----用各种机械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2、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

3、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4、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5、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6、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7、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汽水层、加固油层、井壁的作用。

8、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9、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10、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11、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12、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13、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14、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15、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16、气锁-----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17、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18、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19、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20、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21、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22、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23、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23、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24、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25、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26、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采油工程(概念)

采油工程(概念)

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2、井底流动压力:井底流动压力是指油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

3、生产压差:油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称为生产压差。

4、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称为采油指数。

5、流动效率: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6、滑脱现象:在液气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气泡上升的速度大于液体速度,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现象。

7、滑脱损失:由于滑脱使混合物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

8:气相存容比(含气率):计算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9:液相存容比(持液率):计算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10:滑脱速度:滑脱速度定义为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11:气相表观流速:气体流量与管路截面积之比12:气相流速:气体流量与气占截面积之比13:气相流速与表观流速的关系:气相流速等于气相表观流速与气相存容比之比1、节点:把原油流程的起点和终点及两个流动过程的连接点称为节点。

2、节点流入曲线:从油藏节点计算到求解节点的产量随压力的变化曲线称为节点流入曲线。

3、节点流出曲线:从分离器节点计算到求解节点的产量随压力变化的曲线称为节点流出曲线。

4、节点的解:流入流出曲线的交点就是节点的解。

5、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称为功能节点。

1、有杆泵抽油装置的工作原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用油管把深井泵泵筒下入到井内液面以下,在泵筒下部装有只能向上打开的吸入阀(固定阀)。

用抽油杆柱把柱塞下入泵筒,柱塞上装有只能向上打开的排出阀(游动阀)。

通过抽油杆柱把抽油机驴头悬点产生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传递给抽油泵向上抽油。

2、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为了使抽油机平衡运转,在下冲程中需要储存的能量应该是悬点在上、下冲程中所做功之和的一半。

3、水力功率: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

4、充满系数:每冲程吸入泵内的液体体积与上冲程活塞让出体积之比称为充满系数。

采油名词解释

采油名词解释

采油名词解释油气井流入动态在一定的油层压力下流体产量与相应的井底流压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气的能力。

流入动态曲线(IPR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渗透率变差或变好从而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油井的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液相存容比(持液率):在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液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气相存容比(空隙率):气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节点系统分析法: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研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系统优化运行及参数调控提供依据。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游梁式抽油装置主要由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组成。

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抽油泵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示功图:悬点载荷随位移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做的功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除以井口压力米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m厚的地层在1MPa的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裂缝铺砂浓度: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裂缝内的砂浓度(裂缝内砂比):单位体积裂缝内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地面砂比:单位体积混砂液中所含的支撑剂的质量或支撑剂体积与压裂液体积之比滑脱效应: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与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离子扩散效应:由于边界层内存在离子浓度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各自的离子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的现象滑脱损失:因滑脱效应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吸水剖面: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油井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气举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点,正常生产时环空液面的位置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环空液面达到油管管鞋时地面压缩机的压力气举采油:依靠人工注入井筒的气体的膨胀能量将油气举升的地面的方法自喷采油:完全依靠底层本身能量将油气采到地面的方法泵效: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气锁现象:当气体完全占据泵筒,在上下冲程中,只有气体的压缩膨胀,吸入凡尔和排出凡尔始终关闭,泵的排量等于零充满系数:泵的充满程度,其值为泵内吸入液体体积与活塞让出体积之比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动液面:油井正常生产时环空中的液面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水力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一定的液体提升到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客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油嘴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的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压裂酸化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底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酸洗:将少量酸注入井筒内,清楚井筒孔眼内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结垢等,并疏通射孔孔眼注水井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增产倍数:压裂前后油井的采油指数之比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和悬点载荷的比值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的油层渗透率的方法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流动效率: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滤失百分数: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相对吸水量:在同一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为指示曲线斜率倒数。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IPR 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

2. 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井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

3.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4. 流型: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5.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6. 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的供油的能力。

7. 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动速度大于大密度流体速度,引起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8. 流动效率: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9.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10. 自喷采油法: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的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11. 气举采油法: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混合,利用气体密度小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12.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的井口注入压力13. 平衡率:即抽油机驴头上下行程中电动机电流峰值的小电流与大电流的比值。

14. 背面冲击:当扭矩曲线出现负值时说明减速箱的主动轮变为从动轮,如果负扭矩值较大,将发生啮合面的背面冲击。

15.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等值扭矩。

16. 水力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17. 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18. 泵效: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19. 气锁现象:当进泵气量很大而沉没压力很低时,由于泵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造成泵的吸入阀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采油工程名词解释1、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油井产油量。

2、折算液面(深度)把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

或把套压不为零时的液面(深度)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深度)。

3、吸水指数表示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米吸水指数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米厚地层在1MPa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5、酸岩复相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来表示。

6、滑脱效应在气液多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气象密度小于液相密度,产生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的现象叫滑脱效应。

由滑脱效应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叫滑脱压力损失。

7、油嘴临界流动指油气混合物通过油嘴的流动速度达到压力波在该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滤失速度地层综合滤失系数与时间t的开方的比值9、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消耗的功率。

10、滤失百分数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

11、砾石充填将割缝衬管或是绕丝筛的管下入井内防砂层段处,用一定质量的流体携带地面选好的具有一定粒度的砾石,充填于管和油层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砾石层,以防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防砂方法。

12、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

13、过滤速度14、泵的充满程度泵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等于进入泵内的液体体积和柱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5、压裂井增产倍数压裂后的采油指数与压裂前采油指数的比值。

16、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17、动液面、静液面静液面是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也可以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液面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亦可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课堂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1.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油井产油量。

2.折算液面(深度)
把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

或把套压不为零时的液面(深度)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深度)。

3.吸水指数
表示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米吸水指数
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米厚地层在1MPa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5. 酸岩复相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来表示。

6.滑脱效应
在气液多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气象密度小于液相密度,产生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的现象叫滑脱效应。

由滑脱效应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叫滑脱压力损失。

7.油嘴临界流动
指油气混合物通过油嘴的流动速度达到压力波在该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滤失速度
地层综合滤失系数与时间t的开方的比值
9.光杆功率
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消耗的功率。

10.滤失百分数
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

11.砾石充填
将割缝衬管或是绕丝筛的管下入井内防砂层段处,用一定质量的流体携带地面选好的具有一定粒度的砾石,充填于管和油层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砾石层,以防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防砂方法。

12.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

13.泵的充满程度
泵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等于进入泵内的液体体积和柱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4.压裂井增产倍数
压裂后的采油指数与压裂前采油指数的比值。

15.酸岩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16.动液面、静液面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也可以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液面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亦可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17.面容比
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18.吸水剖面
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
19.气举井平衡点
气举时,油管内压力与套管内压力相等时的深度。

20. 流动效率
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21.水力功率
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22.示功图
示功图是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所做的功。

23.残酸
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

24.泵的沉没度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25.(填砂)裂缝导流能力
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26.临界流动
临界流动是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流速时的流动状态。

27.等值扭矩
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28.气举井启动压力
随着压缩机压力的不断提高,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注气点)处,此时的井口注入压力达到最高值称为启动压力。

29.泵效
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叫泵效。

30.注水井指示曲线
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和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31.相对吸水量
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32.破裂压力梯度
指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33.自喷采油
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

34.六分四清
六分: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改造
四清:分层采油量清,分层注水量清,分层压力清,分层出水量清
35.裂缝铺砂浓度
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

36.IPR曲线
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成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也称指示曲线。

37.表皮系数
描述油从地层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井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

38.流压
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39.流型
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也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40.气液滑脱
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41.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42.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43.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44.配注误差
(设计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设计配注量。

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45.压裂液
压裂改造储层过程中的工作液。

46.注水指示曲线
注水量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注水指示曲线。

47.冲程损失
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冲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或冲程损失是指光杆冲程(光杆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与柱塞冲程(柱塞在井下工作过程中上下往复运动的最大位移)之差。

48.余隙比
余隙容积与活塞从下死点走到上死点时所让出的容积之比。

49.胶结物质
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

50.气举采油法
气举采油法是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采油法。

51.底水锥进
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52.应力范围比
抽油杆的应力范围和许应力范围的比值。

53.气锁现象
当进泵气量很大而沉没压力很低时,由于泵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造成泵的吸入阀和排除阀无法打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54.前置液酸压
在酸压中,常用高粘度液体当做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然后再注入酸液的方法。

55.土酸
由10%~15%浓度盐酸和3%~8%浓度的氢氟酸与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酸液。

56.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57.水敏
储层遇水引起渗透率下降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