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解析共23页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 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 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 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 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解析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
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
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
学习数学的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 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 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 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 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川省实施指导意见中强调的评价: 数学基础评价、能力评价、过程评价、多元化 评价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定位
1、 高中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 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 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 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 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升学率 也在逐渐提高,但全国平均大学升学率也只有60%左右,还有 近40%的高中学生不能升入大学学习。因此,高中数学课程除 了为60%的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发展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 数学基础外,还要为近40%的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奠定今后工 作、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所需要的数学基础。同时, 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 方面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 一定相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 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 养的人才,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不 同兴趣和志向、不同发展方向、进入高校不同专业学习的学 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数学基础。
解读02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21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解读02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课程作用更明显,培养人才自主选择性更凸显2003年版课标: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版课标: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探寻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主要变化: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PPT共23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 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解读课件共21张

3、几何与代数主线
(5)圆锥曲线与方程(按原文科要求,12课时)
(1-1、2-1理科16课时)
①相对理科降低了对抛物线的要求。
②删除理科中曲线与方程。
③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不作要求。 (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按原理科要求,12课时)(2-1);
①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②空间向量的应用。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核心素养
历史发展 课程: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
|| 三个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空间想象
|| 五个能力: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
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
六个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三、课程内容
(一)必修
包括: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 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三角 恒等变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 几何初步、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统 计、概率。
1、预备知识
(1)集合(4课时)(数学1) 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③集合的基本运算
(4)三角恒等变换(8课时)(数学4)
3、几何与代数主线
(5)立体几何初步(18课时)(数学2)
①空间几何体; 删除:三视图、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②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6)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8课时)(数学2) ①直线与方程 ②圆与方程 ③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④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学分与选课
2、选课说明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解析PPT23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念及含义解析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含义

4、关于数学“双基”,我是这样看待的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个 名词。“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 ”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 “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 。
谢 谢!
20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 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高技术的出现把我们的社会推 进到数学技术的新时代
三大数学活动: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 种传统。 “双基”中增加的内容: 一是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包括数学史 背景与生活背景)、应用; 二是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经历数学知 识与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三是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 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 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 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 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 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 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 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 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 的各个相关部分)。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① 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 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 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②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解读02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解读02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课程作用更明显,培养人才自主选择性更凸显2003年版课标: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版课标: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探寻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主要变化: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