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源》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以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财富的创造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更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劳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财富的获取,而对于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劳动的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财富的来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如我国的一位企业家,他的创业经历和努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富之源》。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关于财富创造和劳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财富的创造者是如何通过劳动创造出财富的?•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上问题。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财富的来源和创造过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思考财富的来源,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财富的概念,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财富的概念及其来源。
2.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来源和创造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财富的来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财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财富创造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如成功的企业家、创新的科技产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来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财富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来自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劳动、创造和智慧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在教材中,通过事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创造财富需要勤劳、智慧、诚信等多种因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案例,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财富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创造财富需要勤劳、智慧、诚信等多种因素。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财富的来源,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去创造财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财富故事,引发学生对财富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介绍财富的来源,讲解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财富来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创造财富的理解和经验。
5.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创造财富的方法和原则。
6.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财富的来源、创造财富的重要性、创造财富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案例分析的能力、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财富之源1.2学习目标:一、明白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二、懂得创造财富还需要智慧和开拓精神,知道创造财富中的智慧和开拓精神指的是什么。
学习过程和指导:一、揭示目标并自学指导: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五课第1、2节:(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默读教材P29-3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庄家汉所说的“财宝”是什么?这个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2、教材p30上的“南泥湾八路军开荒”、“农民致富女状元陈云莲”两则事件向我们什么了什么?3、教材P31思考题:犹太人变废为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温州人为何能成为全国创业的典范?4、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做适当点拨。
三、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庄稼汉所说的“财宝”是“勤劳的品质”,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思考题2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两则事件向我们说明了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中华民族都是靠勤劳的品质创造了奇迹。
思考题3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犹太人变废为宝的故事说明了创造财富不仅需要勤劳,还需要有智慧的头脑和开拓创新的胆识与勇气。
温州人正是靠着他们的勤劳、智慧与开拓精神,才创造出了今天的财富,成为全国的创业典范。
思考题4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要创造财富,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第五课《财富之源》复习教案(教科版初三)

第五课《财富之源》复习教案(教科版初三)〔一〕知识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时期差不多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P35第三段第二句〕
2、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要紧目标是:进展生产力,制造财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P35第二段第一句〕
3、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治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原那么〔P36第二段第三句〕
4、分配原那么——劳动、资本、技术和治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
〔二〕咨询题归纳:
1、制造财宝的源泉有哪些?
劳动能够制造财宝;科学技术能够制造财宝;聪慧与开拓进取精神能够制造财宝。
资本、治理等因素也能够制造财宝〔P35第一段〕
2、如何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P35-36〕
①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P35第三段第一句〕②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P36第二段第一句〕
3、在分配中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4、科学技术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达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进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进展,是制造财宝的重要途径。
〔P33第一段〕。
九年级政治教案财富之源

财富之源第五课财富之源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树立财富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能力目标: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创造财富。
知识目标:知道创造财富的源泉;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础,科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创造财富的源泉;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难点: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培养爱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美好,懂得了财富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财富呢?二、新课教学1.教师:现在社会上,现代社会最热的话题就是赚钱、发财。
今天开始,我们就是要了解如何才能赚到钱。
首先要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赚钱的方法?怎样才能赚到钱?(学生自由发言)赚钱确实是一门学问,有人好像很容易就赚到钱,有人则也很难赚到钱。
这里有一些说法,我们看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呈现各种关于财富源泉的说法,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如下面的说法。
(1)劳动创造财富。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3)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科学管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5)诚实的人格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6)思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7)合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师: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财富,但是劳动是财富生成的基本条件。
如果没有劳动,科学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如果没有劳动,科学的管理便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劳动,资金不会自行下蛋……总而言之,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前提。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的寓言故事讨论其中所说的“财宝”指的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劳动的价值。
富裕的农民为什么不把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留给儿子,却要引导儿子学会劳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中华民族在古代就以勤劳而著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都因为具有勤劳的优秀品质而成为当地较为富有的人。
财富之源教案

财富之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财富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健康、知识、人际关系等多种形式。
2、帮助学生认识到创造财富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念,懂得珍惜财富、合理使用财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白财富的多元化定义。
掌握创造财富的核心要素和实用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转变对财富的狭隘认知。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财富的创造和管理。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财富获取和管理场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开始上课时,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财富?”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财富的初步理解。
接着,展示一些图片,包括金钱、房产、豪车、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渊博的知识等,然后问学生:“这些当中哪些是财富?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多样性。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给学生讲解财富的定义:财富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财产,还包括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心态等无形的资产。
举例说明,比如一个拥有健康身体的人能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一个拥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人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讲解创造财富的途径和方法,如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工资收入、通过创业实现财富增长、通过投资理财让钱生钱、通过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加收入等。
3、小组讨论(约 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身边有没有通过努力工作或创业成功创造财富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机遇、努力、知识还是其他?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财富?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教科版初三)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教科版初三)财宝基于勤劳财宝来自聪慧和开拓一、设计思路勤劳、聪慧、开拓创新历来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目前,我国差不多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明白得了财宝关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
然而,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阻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依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财宝的三大要紧来源确实是勤劳、聪慧、开拓和科技。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困难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宝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宝的基础,而聪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制造财宝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财宝的三大来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适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形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钞票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钞票是万万不能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金钞票的重要。
生活当中,金钞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钞票,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钞票,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钞票。
而且有钞票也能够关心一些需要关心的人。
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钞票人?你认为猎取财宝的途径都有哪些?学生1:我因此想成为有钞票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能够猎取财宝。
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聪慧地猎取财宝。
学生3:我认为还要把握一定技能、知识。
因此机遇也专门重要。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专门有道理。
猎取财宝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那个咨询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之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由“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四部分组成。
通过经典故事和真实的事例,说明勤劳、智慧、科技、完善的经济制度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勤劳、智慧、科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知识)
2、理解实现财富涌流的条件。
(能力)
3、培养热爱劳动、开拓进取、崇尚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课时安排
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现在是二十一纪一十年代,我国实现了初步的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说到小康,少不了要说财富。
什么是财富呢?《辞海》里注释,财富是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人拥有物质上的财富,不失为一种人生成就;一个人拥有精神上的财富,则是对崇高人生的一种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财富呢?今天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以此谈话引出课题“财富之源”。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看P.29《庄稼汉和他的孩子》,教师提出问题:庄稼汉所说的“财宝”是什么?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道理?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2、让学生看P.31犹太商人的故事,教师提出问题:人们看到了这个犹太商人的笑话了吗?这个犹太商人变废为宝的故事让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3、让学生看P.33前两段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小观镇的农民依靠什么获得了收益?这个资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并勾画相应语句,然后看一段视频。
4、让学生看P.36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小强的爸爸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财富?小强的爸爸通过做股东每年分到可观的红利(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允许的),这说明了什么?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的执政党要做些什么呢?学生谈话后,教师做一定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5、小结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课的学习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勤劳、智慧(敢于创新与开拓的头脑)、科技(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完善的经济制度也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