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地貌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其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初中地理学科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表面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产生地貌的力量可分为风力地貌、水力地貌、冰力地貌和重力地貌。
风力地貌主要由风力作用所形成,如沙丘、风蚀洞等;水力地貌是由水文力量所形成,如河流、瀑布、峡谷等;冰力地貌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如冰碛、冰碛湖等;重力地貌是由地球引力所造成的,如滑坡、崩塌等。
另外,根据地形特征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河谷等。
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内力与外力两类。
内力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的地貌变化,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常常会引起地壳的抬升和水平位移,形成地表的震源地貌。
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冲撞,地壳板块发生断裂、地壳内部破裂后,熔融物质从地球内部喷发到地表,经多次的喷发和堆积,形成火山地貌。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各种地形形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包括地壳伸展、挤压、剪切等。
外力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各种力量所引起的地貌变化,主要包括风、水、冰和重力等。
风力是指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堆积运动产生的地貌。
常见的风力地貌有沙丘、风蚀洞、风成沙、风尘堆积等。
水力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运动形成的地貌。
常见的水力地貌有河流、瀑布、峡谷、三角洲等。
冰力是指冰川和冰雪等对地表的侵蚀、堆积运动产生的地貌。
常见的冰力地貌有冰碛、冰碛湖、冰蚀河谷等。
重力是地球引力作用在地表物质上的结果,引起的地貌主要有滑坡、崩塌、塌陷等。
地貌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貌特征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貌特征会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高一地理学案5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专题7 地貌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学案5 专题6 岩石与矿物专题7 地貌班级姓名学号1、①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③地壳物质循环2、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课前预习】一、岩石与矿物1、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地壳中含量排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氧、硅、铝,其中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石英、长石。
4、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1.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称为地貌,它是在地球_内力___和__外力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主要地貌类型有_流水_地貌、_喀斯特__地貌、海岸地貌、__风成___地貌、_黄土___地貌。
3. 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_深切而狭窄__;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河床遭受_侧蚀___形成_曲流__,凹岸不断遭受__侵蚀__,而泥沙在凸岸不断_堆积;下游河床平缓,流水_堆积_作用强盛,往往形成广阔的_三角洲平原___。
以我国广东省丹霞山命名的___丹霞__地貌,也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
4 .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石灰__岩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西南__各省区。
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石芽、_石林__、溶蚀盆地、__落水洞__,还有相对高度较大的“__峰林_”和“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指__溶洞___。
5.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我国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南__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_杭州湾以北__的沿海地区。
6. 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地貌有__风蚀洼地___、风蚀柱、_风蚀蘑菇____、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主要有__沙漠(沙丘)_和黄土。
分布于中国内陆荒漠里的雅丹地貌也是一种_风蚀__地貌。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貌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一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材中的地貌知识点。
1.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地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带。
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著名的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由地壳快速隆起或抬升,同时伴随着巨大力量的破碎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山峰、山脉等地形。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地貌。
3.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大地表面局部地势相对平坦,几乎不具备丘陵和山地地貌特点的地形。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都是典型的平原地貌。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特征。
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是典型的河流地貌,它们切割地表,形成了峡谷、河段等地貌特征。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湖泊的形成和变化所引起的地形。
我国的鄱阳湖、洞庭湖等都是典型的湖泊地貌,它们给周围的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6. 湿地地貌湿地地貌是指由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我国的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湿地等都是著名的湿地地貌。
7.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指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岸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海岸地貌,如海蚀、海滩、珊瑚礁等。
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包括高原地貌、山地地貌、平原地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湿地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了解地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表面特征和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地貌知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地理形态,还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理环境变迁和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地貌的了解,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初中地理地貌部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地貌部分基础知识总结地貌的定义地貌是地球表面上各种地形的总体,是地球表层或地壳和大气相互作用、长期作用和变化的结果。
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溶洞等。
地貌的分类1. 山地:是高度较高、坡度较陡的地形,通常由多个山峰组成。
2. 高原:是地形高度相对较高、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
3. 平原: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水平广阔。
4. 丘陵:是高度较低、坡度较缓的地形,通常由多个丘陵组成。
5. 河流:是地表上的水流,根据水流性质可以分为险滩河流和冲积河流。
6. 湖泊:是地面上的水体集合,通常由地表泉水、河流形成。
7.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覆盖广阔的咸水区域。
8. 溶洞:是由水在地下岩石中溶蚀形成的洞穴。
地貌的形成原因1. 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隆起、下沉、抬升等变动。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3. 水体作用:包括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 生物作用:包括植被对地表的影响。
5. 冰雪作用:包括冰川和积雪的形成和变动。
地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地貌的重要性1. 环境:地貌对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2. 经济: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对农业、旅游及资源开发产生影响。
3. 文化:地貌与文化传承相关,某些地貌被视为民族、地域的代表符号。
地貌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地球的地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制定地貌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地貌的保护管理。
- 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破坏地貌。
-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貌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的地貌,保护我们的家园。
以上是初中地理地貌部分的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整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形态和地形特征。
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其中陆地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谷等,海洋地貌则包括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大洋深海等。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貌知识。
1. 山地山地是指相对海平面高度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类型。
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岩石的抬升和侵蚀作用等。
山地的特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陡峭、气候多样、水系发达等。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于周围地形而言,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的地貌类型。
高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成因主要有构造抬升、侵蚀剥蚀等。
高原的特征包括海拔较高、气候多样、地形相对平坦、水系发达等。
3. 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的地表形态,相对海平面高度较低、地势平坦的地貌类型。
平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成因主要有堆积、冲刷、侵蚀等。
平原的特征包括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等。
4. 丘陵丘陵是指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的地貌类型。
丘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成因主要有侵蚀作用和构造抬升等。
丘陵的特征包括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5. 盆地盆地是指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四周环山环抱的地貌类型。
盆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成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和构造抬升等。
盆地的特征包括地势较低、周围高山环绕、水系发达等。
6. 河谷河谷是指由河流侵蚀、冲刷作用造成的地表凹陷地貌。
河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成因主要有河流冲蚀、侵蚀等。
河谷的特征包括地势较低、狭长形状、水系发达等。
7. 陆架陆架是指大陆边缘向外延伸的一片平缓的海床。
陆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成因主要有河流冲积、海洋沉积等。
陆架的特征包括海床平缓、水深较浅、海洋生物丰富等。
8. 大陆坡大陆坡是指陆架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坡降地带。
大陆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成因主要有河流冲刷、海洋侵蚀等。
大陆坡的特征包括海底地形陡峭、水深逐渐增加、海底地形多样化等。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深水码头、 深水养殖、 旅游
杭州湾
山 东 半 岛
海 积 地 貌
以入海河流的泥 沙堆积为主,岸 线平缓,多为沙
杭州湾 以北
港口,晒盐、 滩涂水产养 殖、种植棉
质、泥质的平原
花、围海造
海岸;
陆
四、风成地貌:
分类 形态
分布
利害评价及对策
风蚀 地貌
风积 地貌
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 菇、风蚀城堡
沙漠、新 月形沙丘
下图中哪些位置适合建居民点?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河段 地形特征 流水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下游 平坦
流水的堆 形成三角洲平 发展航运、
积作用; 原、冲积岛 农业等;
二、喀斯特地貌
1、成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再造作用而形成。 2、形成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可溶性岩石广布。
风成地貌
黄土地貌
喀斯特 地貌
流水地貌 海 岸 地 貌
课堂小结
专题7 地貌
地貌的成因: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通过地壳运动和岩浆活 动等形式,使地表隆起和凹陷。
2、外力作用:来自太阳能和重力,通过风、水和生物等 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
一、流水地貌
1、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2、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1000-2000米 4000米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 钾等矿物养分,土壤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1. 地理地貌分类地理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和水域两类。
陆地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谷、沙漠等;水域地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湿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是由地壳变动、水体、风、冰雪、生物、人类等多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壳变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运动、地质岩石的堆积和剥蚀等。
地表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的侵蚀和堆积,冰雪的侵蚀和堆积,生物的侵蚀和堆积,人类的开发和开采等也会对地貌造成影响。
3.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突出地形,山脉是一系列山岭或高地的集合。
山地的形成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造山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
山地地形不仅包括山峰和山谷,还包括山脉、山梁、山间盆地、峡谷、崖壁、瀑布、冰川等。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起伏不平,但比山地平缓。
丘陵地貌的形成多是由于水体和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引起的,还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冰雪的影响。
5.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广阔而平坦的地形,由于受到水体的沉积和风的侵蚀以及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形成。
平原地貌种类繁多,有沿海平原、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冰川平原等。
6. 高原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而平坦的地形,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高原地貌具有起伏不平的地形特征,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河流和湖泊穿插其中。
7. 盆地盆地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貌类型,其周围是山脉、丘陵或高地,盆地内部多为平坦,盆地地貌的形成多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盆地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河流和湖泊,也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8. 河谷河流在长时间内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谷地貌,包括V字谷、冲谷、盆地谷等,河谷地貌是地质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多风且植被稀少的陆地环境,沙漠的地貌特征是沙丘、沙漠盆地、风蚀褶皱等,由于地表水分极端匮乏,生物也稀少,同时沙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蚀 地貌 海积 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沙滩、沙洲、沙堤
风力作用
风 成
风蚀 地貌
风蚀洼地 、风蚀柱、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侵蚀、搬运、堆积) 地 风积 貌 地貌
沙漠、黄土、沙丘
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地区
黄土地貌
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二、等高线地形图
1、什么是等高线?
海拔高度(绝对高度) 相同的点连接成曲线,就是等高线。
A
B
A
B
C D D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C
2、喀斯特地貌
喀 斯 特 地 貌
What Where Why
Which
How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
石灰岩地区、我国以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最为突出
溶蚀 作用
沉积 作用
地表喀斯特
地下喀斯特
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 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为盆地或洼地 6、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叫山谷
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叫山脊 7、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部
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形
海拔、起伏状态
1 山地 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
2 丘陵 一般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3 平原 4 高原 5 盆地
举例
地表起伏 平原地区 状况 丘陵、山区
发展规模农业 发展多种经营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水果生产基地
坡度3°~7 °
等高种植
江西低丘陵
坡度 坡向
坡度超过7 °
修筑梯田
广西龙脊梯田
坡度超过25
°
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发展林业或自然保护地
长白山林区
北半球中、高 纬度北坡
北半球中、高 纬度南坡
水分条件较南坡好,林木比南坡茂密 (蒸发少)
广阔平坦,等高线稀疏
一般海拔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平缓, 等高线中央部分稀疏,边缘密集。
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盆状,
实练地形图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地形特征(简单应用)
(1)局部地形的判读
山谷线:集水线
山脊线:分水岭
缓坡与陡坡(看疏密程度);
山脊与山谷(看凸出指向);
山峰与洼地(看数值分布);
鞍部、陡崖等(看形状);
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太阳辐射多)
1、地貌与农业生产(3)地貌的物质组成
地貌
组成物质
特点
对农业的影响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流水地貌 颗粒细小的泥沙
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沃
中游
侧蚀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
堆积
地貌特征
V形河谷 深切而狭窄
曲流(河曲)
三角洲平原
上游深切狭窄河谷
地貌类型 地貌特点及利用价值
(上游)深切和狭窄的河谷--水利发电
流水地貌 (中游)曲流(河曲)--防洪防汛
(下游)三角洲平原--灌溉、航运
中游荆江段
下游入海口
拓展与思考:
观察以下两条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对比它们的 不同之处,在A、B之间和C、D之间选择适当的位 置建港口。(只考虑水流力的方向)
孤峰、峰林
柱 、地下河等
利——旅游资源丰富;弊——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方面
喀斯特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
喀斯特地貌—广西桂林
喀斯特地貌—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贵州龙宫洞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徐霞客考察路线
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喀斯特盆地
地下河
落水洞 石笋
石钟乳
石柱
3、海岸地貌
(1)作用力: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海拔。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绝对高度相同。
2、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互不相交。
3、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 5、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
(2)五大地形区的判读 看几条特殊等高线(200和500米)、形状和疏密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三、地貌与经济建设
1、地貌与农业生产(1)海拔高度
类型
农业生产方式
举例
湿润地区的平原与
盆地
海
拔
干旱地区的平原与 盆地
高
度
山地
海拔较高的高原
三、地貌与经济建设
1、地貌与农业生产(1)海拔高度
类型
农业生产方式
举例
湿润地区的平原与
盆地
海
拔
干旱地区的平原与 盆地
高
度
山地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平原
中亚平原地区 长白山
大小兴安岭
海拔较高的高原
高寒作物种植 高原畜牧业
青藏高原
1、地貌与农业生产
(2)地表起伏状况与地形的坡度、坡向
类型
农业生产方式
沙滩
沙洲
4、风成地貌
(1)作用力:风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2)地貌 风成
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地貌 风积地貌
沙漠、沙丘、黄土
风蚀城堡
细的沙粒被风吹 走留下砾石块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
5、黄土地貌
(1)作用力: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
(2)黄土高原成因:西北荒漠地区吹扬过来的粉尘物质 堆积而成。
地貌类型
地貌特点
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
(上游)深切和狭窄的河谷 流水地貌 (中游)曲流(河流)
(下游)三角洲平原
水的破坏、再造作用
对可溶性岩石
(地表)石芽 溶蚀盆地 落水洞 孤峰 峰林
喀斯特地貌 (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
风浪、海水、潮汐、 生物、气候、入海河 流等因素共同影响
海 岸 地 貌
素共同影响。
(2)地貌:
海岸 地貌
(岩岸)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洞
海蚀柱
中国的分布情况
海积地貌
杭州湾
海蚀地貌
3、海岸地貌
(1)作用力: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 (2)地貌: 素共同影响。
海岸 (岩岸)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地貌 (泥岸、沙岸)海积地貌 沙滩、沙洲、沙堤
(3)地貌: 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黄土墚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夏季多暴雨,且多集中在 7、8月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 1、打坝淤地 2、修筑梯田 3、植树种草
总结:主要地貌类型(按形成的作用力分)
形成的作用力
专题7 地貌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
使地表隆起和凹陷
外力作用(太阳能和重力)
(风、流水、冰川、海浪和 生物等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貌
一、地貌类型(按形成的作用力划分)
五种地貌
1、流水地貌
(1)作用力:流水作用,包括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2)地貌特点:(长江举例)
河流位置
作用力
上游
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