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9章答案

合集下载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
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应用:国际贸易
2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
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 如果PD < PW, 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 如果PD > PW, 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一般而言,国内买者与卖者都面临相同的价格
PW + T
13
应用:国际贸易
对棉衬衫征收关税的分析
PW = $20
P
棉衬衫
自由贸易: 买者需求80,卖者供 给25,进口= 55
T = $10/每件 价格上升到$30 买者需求70 卖者供给40 进口 = 30
S
$30
$20 进口 进口
D Q
14
25
应用:国际贸易
们的声音。而收益则由许多人共享,单个人的收 益很小,甚至根本看不到贸易有什么收益
因此,输家更有激励去组织和游说对贸易添加限

应用:国际贸易
12
关税:限制贸易的一个例子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
例:棉衬衫
PW = $20 关税: T = $10/每件 消费者必须为每件进口衬衫支付$30。因此,国 内生产者可以对每件衬衫定价$30
CHAPTER
9
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著
应用:国际贸易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李滋植《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圣才出品】

李滋植《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据经济上结合程度的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形式?答:(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指在地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所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经济结合。

区域内的成员国为了谋求共同的利益和经济发展,通过协调、缔结条约或协定,取消妨害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障碍,实施共同政策与措施,发挥各国的优势,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各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安排方面的差别,以便在经济上联结成一个单一的经济实体。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经济上结合程度的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①优惠贸易安排。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松散、最初级的一种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签订协定,规定成员国之间在进行贸易时互相提供比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时更低的贸易壁垒。

②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

在区内各成员国取消他们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使商品能够在区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边境通常仍保留有海关等机构,以避免其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进入整个自由贸易区。

③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并撤除成员国之间的关境,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对外共同关境,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所结成的同盟。

④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除共同市场成员国相互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动。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快速多选:1.如果一个不允许钢铁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么:A.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B.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C.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D.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答案】A【解析】由于该国的国内钢铁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说明该国在生产钢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将成为出口国。

2. 当Ectenia国在咖啡豆方面对世界开放贸易时,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

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明了这种情况?A.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B.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C.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D.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答案】C【解析】首先,由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知,贸易使得Ectenia过总供给增加(国内市场上,总供给>总需求),则该国为咖啡豆的进口国。

由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知,该国是咖啡的进口国。

并且,大量进口导致国内咖啡产业受冲击,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了。

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3. 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将带来哪种结果?A. 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增加。

B. 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而进口对总剩余的影响不确定。

C. 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

D.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

【答案】A【解析】由书上结果知,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

4. 如果进口一种产品的国家征收关税,这就会增加_________。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9章 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9章  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第九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一、关键词1. 小国。

又称贸易小国,指对某种产品进口或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造成影响的国家。

2. 大国。

又称贸易大国,指对某种产品进口或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会造成显著影响的国家。

3. 局部均衡。

只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分析方法。

4. 一般均衡。

将所有产品的供求均均衡纳入同一框架或模型的分析方法。

5. 有效保护率。

衡量设置进口贸易壁垒(如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等)所引起的国内制造过程的市场价值补偿额(或称增加值额)的变化率。

6. 关税结构。

关税结构亦称关税税率结构,是指一国关税税则中各类商品关税税率高低的相互关系。

7. 寻租。

指在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金),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例如,当政府按照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分配进口配额时,由于政府垄断了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就可能产生寻租行为。

8. 商品倾销。

指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即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9. 反倾销。

指政府对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通常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对实施倾销的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

二、复习与思考1. 对于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它们会选择哪种措施?答:进口配额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并有寻租的可能。

国内生产者愿意选择配额。

2. 你被要求对A国的食糖进口关税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此工作最为繁重的一部分已经完成:有人已经估算了没有食糖关税情况下的食糖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你得到如下信息。

A国食糖的生产与贸易信息试估算:(1)A国消费者从取消关税中得到的收益。

(2)A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遭受的损失。

(3)取消关税导致的A国政府的关税损失。

(4)取消关税对A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答:(1)为了帮助分析,现画出局部均衡图形。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10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第10章答案

第10章习题答案1.倾销指的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有两种计算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价格,另一种是基于成本。

基于价格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同样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同样产品,那么就选用出口到第三国的同样产品的价格;基于成本的定义: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是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成本里面包括了人员成本和资本成本。

根据这个定义,倾销就是以低于总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

倾销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同样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或者时间,或者针对不同对象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倾销能够存在有两个前提。

首先,市场必须是分隔开的,即必须没有把在国外低价位的产品转卖回本国的可能,也就是没有这种套利的机会。

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或者关税的限制,都有可能使得低买高卖无利可图。

其次,必须存在非完全竞争的情况。

假如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任何企业就必然只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不同市场定出不同价格,而且价格也不会低于平均成本。

由此可知,出现倾销的另一个必然条件是在某个市场存在着非完全竞争。

2.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则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不利的,季节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对进口国总地来说是有益的。

理由如下:掠夺性倾销一个企业在国外暂时把价格压低,其目的是把国外竞争对手赶出市场,一旦国外竞争者退出市场后,该企业就变成了垄断者,便可以设定垄断价格以牟取垄断利润。

倾销使得进口国能以低价进口产品,消费者因而获利,当然进口国的生产商会受到损害,进口产品的低价会减少进口国的生产厂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因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条件会改进,从而增加它整体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口国厂商会因为倾销受到伤害,但消费者的获益要大于厂商的损失。

但是进口国的这种受益是短期的,一旦倾销商把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后,它就变成了垄断者,价格也会因此被抬高到垄断价格。

经济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9章

经济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9章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设想华盛顿州红酒生产者敦促州政府对加利福尼亚州进口的征税。

他们认为,他们认为这种税既能筹集州政府的收入,又能增加红酒行业的就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是一种好政策吗?参考答案:支持贸易限制的论点有:(1)贸易会减少就业机会;(2)某个行业受到威胁可能影响国家安全;(3)新工业需要贸易保护来帮助其发展;(4)某些国家过分补贴本国公司,造成了不公平竞争;(5)贸易限制可以作为交涉的筹码。

但是,经济学家对此并不同意,这时由于:(1)贸易虽然减少了某些就业机会,但它同时创造了其他就业机会;(2)过于国家安全的争论被过分夸大了;(3)政府很难确定新工业是否值得保护;(4)如果出口国补贴出口,则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有利;(5) 围绕贸易的交涉是有风险的,因为有时会事与愿违,使得国家的状况比没有贸易时更糟。

2、美国只是世界橘子市场的一小部分。

a. 画出表示没有国际贸易时美国橘子市场均衡的图型。

确定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b. 假设在贸易之前世界橘子价格低于美国现行价格,而且,现在美国橘子市场开放贸易。

确定新的均衡价格、消费量、国内生产量以及进口量。

在说明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国内总剩余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参考答案:a.在图9-1中,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均衡价格是P1,均衡数量是Q1。

消费者剩余是区域A,生产者剩余是区域B + C。

因此总剩余是A + B + C.图9-1b.当美国橘子市场开放贸易时,新的均衡价格是P W,橘子消费数量是Q D,国内生产的数量是Q S,进口数量是Q D – Q S。

消费者剩余从A增大到A + B + D + E。

生产者剩余从B + C 减少到C。

总剩余从A + B + C变为A + B + C + D + E,增加了D + E。

3、假设国会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以保护美国汽车工业免受外国竞争。

假设美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是一个价格接受者,用图形说明:进口量的变化、美国消费者的损失、美国制造商的收益、政府收入,以及与关税相关的无谓损失。

国际贸易 第9章 非关税措施

国际贸易 第9章 非关税措施

原因
1.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国的相对衰落,日欧的崛起 ; 美国的相对衰落, 2. 战后在 战后在GATT努力下,关税大幅度减让之后,各国不得不 努力下, 努力下 关税大幅度减让之后, 转向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 转向用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 3. 7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为 年代中期以后, 年代中期以后 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纷纷采用了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 保护各自的经济利益、纷纷采用了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 4.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相应地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检验能力。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相应地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检验能力。 从而可以有针对地实行进口限制。 从而可以有针对地实行进口限制。 5. 非关税措施本身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觉 非关税措施本身具有隐蔽性, 6. 各国在实施非关税措施时相互效仿,也使这些措施迅速扩 各国在实施非关税措施时相互效仿, 大Biblioteka E P2 a P1 e b c
D d
Q1Q2:自由贸易时的进口量
进口限额的影响
价 格 没有贸易时 的均衡 国内供 给 国内供给+ 国内供给+进口 供给
限额
A
有限额时的 价格
B C D E1 E2 F
有限额时的 均衡 世界价格 国内需 求 数量
没有限额时的 价格=世界价 价格 世界价 G 格
有限额时 的进口
9.1.2 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第一类:从制定主体角度, 第一类:从制定主体角度,可分为内生性非关 税壁垒与外生性非关税壁垒。 税壁垒与外生性非关税壁垒。 第二类:从实施手段的特性角度, 第二类:从实施手段的特性角度,可分为制度 性非关税措施与技巧性非关税措施。 性非关税措施与技巧性非关税措施。 第三类:从影响方式及程度角度, 第三类:从影响方式及程度角度,可分为直接 影响性、 影响性、间接影响性以及溢出或旁及影响性非 关税措施。 关税措施。 第四类:从实施目的或作用机制角度, 第四类:从实施目的或作用机制角度,可分为 数量限制型与成本价格型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 数量限制型与成本价格型非关税壁垒。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习题答案
1.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世界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即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或者说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理想世界的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假设条件得不到满足或者不能成立时,就会出现这种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等。

自由贸易是理性世界的一种假设,同样也会遭遇到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适度的政府干预,于是贸易政策就变成了保护贸易政策。

2.某国能够以每单位10的国际价格进口某种产品,该产品的在该国的供给曲线为S=50+5p,需求曲线为D=400-10p。

每单位的产品能够产生机制为10的边际收益。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10单位关税时,
生产者得益
5.
562
)
100
125
(
5
5.0
5
100=
-


+

=
a
消费者的损失为
1375
)
250
300
(
5
5.0
5
250=
-


+

=
+
+
+d
c
b
a
关税收入为
625
)
125
250
(
5=
-

=
c
社会边际收益为
5.
62
)
100
125
(
10=
-

(2)对每单位该产品给予5个单位的生产补贴时,社会福利净增加187.5 (3)由上述分析知,因为生产补贴不会造成消费者扭曲损失生产补贴的社会福利比关税。

(4)通过上述计算与比较,得出的最优生产补贴为10。

3.假定供给与需求的状况与题2中相同,但生产不能带来边际社会收益,然而,该国政府处于政治原因的考虑,认为价值1单位的生产者所得相当于2单位的消费者所得或者政府的财政收入。

试计算对每单位该产品的进口征收5个单位的关税给政府带来的影响。

此时国家福利的改变为
375
)
(
2=
-
-
=
+
+
+
+
-d
b
a
c
d
c
b
a
a,福利增
加了,政府目标达到了。

4.(1)如果一个工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向下倾斜的学习曲线,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企业发展的比较晚,缺乏生产经验,无法直接和市场上成熟的国外企业竞争,政府的扶持似乎可以帮助幼稚工业迅速地成长起来。

这是可以认为有理由对该工业的实行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2)当有某个企业承担了研发试制阶段的学习成本,学会了如何以1500美元生产汽车,其他企业只需通过模仿即可达到相同的水平后,国内的工业发展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由于虽然先期研发投入较高,但之后的模仿成本极低,国内企业将普遍获得与国外企业相比的成本竞争优势,可以向国外出口汽车。

采用对幼稚工业保护的政策结果不定,因为通过政府的扶持,幼稚工业并一定可以成长起来。

在政府的保护政策之下,有些幼稚工业失去了成长的外部压力,缺少了增加竞争力的动力,而且,越是没有竞争力,越能够向政府证明保护政策
的重要性,企业可能动用有限的资源游说政府保持扶持政策,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上。

5.日本政府投资这行业,并不单纯地出自利益考虑,而是以国家的战略考虑作为出发点进行的对于幼稚工业进行扶持。

首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钢铁工业和70年代末80年代的半导体工业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经验不足,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因此无法直接与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因此需要在幼稚企业成长过程中进行支持和保护,给予其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随着国内幼稚企业的成长,它们逐渐积累经验,导致成本的逐渐下降,最终这些幼稚企业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去除贸易保护扶植政策,这些企业也有能力与世界市场里强手进行充分的竞争。

同时,像钢铁产业,半导体工业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所拥有的技术对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尤其当国家处于战争或者冲突的紧急状态下,这些产品和技术可以使得国家间的力量平衡产生倾斜。

由于在紧急状态下,通过贸易等平常渠道无法很快获得这些产品和技术,没有这些产品和技术可能导致国家的安全和战略的失势,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国内生产能力,而为了获得这些国内生产能力,有必要在平时对这些行业进行贸易保护,以保证国内生产的延续性。

6.保护国内市场的理由有很多,主要有国内市场失灵论,幼稚工业与夕阳工业的保护、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国家战略考虑和吸引外资等。

国内市场失灵论认为没有市场失灵的假设下,市场价格能准确地反映了生产的机会成本或者消费的边际效率,任何的贸易保护政策都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因此最佳的贸易政策就是自由贸易。

但是如果存在市场失灵,资源的配置已经受到扭曲,有必要由政府采用政策来更正,此时可以选择贸易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

保护幼稚产业论认为需要对幼稚企业进行保护,尤其需要通过关税等贸易政策把国外竞争力强的企业拒之于国门之外,给予国内幼稚企业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直到它们最终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后再去除保护政策。

保护夕阳工业提出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进口,为国内夕阳工业提供一个生存的空间,否则将给国内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税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收入中的作用日渐弱化,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关税虽然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社会福利,但其使得政府能够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最终社会总体福利仍然是增加的。

国家战略考虑是指必须对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的行业进行贸易保护,以保证
国内生产的延续性。

此外,有些国家为了引进外资也会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7.在没有市场失灵的假设下,市场价格能准确地反映了生产的机会成本或者消费的边际效率,任何的贸易保护政策都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因此最佳的贸易政策就是自由贸易。

但是如果存在市场失灵,资源的配置已经受到扭曲,有必要由政府采用政策来更正,此时可以选择贸易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

此外,保护贸易理论的出现还基于对于幼稚工业与夕阳工业的保护、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国家战略考虑和吸引外资等原因,该理论的出现扩展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对于自由贸易理论也是一种补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