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概论小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优选材料)

我眼中的中国电影及其发展趋势[摘要]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反映了数码技术对传统电影的冲击。
本文从数码科技对电影的影响剖析着手,提出中国电影应注重电影艺术元素与数字科技应用相融合、注重电影原创能力与数码财富成长相融合,从而走出传统电影与数码电影相融合的中国式成长道路,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
[关键字] 独立电影,传统电影,数码技术我从高中的历史书上学到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开端是1905年,发展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有数不清的优秀影视作品被我们所熟知。
但是,以我一个不太专业的眼光看来,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处在一个跟风模仿的阶段,当然,这些有很多原因。
在我看来,中国电影的特色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以技术来讲述电影,而要发挥我们的特长,扬长避短。
我记得成龙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当被问到为什么你的电影不拍3D电影的时候。
成龙的回答是,我们的技术比不过老外,怎么拍都是输,但是我们有我们擅长的,总不能以我们的短处去跟被人长处吧。
我很赞成成龙说的话,中国社会的发展如此迅速,电影事业也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这就特别需要一个方向去引导。
这就对电影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了。
由此,我要说到的是电影里的一个独立分支——独立电影。
文艺跟政治的关系总是很微妙。
在今天看来,中国电影的境况依旧如此,一帮不懂电影的官僚们正在严密地审查、监管着中国电影。
所以,现在的中国电影绝对不单是简单的艺术问题,而是更多的牵扯到了政治层面。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中国电影的现实境况就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了。
“物质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带来的整个社会的浮躁气息与群体信仰的迷失在主流电影里表露无遗,电影院里充斥着大量言之无物、脱离现实的电影,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假、大、空。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电影的组成部分,独立电影虽然以其犀利的批判态度和毫不妥协的决绝姿态很少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和认同,但它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成长得有声有色,自成体系。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电影艺术欣赏论文姓名:许小敏班级:20962P1985年电影在西方横空出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得现代发明。
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被大众接受和推崇。
电影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主要是它的内容反应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感情,一种哲理。
把这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连接起来。
每一部电影,都会使我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一些深邃却易于理解的东西,它们很难从现实中挖掘。
这些珍贵东西的累积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2012》是灾难片。
这部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
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
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
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
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
当代大学生电影艺术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电影艺术的论文一、审美观的内涵1.审美观的含义审美观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人生)进行的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的集中体现,是人们随着经验阅历的丰富而形成对美的感悟和评价。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
审美观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
审美观形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受到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
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作为审美观的特征存在于审美的现实维度中。
2.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审美主体,在年龄上意义上,已经处于具有基本成熟生理机能的青年期,认识上已走进更深层次,知识面更加宽阔,思维方式也得到有机的完善。
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明确的道德观念,强烈的独立意识,并相对稳定的审美观。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得出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具体如下。
首先,大学生审美的功利性、娱乐性更加突出。
情感是审美观中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愉悦是审美感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调查问卷显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信仰”之类的词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游戏人生、休闲风气和唯美时尚,最重要的是满足自身娱乐的需求。
因此,络游戏、络电视剧、卡通漫画、FLASH动画、追星等形式是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首选。
其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更加直观。
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而审美对象应该具备生动直观的形象性。
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最新出现的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图片、图像一这类形象简单、直观、新颖,因而更加受到大学生追捧和欢迎。
如:新出炉的明星、流行音乐榜上的歌曲、爆炸性的娱乐新闻等等。
二、电影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影响1.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受到了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也不会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和趋于完美的特技效果。
电影艺术论文-范本模板

电影艺术的裁缝在没有上“动态视觉与艺术心理”这门课之前,对待影视这些作品,我完全不敢用“欣赏”这个词去形容.因为过去的我,看片子,最多只会关心剧情带给观众的思考和一些很肤浅的巨大场面的视觉冲击效果。
完全没有试过站在一个拍摄者的角度去考虑过,如何把一个片子拍好。
一个拍摄手法惟妙惟肖的片子,可以让不懂欣赏片子的人也能有一种心灵的震撼,那一种感觉的冲击,尽管那人不懂用专业术语表达出来,但是其实他所获得的心灵震撼已经充分证明拍摄者成功了.电影拍摄手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质量效果。
拍摄手法,就像是电影艺术的裁缝,怎么做,做多大,剪多少,如何装饰,怎样点缀,怎么去把要展现、要表达的东西做出来,这些都是一门学问。
以下,就是我上完这门课之后对这门学问的一些见解.首先,讲到电影拍摄手法,一定少不了“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 montage 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
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蒙太奇是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即在电影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电影美学家贝拉· 巴拉兹对蒙太奇的解释是: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蒙太奇是将电影诸多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那么我个人理解,蒙太奇,其实就是通过在原片叙述的一些情节中,加入了一些额外的但是相关的音效,画面,片段等情景,来使电影达到一种更好的解释情节,渲染气氛,强化表达等效果的艺术手法。
蒙太奇手法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没有了它,反应可以继续进行,但是一旦有了它,整个反应就变得活泼了很多,效果显著了几倍.那么从具体上去分析,蒙太奇有三种思维方式:1.类比蒙太奇思维.这类思维方式是在镜头或镜头组之间采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现相似的内容,使影视作品的观众会产生类似情景的思维活动。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_电影艺术欣赏论文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_电影艺术欣赏论文本文目录 1.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篇一2.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内容3.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篇二4.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内容电影艺术的鉴赏作为艺术鉴赏的一个分支,既遵循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面是今日首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艺术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篇一电影艺术: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电影艺术鉴赏论文内容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自步入市场经济以来已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2010年“本年度全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526部,创历史新高,增长幅度为28.5%,产量接近美国电影年产量,居全球第三。
”“中国电影票房年收入突破100亿,增幅达63.9%,创造了全球市场的奇迹,票房总量超过英国,相当于世界最大电影市场北美票房的1/7,已进入世界电影市场前10位。
”[1]然而,电影文化产业在一片叫好的卖座声中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甚至诟骂,其热议的焦点是影片严重缺失中国本土人文精神内容的内涵和深厚底蕴。
“商业电影同样也应当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真正优秀的商业电影从来都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2]一、为追求电影票房收入,创造商业神话而淡出甚至无视电影精神内容电影艺术一旦作为现代工业产品形式出现,就与工业资本运作、消费、技术更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由光影、色彩和运动构成的电影影像带来的视觉快感,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是影片的重要审美愉悦特征。
电影就是利用摄影机技术和不断更新、发明的科技手段,制造了如身临其境的激烈枪战、疯狂追逐、山川奇观、太空幻境等氛围,令人或惊天动魄,或赏心悦目,备受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捧。
因此电影技术和手段得到不断的革新和创造,先进的科技发明创造也不断地丰富完善电影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将银幕上各种事物的色彩和形状做超越人们听觉和视觉极限的变形,促使和加速各种影像及其构成元素同时进行运动,将观众引入一种前所未遇、应接不暇的视听震撼氛围的“视听奇观”技术在电影表现形式上的运用和推广,使观众获得了电影技术层面上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视听快感,给电影经营者带来巨额回报和商业奇迹。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电影,以其受众面广,表达形式多样而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篇1浅析《无法触碰》主题与创作[摘要]电影《无法触碰》表现了友谊、尊重、欢乐、亲情和爱情,同时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都有赖于编剧和导演精湛的创作艺术,不仅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还启迪了观众对生活的反思,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
影片告诉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都有一个难以公开、不被外人所察觉和触及的领地,那就是我们柔软的内心世界,只有遇到彼此信任、真诚的人,享受现实生活和生命的开心与快乐,才会内心富足。
因此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观看的电影![关键词]《无法触碰》;主题;创作艺术;生活一、故事梗概电影《无法触碰》主要讲述富豪主人公菲利普因一次事故造成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巨大的变故使他变得性情乖戾,负责照顾他的护理人员没有一个能在他身边留得长久。
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凑足辞退信以申领困难救济金的德里斯偶然出现在了应聘者的行列中。
正是因为菲利普的特殊状况和内心需求,德里斯出人意料地被雇佣了。
值得庆幸的是,德里斯无拘无束、自由豪爽的生活态度给菲利普沉闷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笑声,两个看似根本不搭调的世界相互碰撞、融合,诞生了一段奇妙、真挚的友情。
在德里斯的启迪下,菲利普快乐生活的热情被唤起了,甚至再次尝试造成自己全身瘫痪的跳伞运动,最后还收获了爱情。
二、影片主题欣赏(一)友谊两名主演通过互动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精湛表演,诠释了不同身份、不同教育程度甚至不同种族之间,同样能产生伟大的友谊。
他们会互相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谈论心里话,相互认可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正是因为德里斯出于纯友情,从而摈弃了个人一向的原则底线,去做为菲利普洗澡、灌肠、穿丝袜等平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推着轮椅带他去街上透气、敞开心扉谈心,等等。
时光飞逝,两人之间形成了默契和信任,在德里斯的真挚友情感染下,自卑的菲利普也不再封闭,变得豁达,像普通人一样去追求梦想、情感,也开始热爱生活。
电影艺术赏析方面的论文

电影艺术赏析⽅⾯的论⽂ 电影作为⼀个集⼤成的艺术门类,⾃诞⽣以来就集各家所长,不仅表现在对绘画、⾳乐、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的汲取,还表现在故事题材的借鉴。
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艺术赏析⽅⾯的论⽂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电影艺术赏析⽅⾯的论⽂篇1 浅谈电影《⾹⽔》感悟艺术美 [摘要] ⼈类对于美感的欣赏和享受来源于对各种事物接触时所产⽣的感动,是⼀种能够让⼈⼼灵愉悦和放松的精神状态。
电影《⾹⽔》运⽤时空、光影、声⾳、画⾯等元素,将嗅觉视觉化,带给观众⽆限的美的体验,通过神奇的嗅觉视觉化之旅将《⾹⽔》所要表达的⽂化内涵与艺术之美相结合,从多个⾓度展现了《⾹⽔》的艺术美,让观众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更深刻体味到真善美与爱等情感体验,在欣赏、感悟电影魅⼒的同时,让观众体会到了电影背后的魅⼒,给观众带来了⼼灵上和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关键词] 《⾹⽔》;艺术感悟;审美体验 ⼈类对于美感的欣赏和享受来源于对各种事物接触时所产⽣的感动,是⼀种能够让⼈⼼灵愉悦和放松的精神状态,对于美的享受和感受是⼈们从各项事物中获得的宝贵回馈。
⼈类对美感的感受和享受有狭义和⼴义之分,狭义上,主要是审美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义上,则是⼈类的审美意识,通过审美主体对各种美的存在的反应形成变化多样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等。
在电影《⾹⽔》中,导演汤姆·提克威就通过将嗅觉影像化和审美化的⽅式将其搬上银幕,运⽤画⾯声⾳、时空光影等视觉造型元素,给观者带来了⼀次神奇的嗅觉视觉化之旅,让⼈们深刻感受都了艺术之美。
下⾯我们对于电影《⾹⽔》所表现的艺术美略作赏析。
⼀、电影《⾹⽔》介绍 影⽚讲述了男主⼈公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因为对于⾹⽔的迷恋⽽最终⾛向了犯罪道路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对于⼈性、道德、理想、价值观和审美倾向都进⾏了拷问,是⼀部⾮常独特的作品,它的导演汤姆·提克威尔对于影⽚所表现的内涵也给予了⾼度评价。
电影艺术基础小论文

论罗曼·波兰斯基系列作品之《钢琴师》摘要:罗曼.波兰斯基是世界承认的“罪恶大师”,他拍摄的电影堪称部部经典,将黑色电影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传奇式的经历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电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独特,内涵上既有一贯欧洲人文精神和历史与伦理批判,变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而现代主义特征。
他以强烈的悬念、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和浓烈的血腥气味,展现自己在黑色电影上的才华。
现我们就对其著名电影《钢琴师》进行探讨,从而对其电影艺术进行赏析。
一、罗曼.波兰斯基简介罗曼-波兰斯基经历十分坎坷,生于波兰,早年随父母移居法国,但在二战爆发前两年又迁回波兰,二战爆发后,他的父母均被抓入纳粹集中营,母亲不幸死于其中。
年少的波兰斯基开始在波兰乡村地区流浪,在几个信仰新教的家庭中寄宿。
当时人们并不太关心电影,因为放映的多数是德国影片,但波兰斯基似乎没有太多的爱国主义顾虑,明显地表现出对电影的浓厚兴趣。
二战胜利后,父亲将他送入技术学校就读,但他执意要往电影方面发展。
50年代他进入一家电影学校学习,早年拍摄的短片已经显露出他对黑色幽默以及人与人之间异常关系的沉迷。
他的首部剧情长片《水中刀》是第一部不涉及战争题材的战后波兰电影,该片获得了影评界的好评,随后波兰斯基来到法国继续追求电影事业,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其电影系列作品特点:神秘感和恐惧感一直笼罩在波兰斯基的电影中,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
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独‘恐怖、悬疑片是他的拿手好戏,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罪恶大师”。
他的四个身份: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社会主义波兰电影学院的艺术生,美国的欧洲电影导演,美国政府的通缉犯。
代表作有《水中刀》、《苔丝》、《唐人街》、《苦月亮》、《钢琴师》等。
现年76岁的波兰斯基于1975年加入的法国籍,目前居住在法国。
二、《钢琴师》内容简介影片的剧作主题是讲述一名犹太钢琴师在纳粹迫害下绝处求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贺岁片
1.贺岁片的简介及其发展历程
贺岁片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一般专指为贺岁档期拍摄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影片,而贺岁档期是指从圣诞节,即12月24 日夜晚至新年的春节结束,共计40余天的放映时间。
在我国影坛,贺岁片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的10余年时间,但已成为我国观众元旦和春节期间文化娱乐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大餐。
说起贺岁片,其实是舶来品。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热闹的日子,而圣诞节和元旦又离得近,因此,每到圣诞节,电影商便推出为新年贺岁的电影。
这种贺岁电影传到香港后,被香港观众所接受,并被发扬光大,成为香港每年元旦和春节期间观众文化娱乐的主打节目。
1995年春节期间,由成龙主演的香港贺岁片《红番区》在大陆放映后受到观众的热捧。
随后由其主演的《白金龙》、《义胆厨星》又相继在1996、1997年的春节和大陆观众见面,再次受到了热烈响应。
于是,贺岁片的市场信息也引起了大陆导演和制片单位的注意。
1997年,冯小刚导演了大陆影坛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此片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吗,成为1998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文化娱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紫禁城影业公司和冯小刚成了票房和百花奖的大赢家。
自此以后,大陆贺岁片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了起来。
2..贺岁片的发展过程的问题
贺岁电影在其十余年历程中,饱受指摘。
社会学家认为它虽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却正在偏离着了以往的轨道。
贺岁电影应该是大餐后的一道甜点,是带给观众愉悦享受的体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岁片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贺岁文化也有走入歧路的危险。
因为它的幕后都是投资方在操纵着市场,是他们在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在演艺界所说“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贺岁理念”。
他们更注重时间性和娱乐性,似乎把在春节前后推出的娱乐性作品统称为“贺岁作品”,不注重贺岁内涵、忽略传统民俗理念、以自我为中心靠炒作追求效益的“贺岁”品牌效益。
对于打“贺岁”文化品牌问题,他指出,“贺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品牌,但“贺岁”不是金字招牌,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炒作“贺岁”可以,不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春节的作品都堪称“贺岁”,如果盲目在作品创作、制作上有投机心理,不去考虑民俗性、民族性、乡土文化的存在规律,只顾打出“贺岁”的牌子,其实并不具备贺岁的品质,将有损“贺岁”的品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蔑视,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文化理念,不利于整个“贺岁”文化市场的发展。
艾君认为,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去理解贺岁作品,那么他的内容和故事一定与祝贺新年、春节等有关。
中国的贺岁文化是春节文化的特有产物,不容盲目更改其固有的贺岁内涵。
他强调,“贺岁”作品也是必须具备以下标准:一是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二是内容与过年有关;三是目的
主要是酬谢观众厚爱。
3.贺岁片的意义
贺岁片发展到如今已经蔚为大观,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贺岁片都有其深远的影响。
一、贺岁片的兴起将中国影坛从低谷中拉出。
二、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社会文化新观念---文化不是简单的艺术理论归纳,而是和社会环境、人心期盼、经济时潮相互呼应。
三、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市场文化新观念---市场不是看不着的虚拟物,而是和实实在在的票房获取、投资回报、影院银幕块数相关联。
四、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传播文化新观念---电影在现代背景下不能不靠传播来扩展影响吸引大众。
五、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艺术文化新观念---电影既是作品也是产品,艺术片内涵的优秀当之无愧但没有时代大众的心理呼应,创作的意义难以得到体现。
六、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国家文化新观念---多元、宽容、健康文化代替了自我、单一执迷、阴暗色调的国家精神产品。
七、贺岁片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贺岁片之展望
毋庸置疑,贺岁片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艺术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其功利性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应对其过分苛刻。
电影文化的发展需适应潮流,不能过分拘泥。
贺岁片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形式,应当合理引导其发展,让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贺岁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