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中图版)】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1)-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5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5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合格·过关练]“醉美多彩贵州”是贵州省的旅游宣扬标语。

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A.燥热多雨的气候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2.“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角峰B.沙丘C.峰林D.风蚀蘑菇解析:1.A 2.C 第1题,喀斯特地貌不仅须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2题,“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有峰林、溶洞等。

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积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3~4题。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解析:3.B 4.A 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平直。

第4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积累岸,河岸平缓。

非洲撒哈拉沙漠区有一片矗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B.河流积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潮湿地区B.半潮湿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解析:5.A 6.D 第5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

故选A项。

第6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故选D项。

图1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闻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

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

据此完成7~8题。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2.1.1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学案:2.1.1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含答案

类型
成因
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
海蚀穴 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
侧凹的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 海蚀崖
海蚀拱桥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 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2.海积地貌。
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
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第 2 题,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
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
沙岛发育。
Earlybird
晨鸟教育
答案:1.B 2.C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阅读材料,完成 1~2 题。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
答案:①—B;②—C;③—D;④—A。 2.分别写出形成 A、B、C、D 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 答案:A:海浪沉积,B:海浪侵蚀,C:海浪侵蚀,D:河流沉 积。
Earlybird
晨鸟教育
海岸地貌

典型景
形成过程


由岩石构成
的海岸,不断
受到海浪的
击打和侵蚀, 海
导致岩石破 蚀
碎,岩壁崩落, 海蚀穴 地
最终使海岸 貌
后退,形成海
蚀穴、海蚀崖、
海蚀柱、海蚀
拱桥等
海蚀崖
景观图
地貌特点 部分海岸向内侧凹陷
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拱 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 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地 物质沉积在 貌 近岸的浅水
海滩
与岸分离,孤立海中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4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4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 ( 四)主要地貌的景观特色(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以下图为一组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1~2 题。

1.四种地貌中,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B2.A [ 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即①为流水聚积地貌,②为风力聚积地貌,③为流水侵害地貌,④为风力侵害地貌。

]下边为某河流剖面表示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边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①~④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3.A4.B [ 第 3 题,该题地貌景观为峡谷,对应①。

第4题,该水堆积一般是颗粒大的、比重要的先堆积。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以下图表示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

据此达成 5~6 题。

5.辽河河口海岸线()A.1909~ 1945 年向大海方向推动B.1945~ 1979 年向大海方向推动C.1979~ 2003 年向大海方向推动D.1909~ 2003 年向大海方向推动6.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A.致使海水倒灌B.不利于港口建设C.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使黄海面积减小5.C6.B [ 第 5 题,联合图示, 1909~ 1945 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局部向大海方向推动,大部分向陆地方向推动;1945~ 1979 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大多数向大海推动,但不是所有;1979~2003 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向大海方向推动。

第 6 题,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向大海推动,说明有泥沙堆积,泥沙淤积增添,不利于港口建设。

]7.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近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四周有 4 亿~ 5 亿年以前形成的堆积岩。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A、火山地貌B、冰川地貌C、花岗岩地貌D、海底峡谷2、下列地形中,哪一种是由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的?A、冲积扇B、河流三角洲C、河谷D、喀斯特地貌3、关于等高线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等高线是地形等高点的连线B、等高线是用来表示地形的地面高度C、等高线之间间距小表示坡度陡,间距大表示坡度缓D、等高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该点的高度4、关于地形的坡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坡度越大,地形越崎岖B、坡度越小,地形越平坦C、斜坡的坡度是斜坡上升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D、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景观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高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B. 气候寒冷,冰川广布C. 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D. 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景观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B.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 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流量不稳定7、下列地貌类型中,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B、溶洞C、河谷D、石林8、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的多层状、正常层序的现象,展示了()地貌的特点。

A、风蚀崖B、冰蚀崖C、喀斯特D、冲积扇9、下列湖泊中,属于我国高原湖泊的有:A. 鄱阳湖B. 洞庭湖D. 青海湖 1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 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C. 土壤层深厚,适宜农业发展D. 地形表明该地区发生过强烈地震11、下列哪种地貌类型是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河流冲刷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A.火山地貌B.海岸地貌C.构造地貌D.冰川地貌12、下列关于黄土地貌的描述,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B.黄土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C.黄土高原的土壤以黄土地为主D.黄土地貌的形成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13、中国西部地区的地貌主要以哪种类型为主?A. 高山高原地貌B. 平原地貌C. 丘陵地貌D. 盆地地貌14、下列哪一种地貌景观是由流水冲刷作用形成的?A. 海岸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冰川地貌D. 河流地貌15、长江三峡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以下不属于三峡主要地貌的是()。

01-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1-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C.为河流阶地,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为风蚀柱,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解析】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该地貌为风蚀蘑菇,不是石窝、风蚀
柱、河流阶地;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3)该地貌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C )
①上部和下部遭受的风力作用强度不同 ②下部靠近地面,易受流水的强力冲刷
③下部岩性可能比上部松软
④没有石灰岩分布
A.①②
B.①③
【解析】导图分析·信息提取
C.②④
D.③④
例4-8 (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末)读地表喀斯特
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①是溶沟
B.②是峰丛
C.③是石柱
D.④是峰林
【解析】根据图中的地貌特征分析,①为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的溶沟,
选项
分析
A 三角洲为河流地貌,主要位于河口地区
B V形谷是沟谷地貌,但其横剖面呈V形
C 图中甲处位于出山口处,是沟谷地貌中的冲积扇
D 河漫滩为河流地貌,主要位于河床两侧
D.河漫滩
结论 × × √ ×
(2)若甲处的地貌面积扩大,需满足的条件有( A ) A.山前地质较稳定 B.山洪发生概率低 C.山体岩性较坚硬 D.河流流域范围小 【解析】甲处的地貌面积扩大,说明冲积扇在扩大,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增多,说明 河流搬运能力强,山洪发生的概率较高,B错误;河流搬运的泥沙多,说明山体的岩 性较疏松,容易被侵蚀,C错误;河流流域范围大,流水汇集量大,有利于该地貌面 积扩大,D错误;山前地质稳定,才能保证山前冲积扇稳定增长,A正确。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高中地理课时练4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课时练4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14选C,15选B,16选D。第14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 而成,在任意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 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第1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 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变大。第16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 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 堤。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7、
8题。
7.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
D.西南风
8.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解析】7选C,8选D。第7题,沙丘是一种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缓坡为风吹来的 方向,据图可知,沙丘的东南坡较缓,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第8题,沙丘是 风力堆积的典型地貌。
材料二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 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 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 么? (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 出来。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跟踪训练含答案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跟踪训练含答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风化坑和壶穴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

屏山是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的花岗岩低山,三溪河流经北侧山脚,其上游以西约1km处为三溪水库(建于1959年),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河床出露。

下图示意三溪河谷风化坑与河流壶穴发育的地貌部位(图中等高线为相对于全站仪设站的相时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溪河谷()A.风化坑发育位置较低B.风化坑仅分布在凸坡上C.壶穴发育位置偏高D.壶穴仅分布在缓坡上2.形成三溪河谷壶穴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

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A.角峰B.冲积扇C.河漫滩D.河谷阶地4.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壳运动②山坡朝向③河流流量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①一②、②一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B.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b、c侧流速快于对岸C.②一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快于对岸D.②一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6.当洪峰来临时,最易出现险情的是()A.a B.b C.e D.f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8.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2.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3.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源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5.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6.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12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 西北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2 兰州大学 ★★★★★3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4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6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7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8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 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10 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34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

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

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甲地( )
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
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
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
2.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B.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C.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D.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
下图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地貌( )
A.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C.形成顺序是④③①② D.岩石类型为变质岩
4.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
A.气候异常、降水增多 B.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
C.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 D.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

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距今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

下图为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题。

5.形成“蜂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综合题】:
1.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本土西北角的奥林匹克半岛,如图所示。

公园内森林茂密,奥林波斯山(2428米)雄踞其中,它是一座活火山,崎岖的山巅还覆盖着60多处活动冰川。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公园西南侧河谷冬暖夏凉,年降水量可达2 000 mm以上,生长着一片特殊的温带雨林。

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外力地貌类型,并各举一例。

(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综合题
1.流水地貌:峡谷等。

(2分)冰川地貌:峡湾等(或海岸地貌:海蚀柱等)。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