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气动布局特点及战斗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资料]j10舰载机才是强横,su33只是个衬托

[资料]j10舰载机才是强横,su33只是个衬托

J10舰载机才是王道,SU33只是个陪衬J10舰载机才是王道,SU33只是个陪衬近期,我国已经在与俄罗斯商谈引进SU-33重型舰载战斗机事宜,并且随着我军航母明年开始建造,对于舰载机的需求也越发的急迫。

SU-33的到来将缓解这一情况,但是它只能作为一款过渡机种,我们的航母最终还是要装备自己研制的舰载机。

如果立项研制一款新型舰载机想必在很长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而且很可能有“飞豹”模式的出现,即当研制出来的飞机已经成为过时产品,在没有制造经验和使用经验完全靠参考外国提供的数据参数和飞机时所冒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最为实在的做法是将现役的一款陆基战机改装为舰载机,以此来积累经验为下一代舰载机打下基础。

J10和J11的上舰的争论已久了,战友们普遍希望我们在“山寨”SU27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舰载机,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可以不引进或少引进SU-33舰载机为海军节约成本,逼近在战时SU-33是掉一架少一架补充起来也相当麻烦。

近日,我国政府向俄罗斯政府承诺不会在没有经过俄方授权的情况下再“山寨”俄罗斯相关战机技术。

这意味着当我国引进SU-33后并不能对其进行仿造,J11山寨的舰载型肯定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我国只有J10一款战机能够进行改装上舰。

很多媒体都认为J10不具备上舰性能,实际上这是很片面地。

我们先来看看J10上舰的技术可行性。

根据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歼-10战斗机的性能做一个合理的推测。

J10战斗机采用的是AL一31FN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12500千克。

从公开的图片中,我们可以推测J10战斗机长约17米,翼展约97米,机翼面积约38平方米。

从它的气动外形看,歼10战斗机是一种完全符合第三代标准的、以对空作战性能为主的战斗机,因此它的推重比肯定超过I。

J10采用的是鸭式气动布局。

这种气动布局的特点是可以和大后掠角的三角翼配合。

大后掠角的三角翼适合高速飞行,但是亚音速和跨音速升阻特性较差,导致飞机在亚音速和跨音速区域的机动性不佳。

歼-10飞机简介

歼-10飞机简介

歼-10飞机简介
歼-10飞机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全天候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主要担负夺取空中优势、实施对地突击的任务,配有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机动作战性能。

飞机维护性好、可靠性高,可配挂多种空空、空地导弹。

歼-10飞机采用放宽静安定度的短间距鸭式气动布局,腹部进气道与翼身融合体设计,装有整体圆弧风挡及可提供360度水平视界的水泡式座舱盖。

歼-10飞机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战机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

2007年,“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歼十为何不同凡响

歼十为何不同凡响

歼十为何不同凡响作者:黄弘毅来源:《大众科学》2012年第08期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歼-10系列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真正兼有空优及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典型第三代战斗机。

那么,歼-10有哪些科技创新?为何歼-20首飞要歼-10伴飞呢八一飞行表演队已全面换装我国首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歼-10。

歼-10有着俊朗的气动外形,具备跨越度非常大的从第二代机械传动发展到第三代数字电传的飞控系统等。

歼-10的后继改进型,即主要用于海上近程防空自卫和巡逻的舰载机歼-10B,更使人眼前一亮。

中国需要怎样的战机新发表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空军部分把以往加强“空中打击”作战力量,微调为“空中进攻”,并指出要“深化信息条件下空军作战和转型问题研究”。

不言而喻,现在和未来我国的战机应该是这样的:配置合理形成系列,部件通用便于维修,多用途,具有敏捷性高、隐身性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超音速巡航、多目标攻击、内埋式武器舱等特征;并且要符合不搞军备竞赛和适应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国情,即还要优化性价比。

如歼-10造价大约2千余万美元,F-22高达近2亿美元。

当然战机的价值不能纯粹以金钱来衡量,F-22那么贵,但它带动了美国在电子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等众多方面的进步。

歼-10的价值不仅在于使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使我国有了相对成熟的自己设计及制造飞机的技术、经验和人才。

这促使我国在自然科学范畴“中买不来”的特殊的军事科技领域实现若干突破,包括电子学、材料学、程序设计和空气动力学、创新的飞机设计,如可靠的大功率的发动机、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雷达系统和武器、一流的生产加工工艺等,以达到中国战机是“本质上有效防御用的”目的。

歼-10创新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飞机的基础,不可能在成形后再发生较大的改变。

考虑到中国空军需要的是国土防空攻防兼备、起码整机重量在12-15吨,可以携带国产或俄制空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或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作战半径能够超过1000公里的空中优势战斗机。

歼击机10

歼击机10

歼击机10引言歼击机10,也被称为J-10,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

它是中国航空工业公司所生产的第一种四代半战斗机,并被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歼击机10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对该飞机的设计特点、性能指标、发展历程和作战能力等进行介绍。

设计特点歼击机10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空气动力学特性和作战需求。

它采用了前机身座舱传感器布置、低反射率涂层和假面式进气口等隐身设计,使其在敌方雷达监测时具有较低的雷达截面积。

该战斗机还采用了尖压缩机、后掠机翼和平衡垂尾等先进设计,提高了机动性和飞行性能。

歼击机10的机身采用全金属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性。

其机翼设计为梁箱结构,具有较大的升力系数和抗结构疲劳能力。

在机身上方,安装了大型的后螺旋桨发动机,为该飞机提供强大的动力。

同时,歼击机10还具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集成系统,包括雷达、导航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性能指标歼击机10具有出色的性能指标,使其在现代战斗机中具有竞争力。

该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9,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

它的实用升限为18,000米,航程达到3,000千米。

歼击机10还具有卓越的机动性,能够执行高度危险和复杂的飞行动作,如高过载飞行和大角度俯冲。

发展历程歼击机10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中国在当时意识到,战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军事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国防需求,中国开始研发自己的战斗机。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歼击机10于1998年首飞成功。

随着后续的改进和测试,该飞机于2002年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

作战能力歼击机10已被证明在执行多种任务时具有出色的作战能力。

它可以执行空中优势、对地攻击、侦察和电子战等任务。

该战斗机装备有先进的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和跟踪多个目标。

其精确制导的导弹和航空炸弹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此外,歼击机10还能执行巡逻任务并提供预警支持。

飞机气动布局简介.

飞机气动布局简介.

飞机气动布局简介想必很多人对飞机很感兴趣,因为飞机大多是很漂亮的,流线型的机身,舒展的机翼,实现了人类在蓝天翱翔的梦想。

其实飞机外型的美观虽然是人类主动的设计创作,而实质却是受制于空气阻力的被动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流畅线条其实是空气动力原理的杰作。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飞机也是形态各异,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四个翅膀的、两个翅膀的甚至还有一个翅膀的,打个比方,飞机的式样就像宠物狗一样,当真是品种丰富,血统复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飞机的外观是空气动力原理决定的,那么这么多种飞机的形状在飞机设计中就有个称谓,叫做空气动力布局。

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一下各种气动布局,当了解到气动布局这个概念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飞机,就会发现自己不会再看花眼了,其实全世界的飞机品种再多,也无非就以下这几种气动布局而已。

各种空气动力布局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机翼位置上的差别,首先介绍一个最常见的布局——常规布局。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有主机翼和水平尾翼,大的主机翼在前,小机翼也就是水平尾翼在后,有一个或者两个垂直尾翼。

世界上绝大多数飞机属于这种气动布局,特别是客运、货运大型飞机,几乎全是这种布局,例如波音系列、欧洲的空中客车系列,我国的运七、运八、ARJ21,美国的C130等。

我国的军用飞机中除了歼10猛龙战斗机以外,都是常规气动布局。

常规布局最大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这是航空发展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布局,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完善,生产技术也成熟而又稳定,同其他气动布局相比各项性能比较均衡,所以目前无论是民用飞机还是军用飞机绝大多数使用这种气动布局。

常规气动布局机型——我国的ARJ21祥凤支线客机常规气动布局机型——我国的FC-1枭龙歼击机常规气动布局机型——我国的歼11B歼击机常规布局中还有一个另类——变后掠翼布局,就是主翼的后掠角度可以改变,高速飞行可以加大后掠角,相当于飞鸟收起翅膀,低速飞行时减小后掠角,展开翅膀。

现代飞机常见气动外形特点及发展

现代飞机常见气动外形特点及发展

摘要我们看到任何一架飞机,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气动布局。

飞机外形构造和大部件的布局与飞机的动态特性及所受到的空气动力密切相关。

关系到飞机的飞行特征及性能。

故将飞机外部总体形态布局与位置安排称作气动布局。

简单地说,气动布局就是指飞机的各翼面,如主翼、尾翼等是如何放置的,气动布局主要决定飞机的机动性,至于发动机、座舱以及武器等放在哪里的问题,则笼统地称为飞机的总体布局。

飞机的设计任务不同,机动性要求也不一样,这必然导致气动布局形态各异。

现代作战飞机的气动外形有很多种,平直机翼布局、后掠翼布局、变后掠翼布局、无尾翼布局、鸭式布局、三翼面布局、前掠翼布局等。

而以巡航姿态为主的运输机等大型飞机,其气动布局就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常规布局为主关键词:翼型;尾翼;气动外形;空气动力目录引言 (1)一、现代飞机常见气动外形 (2)(一)作战飞机气动外形 (2)(二)非作战飞机气动外形 (7)二、国内飞机常见气动外形 (7)(一)作战飞机气动外形 (7)(二)非作战飞机气动外形 (9)三、飞机气动外形发展 (11)(一)作战飞机气动外形的发展 (11)(二)非作战飞机气动外形的发展 (11)四、我国大飞机气动布局设计的发展建议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引言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以来,航空科技一直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迅速发展,由于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因此也使得航空科技一直云集着该时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众多的行业精英。

因此航空技术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也促进和引领着科技进步。

而一个时代的航空科技水平则主要体现在该时期的航空器上,飞机作为数量最多、最为常见的航空器,当然代表着一个时代航空科技的水平。

而一个时代飞机的技术水准,则直观的体现在飞机的气动外形上。

从飞机的气动外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航空科技的总体水平,这个时代的设计理念,甚至这个时代的军事政治战略格局等等。

因此,研究飞机的气动外形及其发展,对于我们学习航空科技进而了解世界科技、历史、军事、政治等方面知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歼10与以色列

中国歼10与以色列

•中国歼10与以色列"狮"式战斗机差别明显!6月19日报道中国不需要剽窃一浅议我国航空装备发展问题受访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记者(以下简称记):近期,关于各国之间相互“剽窃”航空装备技术的猜测屡见报端.您认为这是个别国家之间的问题,还是各国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李杰(以下简称李):首先需要说明,就当下而言,剽窃并不是主流,但参考和借鉴绝对是主流.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军队发展之路小到具体的某一型号的武器装备、制造工艺水平等,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从都可以说存在着借鉴、参考比照的问题,都有着自己可以摸仿、学习、追赶的“参照物”。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或个人恐怕都概莫能外。

远之不说,,即使是当今技术最先进、国力最强盛的美国,在很多技术领域、很多武器装备方面,也存在着“借鉴" 国外先进技术的问题.例如,美国航空母舰上的多项舰载机关键技术。

就是从英国那里‘偷学”来的或购买专利得到的。

现在航母采用的的蒸汽弹射器最初是英国人的发明。

1950年起,英国海军开始在“英仙座"航空母舰上试验弹射“蚊”式战斗机成功,美国人得知后立即买下专利,将其移植到美国航母上,并开始了大量的防治和改进,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当然这种购买专利的方式最最为直接的一种借鉴办法。

不仅如此,“勤奋好偷”的美国人还从英国人那里借鉴、学习来了喷气式飞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降、光学助降装置、斜角飞行甲板等大型航母上几乎所有关键技术。

所谓剽窃,是指通过不正当的方式窃取别人的技术秘密,而借鉴则是一种正常的做法,是通过合法、正当的手段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在战争中,参考乃至“拷贝”对手的装备,提升自己的装备技术,更是屡见不鲜.二战期间,苏军开始研制的苏—12侦察/校射机,就是直接仿制纳粹德国Fw 189的结果.战后,苏联米格—15和美国F-86两种代表性喷气式战斗机,都大量参照了德国Ta 183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两者的外观都和Ta183有明显的相似.而苏联的图。

科普贴 空气动力学之鸭式布局

科普贴 空气动力学之鸭式布局

科普贴空气动力学之鸭式布局我国的歼-10战机有一个天才叫巴迪特里希?屈西曼,近代空气动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定者,前期服务于纳粹德国,战后被瓜分到英国。

这位牛逼est的人物在1953年写了《空气动力学》,至今是全世界高等教育航空专业的指定教材。

在英国的第一个十年,他领导了后掠翼用于高速飞机的研究,提出屈西曼翼尖,屈西曼整流罩等设计概念,建立了任意展弦比后掠翼载荷计算方法,这个方法仍是现在亚音速后掠翼设计的基础算法之一;第二个十年,研究开创了航空史上第二个使用流型--脱体涡流型,这是直到今天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基础;最后十年,屈西曼研究了第三个流型--高超音速流型,创立了乘波机的概念,今天的加莱特和DSI进气道也只是乘波理论中两个较初级的衍生物。

到60年代初,二代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主要特点仍是保持附着流型以避免和抑制气流分离;但对机动性的追求要求可使用迎角不断加大,分离不可避免。

随着近距耦合固定鸭翼的瑞典SAAB-37战斗机将涡升力的应用实用化,实现了对气流分离的控制和利用,脱体涡流型开始被广泛的应用直到今天。

战斗机对涡升力的应用,主要是依靠气流从涡流发生器(鸭翼,边条)前缘分离出稳定的漩涡,高速旋转的气流提高了机翼表面的负压,漩涡强度随迎角增大而增大,产生很大的涡升力,在升力线斜率上表现出明显的强烈性,非线性。

因此涡升力在带来巨大升力收益的同时,也对战斗机的控制技术提出了同样巨大的挑战。

从对涡升力的应用水平(同时也大致代表了主动控制水平)来看,三代机的气动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F-15为典型,这种早期的三代机并没有涡流发生器,没有应用涡升力,静稳定布局,控制增稳;第二个阶段是F-16(真正的第一款三代战斗机)和苏-27,以小边条作为涡流发生器是其共有的特征,并开始放宽静稳定度,模拟电传足以满足控制需求;第三个阶段,一方面是使用大边条的F/-18E/F和我国的FC-1,另一方面是使用可动鸭翼的欧洲台风,阵风,鹰狮和我国的歼-10,这个阶段的战斗机都已经采用高度静不稳定设计,模拟电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数字电传成为标准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尾式飞机配平高升力就更困难了。
相比之下,鸭式布局比后尾式及无尾式布局优越之处在于:其抬头俯仰力矩可由飞机重心前的 正升力面(鸭翼)提供。这真是一举两得:既提供了配平力矩,又增加了升力。那么为什么以前人 们很少采用鸭式布局呢?这是因为常规的鸭式飞机有三大缺点:(1)前翼对主翼存在着强烈的下 洗,使主翼升力降低。尽管前翼的升力是正的,弥补了部分升力损失,但配平时的总升力不见 得比后尾式高很多。(2)鸭式布局配平问题不好解决。一般情况下。鸭翼的负荷要比尾翼大,往 往为尾翼的3~4倍。因为把鸭翼放到前面,全机焦点随之前移,重心也需向前调整。这样鸭翼
再加上主翼的面积大、翼载荷小。它的空战机动性能肯定不错。
该机的机翼与机身之间的过渡区明显采用了翼身融合体设计,不但“浸润”面积小、阻力小、雷 达反射截面积小,还大大增强了结构,扩大了机内容积。由此可以看出,其机内的载油系数较
高,航程和作战半径应该较大。
歼-10采用了可调式腹部进气道,这种进气道的外形阻力本来就比两侧进气方案的阻力要 小,再加上其进气道可以随 M 数的变化自动进行调节,推力损失小。因此,可以推断出,该机 的高空、高速性能和低空突防性能应该很好,明显优于 F-16、F/A-18M 采用固定式不可调进
大幅度提高。
新型鸭式飞机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而且在气动上它们还大有潜力可挖。可以预言, 随着二元喷口、复合材料、前掠、动力增升以及主动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鸭式飞机的性能将
会有更大的提高。
看图识歼-10 飞机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气动、结构、材料、电子、机械、动力装置等方 方面面的学科,需要在研制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综合权衡,不断地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历经多 年才能完成一个研制周期。可以说,现代飞机尤其是先进的战斗机是代表一个国家技“外八字”式机身起落架,与采用机翼起落架的方案相比,其主翼下表面 比较“干净”,不受主起落架收放的影响,可布置更多的挂架;而且能在翼根部位挂载一些比较
长、大、重的载荷。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外挂能力较强。
该机的主起落架的位置比较靠后,擦尾角比较大。通过照片分析,在起降过程中,其前翼是上 偏的,而襟翼是下偏的,对照国外的“阵风”、“台风”战斗机在起降时相关翼面的偏转情况(它们 的襟翼基本上不能放下),可以推断出: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歼-10的短距起降性能要高于国外 第四代战斗机的水平。
近距耦合鸭式飞机也还存在着缺点:配平困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大大地限 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和性能的发挥。为了克服此矛盾,国内外的飞机设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技术。 例如采用展向吹气或弦向吹气的方法提高前翼的配平能力;或者采用电传操纵系统和主动技术 放宽飞机的静安定余度,把前翼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并且利用前翼和主翼动翼面的协调 动作去实现直接升力和直接侧力控制。“阵风”和“台风”及 JAS-39等新一代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的 战斗机均装有电传操纵系统,可以实现主动控制,所以它比 Saab-37更前进了一步,气动性能也
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升空到现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主要就是以上这几种。
任何一种气动布局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飞机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发挥所选布局 的优点,缩小它们的缺点。世界上新一代战斗机之所以大部分都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自然有 其道理。因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采用该布局的飞机在气动上的优势已大大扩展,而弱点则得
歼-10气动布局特点及战斗性能分析
歼-10战斗机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这在我国研制成功的战斗机中还是首次。在世界战斗机的大 家庭中,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如瑞典的 Saab-37“雷”、JAS-39,法国 的“幻影”ⅢNG、“幻影”4000、“阵风”,以色列的“幼狮”C2、“狮”,俄罗斯的米格1.44以及西欧 四国合作研制的 EF2000“台风”等等。随着航空技术的深入发展,新型鸭式战斗机方案不断出现, 并跻身先进战斗机的行列。那么,鸭式布局战斗机有些什么特点,其气动特性又如何呢?
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在主要的气动特性方面,鸭式布局飞机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2006年12月30日,《解放军报》刊发了《我新一代歼-10战鹰列阵领空》的消息:记者从权 威部门获悉,歼-10战斗机目前已批量装备部队,这对于有效提高我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
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从公开发表的歼-10的照片分析,这种新型国产战斗机的主翼为面积较大的、后缘略带前掠 的三角翼。在主翼上方不远处的前机身两侧布置了一对鸭式前翼,其构形是非常典型的近距耦 合鸭式气动布局。由此可以看出,歼-10战斗机所采用的气动布局是与世界先进航空技术潮流合 拍的。由于能够充分利用前翼产生的脱体涡对主翼形成的有利干扰。其最大升力系数应该很高;
图一是静安定度的后尾式、无尾式和鸭式飞机纵向配平方式的示意图。飞机在空中做定常水平 飞行时,其重力与升力,推力和阻力是相等的,全机力矩也是平衡的。为获得配平力歼-10A 用 的鸭式布局方案虽然在中国早期歼-9概念中曾有过体现,但其中涉及的诸多技术问题是在歼-10 上获得了最终的完美解决刘应华摄矩,无尾式及后尾式飞机需要付出一定的升力代价。在飞行 中,机翼的升力 Y 及全机零升力矩 Mzo 对飞机重心要产生一个低头力矩。为平衡这个力矩,无 尾式飞机要上偏升降襟翼,后尾式飞机要上偏转升降舵,以便产生一个负升力去配平,致使全 机升力下降。当然,小迎角飞行时平尾的负荷不大,它付出的升力代价也很小。但是当飞机以 大迎角飞行,并采取增升措施时(例如放襟翼)形势就恶化了。因为增升时会带来很大的附加低头 力矩。为配平这些附加力矩,平尾后缘必须上偏很大的角度,这将使增升效果显著降抵。倘若 机翼采用高度增升的方法。有时连配平都很困难了,只好在平尾上采取高度增加负升力的措施。 国外不乏这方面的例子。美国的 F-4飞机由于在后缘襟翼上采取了附面层控制技术,使低头力矩 增加很多,结果尾翼在配平时已接近失速,只好对平尾进行修改,使前缘上翘,将翼型变为反 弯度的。而日本的 PS-1水上飞机则是在尾翼下表面吹气以增加负升力。后尾式布局尚且如此,
离重心的位置近,力臂短,使它的配平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主翼对前翼有上洗,在大迎角时 前翼容易先失速。这对起飞着陆和大迎角机动来说是不利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瑞典人研制 成功 Saab-37飞机后,这些缺点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作为 M 数为2-级的飞机,Saab-37没 有采用复杂的增升措施就使起降距离缩短 N400多米,达到了短距起落的要求。这一成就引起了 国际上的广泛注意。Saab-37采用的是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利用前后翼间脱体涡的有利干扰实现 了高升力。(3)由于脱体涡在主翼面上的生成、发展、破裂和漂移对飞机的升力和纵横向的力矩 特性影响很大,使得纵向力矩曲线出现极严重的非线性化,并导致了飞机的操稳品质变差。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常规鸭式布局飞机不得不增大飞机的安定度,以求得纵向力矩曲线变得较直。 这样一来,飞机的配平阻力增大,前翼的配平能力减小,导致飞机的机动性和起降性能变差。
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稳定性。
利用脱体涡获得高升力 人们通过实验发现:45度以上的大后掠角薄翼在迎角很小时,气流就从前缘分离,并卷成一脱 体旋涡。此脱体涡的涡心压力很低,由于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使得翼面的升力有所提高。我们
知道,三角翼总升力等于位流升力和涡升力之和。
位流升力是根据位流理论计算出来的升力。图二中虚线代表总升力,而点划线代表位流升 力(圆圈为实验点),两条线的差别就是理论涡升力。可见,由于有了涡升力,三角翼的升力线斜 率和最大升力系数等均大大提高。如果把大后掠角的鸭翼和主翼近距耦合配置,便会产生有利 干扰,而脱体涡的效率会更高,涡升力也更大(图三)。当鸭翼置于主翼的前上方时,前翼脱体涡 因进入了主翼上表面的低压区而有利于涡心的稳定,延迟了旋涡的破裂并提高了前翼的失速迎 角。此外,前翼脱体涡不但在前翼上诱导出涡升力,而且它在扫过主翼上表面时也给主翼诱导 出一个涡升力。前翼涡的存在还有助于控制在主翼上形成的前缘涡,而延迟了主翼的失速。由 于主翼一方面受到前翼的下洗(内翼段),另一方面也受到前翼的上洗(外翼段),所以使总的下洗 量减轻。由于这些有利干扰的存在,近距耦合鸭式飞机在大迎角时升力较高,而失速迎角也较 大(可达30度以上,而普通后尾式飞机的失速迎角只有十几度)。这对于扩大飞机的机动飞行范围
和改善高速飞机的起降性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前后翼的相互干扰中,除了前翼对主翼的下洗为不利干扰外,其它均为有利干扰,这就使得 近距耦合鸭式飞机比相同翼面积的普通鸭式飞机的升力大很多。在起飞状态下,近距耦合鸭式
飞机可比无尾三角翼飞机的升力系数高出一倍!
当然,由于下洗的干扰量很大,在小迎角时有利干扰还不足以抵消不利干扰。即便是这样, 在小迎角时,近距耦合鸭式飞机的最大升阻比已相当于同级后尾式飞机了。随着迎角的增大, 有利干扰量逐渐大于不利干扰量。当迎角达到16度左右时,近距耦合鸭式飞机的有利干扰便超 过了不利干扰,其全机升力系数已高于单独前翼与单独主翼升力系数之和,这是普通后尾式飞
布局和基本外形的选择。因为它关系到后面的一系列开发工作和巨额投资。
什么是飞机的气动布局?气动布局通常是指其不同的气动力承受面的形式。整个承力面系统特性 决定了各承力面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各承力面的相对尺寸和形状。 按辅助翼面与机翼相对位置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气动布局形式: A.“常规”式(即后尾式),水平尾翼(安定面)在机翼的后面; B.“鸭”式,水平前翼(安定面)在机翼的前面; C“无尾”式或“飞翼”式,飞机只有一个主承力面; D:“三翼面”式,在机翼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个辅助翼面; E.“串列”式,前后两个机翼的翼展、面积一样大,或接近。
典型产品,是一个时代的科技结晶。
新机设计的第一项工作是根据军方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给出所要研制的飞机的推重比和 翼载荷。有了推重比和翼载荷这两个参数,飞机的大小、尺寸、动力装置、翼面积等便大致确 定了。接下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为满足速度、高度、航程、载弹量等主要要求,应选择 什么样的气动布局,采用什么样的主翼。然后,对几种候选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和一系列的风洞 选型实验,直至确定出一个最理想的基本外形。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对该方案进行不断 的修改、完善,直至飞机上天。在飞机试飞阶段,根据实际飞行的情况,再作一些必要的改进。 可以说,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贯穿新机研制工作的始终。而最关键的技术决策,是对飞机气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