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六句把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C.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D.颈联巧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国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2 .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你也太不贤惠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B.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译:(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bǐng气挪步,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解析)一、说明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何所营:2.翩翩:3.黄衣使者:4.白衫儿:5.敕:6.驱将:7.愿天寒愿:。
8.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骑:9.充炭直直:10.心忧忧:。
二、填空题。
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能够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楚的诗句是: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截了当掠夺的诗句是:三、依照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明白得正确的两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凄惨的生活状况。
C.“悲伤”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巨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画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明白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能够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布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差不多上闻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通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凌辱但敢于抵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习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分析: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析:C、这首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4 唐诗二首.卖炭翁-教育文档

24 唐诗二首卖炭翁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薪.()绫.()敕.() 辗.冰辙()翩.翩() 两鬓.()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薪烧炭南山中(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假字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伐薪烧炭南山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南山中伐薪烧炭”)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卖碳得钱所营何”)(2)省略句夜来城外一尺雪。
[省略谓语,应为“夜来城外(下)一尺雪”]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习题及答案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习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

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节: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节:写大雨中诗人长夜沾湿的苦痛,彻夜难眠。
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解析: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故事。
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统治者对人民的强行掠夺,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解析:在翻译诗歌的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参考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示例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句中的“怒”字将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卷”“三重”写出风的猛烈,写诗人受害之重。
(示例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是环境描写。
“风定云墨色”这是雨要到来的征兆。
这两句诗不仅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侧愁惨的心境。
(示例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两句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由“无干处”“未断绝”可想象诗人一家当时的困苦情形。
《卖炭翁》(示例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指)、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色,十指是乌黑色),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事已高。
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示例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面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实炭得钱“上了。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示例3)“夜来城外一尺雷,晓驾炭车辗冰辙”,动作描写。
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 同步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完整实用

前言:该同步练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题)24.唐诗二首A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所营.()(2)黄衣使者....( )(3)驱将.()(4)系向牛头充炭直.( )(5)长夜沾湿何由彻.()(6)俄顷风定.云墨色(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归来倚.杖自叹息( )(9)伐薪.烧炭南山中()(10)回.车叱.牛牵向北(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
(4)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训练D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 . 卖弄nonɡ膝盖xī不折不扣zhéB . 脑髓suǐ颓唐tuí断壁残垣yuánC . 脊梁jǐ闲暇xiá迥然不同jǒnɡD . 琢磨zuó琐屑xiè茅塞顿开sè2. (2分)对诗歌《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3. (2分)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A . 余/闻之/也久B . 余闻/之也久C . 余闻/之也/久D . 余闻之也/久4. (2分)(2020·乐清模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长烟一空上下一白B . 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C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 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二、填空题 (共2题;共15分)5. (3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________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________6. (12分)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 (2019九下·广安月考)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
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
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
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
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2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四、阅读理解题。
1.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6.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8.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1.本诗歌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诗人白居易。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宫使掠夺的残酷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_。
13.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
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2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2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
三、阅读理解题
1.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7.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8.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