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
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中国农业生产率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追求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本文旨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实证研究,探究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中国农业生产率概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率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劳动力投入下的产量,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方法1.总产值法总产值法是通过测算农业总产值与投入资源之比来评价农业生产率的方法。
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可以计算出不同地区和农场的农业生产率水平,从而了解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贡献。
2.边际产量法边际产量法是通过测算单位投入资源所能增加的产量来评价农业生产率的方法。
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和边际分析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农业生产要素的效率和配置,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3.全要素生产率法全要素生产率法是综合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来评价农业生产率的方法。
通过建立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并找出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中国农业生产率实证研究1.农业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影响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实证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农业人力素质对生产率的影响农业人力素质是影响农业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培训技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实证研究表明,农业人力素质的提高对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对生产率的影响农业是推动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优化。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边际分析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切点E是成 本最低点, 切点F是产 量最大点.
条件:MPx1 MPx2
P1
P2
x2
x2
等产量曲 线
E
等成本 线
F
O
x1 O
x1
(a)成本既定
(b)产量既定
图6—9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边际替代率递减 沿着等产量曲线,以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替代另一
种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叫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等成本线 等产量曲线只是说明了生产者为获得一定产量而对要素投
5
20
100
5.375 5
6
25
121.875 4.375 4.875
7
30
135
2.625 4.5
第二节 单项变动要素合理利用
到底25-30之间的哪一点是使得利润最大的点? 该例的生产函数为:
y=3x+0.2x2-0.005x3 根据:yx'= Px / Py =9/3=3 解得: x=26.667 x=26.667是不是生产的第二阶段呢?同学们可以 自己去计算.
由于各种要素在生产中作用不同,要素价格也不同,它 们以不同的配合比例投入生产,经济效益也会不同。前 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可以按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方法进行 分析,本节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节 多项变动要素合理配合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农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农业投入产出分析作者:韦代雄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9期提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本文运用DEA中的CCR 模型对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31个省市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可以得出比较结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DEA模型;农业投入产出;比较借鉴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运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业增长迅速,但并没有摆脱粗犷型增长方式,所以,依赖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是我国农业增长的长期目标。
在此,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对比不同省市的效率、规模和方法后,各省市可以取长补短,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对农业效率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适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31个省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DEA方法DEA(Data EA)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简称,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 和Rhodes在1978年提出,在法雷尔基础上,从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效率评价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
使用DEA分析方法我们能够有效的地得到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率关系,从而衡量投入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测定在投入要素非DEA有效的情况下如何改进要素投入量,从而使要素投入达到最优状态。
所以本文配合运用DEA方法中的不考虑规模收益的CCR模型和考虑规模收益的BCC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
要素边际收益的概念

要素边际收益的概念要素边际收益是指在某一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另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变化。
在经济学中,要素边际收益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决定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要素边际收益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通过分析要素边际收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程度,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经济决策。
以下是对要素边际收益的详细解释。
首先,要素边际收益与法则的递减性密切相关。
边际收益递减是指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其边际产出递减的现象。
即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最先使用的生产要素往往是最有效的,随着要素增加,附加的每一单位要素所能带来的边际产出减少。
例如,在农田中增加一单位的施肥量,可能会增加一定量的产量,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每增加单位施肥所能带来的产量增加会逐渐减少。
其次,要素边际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密不可分。
要素边际收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当要素边际收益递减时,增加要素的成本可能会超过新增产出所带来的收益,从而导致成本效益递减。
因此,企业在资源配置时应考虑要素边际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求取最大的利润。
此外,要素边际收益也与产出的扩增性相关。
要素边际收益的大小决定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进而影响着产出的规模。
在规模经济中,要素边际收益的递减会导致产出的扩增性下降,即对于每增加一单位要素,产出的增加幅度减少。
这也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投入将趋于饱和,对进一步提高产出的贡献有限。
要素边际收益还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边际收益,可以确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果。
在生产要素有限的情况下,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通过分析要素边际收益来实现。
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益,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最后,要素边际收益也与产业结构的演变有关。
通过研究不同产业中要素边际收益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边际效益名词解释耕作学

边际效益名词解释耕作学
边际效益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在耕作学中,边际效益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每增加一单位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或效益。
在耕作学中,边际效益的分析对于农业生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可以确定最优的农业生产投入组合,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耕作学中,边际效益的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地质量、气候条件、市场价格、技术水平等。
例如,在土地质量较差的地区,增加投入可能无法带来显著的边际效益;而在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区,增加投入可能会带来更高的边际效益。
此外,耕作学中的边际效益分析还需要考虑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
例如,某些农作物可能需要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另一些农作物则可能更易于管理且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因此,在耕作学中,边际效益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活动中的边际分析

成本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贸易中的边际分析需要 考虑国际市场需求、关税壁 垒、运输成本等因素,以确
定最佳的国际贸易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边际分析可以 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 高出口收入,降低生产成本 。
竞争市场的边际分析
竞争市场的定义
竞争市场是指存在众多相同类型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无法单独影响 市场价格。
边际分析在竞争市场中的应用
企业在竞争市场中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制定最优 的产量和价格策略。
竞争市场的优缺点
竞争市场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竞争 和行业利润下降。
边际收益分析
定义
边际收益是指在一定产量 水平上,增加或减少一个 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收益变 动量。
计算方法
通常采用微积分方法,计 算出边际收益的数值。
影响因素
边际收益受到市场需求、 产品定价、竞争状况等因 素的影响。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 于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意义
企业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需要比 较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价格,
以确定最优的资本投入量。
土地的边际产量
定义
土地的边际产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一 个单位的土地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量。
计算方法
通过总产量曲线与土地投入曲线的切线斜率来计 算。
意义
企业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需要比较土地的边际产 量与土地的价格,以确定最优的土地投入量。
公。
垄断市场的边际分析
01
垄断市场的定义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衡量在增加特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时,产出的增加量。
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首先,我们来讨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
劳动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服务。
当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时,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初始阶段,新增加的劳动力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而带来较大的产出增加。
然而,随着劳动力的增加,生产设备和技术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逐渐减少。
此时,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降低了边际收益。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
土地是指用于生产的自然资源,如农田、矿藏等。
土地的边际收益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程度。
在初始阶段,当企业利用较好的土地进行生产时,土地的边际收益较高。
然而,随着土地的利用程度的增加,边际收益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较好的土地有限,进一步增加土地的利用可能需要开垦低质量的土地或进行更高成本的改良,从而导致边际收益的降低。
最后,我们来讨论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机械、工具等物质财富。
当企业增加资本投入时,资本的边际收益通常是递减的。
这是因为初始阶段,新增加的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带来较大的产出增加。
然而,随着资本的增加,进一步增加资本可能会遇到递减的边际收益。
这是因为生产设备和技术可能已经达到最优水平,进一步增加资本可能无法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导致边际收益的降低。
综上所述,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分析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特性,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业和企业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特性可能存在差异。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与收益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与收益生产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边际产出与收益是研究生产要素效率与利润的重要概念。
一、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指的是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能带来的额外产量。
在生产要素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边际产出往往呈现递减趋势,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生产要素条件下,随着要素的增加,产出的增加面临着边际收益递减的限制。
例如,一家农场有100亩土地,种植小麦。
初始时,农场种植了50亩土地,获得5000公斤小麦的产量。
当农场将种植面积增加到60亩时,小麦产量增加到5500公斤。
这时,边际产出可以计算为:边际产出 = (5500 - 5000) / (60 - 50) = 500公斤/亩。
可以看出,当种植面积从50亩增加到60亩时,每新增加1亩土地的边际产出为500公斤。
二、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指的是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
边际收益是企业决策中的重要参考因素,用于判断额外投资或生产是否能够带来利润。
一般来说,边际收益递减表明了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效益递减的现象。
以一家工厂为例,工厂雇佣了100名员工,每月生产1000台电视。
当工厂雇佣第101名员工时,产量增加到1100台电视。
边际收益可以计算为:边际收益 = (1100 - 1000)/ 1 = 100台电视/人。
可以看出,当工厂雇佣第101名员工时,每增加1名员工的边际收益为100台电视。
三、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根据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的原理,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来提高效率与利润。
当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大于平均产出与平均收益时,企业应该增加相应的生产要素;当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小于平均产出与平均收益时,企业应该减少相应的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场中,如果每增加1亩土地,边际产出为500公斤,而每亩土地的平均产出为100公斤,那么农场应该增加土地的使用量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4.1.4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4.1.5边际分析的概念 4.1.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
4.1.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生产函数是指在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 系。如图:
农产品产出量 生产函数
生产集
7
4.1.4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生产函数除了具有一般生产函数的特点外,还有它自 己独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农业生产函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农业生产函数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函数一般不具有重复性。 通过以上对农业生产函数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生产函 数作为数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有着鲜明的实用性。应 该根据不同问题、不同产品和生产因素、不同地区和时间、 不同的研究目的,去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函数。不存在适用 于解决许多问题的统一的生产函数。
MP AP
O
x0
x1
x2
x
图4—3 TP、AP、MP之间的关系
14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引入产出弹性这一概念
Eo=
y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
B
y / y = x / x
MP AP
A(拐点) O y
TP
依据EO的大小划分 生产的三个阶段,如图。
10
4.1.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技术经济学
在理解该规律时应注意: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某 点之前是不适用的,只有要素投入达到某点之后才会出 现;第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 技术水平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第三, 技术进步会推迟报酬递减的出现,但不会消灭报酬递减 规律。
边际产量(MP)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 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 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其计算公式 为: MP=△Y/△X=dy/dx
13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
TP 、AP、 MP曲线图及其相互关系
y C B TP A(拐点) O y x
4.2.3有限要素的合理分配
12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
TP 、AP、 MP的概念及其函数关系 总产量(TP),是指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变化而变化的产品总量。总产量有时 也用y来表示。 平均产量(AP)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 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Y/X
Company name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四版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
内容概要
农业技术经济学
1
2 3 4
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概述
单项变动要素的合理利用
多项变动要素的合理配合
农产品的合理组合
1
4.1农业生产函数与边际分析概述
农业技术经济学
4.1.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 4.1.2农业生产函数的表示方法
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生产要素投入报酬递减规律, 因此,有必要研究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最适度,即通过 研究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变化关系,寻求要素利用的 最佳状态,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1
4.2单项变动要素的合理利用
农业技术经济学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4.2.2单项变动要素的最佳投入量
5
4.1.2农业生产函数的表示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学
列表法
1
数学表 3 达式法
2 图示法
6
4.1.3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
研究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与农产品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或 称为投入—产出关系。 研究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之间 的配置关系。 研究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多种农产品时, 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O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
图4—1 农业生产函数
4
4.1.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
对于农业生产函数概念的理解需要把握两点:
第一,农业生产函数是建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基础上,如 果技术进步,同样的要素投入会有较多的产出,生产函 数曲线会相应地向上移动; 第二,农业生产函数所描述的是要素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 的关系,而不是要素投入与所有产出之间的关系。
9
4.1.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技术经济学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 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 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这一经济现象 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8
4.1.5边际分析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 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增量也就是指变化量,是在原有 基础上增加的数量。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某一数量时, 产品产出量一般也会随之改变。用这种增量的比率研究农 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便是边际分析。通常用数 学式表达式为△y/△x(平均变化率)或dy/dx(精确变 化率)来表示。
x
MP AP
O
x0
x1
x2
x
图4—4 生产函数三个阶段
15
4.2.1TP、AP、MP以及生产三阶段的划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范围 从生产函数的三个阶段中明显地看出,第三阶段是不合理的生产阶 段,在这一阶段,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不断下降,说明 变动要素投入的越多,越不利于生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固定 要素和变动要素比例失调。 在第一阶段,产出弹性Eo>1,意味着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 入量增加的比例,这说明增加要素投入量是有利可图的,要素转化 效率较高,因而在这一阶段中,应尽可能地增加要素投入。若生产 要素投入量停留在此阶段,便会使固定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 发挥而造成相对浪费。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不合理的生产阶段。 在第二阶段,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不断上升,说明 变动要素的增加对生产起着积极作用。这一阶段是变动要素由用量 不足到投入过量的中间过程,对变动要素而言,是合理的投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