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招待费的定义及列支范围
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2篇)

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用于招待客户、合作伙伴或员工与其进行业务交流、洽谈的费用。
通常包括用餐、娱乐、差旅和礼品等费用。
下面是一些业务招待费的一般规定和会议制度的建议:1.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 与客户、合作伙伴进行商务会谈、洽谈等的用餐费用;- 参加业务会议、论坛、展览等的差旅和住宿费用;- 赠送礼品、名片等的费用;- 与客户、合作伙伴进行商务社交活动的费用。
2. 业务招待费的审批制度:- 遵守公司的费用预算和审批流程;- 需要提供详细的招待对象、时间、地点以及费用预算等信息;- 招待费用需要得到直接上级或财务部门的审批。
3. 业务招待费的限额:- 根据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和地区差异等因素,设定适当的业务招待费限额;- 限额应包括不同类别的费用,如用餐、娱乐、差旅和礼品等;- 超出限额的招待费用需额外审批。
4. 会议制度的建议:- 会议前需提前制定会议议程、议题和目标,并通知参会人员;- 参会人员需要提前报备,包括姓名、职位和联系方式等;- 会议场所需根据参会人数和需求合理安排,如会议室、酒店会议厅等;- 会议费用需统一报销,保留相关票据和发票,且符合公司财务规定;- 会议后需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会议纪要和行动计划。
以上仅为一些建议,具体的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定制化制定。
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二)日期:[制定日期]适用范围:全体员工1. 业务招待费支出范围:1.1 业务招待费是指为了开展业务、促进合作和维护客户关系等目的发生的招待活动费用;1.2 业务招待费支出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商务餐饮费、礼品购买费、交通费、住宿费等;1.3 业务招待费支出必须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并且符合合理、合规的原则。
2. 业务招待费报销流程:2.1 员工进行业务招待费支出后,须先自行垫付费用;2.2 员工需及时填写业务招待费报销申请表格,并附上相关凭证(如发票、收据等);2.3 申请表格及相关凭证需经上级负责人审核后,提交给财务部门办理报销程序;2.4 财务部门在核对申请表格及凭证的真实性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报销。
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招待费管控

****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各类业务招待行为,节约成本费用,有效提高费用使用效益,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厉行节约、合理开支、严格控制、定期考评”为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业务招待定义与范围业务招待费指公司各部门因公开展各类经营业务发生对外洽谈业务、公关联络、接待来宾、犒劳慰问等各项活动需列支的招待、用餐等相关费用。
包括:1.因业务需要宴请的开支(包括饭后娱乐、交通开支)。
2.因业务需要招待客人参观旅游景点的费用(含交通费)。
3.因业务需要赠送土特产、烟酒、鲜花、茶叶、纪念品以及电子券(卡)等的费用。
4.因业务需要报销来企业办事的非本单位员工的差旅费(含住宿、餐费、交通费及杂费)第二条适用原则1.管理原则:先申请、后执行;总额控制,分级负责、对口接待,专款专用,考评监督。
2.业务招待应坚决贯彻“可接待可不接待,不接待”,“可发生可不发生费用,不发生”,“态度热情,费用从简”的原则。
3.陪客人员坚持适度从紧原则,原则上不能多于需接待客人及贵宾。
一般情况陪客人数不得超过3人,特殊情况可请示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4.严格执行规定限额和招待标准,分档次接待原则,坚决控制非业务性接待,严禁随意超标进行业务招待。
按照被接待人员的级别及与公司业务的相关程度,对应接待,禁止越档次接待。
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经请示公司领导同意后执行;否则,公司财务不予报销。
5.招待工作本着热情礼貌、细致周到、取得逾期效果的原则。
第三条开支标准1.一般宴请聚会餐饮招待不超过100元/人/次(含酒水),酒水标准白酒档次控制在100元/瓶以下。
2.招待客户企业部门经理(负责人)级别人员不超过130元/人/次(含酒水),酒水标准白酒档次控制在180元/瓶以下。
3.招待政府主要领导及政府部门关键领导、客户企业副总以上领导不超过180元/人/次(含酒水),酒水标准白酒档次控制在300元/瓶以下。
特殊情况超标的,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合理规范地列支业务招待费对于保障单位正常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防范廉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业务招待费的定义及范围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
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住宿费和礼品费等。
但需要明确的是,业务招待费应当与单位的公务活动或业务开展直接相关,且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二、列支原则1、必要性原则业务招待活动应当是为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推进业务发展而确实必要开展的。
不能将与工作无关的私人宴请或娱乐活动纳入业务招待费范畴。
2、合理性原则招待费用的标准和规模应当合理适度,要与单位的工作性质、业务规模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既不能过于铺张浪费,也不能过于节俭而影响正常的业务交流。
3、真实性原则每一笔业务招待费的支出都应当有真实的业务背景和相关凭证作为支撑,严禁虚构业务招待事项套取资金。
4、合规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三、列支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业务招待费列支标准。
一般来说,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单位的性质和职能不同性质和职能的单位,其业务招待的需求和频率可能不同。
例如,对外交往较多的单位可能相对较高。
2、预算安排根据年度预算的总体规模,合理确定业务招待费的预算额度,并在预算范围内列支。
3、当地经济水平参考当地的物价水平和同类单位的平均标准,确保列支标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四、审批流程1、申请业务部门在开展招待活动前,应当填写业务招待费申请单,注明招待的对象、事由、预计费用等信息。
2、审核申请单依次经过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审核。
审核重点包括招待活动的必要性、费用预算的合理性等。
3、审批根据单位的内部管理规定,由相应的领导进行审批。
财务制度之业务招待费

财务制度之业务招待费一、背景介绍业务招待费是指单位用于接待客户、商务伙伴、供应商等外部人员的费用,旨在加强与外部人员的关系,促进业务发展。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业务招待费成为了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不合理管理和控制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就会导致浪费和滥用公款的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对业务招待费进行规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业务招待费的范围和标准1.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主要包括:由单位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主管批准的接待客户、商务伙伴、供应商等外部人员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费用。
同时,也包括与这些外部人员进行商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例如礼品、礼金、差旅费等。
2.业务招待费的标准(1)餐饮费用:按公司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一般不得超过单位规定的限额。
(2)住宿费用:按公司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一般不得超过单位规定的限额。
(3)交通费用:按公司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一般不得超过单位规定的限额。
(4)礼品、礼金费用: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支出,但不得超出单位规定的限额。
(5)差旅费用:按照单位差旅费用标准计提,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销。
三、业务招待费的管理流程1.业务招待费的申请(1)接待外部人员前,必须填写业务招待费申请表,明确接待对象、接待时间、接待地点、接待费用等内容,并由单位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主管审批。
(2)对于较大额度的业务招待费支出,需提前报备公司领导层,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2.业务招待费的执行(1)严格按照审批表上的内容执行,不得超出预算,严禁私自增加费用。
(2)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用的费用标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
3.业务招待费的报销(1)接待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填写费用报销表,将相关费用票据一并提交财务部门进行报销。
(2)财务部门审核费用报销表和票据,核实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后,批准报销。
4.业务招待费的归档(1)公司需建立业务招待费档案,对接待对象、费用支出等进行记录和归档。
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

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为了有效控制公司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业务招待费用支出范围1、业务费:指招待来访客户所需的茶叶、烟、水果、饮料以及赠送客人、客户的纪念品等费用;2、招待费:指因工作关系招待有关人员发生的就餐费、娱乐费以及宴请客人、客户(包括工作餐)的酒水、烟及食品等费用。
二、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原则:业务招待费应坚决贯彻“可接待可不接待,不接待”,“可参与可不参与接待人员,不参与”,“可发生可不发生费用,不发生”,“态度热情,费用从简”的原则。
业务招待费使用严格执行规定限额和招待标准,严格执行分档次接待原则,坚决控制非业务性接待,严禁随意超标进行业务招待,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经请示总经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招待,否则,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严禁发生随意招待现象。
业务招待费发生前要向副总经理提出申请,包括招待单位、人数、时间、地点、陪同人员等;副总经理同意后方可安排,紧急情况下可口头请示同意后方可进行业务招待,但事后要补写申请审批单,否则,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接待用餐时,严格控制陪客人数,实行对口接待。
原则上陪客人数不得超过对方人数的半数。
三、业务招待费的审批程序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实行“预先申请,据实报销”的管理方式。
㈠、业务费的审批权限:《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1一律由副总经理签字审批,特殊情况应由总经理签字审批。
㈡、招待费的审批限额:公司副总经理审批单次预算1000元(含酒水)以内限额的招待费,公司总经理审批单次1000元以上限额的招待费。
招待费又分为工作餐和客餐两种:工作餐即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来公司办理业务临时就餐。
客餐即指除工作餐外专门为宴请客人的就餐及酒水。
1、工作餐的审批程序:加班部门或对口接待部门人员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1,详细注明招待的事由、参加人员以及人数,向部门经理提出申请,经副总经理签字批准后,由加班部门人员安排用餐或对口接待部门相关人员陪同客人用餐。
业务招待费支出 范围

业务招待费支出范围
《业务招待费支出范围》
业务招待费支出是企业为了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在商务活动中,常常需要进行招待客户、合作伙伴或员工以促进业务合作或员工团队建设。
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主要包括餐饮费、宴请费、礼品费以及相关活动费用等。
首先,餐饮费是业务招待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与客户或合作伙伴会面时可能会安排用餐,或者举办商务宴会。
这些餐饮费用包括餐厅、酒店或宴会场地的费用,以及用餐时所需要的食品、饮料等费用。
其次,宴请费也是业务招待费支出的一部分。
企业可能会在特殊场合,如节假日、重要活动或合作伙伴生日等时,举办一些特别的宴会或聚餐活动。
这些宴请费用涉及到场地租赁、宴会策划、娱乐节目等费用。
另外,礼品费也是业务招待费支出的一项重要开支。
企业在招待客户或合作伙伴时,常常会赠送一些礼品或纪念品。
这些礼品费用包括礼品选购、包装和定制等费用。
此外,相关活动费用也是业务招待费支出的一部分。
企业可能会举办一些商务拓展活动、团建活动或者庆祝活动,其中的费用包括场地租赁、活动策划、物料准备等。
总的来说,业务招待费支出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餐饮费、宴请费、礼品费以及相关活动费用等。
企业在进行业务招待时,需要合理控制费用开支,确保支出符合相关规定,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业务效果。
业务招待费的范围有哪些

业务招待费的范围有哪些⼀、业务招待费包含的范围具体有那些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于接待应酬⽽⽀付的各种费⽤,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的费⽤,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烟茶、交通费等。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会计还是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
在实务中,业务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产经营需要⽽宴请或⼯作餐的开⽀。
2、因企业⽣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
3、因企业⽣产经营需要⽽发⽣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的开⽀。
4、因企业⽣产经营需要⽽发⽣的业务关系⼈员的差旅费开⽀。
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出,与企业⽣产经营活动⽆关的职⼯福利、职⼯奖励、企业销售产品⽽产⽣的佣⾦以及⽀付给个⼈的劳务⽀出都不得列⽀为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与误餐费、聚餐费如何区别误餐费是企业职⼯个⼈因公在城区、郊区⼯作或出差,不能在⼯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补偿;聚餐费是企业在逢年过节等时候⽽组织员⼯聚餐⽽发⽣的费⽤。
误餐费和聚餐费的消费主体是本企业员⼯。
⽽业务招待费是对外拓展业务时发⽣的吃、喝、⽤、玩费⽤,它的消费⼈主体是企业以外的个⼈,⽽不是本企业的员⼯。
误餐费根据情况分别计⼊“差旅费”和“职⼯福利费”,聚餐费⼀般都是计⼊“职⼯福利费”。
三、如何区分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顾名思义就是为召开会议⽽发⽣的合理费⽤。
对于会议费开⽀范围的界定,会计和税法仍然是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实务中⼀般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2013]286号)作为会议费开⽀的范围。
根据该办法规定,会议费开⽀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费、会议室租⾦、交通费、⽂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国家税务总局曾经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发⽣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该怎样列支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财预字[1998]159号)一、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明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以下简称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水平,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制定本规定。
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本规定所称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
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三、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一)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
对于公务费中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专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及其他一次性专项经费,在计算业务招待费时应予以扣除。
(四)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如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食宿的,接待单位应在内部宾馆、招待所安排;没有内部宾馆、招待所的,接待单位按当地规定的接待费用开支标准之内可在外部宾馆安排食宿。
以上两种接待安排,都要按照现行差旅费标准收费,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四、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在财政部制发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中增设一个“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科目编码为“12”。
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统一在本科目中列支。
实行企业财务制度的事业单位除外。
1.出差人员按本规定实际发生的食宿费超出差旅费开支规定标准的部分,可以由接待单位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部分在接待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科目中列支。
2.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必须全部在“业务招待费”科目中明确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也不得列入内部宾馆、招待所或乡镇、单位内部食堂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招待费的定义及列支范围
2010-1-1115:3读者上传【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
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
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
娱乐住宿
????一、
议费、"直接相关
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产生的费用等支出。
但上述支出并非一概而论,如: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
同时要严格区分给客户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对此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而应直接作纳税调整。
二、申报扣除业务招待费的证明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4条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
不能提供,不得在税前扣除。
这一规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第一次明确赋予纳税人对所申报扣除费用的真实性自我举证的责任,虽然税务机关一般情况下会认同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费用,但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不正常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税务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其次,这一规定并没有直接要求纳税人在每次申报时都将有
关全部资料提供给税务机关,因为这样做可能给纳税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工作量,同时,税务机关也没有力量去处理这些资料。
第三,这一条款暗示着,在征管法规定的追溯期内,纳税人必须对其申报的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负责,必须为其申报的业务招待费准备足够有效的证明材料,尽管这些材料税务机关可能并不要求提供,但一旦要求提供而纳税人无法提供,将失去扣除权。
需要说明的是,此条款的实质在于保证业务招待费用的真实性,有关凭证资料只要对证明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是足够和有效地即可,并不严格要求提供某种特定凭证,这也为纳税人的经营管理留有一定的余地。
比如,给客户业务员的礼品,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取得发票等特定凭证,但只要有接受礼品者的证明,并且接受礼品者与企业确实存在商业业务关系,即可承认该项支出的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税法并不强迫企业在送给客户礼品时要求有关人员签字,但是,如果税务机关要求证明真实性,企业也可以事后追补证据。
????????????
三、业务招待费的纳税调整
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以下的,不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