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区别
质子泵抑制剂有哪些

质子泵抑制剂有哪些引言: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主要通过抑制胃内质子泵的作用,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本文将介绍质子泵抑制剂的种类以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一、质子泵抑制剂的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常用于治疗胃溃疡、食道炎等疾病。
奥美拉唑通常口服给药,剂量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兰索拉唑(Lansoprazole):与奥美拉唑类似,兰索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性溃疡、食道炎等疾病。
兰索拉唑通常口服给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3.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泮托拉唑是一种作用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急性出血性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泮托拉唑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使用方式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
4. 塞来昔布(Esomeprazole):与奥美拉唑相似,塞来昔布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塞来昔布常用于治疗酸相关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通常口服给药,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
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剂量: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过大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过小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2. 使用时机:质子泵抑制剂通常在餐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以保证药物的最佳吸收和作用。
3. 不良反应: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腹胀等。
如果不良反应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咨询医生。
4.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质子泵抑制剂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胃~【治胃病的西药(十六)】护胃药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艾普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有何区别?

胃~【治胃病的西药(十六)】护胃药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艾普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有何区别?护胃药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有何区别?文章(一)晶晶健康达人在线 2019-11-14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三种药物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医院最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统计表明用药频率任呈快速上升趋势。
此类药物作为新型抑制胃酸药,和传统的护胃药相比,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时间长、服用方便,因此不仅仅消化科在用这类药,其它疾病治疗需要护胃时往往首选此类药物。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有何区别呢?奥美拉唑属于第一代产品,1988年问世,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属于第三代PPI,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上市,下面我们就这三个药物的区别做详细的介绍。
1、药物的起效时间不同:雷贝拉唑口服吸收迅速,药物带有多个酶位点(可谓自带强流量),能5分钟左右起效,为三者中起效最快的PPI;其次是泮托拉唑;再到奥美拉唑。
2.抑酸强度不同:三种药物中,雷贝拉唑pka值最高抑酸效果最好;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抑酸强度相似。
3.作用时间不同:衡量抑酸持续时间的方法为监测服药后24 小时内抑制胃酸使得PH大于4 的时间百分比,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后持续时间相比,雷贝拉唑 > 泮托拉唑 > 奥美拉唑,不过,此类药物中,埃索美拉唑的持续时间最久。
4.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有学者认为:泮托拉唑具有高选择性且毒性低,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雷贝拉唑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奥美拉唑选择性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5.药物相互作用不同:雷贝拉唑与泮托拉唑选择性高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少于奥美拉唑,因此,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合用时,为了避免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竞争肝脏代谢酶,导致奥美拉唑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进而降低其疗效,会选择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替代奥美拉唑。
注意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为防止抑酸过度,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治疗,在治疗一般消化性溃疡时,不要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泌素瘤时除外),特别是老年溃疡病患者,用药前后应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复合指征者可停药。
奥美拉唑vs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同为「拉唑」,有何区别?

奥美拉唑vs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同为「拉唑」,有何区别?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收藏好这7张表格!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石”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
药品名称中都含有“拉唑”二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答案!药代动力学不同[1]PPI均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给药,均需要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胃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泡腔与H+结合。
在强酸作用下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磺酰胺化合物,再与胃H+/K+-ATP酶A亚基上的巯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导致H+/K+-ATP酶不可逆性失活,从而抑制质子泵的泌酸功能。
虽然PPI的作用机制相同,但是不同类型的PPI,药代动力学有所不同,具体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不同PPI类型的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区别适用人群不同[1]不同年龄段(儿童、老年人)以及特殊状态(如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适用不同的PPI药物。
具体区别如表2所示。
表2:不同PPI类型药物适应人群不同适应症不同[1-2]PPI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口服和注射液,由于有些疾病治疗疗程较长、患者静脉用药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不同PPI药物口服(表3)和注射液(表4)的适应症有所不同。
表3:不同PPI药物口服治疗的适应症区别表4:不同PPI药物注射治疗的适应症区别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1]临床上使用PPI药物口服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内容(表5)。
表5:不同PPI药物口服治疗的用量以及注意事项PPI药物的注射液,由于药物稀释后稳定性的不同(如某些厂家的奥美拉唑不宜使用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以及药物粒径不同,导致临床使用PPI注射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表6)。
表6:不同PPI药物注射治疗的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相互作用不同[4]除了药物使用用量的注意事项之外,还需要注意不同PPI与药物联用(表7)。
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有何区别

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有何区别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都是临床上常⽤的抗胃酸、胃肠溃疡的药品,由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得到了临床的⼴泛应⽤。
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从上市时间来说,奥美拉唑是第⼀代质⼦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是属于第⼆代,雷贝拉唑是属于第三代,⽬前还有最新的埃索美拉唑。
其中以奥美拉唑⼊市的时间最长、使⽤得最为⼴泛。
这些药物化学结构相似,作⽤机理也相同,临床⽤途也⼤同⼩异。
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第⼀个问世的质⼦泵抑制剂。
有较强的抑制胃酸作⽤,其疗效优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抗酸剂,能迅速改善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管炎的症状。
给药后,⼝服奥美拉唑迅速吸收,1⼩时内起效,⾷物可延迟其吸收,但不影响吸收总量。
适应证:胃溃疡、⼗⼆指肠溃疡、反流性⾷管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可⽤于消化性溃疡急性出⾎的治疗。
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头痛、头晕、⼝⼲、恶⼼、腹胀、失眠,偶有⽪疹、外周神经炎、肝功异常、⽩细胞下降、失明等,可能增加⾻折风险。
兰索拉唑兰索拉唑为⼀新型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其结构特点是侧链中引⼊氟元素的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使其⽣物利⽤度较奥美拉唑提⾼了30%以上,⽽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奥美拉唑提⾼了4倍。
该品⼝服后1⼩时左右起效,3.6⼩时效果最⼤,该药从⼩肠吸收经门脉⼴泛分布于以胃壁和⼩肠壁为中⼼的各组织中。
主要在肝脏被代谢,⼤多经胆汁于粪中排泄。
主要⽤于胃和⼗⼆直肠溃疡,反流性⾷管炎。
不良反应:偶有⽪疹、瘙痒等症状,偶有贫⾎、⽩细胞减少,嗜酸球增多等症状,偶有头痛、嗜睡等症状,偶有便秘,腹泻,⼝渴,腹胀等症状。
如有异常现象就应采取停药等适当的处置。
兰索拉唑是奥美拉唑的更新⼀代,相⽐奥美拉唑副作⽤要⼩⼀些,容易吸收,对胃没有刺激。
泮托拉唑是具有较⾼的选择性和⽣物利⽤度,在临床治疗中以⾼度的安全性受到医⽣和患者的认可。
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都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衍⽣物,疗效基本相当。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区别竟然是这样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区别竟然是这样!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继H2受体阻断药后的一类重要的抑制胃酸分泌药,也是目前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
目前临床常见的本类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卓艾综合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现已成为胃酸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的一线药物。
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PPIs,这三种药物他们都有哪些区别呢?一、作用机制胃壁细胞分泌酸是通过膜上的H,K-ATP酶,以H对K 交换的方式,将细胞内H泵出。
该药吸收入血后,弥散进人胃壁细胞内,与H-K-ATP酶共价结合,不可逆地使泵分子失活。
只有当新的泵分子合成并插入到细胞膜上后,胃酸分泌才重新开始。
因此,该类药物抑制胃酸的作用强而持久,同时可以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
该类药物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无论是否存在其他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本类药物均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
但是质子泵抑制剂不耐酸,容易在酸性环境中被降解,为避免这种情况,口服剂型多采用胶囊剂、肠溶片等多种制剂,以避开胃酸的破坏。
二、作用特点奥美拉唑,主要经CYP2C19代谢,个体差异大;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经CYP3A4和CYP2C19代谢,抑酸作用强于其它PPIs;雷贝拉唑主要为非酶代谢途径,不依赖于CYP2C19,抑酸作用强,起效更快。
三、服药时间胃酸可破坏PPIs,口服制剂均为肠溶片,不能嚼碎和压碎后服用;晨起时胃壁细胞上新生质子泵最多,因此建议晨起服用;进餐可使质子泵活化,因此建议早餐前0.5~1h服用,如每日2次,另一次应在晚餐前0.5~1h 服用。
四、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对CYP2C19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避免与氯吡格雷合用;雷贝拉唑对CYP2C19的影响不明显,可与氯吡格雷合用。
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有什么区别

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有什么区别
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都是质子泵抑制剂,有抑酸作用,区别主要在于药物成分不同、药效不同、副作用有所不同。
1.药物成分不同:兰索拉唑药品的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而雷贝拉唑药品的主要成分是雷贝拉唑钠,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
2.药效不用:兰索拉唑主要通过酶代谢,药效不稳。
而雷贝拉唑非酶代谢,药效比较稳定。
3.副作用不同:兰索拉唑相对来说副作用比较多,而且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雷贝拉唑因为药效稳定,不容易和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副作用比较少见。
服药后如果发生不良反应,例如皮疹、瘙痒、口渴、腹泻等,一定要及时停药并就诊。
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医生,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更新时间:2022-07-28。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有何区别?哪个作用最好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有何区别?哪个作用最好消化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往往不是很典型,但是人们一旦患有胃病,人体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所以,对胃病的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治疗胃病的药物,往往也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胃肠溃疡、胃酸等疾病的常用药物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该都吃过这些药物,对这些药物肯定都不陌生。
这几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很不错,而且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所以一直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不了解这些药物的人们会提出很多问题,想知道这些药物都有什么功效,它们都有哪些区别,哪种药物的功效最好等等。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些药物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几种药物的介绍1、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
奥美拉唑的主要功效就是它可以抑制人体内胃酸的分泌,还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以治疗胃溃疡、肠溃疡以及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有些人经常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这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服用奥美拉唑来缓解症状。
奥美拉唑的常见剂型有干混悬剂、肠溶片、注射剂、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普通胶囊,这种药物抑酸的持续时间是24小时。
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人群是可以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比如有胃食道反流症状的患者,就需要通过服用奥美拉唑来缓解胃食道反流的症状。
如果患者不能够长时间持续服用奥美拉唑,胃食道产生病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胃溃疡)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的患者也需要长期服用奥美拉唑,就是那些由其他药物刺激而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的患者,尤其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有胃肠溃疡的人群。
这些有特殊情况的人长期服用奥美拉唑这个药物,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一般人千万不要随意服用奥美拉唑来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
建议这些人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确定如何服药。
否则可能会给身体上带来一些很不利的影响。
很多人一遇到胃部反酸、胃胀胃痛,感觉吃上几片奥美拉唑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人们都把奥美拉唑当作家里的常备药。
长期服奥美拉唑须谨慎

龙源期刊网
长期服奥美拉唑须谨慎
作者:李增烈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06期
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以防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吃奥美拉唑差点吃掉了性命。
我最佩服自己的就是能在神志不清的时候打了120,还能
完整说出来并发症,告诉他们我住在哪儿……”不久前,一位兰州网友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原来,他因为大量服用奥美拉唑而发生了中毒。
有研究显示,对于从急診病房出院的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与1年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这也让奥美拉唑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引起进一步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什么区别?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是第二代,雷贝拉唑是第三代,目前最新的是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适应证
①十二指肠溃疡po,20mg/d,2~4周溃疡可愈合。
大量临床与实验证实,本品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愈合率高,临床症状缓解快。
对H2受体拮抗剂治疗6周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改用本品20mg/d,4周愈合率仍达80%。
②胃溃疡po,20mg/d,4~8周即可愈合,对H2受体拮抗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胃溃疡,改用本品20mg/d,8周愈合率为71%。
③反流性食管炎po,20~40mg/d,4~6周可治愈,并可显着降低食管内酸度。
④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po,60mg/d为疗效最好的治疗剂量。
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近年来研究提出HP的感染与溃疡病的发生及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溃疡的同时根除HP尤为重要,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PPIs杀灭HP的机制为PPIs在酸性环境中活性增强,并可穿透粘液层与HP表层的尿素酶结合,抑制尿素酶活性而达到抑制和根除HP 的作用,本品与2~3种抗生素合用疗效很好,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兰索拉唑
适应症
①十二指肠溃疡本品po,30mg/d,与20mg/d奥美拉唑相比2周愈合率高,但4周愈合率相同。
对难治性溃疡一般4~8周可愈合。
②胃溃疡po,30mg/d,疗程为8周,对于H2受体拮抗剂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其4周愈合率%,8周为%。
③反流性食管炎对349例患者服用奥美拉唑20mg/d与兰索拉唑30mg/d的疗效比较表明2药对食管粘膜病变的疗效相同,但在缓解症状方面兰索拉唑优于奥美拉唑。
对于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30mg/d兰索拉唑与40mg/d奥美拉唑愈合率相同。
Tytgat等提出对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mg/d是首选剂量(15mg/d治疗2周,53%患者症状完全缓解,4周后达60%)。
④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po,60~120mg/d即可使基础胃酸分泌<10mmol/h。
⑤HP兰索拉唑可与HP尿素酶中半胱胺酸上的巯基结合而抑制或根除HP,与抗生素合用对HP有较强的根除作用。
雷贝啦唑
作用特点本品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PPI,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与H+/K+-ATP酶的结合位点可通过内源性谷胱甘肽分离。
抑酸作用深远(几乎不影响膜的更新),持续的抑酸作用独立于细胞色素P450。
适应症
①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本品20和40mg/d服用4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治愈率相似,且与奥美拉唑20mg/d服用4周疗效相同,但其症状改善要强于后者。
与其他PPIs 相比较,本品在服药后2h便有显着的抑酸效果,即可改善临床症状。
日本及欧洲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品缓解日间和夜间疼痛的能力优于奥美拉唑。
停药2d后本品的作用消失,而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至少要持续4d。
②反流性食管炎在服药后24h就有非常显着的抑酸效果,因其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酸强度和持续时间,使胃酸明显降低,血浆中胃泌素水平升高,食管反酸和反流次数明显减少。
③HP本品可直接攻击HP,且非竞争性地、不可逆地抑制HP的尿素酶。
与抗生素合用可达到更大的根除率。
不过说实话,这3个药效果都很不错,临床上都用得非常的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