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理科立体几何备考试题及解答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点在侧棱上,。
(I)证明:是侧棱的中点;求二面角的大小。
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 (Ⅱ)设二面角A-BACBA1B1C1DE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3.如图,平面,,,,分别为的中点.(I)证明:平面;(II)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4.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Ⅱ)当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以的中点为球心、为直径的球面交于点.(1)求证:平面⊥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6.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7.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 =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a(0<≦1). (Ⅰ)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BE:(Ⅱ)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0C,求的值。
8.如图3,在正三棱柱中,AB=4, ,点D是BC的中点,点E 在AC上,且DEE.(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2)若点 N 为 BC 的中点,求四面体 A'MNB 的体积.
【解答】证明:(1)连接 BD,设 BD∩EC=F,连接 MF,
由题意可得四边形 BCDE 为正方形,则 F 为 BD 的中点,
∴MF 为△A′BD 的中位线,可得 MF∥A′B,
又 A′B⊄平面 EMC,MF⊂平面 EMC,
∴A'B∥平面 EMC;
2023 年高考:立体几何复习题及答案
1.如图,已知直角梯形 ABCD,BC∥AD,BC=CD=2,AD=4,∠BCD=90°,点 E 为 AD 的中点,现将三角形 ABE 沿 BE 折叠,得到四棱锥 A'﹣BCDE,其中∠A'ED=120°, 点 M 为 A'D 的中点.
(1)求证:A'B∥平面 EMC;
第2页共3页
∵BE⊂平面 BEF,∴平面 BEF⊥平面 AMD, 结合题意分析知,点 F 在线段 AD 上,连接 MF, 过 A 作 AH⊥MF,交 MF 的延长线于点 H,
则结合已知条件得
,解得 AH ,
设 Dt ,
第3页共3页
【解答】解:(1)证明:由题意知 PC2+AC2=PA2,∴PC⊥AC, 同理,PC⊥BC,又 AC∩BC=C,∴PC⊥平面 ABC, ∵D,E 分别是 AC,PA 的中点,∴DE∥PC, ∴DE⊥平面 ABC, 又 DE⊂平面 BDE,∴平面 BDE⊥平面 ABC. (2)在△BDE 中,DE⊥BD,BD=2 ,DE=2,∴BE=4, 如图,过 A 作 AM⊥BE 于 M,连接 MD, 在△ABE 中,AB=BE=4,AE=2 ,解得 AM ,ME=1, ∵DM⊂平面 BDE,∴AC⊥DM, 在 Rt△ADM 中,AM ,AD=2,∴DM , ∴DM2+EM2=DE2,∴MD⊥BE, ∵AM∩MD=M,∴BE⊥平面 AMD,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一、填空题1. 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地址关系不可以能为.... ①平行 ②订交③异面④垂直【答案】②【剖析】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因此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因此两直线不可以能订交2.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 8,底面周长为 6π,则它的体积为【答案】 3 55【剖析】设底面半径为r, 2 r 6 , r 3 , 设圆锥的高为 h ,那么 h823255 ,那么圆锥的体积 V1 r2 h 1 955 3 55 ,故填: 3 55 .3 33.已知平面/ / 平面 , P且 P ,试过点 P 的直线 m 与 , 分别交于 A , C ,过点 P 的直线 n 与 ,分别交于 B , D 且 PA6 , AC9, PD 8 ,则 BD 的长为 ___________.【答案】24 或 245【剖析】 第一种情况画出图形以以下列图所示,由于“若是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订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 ”因此 AB / /CD ,设 BD x ,依照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有6 8x, x249 x5第二种情况画出图形以以下列图所示,由于“若是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订交, 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因此 AB / /CD ,设 BDx ,依照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有PBA DCB A6X8, x 24 .384.半径为 R 的球 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圆柱的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是 ____________.【答案】 1: 2PCDr 2h2rhr2h 2h时取等号,【剖析】 R2,圆柱的侧面积2 rh 44 242 R 2,当且仅当 r42 2此时圆柱的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2 R 2 : 4 R 2 1: 25.以下列图, G 、N 、M 、 H 分别是正三棱柱(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极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 GH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__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答案】②④【剖析】由题意得,可知( 1)中,直线 GH // MN ;图( 2)中,G , H , N 三点共面,但M 面 G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异面;图( 3)中,连接 MG , GM // HN ,因此 GH 与MNG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共面;图( 4)中, G , M , N 共面,但 H面 GHN ,因此直线 GH 与 MN试卷第 1 页,总 9 页异面.6.已知 m, n 为直线,,m, n // ;②为空间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m nm m mn,,m // n .其中的正确命题为, m // n ;③// ;④.m n//【答案】③④【剖析】关于① , 也会有n的结论 , 因此不正确;关于②, 也会有m, n异面的可能的结论, 因此不正确;简单考据关于③④都是正确的, 故应填答案③④ .7.设 a,b 是两条不同样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样的平面,则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 b, a,b则,②若 a b, a则 b / /,③若 a,,则 a / /④若a / /, a,则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答案】①④【剖析】① a b ,不如设a, b订交(如异面平移到订交地址),确定一个平面,设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c ,则由 b,得 b c ,从而 a // c ,于是有 c,因此,①正确;②若a b, a,b 可能在内,②错;③若 a,, a 可能在内,③错;④若 a / / ,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内有直线 b 与a平行,又a,则 b,从而,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8.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所有极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PC 为球 O 的直径,该三棱锥的体积为2,则球 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6【答案】4【剖析】设 ABC 的中心为O1,由题意得 S ABC3212OO1SABC OO12, 因此球O的;6334半径 R 满足R2OO12( 3)2211,球O的表面积为 4R2 4 .3339.以下列图 ,在直三棱柱 ABC A1 B1C1中, AB BC CC11,AB BC, E 为CC1的中点,则三棱锥 C1ABE 的体积是.【答案】112【剖析】由于 E 是 CC1中点,因此 V C ABE 1V C ABC11(11 1)11.1212321210. 以下列图,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ACB90 , AA12, AC BC1 ,则异面直线A1 B 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答案】66【剖析】由于AC / / A1C1,因此BA1C1(或其补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 BA1C1中,A1 B6 ,A1C11, BC15, cos BAC11615 6 .261611.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M , N分别是BB1, BC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在平面 ADA1D1上的投影的面积为.【答案】1 8【剖析】图中点 M 在平面的投影是AA1的中点,点N在平面的投影是AD 的中点,点 D 的投影还是点 D ,连接三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111,故填: 1 .2228812. 如图 , 正方体ABCD A1 B1C1D1中 ,AB 2 ,点 E 为 AD 的中点,点 F 在D F CECD 上,若 EF // 平面AB1C,则 EF________.A B【答案】 EF2D 1C1【剖析】依照题意,由于 EF // 平面AB1C ,因此EF // AC.又由于点E是AD中A1B1点,因此点 F 是 CD 中点.由于在 Rt DEF 中, DE DF 1,故EF2.13.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E 为 AB 的中点,在面ABCD11111D 1C1中取一点 F ,使 EF FC1最小,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A 1B 1【答案】142D E C 【剖析】如图,将正方体ABCD A1B1C1D1关于面ABCD对称,则 EC1就是所A BD1C1A1N B132114 .求的最小值, EC1EN 2NC121242D1C1 14.点 M 是棱长为3 2 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内切球 O球面上的动 A 1NB1点,点 N 为B1C1上一点,2NB1NC1, DM BN ,则动点M的轨迹的长度为 __________ .DM C【答案】310A B 5【剖析】由于DM BN ,因此 M 在过 D 且垂直于 BN 的平面上,以以下列图( 1 ),取BS 1SB1,2AT 1TA1,则BN平面 DTSC ,因此 M 在一个圆周上,如图以下列图(2),正方体的中心O 到该平面的2距离即为 O1F,在直角三角形 O1FC中, O1F O1C sin O1CF 3sin O1CF ,而111,故 sin5 3 5tan O CF tan BCS3O1CF,O1 F, M 所在的圆周的半径1411255322为 3 2353 30,故其轨迹的长度为 3 1025105D 1C 1B1C1NA 1NB 1O1OD STM S CA B图( 1)二、解答题FB C图( 2)15.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o,AB 2 AD , PD底面ABCD .( 1)证明:PA BD ;( 2)设PD AD 2 ,求点 D 到面 PBC 的距离.解析:( 1 )证明:因为DAB60o,AB2AD ,由余弦定理得BD3AD .从而BD2AD 2AB2,∴ BD AD ,又由 PD 底面EABCD , BD面 ABCD ,可得 BDPD . ∴ BD 面 PAD , PA面 PAD ,∴ PABD .( 2)法 1:在平面 PDB 内作 DEPB ,垂足为 E . ∵ PD 底面 ABCD ,BC 面 ABCD ,∴ PD BC ,由( 1 )知 BDAD ,又 BC / / AD ,∴ BC BD ,又 AD I BD D , . ∴ BC 平面 PBD ,又AD I BD D ∴ BC DE . 则 DE 平面 PBC . 由题设知, PD 2 ,则 BD2 3 , PB 4,依照DE gPB PD gBD ,得 DE3 ,即点 D 到面 PBC 的距离为3 .法2 : 设 点 D到平 面 PBC 的 距 离 为 d , 由 ( 1 ) 得 BD AD , ∴ AB4 ,V P BCD1V PABCD 11S Y ABCD PD1 2 43 24 3 , 又 V 1 S PBCd , 由2236 23 P BCD 3PD 底 面ABCD , BD 面 ABCD , DC面 ABCD ,PBD , PCD 为 Rt, ∴PCPD 2 CD 22 5 , PBPD 2CD 2 4 , 又 BCAD2 , ∴PBC 为 Rt且SPBC1 2 44 ,∴ d3 .216. 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 AB / /CD , AB AD , CD2, AD2 , AB 1 ,如图 1所示,将ABD 沿 BD 折起到 PBD 的地址,如图2 所示 .( 1)当平面 PBD平面 PBC 时,求三棱锥 P BCD 的体积;( 2)在图 2 中, E 为 PC 的中点,若线段BQ / /CD ,且 EQ / / 平面 PBD ,求线段 BQ 的长;剖析 :( 1)当平面PBD 平面 PBC 时,由于 PB PD ,且平面 PBD I 平面 PBCPB , PD平面PBD ,因此 PD平面 PBC ,由于 PC 平面 PBC ,因此 PD PC . 由于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 /CD , AB AD , CD 2 , AD 2 , AB 1 , 所 以 BD BC3 , DP2 . 所 以CPCD 2 PD 22 . 又 因 为 BP1 , 所 以 BP 2CP 2 BC 2 , 所 以 BPCP . 所 以S PBC1PB PC2. 因此三棱锥PBCD 的体积等于VD PBC1S PBCgPD1221.223323(2)取 PD 的中点 F ,连接 EF , BF ,如上图所示 . 又由于 E 为 PC 的中点,因此EF / /CD ,且EF1CD . 又由于 BQ / /CD ,因此 EF / / BQ . 因此 B , F , E , Q 共面 .2因 为 EQ / / 平 面 PBD , EQ平 面 BFEQ , 且 平 面 BFEQ I 平 面试卷第 5 页,总 9 页PBD BF , 所 以 EQ / / FB . 又 因 为 EF / / BQ , 所 以 四 边 形 BFEQ 是 平 行 四 边 形 . 所 以 BQEF1CD 1 .2ACDF 所在平面与梯形BCDE 所在平面垂直,且BC 2DE , DE / / BC ,17. 如图几何体中,矩形BD AD , M 为 AB 的中点 .( 1)证明: EM / / 平面 ACDF ; ( 2)证明: BD 平面 ACDF .剖析 :( 1)法 1:延长 BE 交 CD 与 G ,连接 AG ,∵ E, M 为中点,∴EM // AG , EM 平面 AFDC , AG 平面 AFDC ,∴ EM / / 面 ACDF .G法 2:如图,取 BC 的中点 N ,连接 MN 、 EN .在 ABC 中, M 为 AB 的中点, N 为 BC 的中点,∴ MN / / AC ,又由于 DE / / BC ,且 DE1 CN ,∴四边形 CDEN 为平行四边形,BC2∴ EN / / DC ,又∵ MN I EN N , AC I CD C . ∴平面 EMN / / 平面 ACDF ,又∵ EM面EMN ,∴ EM / / 面 ACDF .法 3:如图,取 AC 的中点 P ,连接 PM , PD . 在 ABC 中, P 为 AC 的中点, M 为 AB 的中点,∴PM / / BC ,且 PM11BC ,又∵ DE / /BC , DEBC , ∴ PM / / DE ,故四边形 DEMP 为平行四22边形,∴ ME / / DP ,又∵ DP 平面 ACDF , EM平面 ACDF ,∴ EM / / 面 ACDF .( 2)∵平面 ACDF平面 BCDE ,平面 ACDF I平面 BCDEDC ,又 AC DC ,∴ AC平面BCDE ,∴ AC BD ,又 BD AD , BD I ADA ,∴ BD 平面 ACDF .18.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AB ⊥ BP , M 为 AC 的中点, N 为 PD 上一点 .( 1)若 MN ∥平面 ABP ,求证: N 为 PD 的中点;( 2)若平面 ABP ⊥平面 APC ,求证: PC ⊥平面 ABP.【剖析】( 1)连接 BD ,由四边形 ABCD 为矩形得: M 为 AC 和 BD 的中点,∵ MN ∥平面 ABP , MN 平面 BPD ,平面 BPD I 平面 ABP = BP ,∴MN ∥ BP ,∵ M 为 AC 的中点,∴ N 为 PD 的中点 .( 2)在△ ABP 中,过点 B 作 BE ⊥ AP 于 E ,∵平面 ABP ⊥平面 APC ,平面 ABP ∩平面 APC =AP ,BE 平面 ABP , BE ⊥ AP∴ BE ⊥平面 APC ,又 PC 平面 APC ,∴ BE ⊥ PC.∵ ABCD 为矩形,∴ AB ⊥ BC ,又 AB ⊥ BP , BC ∩BP= B ,BC ,BP 平面 BPC ,∴ AB ⊥平面 BPC , ∴AB ⊥PC ,又 BE ⊥ PC , AB 平面 ABP ,BE 平面 ABP ,AB ∩BE =B , ∴ PC ⊥平面 ABPP ABCD∥1 是线段的中点 .19. 如图 ,在四棱锥AB, MPA中,AB DC , AD DC2( 1)求证: DM ∥ 平面 PCB ;( 2)若AD AB ,平面 PAC 平面 PBC ,求证: PA BC .【剖析】(1)如图,取PB中点N , 连接CN , MN . 由于M是线段PA的中点 ,因此 MN∥ AB, MN 1AB , 2因为 DC∥ AB, CD 1CD ,所以四边形 CDF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 ,所以 MN∥DC , MN2CN∥DM ,由于 CN平面PCB,DM平面PCB,因此DM∥平面PCB.P( 2)连接AC , 在四边形ABCD中,由于AD AB,CD∥AB ,因此 AD CD ,设MNAD a ,因为 AD DC1AB ,所以 CD a, AB2a ,在ADC中,A2B ADC 90 , AD DC,所以DCA DAC45,从而D CAC2a,CAB45,在ACB中,AB2a, AC2a,CAB45 ,所以BC AC 2AB2 2 AB AC cos CAB2a, 所以AC 2BC 2AB2, 即AC BC .在平面PAC 中,过点 A 作 AE PC ,垂足为 E ,由于平面PAC平面 PBC ,因此 AE平面 PBC ,又由于BC平面 PBC ,因此 AE BC ,由于 AE平面PAC ,AC平面 PAC ,因此BC平面 PAC .因为PA 平面 PAC ,因此 PA BC .20. 如图 , 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CB 900,E, F ,G 分别是 AA , AC , BB 的中点,且1 1 111CG C1G .(1)求证:CG //平面BEF;( 2)求证:平面BEF平面 AC1 1G .【剖析】证 :( Ⅰ ) 连接AG交BE于D , 连接DF , EG . ∵E,G分别是AA1, BB1的中点,∴ AE ∥BG且 AE =BG,∴四边形AEGB 是矩形.∴D是 AG 的中点,又∵F是AC 的中点,∴ DF ∥CG,则由 DF面 BEF , CG面 BEF ,得CG∥面 BEF( Ⅱ ) ∵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 C1C ⊥底面 A1B1C1,∴ C1C ⊥ A1C1.又∵A1C1B1ACB900,即 C1B1⊥ A1C1,∴ A1C1⊥面 B1C1CB ,而CG面 B1C1CB ,∴ A1C1⊥CG,又 CG C1G ,由(Ⅰ)DF∥CG ,AC DF , DF C G DF AC G,Q DF BEF BEF11 1 ,∴平面1 1平面,∴平面平面AC G .1 1三、提高练习21.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6 ,BC 2 3 ,O 为 AC 的中点,过 C 作 BO 的垂线,交 BO 、 AB 分别于 R 、 D ,若DPR CPR ,则三棱锥 P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答案】 3 3【剖析】在 Rt ABC 中, ACB 60,OCB 为等边三角形,DCB 30 ,因此 CD 4 , CR 3 , 因此 DR1,在 PDC 中, DPRCPR ,因此PDDR1 ,以以下列图( 2),设 P x, y , D 0,0 ,PC RC32则 C 4,0 ,从而有 9 x2y2x2y 2,整理获取 x1 y29,故 PCD 的边 CD 上的高424的最大值为3,从而 P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1 31 2 3 63 323 22PbPAODRCBD R C x图 (1)图( 2)22. 如图,直三棱柱 ABCA 1B 1C 1 中,D 、E 分别是棱 BC 、AB的中点,点F 在棱 CC 1 上,已知AB AC , AA 1 3 ,BC CF2 .( 1)求证: C 1E // 平面 ADF ;( 2)设点 M 在棱 BB 1 上,当 BM 为何值时, 平面 CAM 平面 ADF ?【剖析】( 1)连接 CE 交 AD 于 O ,连接 OF .由于 CE , AD 为ABC 中线,因此 O 为 ABC 的重心,CFCO 2.从而CC 1CE3OF // C 1E . OF 面 ADF , C 1E平面 ADF ,因此 C 1 E // 平面 ADF .( 2)当 BM 1 时,平面 CAM 平面 ADF .在直三棱柱ABC A 1 B 1C 1 中,由于 B 1 B 平面 ABC , B 1B 平面 B 1BCC 1 ,因此平面 B 1BCC 1 平面 ABC .由于 ABAC , D 是 BC 中点,因此 AD BC .又平面 B 1BCC 1 ∩平面 ABC BC , 因此 AD 平面(完满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B1BCC1.而CM平面B1BCC1,于是AD CM .由于BM CD 1,BC CF 2 ,因此Rt CBM Rt FCD ,因此 CM DF DF , AD 订交,因此CM平面ADF,CM平面CAM ,因此平面CAM平面ADF.试卷第 9 页,总 9 页11 / 11。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附答案解析

所以 z1=0,
,故可取
, ,,
于是 < , >
,
设所成锐二面角为θ,所以 sinθ
,
所以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
第3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CF CC1 AA1 , ∵∠BAC=90°,
∴CD
,
在 Rt△FCD 中,tan∠FDC 맨
,
故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2.如图所示,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BCD=60°,E 是 CD 的中点,PA⊥底面 ABCD,PA=2. (1)证明:平面 PBE⊥平面 PAB; (2)求平面 PAD 和平面 PBE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BD,由 ABCD 是菱形且∠BCD=60°, 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E 是 CD 的中点, ∴BE⊥CD,又 AB∥CD, ∴AB⊥BE,∴BE⊥平面 PAB, 又 BE⊂平面 PBE, ∴平面 PBE⊥平面 PAB. (2)解:在平面 ABCD 内,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如图所示,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
【解答】(1)证明:连接 DG、FG,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BB1∥CC1,且 BB1=CC1, ∵B1E=2EB,C1F=2FC, ∴EB∥FC,且 EB=FC, ∴四边形 BCFE 为平行四边形, ∴EF∥BC,EF=BC, ∵BD=2DA,CG=2GA, ∴GD∥BC,且 GD BC, ∴EF∥GD,且 GD EF, ∴四边形 DEFG 为梯形,即 D、E、F、G 四点共面, ∴点 G 在平面 EFD 内. (2)解: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CC1⊥平面 ABC, ∵F 为 CC1 上一点, ∴点 F 在平面 ABC 上的投影为点 C, 连接 CD,则∠FDC 即为直线 DF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点 D 在棱 AB 上,且 BD=2DA, ∴AD AB , ∵C1F=2FC,
(完整版)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故EH=1,又EC= =2,
(II)设线段 、 的中点分别为 、 ,
求证: ∥
(III)求二面角 的大小。
10.如题(18)图,在五面体 中,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 , .求:
(Ⅰ)直线 到平面 的距离;
(Ⅱ)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Ⅱ)设平面BCD的法向量 则
又 =(-1,1,0),
=(-1,0,c),故
令x=1,则y=1,z= , =(1,1, ).
又平面 的法向量 =(0,1,0)
由二面角 为60°知, =60°,
故 °,求得
于是 ,
,
°
所以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 ,在 中,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 ,又 ,所以 ,又 平面ACD,DC 平面ACD,所以 平面ACD
(1)证明:PA⊥BD;
(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AC BD,垂足为H,
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
(1)证明:PE BC
(2)若 APB= 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B .若//αβ,m α⊂,n β⊂,则//m nC .若m n ⊥,m α⊂,n β⊂,则αβ⊥D .若m α⊥,//m n ,//n β,则αβ⊥【答案】D2 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A .1:2B .1:4C .1:8D .1:16【答案】C 【答案】A3 3.(20XX 年高考新课标1(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答案】A4 4.(20XX 年高考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B .2C .2-12D .2+12【答案】C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若P 为底面111A B C 的中心,则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A.512πB .3πC.4πD.6π【答案】B6.(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5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5603B.5803C.200D.240【答案】C7.(20XX年高考江西卷(理))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 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 n,那么m n+=()A.8 B.9 C.10 D.11【答案】A二、填空题8.(20XX年高考北京卷(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D1BPD1CCEBA1A【答案】2559.(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____________.【答案】1:2410.(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答案】1616π-1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测试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π1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1A B 与1B 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AB C1A D EF1B 1C【答案】3π三、解答题13.(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 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的点. (I)求证:PAC PBC ⊥平面平面;(II)2.AB AC PA C PB A ===--若,1,1,求证:二面角的余弦值D 1 C 1 B 1A 1D C AB14.(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如图,在正三棱锥111ABC A B C -中,16AA =,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角的大小为6π,求该三棱柱的体积.【答案】[解]因为1CC 1AA .所以1BC C ∠为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的角,即1BC C ∠=6π. 在Rt 1BC C ∆中,113tan 6233BC CC BC C =⋅∠==从而2333ABC S BC ∆==因此该三棱柱的体积为1336183ABC V S AA ∆=⋅==1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B 1 A 1C 1ACB如图,在三棱锥ABC S -中,平面⊥SAB 平面SBC ,BC AB ⊥,AB AS =,过A 作SB AF ⊥,垂足为F ,点G E ,分别是棱SC SA ,的中点.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 (2)SA BC ⊥.【答案】证明:(1)∵AB AS =,SB AF ⊥∴F 分别是SB 的中点 ∵E.F 分别是SA.SB 的中点 ∴EF ∥AB又∵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EF ∥平面ABC 同理:FG ∥平面ABC又∵EF FG=F, EF.FG ⊆平面ABC ∴平面//EFG 平面ABC (2)∵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 =BC AF ⊆平面SAB AF ⊥SB∴AF ⊥平面SBC 又∵BC ⊆平面SBC ∴AF ⊥BC又∵BC AB ⊥, AB AF=A, AB.AF ⊆平面SAB ∴BC ⊥平面SAB 又∵SA ⊆平面SAB ∴BC ⊥SA16.(20XX 年高考上海卷(理))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2,AD=1,A 1A=1,证明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并求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C 11A【答案】因为ABCD-A 1B 1C 1D 1为长方体,故1111//,AB C D AB C D =,故ABC 1D 1为平行四边形,故11//BC AD ,显然B 不在平面D 1AC 上,于是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 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即为点B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设为h考虑三棱锥ABCD 1的体积,以ABC 为底面,可得111(12)1323V =⨯⨯⨯⨯=而1AD C ∆中,11AC DC AD ==故132AD C S ∆= AB CSGFE所以,13123233V h h =⨯⨯=⇒=,即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为23.17.(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90A ∠=︒,6BC =,,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Ⅰ) 证明:A O '⊥平面BCDE ; (Ⅱ) 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 在图1中,易得3,OC AC AD ===连结,OD OE,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 D '=,所以222A O OD A D ''+=,所以A O OD '⊥,理可证A O OE '⊥, 又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 (Ⅱ) 传统法:过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 ,连结A H ', 因为A O '⊥平面BCDE ,所以A H CD '⊥,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H 为AC 中点,故2OH =,从而2A H '== 所以cos OH A HO A H '∠=='所以二面角ACD B '--向量法: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CO BDEA CDOBE'A图1图2C DO BE'AH则(A ',()0,3,0C -,()1,2,0D -所以(CA '=,(1,DA '=- 设(),,n x y z =为平面A CD '的法向量,则00n CA n DA ⎧'⋅=⎪⎨'⋅=⎪⎩,即3020y x y ⎧+=⎪⎨-++=⎪⎩,解得y x z =-⎧⎪⎨=⎪⎩,令1x =,得(1,1,n =- 由(Ⅰ)知,(OA '=为平面CD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3cos ,3n OA n OA n OA'⋅'===',即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5.18.(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侧棱A1A⊥底面ABCD, AB//DC, AB⊥AD, AD = CD = 1, AA1 = AB = 2, E为棱AA1的中点.(Ⅰ) 证明B1C1⊥CE;(Ⅱ) 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Ⅲ) 设点M在线段C1E上, 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求线段AM的长.6【答案】19.(20XX年高考陕西卷(理))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12AB AA==(Ⅰ) 证明: A1C⊥平面BB1D1D;(Ⅱ) 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的大小.1A【答案】解:(Ⅰ) BDOAABCDBDABCDOA⊥∴⊂⊥11,,面且面;又因为,在正方形AB CD 中,BDCAACACAACABDAACOABDAC⊥⊂⊥=⋂⊥11111,,故面且面所以;且.在正方形AB CD中,AO = 1 . .111=∆OAOAART中,在OECAOCEAEDB1111111⊥为正方形,所以,则四边形的中点为设.,所以由以上三点得且,面面又OOBDDDBBODDBBBD=⋂⊂⊂111111E.E,DDBBCA111面⊥.(证毕)(Ⅱ) 建立直角坐标系统,使用向量解题.以O为原点,以OC为X轴正方向,以OB为Y轴正方向.则)1,0,1()1,1,1(),10(),1(,0,1,0111-=⇒CABACB,,,,)(.由(Ⅰ)知, 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0,0,1),1,1,1(),1,0,1(111)(==-==OCOBCAn设平面OCB1的法向量为,则0,0,2122=⋅=⋅OCnOBnn).1-,1,0(法向量2=n为解得其中一个21221||||||,cos|cos212111=⋅=⋅=><=nnnnnnθ.所以,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为3π1A。
2023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复习题附答案

a,
在 Rt△FCM 中,tan∠FCM .
,
∴sin∠FCM ,
故直线 CF 与平面 A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2.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平面 AA1C1C,D 是 AA1 的中点,△ACD 是边长
为 1 的等边三角形. (1)证明:CD⊥B1D; (2)若 BC ,求二面角 B﹣C1D﹣B1 的大小.
,令
由(1)知,平面 B1C1D 的一个法向量为
,得
,, ,
, ,,
故 th< , >
,
所以二面角 B﹣C1D﹣B1 的大小为 30°.
第3页共3页
在直角梯形 AEFB 中,有 AF EF,BF
쳌
∴AF2+BF2=AB2,即 AF⊥BF.
∵BC∩BF=B,BC、BF⊂平面 BCF,
∴AF⊥平面 BCF.
EF,AB=2EF,
(2)解:∵AE⊥平面 ABC,AE⊂平面 ACDE,∴平面 ACDE⊥平面 ABC,
又平面 ABC∥平面 DEF,∴平面 ACDE⊥平面 DEF.
【解答】解:(1)证明:因为△ACD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DC=60°,∠ DA1C1=120° 因为 D 是 AA1 的中点,所以 AD=A1D=A1C1=1,即△A1C1D 是等腰三角形, 则∠A1DC1=30°,故∠CDC1=90°,即 CD⊥C1D, 因为 BC⊥平面 AA1C1C,BC∥B1C1,所以 B1C1⊥平面 AA1C1C, 因为 CD⊂平面 AA1C1C,所以 B1C1⊥CD, 因为 B1C1∩C1D=C1,B1C1⊂平面 B1C1D,C1D⊂平面 B1C1D,所以 CD⊥平面 B1C1D, 因为 B1D⊂平面 B1C1D,所以 CD⊥B1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图, CA 2007 年高三数学理科立体几何备考试题及解答 命题人:中山一中数学理科备课组 四面体 ABCD中, O 、E 分别是 BD 、 BC 的中点, CB CD BD 2,AB AD 2. 求证: AO ( II )求异面直线 ( III )求点 E 到平面 ACD 的距离. 解:方法一: (I )证明:连结 I ) 平面 BCD ; AB 与 CD 所成角的大小; BO DO,AB AD, AO BD.BO DO,BC CD, CO BD. AOC 中,由已知可得 AO 1,CO 3. AC2, AO 2 CO 2AC 2,AOC 90o ,即 AO OCBD I OC O,AO 平面 BCD ;OC Q Q在 M ,连结 OM 、 ME 、 而 Q ( II )解:取 AC 的中点 直线 OE 与 EM 所成的锐角就是异面直线 在 OME 中,OE , AB 与 CD所成的角 E 为 BC 的中点知 ME ∥AB,OE ∥DC 1EM AB222,OE 12DC 1,22QOM 是直角 AOC 斜边 AC 上的中线,OM 1AC 1, 22 cos OEM4异面直线AB 与 CD 所成角的大小为2 arccos .4III )解: 设点 E 到平面 ACD 的距离为h.QV E ACDVA CDE,11h.S ACD .AO.S CDE . 33在 ACD 中, CACD 2,ADS ACD 2 222 ( 2 )2而 AO 1, S CDE 1 322 24h AO.S CDE S ACD 13 2 72 2 21 7 点 E 到平面 ACD 的距离为21 7 方法二: (I )同方法一. II )解:以 O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0), D ( 1,0,0), 1 3 uuurC (0, 3,0), A(0,0,1), E( , ,0), BA (22 uuur uuur BA.CD 2 ,4 uuur uuur cosBA, CD uuu uuurBA CD异面直线 AB 与 CD 所成角的大小为uuur 1,0,1), CD1, 3,0).2 arccos .4III )解:设平面 ACD 的法向量为 n (x, y,z), 则yr uuur n.AD r uuur n.AC x z 0, 3 y z y 1, 得 uuur EC (uuur r EC.n(x, y, z).( 1,0, 1) 0, (x, y, z).(0, 3, 1) 0,0.( 3,1, 3) 是平面 ACD 的一个法向量.,0), 点 E 到平面 ACD 的距离3 21 72.如图,四棱柱 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侧棱长 AA 1 =2,解:(1)在ADD 1中, DD 1 2, DA 1, D 1DA 60 ,由此易得 AD 13, DAD 1 90 ,方法一:( 2)如图,连结 AC ,交 BD 于 G ,连结 D 1G , 正方形 ABCD 中, BD AC ,又 AD 1 平面 ABCD ,由三垂线定理 可得, BD D 1G ,故 D 1GA 是二面角 A BD D 1 的平面角.2 14在 Rt GAD 1中, AD 13, AG ,可求得 GD 1 ,22连结CD 1 ,由 V C BDD 1 V D 1 BCD得AB AD AB DD 1 AD DD 1 D 对于问题( 2)与AB 平面AA 1D 1D AD 1 平面AA 1D 1D3),有两种方法:AD 1 ADAD 1 AB AB AD AAD 1 平面ABCD;从而 cos D 1 GA AGD 1G2/2 14/23)由 CC 1 // DD 1 ,可知 C 1到平面 BDD 1的距离即为 C 到平面 BDD 1的距离,设该距离为d,3 S BCD AD 113 SBDD 1d ,D 1DA 60 , ABDD 1 .1) 求证: AD 1平面ABCD ;2)求二面角 A BD D 1 的大小的余弦值;3)求C 1 到平面 BDD 1 的距离.AB, AD , AD 1 所在的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A (0,0,0),B (1,0,0),D (0,1,0),D 1(0,0, 3 ),C 1(1,0, 3),(2) BD ( 1,1,0), DD 1 (0, 1, 3), 设n 1 ( x, y, z ) 为平面 BDD 1 的法向量,则n 1 BD 0 x y 0由 1 得 ,取 n 1 ( 3, 3,1) ,n 1 DD 1 0 y 3z 0(0,0,1) ,则二面角 A BD D 1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中,侧面 AA 1B 1B ⊥底面 ABC ,侧棱 AA 1 与底面ABC 成 600的角, AA 1= 2.底面 ABC 是边长为 2的正三角形,其重心为 G 点。
E 是线段 BC 1上一点,且B E故d1121 1 321 1 2 14 722cosn 1 n2|n 1 | |n 2 ||C 1D1 n 1 || n 1 | | 3 |21 7方法二: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又平面 ABD 的法向量 n 23. 如图,在斜三棱柱 ABC - A 1B 1C 1=1BC13(1)求证:GE∥侧面AA1B1B ;(2)求平面B1GE与底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的余弦值.解:解法1:(1)延长B1E交BC于F, ∵Δ B1EC∽Δ FEB, 1=EC1211 ∴BF=B1C1=BC,从而F为BC的中点.22FG FE 1∵G为ΔABC的重心,∴A、G、F三点共线,且==,∴ GE∥ AB1,FA FB1 3又GE 侧面AA1B1B,∴ GE∥侧面AA1B1B(2)在侧面AA1B1B 内,过B1作B1H⊥AB,垂足为H,∵侧面AA1B1B⊥底面ABC,∴B1H⊥底面ABC.又侧棱AA1与底面ABC成600的角,AA1= 2,∴∠ B1BH=600,BH=1,B1 H=3在RtΔ B1HT中,cos ∠B1TH=THHB121从而平面B1GE与底面ABC所成锐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为。
7解法2:(1)∵侧面AA1B1B⊥底面ABC,侧棱AA1与底面ABC成600的角,∴∠ A1AB=600,又AA1= AB= 2 ,取AB的中点O, 则AO⊥底面ABC.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B(0,1,0),C(3 ,0,0),A1(0,0,3 )B1(0,2,3),C1(3,1,3).可取n=(3 ,-1,3 ).又底面ABC的法向量为m=(0,0,设平面B1GE与底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则cosm?n=21。
|m| |n| 721。
在底面ABC内,过H作HT⊥AF,垂足为T,连又平面B GE与底面ABC的交线为AF,∴∠∴AH=AB+BH=3,∠HAT=30B1T.由三垂线定理有B1T⊥AF,B1TH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0∴HT=AHsin30 0=3,294 3 21 ,7∵G为ΔABC的重心,∴G(3,0,0),3∵ BE =1 BC333 ∴E(,1,)∴33 又GE 侧面AA1B1B,2)设平面B1GE的法向量为GE =(0,1,3)3∴ GE∥侧面AA1B1B n=(a,b,=13AB1 ,则由n· B1E =0及n· GE =0得3a-b-3 2 3c=0;3b+3c=0.31),222 634.如图,三棱锥 P —ABC 中, PC 平面 ABC , PC=AC=2,AB=BC ,D 是 PB 上一点,且 CD 平面PAB .(I)(II) 求证: AB 平面 PCB ; 求异面直线 AP 与 BC 所成角的大小; )求二面角 C-PA-B 的大小的余弦值.解:解法一: (I) ∵ PC 平面 ABC , ∴ PC AB . ∵ CD 平面 PAB , AB 平面 PAB , ∴ CD AB .又 PC CD C ,∴ AB 平面 PCB .III AB 平面 ABC , (II ) 过点 A 作 AF//BC ,且 AF=BC ,连结 PF ,CF . 则 PAF 为异面直线 PA 与 BC 所成的角. 由(Ⅰ)可得 AB ⊥ BC , ∴ CF AF .由三垂线定理,得 PF AF . 则 AF=CF= 2 , PF= PC 2 CF 2 6,PF在 Rt PFA 中, tan ∠ PAF=6 =AF 2=3,∴异面直线 PA 与 BC 所成的角为 . 3( III )取 AP 的中点 E ,连结 CE 、 DE .∵ PC=AC=2, ∴CE PA , CE= 2 . ∵ CD 平面 PAB ,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CED 为二面角 C-PA-B 的平面角.DEPA.由 (I) AB 平面 PCB ,又∵ AB=BC ,可求得 BC=2 .在 Rt PCB 中,PB= PC 2 BC 26,CDPC BC PB在 Rt CDE中,cos CED = DECE2 43 3230.3 ∴二面角 C-PA-B大小的余弦值为 3。
3解法二:(I )同解法一.(II ) 由(I ) AB 平面 PCB ,∵ PC=AC=2, 又∵ AB=BC ,可求得 BC= 2 . 以 B 为原点,如图建立坐标系.则A(0, 2 ,0),B( 0,0, 0),C ( 2 ,0, 0), P ( 2 ,0, 2),AP ( 2, 2,2), BC ( 2,0,0) .则 AP BC 2 2 +0+0=2 .AP BC 2 = 1 AP BC 2 2 2 2∴异面直线 AP 与 BC 所成的角为 3.III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m = (x ,y ,z ) .AB (0, 2,0), AP ( 2, 2,2),AB m 0, 2y 0, 则即AP m 0. 2x 2y 2z 0.y 0,解得 令 z = -1, 得 m = ( 2 , 0, -1) . x 2z设平面 PAC 的法向量为 n =( x ',y ',z ') .PC (0,0,-2) , AC ( 2, 2,0),z 0, '解得 ' ' 令 x '=1, 得 n = (1 ,1,0).PC n AC n0, 0.2z即2x '0, 2ycos AP,BC23面角 C-PA-B 大小的余弦值为 3 .3cos m,nm n 2 3m n 3 2 35.如图,直二面角 D —AB —E 中, 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E=EB ,F 为 CE 上的点, 且 BF ⊥平面 ACE.(Ⅰ)求证 AE ⊥平面 BCE ;(Ⅱ)求二面角 B —AC — E 的大小的余弦值; (Ⅲ)求点 D 到平面 ACE 的距离 . 解:解法一: (Ⅰ) BF 平面 ACE. BF AE.∵二面角 D — AB — E 为直二面角,且 CB AB ,CB 平面 ABE.CB AE. AE 平面 BCE.(Ⅱ)连结 BD 交 AC 于 C ,连结 FG , ∵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 BG ⊥AC , BG=2 ,BF 平面 ACE ,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FG ⊥ AC.BGF 是二面角 B — AC —E 的平面角 由(Ⅰ) AE ⊥平面 BCE , 又 AE EB , ∴在等又 直角 BCE 中,ECBC 2BE 26,BC BE 2 2 2 3,BFEC 6323直角 BFG 中,sin BGFBF 3 6 , cos BGF3BG 233面角 B —AC —E 大小的余弦值等于 (Ⅲ)过点 E 作 EO AB 交 AB 于点 O. OE=1. ∵二面角 D —AB —E 为直二面角,∴ EO ⊥平面 ABCD.11设 D 到平面 ACE 的距离为 h , V D ACE V E ACD , S ACB h S ACD EO. D ACE E ACD 3 ACB 3 ACD又平面 BAC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1,0,0) ,m,n 1 3 cos(m,n) . |m| |n | 3 33∴二面角 B —AC —E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3.3III )∵AD//z 轴, AD=2,∴ AD (0,0,2) ,∴点 D 到平面 ACE 的距离 d |AD | |cos AD,n |AD n| 2 2 3.|n| 3 3AE 平面 BCE , AE EC.11AD DC EO 2 2 1 22 1AE2 EC 12 6 32∴点 D 到平面 ACE 的距离为 233解法二:(Ⅰ) (Ⅱ)以线段线为 x 轴, AB 所在直线为 y 轴,过 于 AD 的直线为 z 轴, O —xyz ,如图 .AE 面 BCE , BE 同解法一 . AB 的中点为原点 O , OE所在直 O 点平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面 BCE , AE BE ,在 Rt AEB 中, AB 2,O 为 AB 的中点,OE 1. A(0, 1,0),E(1,0,0),C(0,1,2).AE (1,1,0), AC (0,2,2). 设平面 AEC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z),则AEAC0,即0, x y 0, 2y 2x 0.解得y zx, x,令 x 1, 得 n (1,1,1) 是平面 AEC 的一个法向量 .236.已知直四棱柱 ABCD —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且 DAB点, M 为线段 AC 1 的中点 . (1)求证:直线 MF// 平面ABCD ; ( 2)求证:平面 AFC 1⊥平面 ACC 1A 1; (3)求平面 AFC 1 与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 解 . 解法一:(Ⅰ)延长 C 1F 交 CB 的延长线于点 N ,连结 AN.因为 F 是 BB 1的中点,所以 F 为 C 1N 的中点, B 为 CN 的中点 . 又 M 是线段可知:A 1A 平面 ABCD,又∵ BD 平面 ABCD , A 1A BD.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AC BD.又 AC A 1A A,AC,A 1A 平面 ACC 1A 1,BD 平面 ACC 1 A 1 .在四边形 DANB 中, DA ∥ BN 且 DA=BN ,所以四边形 DANB 为平行四边形 故 NA ∥ BD , NA 平面 ACC 1A 1. 又 NA 平面 AFC 1平面 AFC 1 平面 ACC 1A 1.Ⅲ)由(Ⅱ)知 BD ⊥ ACC 1A 1,又 AC 1 ACC 1A 1, ∴BD ⊥AC 1,∵ BD//NA ,∴ AC 1⊥ NA. 又由 BD ⊥ AC 可知 NA ⊥AC ,∴∠ C 1AC 就是平面 AFC 1与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或补角故∠ C 1AC=30° .∴平面 AFC 1 与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30 °或 150° (说明:求对一个角即给满分)解法二: 设 AC BD=O ,因为 M 、 O 分别为 C 1A 、 CA 的中点,所以,MO//C 1C ,又由直四棱柱知 C 1C ⊥平面 ABCD ,所以, MO ⊥平面 ABCD.AC 1 的中点,故 MF//AN.又 MF 平面 ABCD , AN 平面 ABCD. MF // 平面 ABCD.Ⅱ)证明:连 BD ,由直四棱柱 ABCD — A 1B 1C 1D 1在 Rt △C 1AC 中, tan C 1ACC 1C 1,CA 3,在棱形ABCD中,BD⊥ AC,所以,OB、OC、OM两两垂直. 故可以O为原点,OB、OC、OM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设|OB|=1 ,则B(1,0,0),B1(1,0,2),A(0,3 ,0),C(0,3 ,0),C1(0,3 ,2)I )由F、M分别为B1B、C1A 的中点可知:F(1,0,1),M(0,0,1),所以MF (1,0,0)=OB.又MF 与OB 不共线,所以,MF∥ OB.MF 平面ABCD,OB 平面ABCD,MF ∥平面ABCD.III ) OB (1,0,0)为平面ACC1A1的法向量. 设n(x,y,z) 为平面AFC1 的一个法向量,则nAF,n MF.由AF (1, 3,1), MF (1,0,0) ,得:x 3y z 0,x 0.令y 1,得z 3,此时,n(0,1, 3).由于n OB (0,1, 3) (1,0,0) 0 ,所以,平面AFC1⊥平面ACC1A1.(III )OM (0,0,1) 为平面ABCD的法向量,则OM n |cos | |cos OM ,n | | |OM ,||n|所以=30°或150° . 即平面AFC1 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