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气举技术研究与应用

气举技术研究与应用
气举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吐哈气举技术中心 2009年10月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1
汇报提纲
一、前言 二、气举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气举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2
一、前 言
气举采油系统: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3
一、前 言
气举技术特点:
11
1.2 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4)气举优化配气技术:
单井优化
● ●
●●
qo

Aq2 g

Bqg

C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区块优化


MaxQoTOT
Max
n
Aiqg2i Biqgi Ci

i 1


n
qgi
QgAT
i1
0 qgk qgk max
优化前产量 5761t/d
88%
优化后增产 227t/d 3%
新增井增产 612t/d 9%
在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系统优化配气,新转气 举井45口,增加产量839t/d,增产12%,系统举升效率 提高12.7%!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15
1.2 连续气举采油技术
应用情况----RNRE湿气气举
2.2 气举快速返排技术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29
应用情况:
2.2 气举快速返排技术
压裂气举快速返排技术已在国内应用480 井次,最高 施工压力107MPa 。
典型井:青2-44井(井深4698m)
气举排液:注气13小时,返出液量115m3,排后油井自喷,初期 稳定自喷产量120m3/d。

气举采油技术方案优化研究

气举采油技术方案优化研究

技术应用118 2015年18期气举采油技术方案优化研究王志超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所,新疆吐鲁番 838202摘要:现阶段,气举采油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采油举升措施,深受相关领域的重视。

气举采油技术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扩大生产压差,管理、维护方式较为简单,且开采成本较低,深受业内人士的喜爱与青睐。

但是,在常规设计中,采油技术无法较好的与生产过程相匹配,由此一来,不仅无法正常作业,还降低了采油的效率与质量。

需要我们找出影响采油工作的主要原因,制定全面的、优秀的气举采油技术优化方案,来缩短采油时间、提高其效率与质量,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气举采油;优化方案;关键因素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18-0118-01在国内的各大油田,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其所具备的特性与结构,开采效果尚佳。

尤其是对于那些气源较多的油井,为了提升采油的效率与质量,通常会选择气举采油技术,结果往往令人惊喜。

气举采油技术优势良多,相比其他技术,对油井产液量要求较低,且举升高度较高,对油井类型无任何限制,既可完成定向井原油开采,也可作业于直井之中。

除此之外,气举采油技术在作业时,所需辅助设备较少,其产生的腐蚀介质强度较低,对设备并无太多影响,无需定期因更换设备而花费过多的成本。

因而,可将其应用于一些含有腐蚀物或含气量较高的油井之中,将气举采油技术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大范围的应用于油井开采项目之中,在保护地层的同时,极力提升作业的效率与质量,促使原油开采工作有规律进行。

1 气举采油方案优化可控参数分析在气举采油技术中,产能预测可以说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参数,通过合理、科学的产能预测,可降低遭遇“举空”这一技术难题的几率,在确保作业顺利执行的同时,提升油井的产量。

据总结,专业人士将气举采油技术当中的油井管柱进行了梳理与划分,即闭式、半闭式以及开式。

注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注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注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随热采吞吐轮次增加,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气比下降。

为提高稠油开采效果,由北京中石恒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完成《克拉玛依稠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机理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在九五区,九八区和风城重32井区都开展大量稠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作,以J230井区为例在08-09年共实施措施453井次,有效率为85.3%,累计产油7.58x106t,投入产出比1∶3.75,注氮气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稠油吞吐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方法。

标签: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注入参数;提高采收率1 九五区地质概况J230井区齐古组油藏为九五区向东延伸的一部份,区域构造位于克--乌断裂上盘超覆尖灭带上,构造比较单一,底部构造形态为西北向东南缓倾的单斜,地层倾角3°~9°,为一套弱氧化环境下的辨状河流相沉积,油层中部深度420m,油层射开平均厚度9.8m,20度原油黏度在13000万mPa·S左右,该区非均质严重,油层由多个单沙体叠加而成,属大容量,高空隙,高渗透储集层。

2 注氮气改善注蒸汽吞吐效果机理(1)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氮气注入油层后井底压力明显高于没加氮气井底压力,起到了补充油层能量的作用。

(2)扩大油层加热带:利用氮气具有渗透性好,膨胀系数大,非凝结性等特点,携带热量进入油层深部,加大了蒸汽波及体积。

(3)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有利于回采:溶解在原油中的氮气改善原油中的渗流阻力,呈游离状态的氮气形成弹性驱,增加驱动能量。

(4)提高回采水率:氮气加蒸汽一起注入油层中,由于注入过程中的热损失,部分蒸汽将冷凝为热水,因氮气膨胀系数大,在回采降压阶段,起助排作用。

(5)增大泡沫油:少量溶解于稠油中的氮气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不易脱出,形成泡沫油,而泡沫油的粘度比稠油粘度低,对稠油开采非常有利。

注气(氮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注气(氮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注气(氮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注气(氮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宋元飞伍晓妮(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来源:《科技展望》2016/24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所以,现阶段实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高效开发就变得至关重要。

在我国剩余的不可再生能源中,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勘察对象,而且在该种油气资源开采的各种手段中,采取合理的驱油技术是保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而且经过我国相关技术专家近些年的实践,我国在注气驱油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

但是,许多油气开发企业都受传统技术手段的束缚,对注气驱油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进而在采收率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国内现在还存在注CO2与氮气谁更优的争议。

但是从技术手段、原料采取等方面分析,注氮气要比注二氧化碳具有更好的效果。

下面,本文及注氮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 氮气注气驱油技术现状与启示1前言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经过石油行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纷纷诞生了许多高端的驱油技术;其中新水驱、蒸汽驱、SAGD、三元复合驱、火驱等都是近年来新兴起的驱油技术。

而且在过去,许多石油开采企业在注气驱油时所使用的原料气体大多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降低二氧化碳的在空气中的含最能够降低温室效应,所以国家对其大力支持。

但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氮气驱油技术在我国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而且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氮气驱油技术现状对如何完善氮气驱油技术做深入探讨。

2使用氮气原料驱油的原因分析氮气是最常见的气体之一其化学式为N2,该气体具有不易燃烧、无毒无腐蚀的特性,而且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而且在许多化工领域,氮气经常被选作保护气体。

近年来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俄国也开始选用氮气作为驱油的气体原料。

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_王晓峰

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_王晓峰

管, 实践证明, 这种尺寸的管柱较适用于供液能 力充沛的油井; 而对于低产能的油井而言, 由于 油管尺寸较大, 耗气量大, 滑脱损失严重, 气举效 果差。另外, 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 = 吨油耗气量逐 渐增加, 油井产能降低。据 2" 口供液能力较强的 气举井统计, 平均举升深度为 - ’0$ %, 单井日产 液为 $&#1 );而供液状况较差的 22 口气举井, 举 升深度达 1"-& %,单井日产液却只有 -1#’ )。因 而, 根据油井供液能力大小合理匹配气举管柱是 在气举管柱 增产节气的重要环节。 -00/ 年以来, 优化方面重点推广应用了三项工艺技术: 一是根 据油井供液能力优选油管尺寸。对那些供液能力 差的油井采用 $&#’ %% 油管气举。 研究试验证明, 内径小, 可 $&#’ %% 油管与 !"#$ %% 吋油管相比, 以有效地降低滑脱损失,达到增产节气的目的。 这与美国 >49>? 公司关于油管尺寸与产量关系
"
气举采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气举方式一般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
"#! 气举方式
种,其方式的选择应视油井供液能力大小而定。 前者适于产能较高的油井, 后者适于供液能力较 弱的油井。因而, 在进行气举设计时必须根据油
收稿日期 H&$$!C$%C&$I 改回日期 H&$$!C$3C!# 作者简介 H 王晓峰, 助理工程师, !"@% 年生。 !""3 年毕业于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专业, 曾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 % 篇, 现 从事自动化专业工作。
!"$ 气举阀性能
气举阀是气举井的关键部件,其灵敏度高 低、 启闭及抗破坏性能好坏都直接影响气举效率 的高低。目前油田常用的气举阀主要有套压固定 式操作阀、 油压操作阀和投捞阀等。气举阀的选 择必须根据地质条件、 井况及气举方式等因素而 定。

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分析

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分析

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分析摘要:气举采油方式作为自喷采油后的一项有效的举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采油经济效益。

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然后注入气和油层流出流体在井筒内有效的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内的混合液密度降低,从而将流入到井内的流体有效的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举升方式。

这是一种老式的常规的一项气举举升方式。

近些年,气举采油有了新的发展,很多在传统气举举升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气举方式。

关键词:气举井;优化设计;应用前言对气举井的优化设计,采取最佳的气举方式,优选合适的气体,天然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将高压气体注入井筒中,达到举升的作用,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达到人为补充能量开发的效率。

1气举工艺的工作原理1.1气举技术的原理气举采油是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它的原理就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气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采用油井伴生气经压缩机增压后作为气举气源的一整套气举流程,当然气举气源也可以采用高压气井气作为气源,则相应的气举流程会简化很多。

1.2常见的气举管柱类型常见的气举管柱类型分为单管式气举管柱和双管式气举管柱,其中单管式气举管柱按是否采用井下封隔器和单溜阀来分,有开式管柱、半闭式管柱、闭式管柱以及腔式管柱。

1.3气举阀工作原理一般气举管柱上会设有几级气举阀,气举阀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确定注气点的位置、注气点以上所需下入的气举阀数量、气举阀的下入深度、气举阀的尺寸及调试参数等等,常用连续气举布阀设计方法包括变地面注气压力法和定地面注气压力法两种。

一般要求逐级降低打开井下各级气举阀的套管注气压力,以保证通过下一个工作阀注气以后,关闭上部各卸载阀。

2气举方式的选择气举采油过程中,是将高压气体注入到井筒中,气体上升过程中携带油珠颗粒,达到气举采油的目的。

油井注氮气增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孙德浩

油井注氮气增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孙德浩
通过测量明显看出, N2 对蒸汽的隔热完全符 合吞吐井的工艺要求。
表 1 套管温度测量
井号
测量 时间
距井口 20 m 处 距井口 800 m 处
温度/ 压力/ e M Pa
温度/ 压力/ e M Pa
1- 47- 30 1998- 10- 01 283 61 7 1- 43- 532 1998- 12- 05 295 81 0 1- 42- 40 1999- 02- 01 291 91 6




第 10 卷第 5 期
½ 由于采用氮气隔热管柱结构, 没有封隔器 卡封, 套管不存在热应力集中的现象, 可以减轻对 套管的损害。
¾能控制底水锥进, 提高原油热采采收率。
2 现场应用
211 应用效果 曙光采油厂 杜 66 块经过多 轮次吞吐 以后,
井口压力只有 115~ 2 M Pa, 单井产量只有 1 t 左 右, 继续蒸汽吞吐开采投入大于产出, 经济效益 很差。1998 年 10 月, 在 杜 66 块曙 1- 47- 30 井运用氮气隔热助排技术, 注入氮气 1117 @ 104 m3, 注入蒸汽 800 m3。井口压力由 115 MP a 上 升到 7 MPa 左右, 产液量由原来的 2 m3/ d 增加 到 20 m3/ d, 同时油井含水量大幅度下降, 为油 田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效 益。从 1998 年 10 月至 1999 年 12 月, 在 辽河油田 曙光采油 厂的杜 97 块、杜 66 块、杜 48 块共施工 24 口井, 累积注 氮气 224 @ 104 m3, 注蒸汽 415 @ 104 m3。可以对 比井 21 口, 与上吞吐周期相比, 平均单井压力 提高了 016 MP a, 液面上升 114 m, 节省蒸汽注 入量 422 m3, 累积增油 3 355 t , 平均单井原油 含水下降 511% , 有效率 100% , 投入与产出比 为 1B115。采用杆式泵与此工艺配套, 避免了下 起隔热 管的工序, 这 样平均每口井 节约作业费 316 万元, 创经济效益 151 万元。 212 效果分析 21211 氮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氮气气举排液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

氮气气举排液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

氮气气举排液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作者:赵长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2期摘要:在油田开发生产方式中,气举是一种有效的排液方式,可以快速彻底地排出井筒积液和井底附近地层的液体。

但是随着井深深度的不断增加,常规的气举排液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生产需求,采用氮气气举技术可高效排液,该技术也是今后油田措施改造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气举排液;氮气;曙光油田前言随着油田的不断深入开发,曙光油田产能建设逐步增加,2018年曙采二区曙66块计划投产新井几十口,前期投产的新井在开井初期都出现了泥浆卡、砂卡等卡泵情况,影响了新井的正常投产。

分析原因是由于新井较深,平均深度在3000米,普通洗井无法有效的将泥浆全部替出井筒,甚至在洗井的过程中将泥浆挤入地层,造成二次污染,待开井生产后又抽回泵筒,造成卡泵,大量外来流体的侵人,造成了对油层的很大伤害。

曙光油田常规排液存在速度慢、不灵活、深度浅且安全性差等问题,传统的气举排液管柱只适用于浅井,由于深井气举措施的排液口压力较大,增加了井口失控的风险,因此我们研究应用了氮气气举工艺技术,通过在管柱的不同深度下入气举阀来逐级降低气举排液压力,减小深井气举的作业风险,达到气举排液的目的,减少开井初期采水的时间,使新井投产后尽快见效。

氮气气举成为常规油井排液的主要手段,使辽河油田利用氮气气举工艺技术在排液方面拓展了新的途径。

1 氮气气举排液工艺氮气气举是通过氮气车从油套环空将气体注入油管,或者从油管注入,套管返出的方式,降低井筒液体密度,从而将流体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目前氮气气举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气举的方式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污染罐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排液方式。

1.1氮气气举排液工艺原理氮气气举排液就是在井口通过地面氮气车制出的氮气,通过环空注入高压氮气,气体通过利用气体的膨胀能特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排空井筒液体的目的。

注氮气排液工艺原理是在环空或油管中注人氮气,以氮气的体积及其减压后的膨胀体积占据井筒中的空间排替井内液体,达到用最短的排液时间排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应用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以此为基础,各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科技成为各国实力角逐的关键所在,逐渐成为国际热点话题,渗透到多种发展领域。

石油开采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行业,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命脉。

氮气气举凭借其自身先进的技术支撑,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日益成为解决石油开采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应用探讨
众所周知,石油开采过程并不简单,且石油深埋于地表下,想要成功开采并非易事,若开采方式不当,就会浪费石油资源,在自然资源逐渐趋于紧张的当今时代,这显然是不利的。

石油开采深度的不确定性,石油出油速度比较慢,使得开采过程需要考虑的外界影响因素有很多,而氮气气举使能够有效将气体压入气筒,促进石油出油率,是提高石油开采效率的技术保障,鉴此,提升氮气气举技术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氮气气举采油技术概述
1.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常情况下,因为石油的重量而导致石油较难喷出井面,而氮气气举就是将氮气与石油相混合,进而减轻石油重量,在压力的作用下,使石油较为容易地喷出井筒。

制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两部分构成:整机工作原理和膜分离制氮工作原理。

其一,整机工作原理中的制氮装置是由两大系统组成,即:制氮系统和注氮系统。

制氮系统是运用空气压缩机,对空气率先进行处理,分离出氮气,随后,在氮气发生系统的作用下,产生石油开采所需要的氮气。

而注氮系统就是对氮气进行增压,在泡沫发生器的作用下,使氮气的纯度可随时调节,保证石油的输出效率。

其二,膜分离制氮工作原理,此过程采用极薄的中空膜,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分离,该种分离氮气的方式可以达到氮气纯化的程度,并可用于车载,在石油开采现场投入使用,将氮气保持在95%左右,是最为标准的,借此方式,可以有效是保证石油开采的质量。

2.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类型
氮气气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连续气举、间歇气举、腔式气举、柱塞气举。

所谓连续气举,就是指不间断的向油井内注入氮气,该种方式能够促进油井内部连续不断的生产石油,通过连续的氮气输入,使得是有液体与但其不断混合,降低是由原本的密度,达到源源不断出油的目的。

向油管注入氮气,环空出油只能适用于产油量较高的油田,该种连续出油的管可以是开式,也可以是闭式或半闭式。

间歇气举,顾名思义,就是有间歇地向油井输送氮气,通过其他阀门进入到油管,该种间歇气举一般会采用闭式气举,因为间歇气举的应用对象就是产量较小、流量较低的油井。

由于间歇性作业,导致油井阀门时开时关,
油层容易出现砂砾,造成效率低下,操作困难等情况。

腔式气举其实是间歇气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应用对象也是低产能的井田,为方便操作,一般都在下方安置集液腔泡,用此来稳定液压,值得注意的是,氮气气举阀门打开后,腔包的液体会向下方推移,这样液体就会进入油管,这样就能实现循环式的间歇性气举。

最后一种方式是柱塞气举,这种氮气气举技术会在石油液体和气体中间加设柱塞,针对井底流动压力较小这一现状,有时间间隔的实现石油气举。

通过以上几种形式,有效提升氮气气举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作用。

二、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
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在时代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

氮气气举石油的开采过程具有以下特点:过程繁杂,机械处理不灵活,安全性能较差等。

但如今的氮气气举将并不活跃的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将其与原油混合在一起,极大地减轻了原有的重量,使得石油较为轻易地喷出地表,可以说,在当前的石油开采行业中,氮气气举石油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该项技术能够在现场进行氮气分离,也可用于车载,施工技术也渐趋灵活、成熟,从某种程度上说,氮气气举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石油开此行业的主要手段,是解决石油资源浪费的根本途径。

但是,由于当前技术水平有限,氮气气举技术尚存不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导致氮气气举技术后继乏人;施工设备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氮气分离不纯,影响了石油开采质量。

虽然氮气气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但是该项技术还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制氮、注氮技术,开展学术交流等才是解决当前工作现状的重中之重。

2.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运用前景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交流日益加深,科学技术领域的交融也逐渐深化。

在此时代背景下,氮气气举采油技术也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在不断发展变更的国际关系下,氮气气举的发展将会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完善氮气气举过程,加强设备施工设计,通过开展国际交流讲座等形式,深入引进各国优秀的石油开采技术,为本国的石油开采技术再添实力。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人类对其开发利用后,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再生。

是有的不可再生性对石油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合乎技术规范要求的石油开采技术将会对石油资源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导致石油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除此之外,石油开采的安全性能差,处于地表以下的油井对于石油的开采更具复杂性和考验性。

基于这一时代特征,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为广阔,因为氮气具有稳定性,不像其他气体一样活跃,基本不会与石油发生化学反应,能够有效保证石油资源的纯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氮气的分离较为简单,也比较容易操作,具有车载、现场分离的优势,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着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不断深化及石油需求的不断加大,需要建立合理化的施工模型,保证氮气气举采油技术逐渐向规范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在人类以后的生活、工作
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结束语
氮气气举采油技术所独有的技术优势,使得该种采油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开采成本,为石油开采行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加之该项工程可靠性、安全性能极高,在石油开采领域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保障石油开采效率的根本途径。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生命,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鉴此,我们要努力完善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体制,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和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宏英,申健,常拥军,杜国华,王清华.橇装式制氮注氮装置的结构与特点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07).
[2] 魏瑞玲,臧洪河,陈宗林,李小奇,惠鹏,马祥凤.Y341—114型气举封隔器在文东油田的应用[J].石油机械,2003(03).
[3] 刘成,周世本,王宝剑,杨民,王永胜,刘方河.NPT360HR15型液氮泵车的特性与使用研究[J].钻采工艺,2000(05).
[4] 申健,刘宏英,赵莉,魏鲲鹏,杜国华,常拥军.中原油田桥口气田气井常见堵塞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07).
[5] 刘成,付万春,朱红旺,杲先进,刘玉梅.低渗透油气藏氮气快速排液技术及其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02).
[6] 王强,文绍牧,游建国,梁兵.气举排水采气在川东石炭系气藏治水中的应用[J].天然气技术,200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