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信息技术

2024年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展示和应用的一系列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应用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展示和应用的一系列技术。

它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负责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通信技术负责信息的传输。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早期信息技术:从人类出现文字、算盘等工具开始,信息技术就已经存在。

但这些技术只能算是信息技术的雏形,因为它们无法实现信息的快速处理、存储和传输。

2.电子信息技术: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使得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存储容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传输。

3.网络信息技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4.数字化信息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更加高效、便捷。

三、信息技术的分类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技术。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负责信息的传输,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技术。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当前形势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信息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的建设上。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1994年建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中国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0年以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相继涌现,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当前形势中国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成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数据的应用和挖掘正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技术更新速度快等问题也制约了信息化进程。

此外,数字鸿沟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惠及全体人民。

三、未来趋势展望未来,中国信息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首先,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成为信息化的重要驱动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其次,数字经济将继续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此外,随着5G技术的商用推广,移动互联网将迎来新的爆发期,各行各业都将受益于5G带来的高速、低延时的网络连接。

信息技术的概述

信息技术的概述

信息技术的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以及其他有关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它将信息的管理、传递与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多个领域。

二、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计算机诞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兴起,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六十年代,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诞生,打开了信息技术的新篇章。

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会。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也成为了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电子化教学资源、在线课堂等方式,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3.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

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引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咨询平台。

4. 媒体传媒信息技术让媒体传媒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新闻、音乐、电影等内容得以快速传播,媒体传媒行业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5. 交通物流信息技术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物流追踪系统、交通导航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使得人们能更快、更安全地出行和运输货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未来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加速,在未来几年中将呈现以下趋势: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计算机技术到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和发展1.计算机技术的起源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计算机是由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在19世纪提出的,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成功制造出计算机。

直到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正式诞生。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ENIAC之后,计算机技术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1951年,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I问世,计算机开始进入商业领域。

随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价格逐渐降低,逐渐普及到各个领域。

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1.互联网技术的起源互联网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解决军事通信的问题,开始研究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即ARPANET。

1969年,ARPANET正式上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广域网。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ARPANET之后,互联网技术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使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互相通信。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WideWeb),使得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普及。

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源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实现了无线方式通信。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线方式通信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等设备将人类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

它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诞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

在上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人们可以通过它们进行文字处理、游戏等操作。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在线购物和社交等活动。

而到了21世纪,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让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娱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研究和创新。

计算机模拟、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实验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外,信息技术的普及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促进了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传统零售业受到了冲击,而互联网金融则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遇。

四、信息技术的未来趋势在未来,信息技术有望继续发展并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普及,它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来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

其次,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各种设备和物品都会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数据交互,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此外,大数据和云计算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服务。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初步引进与发展(1980-1990年代)198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部决定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育。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入中学课程体系,并逐渐在一些高校开设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

这一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普及与拓展(1990-2000年代)进入1990年代,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计算机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的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融入各个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普及到小学和初中阶段,成为一门必修科目。

此外,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而是逐步涉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管理等更加专业的领域。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化与变革(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课程进一步深化与变革。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我国教育部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定为培养“信息素养”,即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包括信息搜索与评估、信息的加工与分析、信息的表达与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此外,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通过项目制、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将呈现以下趋势:1. 强调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多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机械计算机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与创新。

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与前景。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军事需求。

当时,人们对于消息的传递速度与计算数据的准确性有着迫切的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研发一种能够自动计算、储存与处理数据的机器,从而出现了最早的电子计算机。

40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它名为ENIAC,是一个巨型机械构造。

之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等不同规模与功能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已经能够实现数据处理、信息存储与传输等基本功能。

而信息技术则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信号、图像、文字等语言与媒介,实现各种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与处理。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并利用信息,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突破与进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应用于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数据的储存容量也大幅度增加。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随时随地与人们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与此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的处理速度与效率大大提升。

人们可以利用云端服务器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分析成为了企业决策和市场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从数据中学习、理解和推理,并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前景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继续迅猛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变革。

信息技术是什么

信息技术是什么

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来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展示信息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设备、软件和网络系统。

它包括计算机、手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

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以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它使得数据的处理速度大大增加,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和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随后,计算机逐渐进入商业和科学领域,在数据处理、模拟实验和科学计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计算机进入了个人和家庭市场,人们开始使用个人电脑进行文字处理、游戏和学习。

80年代,信息技术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个人电脑逐渐普及,网络技术开始发展。

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进入一个新阶段。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页和即时通讯等方式进行远程交流和协作。

21世纪初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进一步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式。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商业与金融:信息技术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市场推广和供应链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2. 教育与培训:信息技术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和个性化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资源、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更方便的互动。

3. 健康与医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医疗领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趋势篇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本质内涵是“新一代”,必须明白“新一代”究竟“新”在哪里。

信息领域的各个分支——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软件等都在进行代际转移。

??? 集成电路制造已进入“后摩尔”时代;计算机系统开始进入“云计算”时代;无线通信正在从3G(3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走向4G(4th generation,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软件行业已进入端到端设计(也有人称之为跨界垂直整合)时代。

?从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产业的“代际变迁”。

IDC公司(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称为“第三平台”。

该公司认为,1985年以前普遍采用的大型主机是第一代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平台;1985-2005年流行的是以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和服务器为主的第二代IT架构(computers as networks);从2005年开始,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为特征的新一代IT架构(被称为第三代IT平台, computers as datacenters)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2013年全球IT支出约37万亿美元。

IDC公司预测,至2020年,第三代IT平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

2013-2020年,IT部门90%的增长将由第三平台驱动。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制造业为主转向软件和服务业;从inside到outside(从重视产品到重视生态环境);从scaleup(纵向扩展)到scale out(横向扩展);从关注设备、软件到更关注数据;从赛博空间(cyberspace)到人机物三元融合世界。

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热点不是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而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自主设计的软件和服务业,即构建新的端到端设计的产业生态环境。

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面临重大转折:软件和应用创新取代器件设备的技术进步,已成为主导整个IT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以围绕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新产品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如果说过去20年信息产业的重点是生产和销售计算机、通信和电视设备,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是推进数字化,那么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是网络化和智能化,将更加关注数据和信息内容本身,从制造加工回归到“信息”产业本来的轨道。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重视信息技术本身的创新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且强调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推动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产业互联网是过去20年消费互联网的升级,各行各业都将演变成互联网产业。

全球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转折期,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主要的征兆为:集成电路技术正在步入“后摩尔时代”(Post Moore’s Law Era)。

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在继续沿着“延续摩尔定律”(More Moore)前行,获得更高片上集成度的同时,也沿着“拓展摩尔定律”(More Than Moore)发展,将多样化的器件通过封装进行集成,并通过两者的结合,将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产生更高效、更廉价、更节能的解决方案。

未来几年,新型信息功能材料、器件和工艺将不断涌现,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持续进步。

计算机逐步进入“后PC(personal computer,即个人计算机)时代”,“Wintel”(微软+Intel)平台独霸天下的格局正在瓦解,多开放平台正在形成,新型终端已步入百姓生活;互联网进入“后IP(Internet protocol,即互联网络协议)时代”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突破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的局限是网络科学家努力的方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渗透方式、处理方法和应用模式发生变革;大数据(big data)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正在改变科研方式和产业模式;网络与信息安全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技术和政治问题;人脑智能机理的发掘与智能信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对人类智能的深刻认识。

与以往相比,当代信息科技创新更加活跃,信息技术的“云—网—端”领域的创新技术层出不穷。

未来5-10年的信息领域科技发展表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 一是人机物三元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computing for themasses,或ePeople)时代;二是数据密集型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科研第四范式;三是移动通信正在向“移动宽带”演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四是得益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兴起,类脑计算机、类人机器人、脑机接口、人脑仿真技术发展迅速。

? ? ?1变革性的信息功能器件是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信息系统的性能、功耗、成本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器件。

只有基础器件不断取得突破,才能逾越信息技术发展所面对的可扩展墙、功耗墙和可靠性墙等障碍。

目前,集成电路的主流技术——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n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晶体管的特征尺寸为65-22纳米。

据(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预测,到2024年,晶体管的最小线宽将达到7纳米左右。

全球产业界普遍认为,22纳米是一个关键技术节点。

从22纳米开始,集成电路的基本器件结构和材料都将会出现巨大变革,但哪种技术会最终成为主导,国际上还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Intel公司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最快,目前已掌握了3D晶体管技术,并用于22纳米工艺,其他企业还在努力追赶之中。

2007年的ITRS正式将以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为代表的功能多样化道路列为半导体技术的新发展方向,被称为“拓展摩尔定律”道路。

其核心思想是将数字和非数字集成电路、硅和非硅材料与器件、CMOS和非CMOS电路以及传感器、执行器等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传统的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无法实现的复杂功能。

显然,集成异质器件和电路的SiP技术,面向新型存储和逻辑器件、互联、封装的新材料,超低功耗设计、可制造性设计、成品率设计、可靠性设计和可恢复性器件设计等技术将成为集成电路发展的热点。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

理论上,采用石墨烯制备的晶体管应比硅基晶体管的功耗更低、运行速度更快,有望做出性能更优良的半导体器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2004年制备出石墨烯,2010年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集成电路发明后42年才获得诺贝尔奖)。

2011年4月7日,IBM宣布研制成功主频155吉赫兹的石墨烯晶体管。

石墨烯的出现有望将半导体从硅时代引向碳时代。

但目前石墨烯的研究主要不是做集成电路,开发过程中的功耗和污染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也有学者认为,石墨烯成为主流半导体材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CMOS甚至可以维持到2050年。

在通信领域,光子集成器件将取代传统分立元器件,将多个光模块集成在一个光子集成芯片中,有望解决现有光通信器件中速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同时能耗可以降为原来的1/10。

短距离有线通信将依赖于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即显示串行接口)、DisplayPort、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即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将被光传输线取代。

硅光子技术可将电子芯片和光子纳米器件集成在一块基片上,提高电子芯片之间信息传输速率同时有效改善电互联能耗限制,使计算机芯片之间通过光脉冲(而不是电子信号)进行通信,突破了芯片之间不能很快传输大量数据这一瓶颈。

通过嵌入处理器芯片的光通信,建立艾次级(1018)超级计算机的愿景将在不远的未来变成现实。

由于最新技术将芯片的集成密度提高了10倍,使用这种技术制造出的单芯片交换服务器大小仅为平方毫米,只有目前产品的十分之一,成为未来研制功能强大的艾次超级计算机的新期望。

HP公司最新研究显示,这一技术在2017-2019年将成为计算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

半导体存储器诞生30多年来,为信息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形成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我国存储器市场也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

到今天为止,尚未出现能够替代半导体存储器的技术,且在未来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太会出现能够替代半导体存储器的其他存储器。

近年来,各种新型非挥发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得到了迅速发展,如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磁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randomaccess memory,PCRAM)和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

其中PCRAM、ReRAM及3D Nand Flash的研发尤为活跃。

新型存储器的突破将为未来5-10年研制更高能效的计算机和类似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的模拟计算机铺平道路。

因此,持续支持并加强新型存储器的研究对我国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普惠计算引领人机物三元融合世界的范式变革未来30年,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方向是普惠计算。

普惠计算需要让计算进入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业务价值层面,这意味着计算需要从赛博空间进入人机物三元世界,综合利用人类社会(人)、信息空间(机)、物理世界(物)的资源,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光子信息等技术支撑,协作进行个性化大数据计算。

这是21世纪信息领域基本性的范式变革。

在面向三元世界的计算中,计算过程不再局限于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软件和服务,而是综合利用物理世界、赛博空间、人类社会的资源,通过人机物融合协作完成任务。

人机物融合与普惠计算已经出现一些科研、技术和应用实例,如个人作坊利用信息系统和增材制造技术设计制造物理产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