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碳小车ppt
合集下载
简易无碳小车.ppt

• 由此可以得到小车初始速度V1=4.27(m/s), 碰撞之后的速度为v2=4.3(m/s) • 小车能行驶的 距离为12.8(m),即绕过障 碍物12个。
可以这么说,只要给定的参数一 定,小车一切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徽标:新时代
• 图示为两只手,一只为人的手,一只为机械手,, 一起怀抱地球。意思是通过人类自觉的努力,和利 用高科技的机械设备,会使地球变得更加绿色,更 加节能,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从而 一个新时代即
所以 w 总 w1 w 2 0.05 0.05 sin 0.005 cos 0.5 cot 令 f ( ) 0.05 0.05 sin 0.005 cos 0.5 cot 对 f ( )求导取极限 得 62 时损耗的能量最少 w 0.298 ( J ) 所以取 62 根据式子 1, 2, 3,得到 r 0 15 mm
1 2 1 2 1 2 1 2 w m 0 ( v 0 v 1 )m 1 v 1 m 2 v 2 v 0 2 2 2 4 0 . 05 0 . 05 sin 0 . 005 cos
根据能量守恒有,碰撞损耗的能量w1
w 2 umg cos s 0.5 cot
得出 v00 .2 (m s)
F0=8.16(N)
小车的速度
r1 v1 v0 r0
重物碰撞之前的下落时 间是 t 3 .1 (s)
• 2.转向原理 • 根据要求,使小车走s形曲线,即要求小车转弯到 最远点要绕过障碍物7cm,并且小车要走过水平50cm 的距离。以200cm为周期,即
简易无碳小车
指导老师:伍利群 隆文革 设计者 :李峰 黄沅根 卢志理 2010年11月12日
《无碳小车》PPT课件

LOREM
LOREM
h
19
重心位置要合理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LOREM
h
20
理论验算
小车移动的距离为(以A轮为参考)
ds R d2
当转向杆与驱动轴间的夹角为α时,曲柄转过的角度为 θ1则与满足以下关系:
α=atan((sin(θ1/i2)*r1)/c) 当小车转过的角度为时,有
未来车人类 仇熠聪、孙敏杰、刘璐
h
1
小车的大致外观
h
2
设计前的分析
小车车体的设计 转向系统的设计 传动系统的设计 轨迹调整机构的设计 重力势能转化系统的设计 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h
3
小车车体的设计
小车车体:承载小车的重量,连接 小车的各个部件,各个尺寸要求合 理,车体有较好的刚性,并且重量 较小,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小车的重 心
h
4
转向系统的设计
实现小车转向轮的左右摆动,要求左右摆角要相等,有利于减小压 力角,并且要易于加工和调整,有较好的稳定性;
h
5
传动系统
实现动力的传递以及运 动的传递,并且要求前 轮与后轮有一定的传动 比,有利于提高能量利 用率和有较好的工艺性
h
6
方向调整 机构
实现小车整体摆动角度 的微调,调整小车的运 动轨迹,实现稳定的无 极调节;
0.3
0.2
0.1
0
-0.1
-0.2
-0.3
-0.4
-0.5
-60
-50
-40
-30
-20
-10
0
10
h
23
LOREM IPSUM DOLOR
无碳小车

键的选择和主轴尺寸
根据GB/T 1096-2003, 主轴上直径为10mm处键选为键 宽b*键高h为3*3的圆头键(A型) ,键长为5mm;直径为6mm处 键选为键宽b*键高h为2*2 键长 为5mm的单圆头键(C型)。
转向传动齿轮
转向传动齿轮由四个齿轮 组成。其中齿轮1和车轮轴组 装。齿轮1和齿轮2传动比为 2.5。齿轮2与不完全齿齿轮3 装在同一个轴上。
小车底板厚度为5毫米。材料选用有机塑料板。因为小车所受 载荷比较小,为了减轻小车的质量,可以选用透明的有机塑料 作为小车的底板材料。
2,原动机构
原动机构的作用是将重块的 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驱动力。 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案很多, 就效率和简洁性来看绳轮方案最 优。而且还有其他的具体的要求: 1,驱动力适中,这儿驱动力已 定;2,重块在下落过程速度要 适中,以免小车的速度过快,而 且让重力势能能够尽可能的转化 为小车的动能;3,机构尽量简 单,小车仿真见PROE)
齿根圆 df1=d1-2hf=(z1-2ha*-2c* )*m=45mm 基圆 db1=d1*cosα=46.98mm
齿根圆 df2=d2-2hf=(z2-2ha*-2c* )*m=15mm 基圆 db2=d2*cosα=18.79mm
转向传动齿轮
齿轮3(不完全齿,齿数为10) 齿轮4
连杆和连架杆的材料均选为铝合金材,一方面便于加工;另 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强度要求。连杆在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 较短的连杆和前车轮完成转向。
连杆长度的确定与 前车轮的转动角度
小车前进过程中, 转向是通过转向齿轮和 偏心轮以及连杆运动实 现的。前轮在转到最大 角度45°时,此时连杆的 移动距离与前车轮直行 时的的连架杆长度相同 。如图所示,长度a与长 度b和长度c相等。图示 位置为前车轮顺时针转 到极限位置。
《无碳小车》课件

建议
未来应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无碳小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应加快技术进步、完善政策 法规以及鼓励投资和生产,推动无碳小车的发展。
3
国家政策的支持
未来政策的转变将使无碳小车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政府将加大对可持续交通 方式的支持,鼓励推广无碳小车作为替代交通工具。
结论
优点
无碳小车环保、节能、高效,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显著改善空气质量、缓解 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居民出行不可替代的选择。
不足之处
无碳小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上,目前花费成本仍然高于传统燃油车。此外,充电不便、 续航里程还有待提升。
智能控制系统
无碳小车装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能 量状态、车速、里程等数据,有效管理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
1
双向充放电
2
无碳小车电池具有双向充放电功能,能
够实现对电池的快速充电以及能量回馈,
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
3
回收回能
无碳小车配备制动回馈系统,能将制动 过程中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储存,回 收制动能量。
运输配送
无碳小车适合城市中小型货物 的运输配送,免于交通瓶颈和 尾气污染,同时提高了运输效 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快递和末 端配送需求。
未来展望
1
技术升级
未来无碳小车将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系统,避免因反复充电和发 电而导致的能源消耗,提高无碳小车的使用效率。
2
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工厂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无碳小车的成本也将得到有效 控制,使无碳小车在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前景越来越好。
作为可持续交通方式之一,无碳 小车不仅为城市交通拓宽了选择, 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缓解交通 拥堵,减少碳排放等,拥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未来应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无碳小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应加快技术进步、完善政策 法规以及鼓励投资和生产,推动无碳小车的发展。
3
国家政策的支持
未来政策的转变将使无碳小车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政府将加大对可持续交通 方式的支持,鼓励推广无碳小车作为替代交通工具。
结论
优点
无碳小车环保、节能、高效,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显著改善空气质量、缓解 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居民出行不可替代的选择。
不足之处
无碳小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上,目前花费成本仍然高于传统燃油车。此外,充电不便、 续航里程还有待提升。
智能控制系统
无碳小车装备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能 量状态、车速、里程等数据,有效管理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
1
双向充放电
2
无碳小车电池具有双向充放电功能,能
够实现对电池的快速充电以及能量回馈,
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
3
回收回能
无碳小车配备制动回馈系统,能将制动 过程中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储存,回 收制动能量。
运输配送
无碳小车适合城市中小型货物 的运输配送,免于交通瓶颈和 尾气污染,同时提高了运输效 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快递和末 端配送需求。
未来展望
1
技术升级
未来无碳小车将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系统,避免因反复充电和发 电而导致的能源消耗,提高无碳小车的使用效率。
2
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工厂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无碳小车的成本也将得到有效 控制,使无碳小车在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前景越来越好。
作为可持续交通方式之一,无碳 小车不仅为城市交通拓宽了选择, 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缓解交通 拥堵,减少碳排放等,拥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S型无碳小车设计ppt课件

律或运动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
时,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往往比较多,这样就使机构结构复杂
,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机构运动规律
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做平面复杂运动和作往复
运动的构件所长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
8
2 整体设计思路
。
17
3 结构设计及参数选
择
车轮轴的尺寸见图3-4
图3-4 车轮轴尺寸
图3-5 绳轮轴的尺寸
18
3 结构设计及参数选
择 槽轮轴尺寸见图3-6
图3-6 槽轮轴尺寸
图3-7 转向轴尺寸
19
3 结构设计及参数选
择 槽轮轴尺寸见图3-6
图3-6 槽轮轴尺寸
图3-7 转向轴尺寸
15
确定3 结情构设计况及参下数选,凹轮槽的宽度尺寸由转向 转向最大择转向角度为 。转向轴心与
两轴心距离为85mm。在SolidWorks草 凹槽的中心距离,参见图3-3。
图3-3 凹槽中心距示意图
16
3 结构设计及参数选
择
转向轮的设计
转向轮随着轴向轴的偏转而 偏转,转向轮起到调整小车 转弯的作用,转向轮不应过 大,一般小于后轮的尺寸, 设定转向轮的半径为25mm
。这里设定车轮转过3圈,则可以计算出无碳小车的车轮半径为 =126.8mm,为了方便制作取半径为 =125mm
齿轮的确定
确定了无碳小车的车轮半径后,根据
(3-5)
ds= *d =
其中齿轮2于齿轮1的传动比i=
12
3 结构设计及参数选
择 可知齿轮1和齿轮2的传动比决定了无碳小车初始速度的大小,适当 的调节齿轮的转动比,确定齿数大小的比例,从而可以得出齿轮半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课件

速度控制
在八字绕行的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速或减速,以适应赛道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小车的速度,以 避免在转弯时出现速度过快导致失控的情况。
CHAPTER 04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优化策略
优化路径规划的方法
01
02
03
优化路径规划算法
采用更高效的路径规划算 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 法等,以寻找最优的路径 。
调整小车的悬挂系统和车轮位置,确保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实验方法与步骤
步骤二:实验操作 将电源连接到无碳小车,确保小车的电机正常工作。
将测量工具放置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
实验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操作小车完成八字绕行,注意 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
化。
步骤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践教育
通过设计和制作无碳小车,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 高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 时一些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开始探索利用物理效应驱动 的小车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碳小车八字绕 行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提高。
精细化控制
通过增加路径规划的精细 化控制,实现小车在行驶 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
建立动态模型
根据环境变化建立动态模 型,实现小车对环境的自 适应能力。
调整小车的机械结构
优化车轮设计
改进车轮的设计,提高车 轮的抓地力和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稳定性 。
调整车体结构
优化车体的结构,减轻小 车的重量,提高小车的响 应速度和稳定性。
CHAPTER 02
在八字绕行的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速或减速,以适应赛道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小车的速度,以 避免在转弯时出现速度过快导致失控的情况。
CHAPTER 04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优化策略
优化路径规划的方法
01
02
03
优化路径规划算法
采用更高效的路径规划算 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 法等,以寻找最优的路径 。
调整小车的悬挂系统和车轮位置,确保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实验方法与步骤
步骤二:实验操作 将电源连接到无碳小车,确保小车的电机正常工作。
将测量工具放置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
实验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04
操作小车完成八字绕行,注意 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
化。
步骤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践教育
通过设计和制作无碳小车,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 高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无碳小车八字绕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 时一些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开始探索利用物理效应驱动 的小车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碳小车八字绕 行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提高。
精细化控制
通过增加路径规划的精细 化控制,实现小车在行驶 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
建立动态模型
根据环境变化建立动态模 型,实现小车对环境的自 适应能力。
调整小车的机械结构
优化车轮设计
改进车轮的设计,提高车 轮的抓地力和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稳定性 。
调整车体结构
优化车体的结构,减轻小 车的重量,提高小车的响 应速度和稳定性。
CHAPTER 02
《无碳小车8字》课件

后续展望
展望无碳小车8字应用的未来和发展,以及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提供相关 资源和资料,鼓励更多人加入减少环境污染的行动。
总结
简要回顾课件的内容和要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使用无碳小车8字来减少环境污染,共同建设可 持续发展的未来。
Q&A
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消除疑虑,提供相关资源,以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和交 流。
设计原理
探索无碳小车8字的设计原则,比如轻质材料、高效能源利用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等。详细解释设计原理及其优 点。
制作流程
深入了解无碳小车8字的制作流程,提供制作材料清单和制作过程所需的工具 和步骤。让你能够亲身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果。
实践演示
通过展示无碳小车8字的实际使用效果,你将亲自见证其优秀性能和创新特点。详细演示使用过程和关键技巧。
《无碳小车8字》PPT课件
探索无碳小车8字的创新设计和环保力,为你带来一场关于可持续交通的精 彩冒险。
简介
无碳小车8字是一种环保交通工具设计,利用清洁能源实现零碳排放。本课件将介绍无碳小车8字的概念,并概 述后续内容。
环保意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介绍环保的重要性,并阐明无碳小车8字的环保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无碳小车PPT

标志说明
(1)设计说明: 整个徽标是一个椭圆形的圈,包围着一个加油机字样的N和英文字母“CAR”, 代表着“No Carbon”无碳,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这届大赛的主题。同时,英文字 母“CAR”也代表着我们所做的无碳小车。其次,选用绿色为标志的主色调,代表 着绿色环保,和谐自然。且外面的椭圆圈,代表着能量的意识,说明了势能与动 能相互转换的过程。同时,椭圆圈又是一圈圈跑道,代表着无碳的道路永无止境。 最后,以整体上看,整个图形像一只眼睛。看着远方,对未来全球实现无碳充满 希望。 (2)材料:45钢 (3)制作:激光打标机 喷漆
※ 创新点简述
本小车采用的转向方案中,曲柄是在一 个圆盘上,在不改变小车机构的前提下,可 以调节曲柄和连杆的长度,从而避免了安装 时的局限。同时,可以根据两个障碍物的距 离改变后,相应的调节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赛道。此外,后轮可以根 据不同赛道的地面更换相对应材料的外胎。
驱动轴3与细绳2的连接处为阶梯槽型,局部放大图如下: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原则
◆创新设计能力 ◆制造工艺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管理能力
1、设计说明
2、方案说明
下面请大家看一下机构仿真
3、计算部分
通过整理以上方程,带入合理参数,使用 Matlab软件分析得到小车的运动轨迹。(如 下图)
参数确定 单位:mm 转向轮与曲柄轴轴心距 b=145; 摇杆长c=32; 驱动轮直径D=120; 驱动轮A与转向轮横向偏距 a1=78 驱动轮B与转向轮横向偏距 a2=78; 驱动轴与转向轮的距离d=145; 曲柄长r1=22; 绳轮半径r2=16
① 启动阶段(时间很短):细绳绕图中的左边大轴运 动,此时驱动转矩大于阻尼转矩,重块加速下降; ② 匀速阶段(时间较长):细绳绕图中的中间中轴运 动,此时驱动转矩约等于阻尼转矩,重块以较低的 速度匀速下降; ③ 结束阶段(时间较短):细绳绕图中的右边小轴运 动,此时驱动转矩已经小于阻尼转矩,但是由于惯 性小车依然运动,重块减速下落至车架,碰撞产生 的能量损失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要求
给定重力势能为一质量为1Kg 的重快(Φ50mm×65mm的普通 碳钢),沿垂下降来获得,落差为 400mm,重快在下落过程中,必 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 不允许掉落,。 要求采用三轮结构,包括1个 转向轮和2个驱动轮。
车身底板:150×120×4mm
前轮直径:Φ30~ Φ38mm 后轮直径:Φ100mm
3、结构的分析
4、小车后轮部件
5、小车前轮部件和转向部件
四、材料规格
材料
铝板
规格(长×宽×高 mm)
2000×20×10 1000×60×10 2000×30×15 1000×50×16 600×30×30 400×50×30
型号
铝棒 磨光圆 铁棒 铁板
ф6、ф8、ф10、 ф18、ф40 ф6、ф8、ф10、 Ф18、ф25、ф40 1000×200×4
车身高度:300~400mm
二、小车展示
三、设计中的技术准备
1、转弯弧长的近似计算
假定小车车身宽度为200mm,综合平衡小车前进时留有足够的转 弯余量,设小车轨迹的中心连线(中线)距离小车理想轨迹振幅的 最大偏移量为300mm,根据扇形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小车沿弧线行走 的路程为:
2、速比的合理分配
五、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制图》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以项目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机械创新设计》
小车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其弧长近似为2.45m。在此过程中
小车前进轮完成向左和向右各转向一次,以满足小车重复绕障的要
求。假设后轮直径为200mm,可计算出小车行走一个周期后,后轮 转过的圈数为n=2.45m/0.2πm=3.9圈,即小车后轮与前轮转向要通过 1:3.9倍的速比减速后,再驱动前轮转向,才能满足距离1m的重复 绕障。
给定重力势能为一质量为1Kg 的重快(Φ50mm×65mm的普通 碳钢),沿垂下降来获得,落差为 400mm,重快在下落过程中,必 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 不允许掉落,。 要求采用三轮结构,包括1个 转向轮和2个驱动轮。
车身底板:150×120×4mm
前轮直径:Φ30~ Φ38mm 后轮直径:Φ100mm
3、结构的分析
4、小车后轮部件
5、小车前轮部件和转向部件
四、材料规格
材料
铝板
规格(长×宽×高 mm)
2000×20×10 1000×60×10 2000×30×15 1000×50×16 600×30×30 400×50×30
型号
铝棒 磨光圆 铁棒 铁板
ф6、ф8、ф10、 ф18、ф40 ф6、ф8、ф10、 Ф18、ф25、ф40 1000×200×4
车身高度:300~400mm
二、小车展示
三、设计中的技术准备
1、转弯弧长的近似计算
假定小车车身宽度为200mm,综合平衡小车前进时留有足够的转 弯余量,设小车轨迹的中心连线(中线)距离小车理想轨迹振幅的 最大偏移量为300mm,根据扇形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小车沿弧线行走 的路程为:
2、速比的合理分配
五、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制图》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 《以项目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机械创新设计》
小车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其弧长近似为2.45m。在此过程中
小车前进轮完成向左和向右各转向一次,以满足小车重复绕障的要
求。假设后轮直径为200mm,可计算出小车行走一个周期后,后轮 转过的圈数为n=2.45m/0.2πm=3.9圈,即小车后轮与前轮转向要通过 1:3.9倍的速比减速后,再驱动前轮转向,才能满足距离1m的重复 绕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