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模板

合集下载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研究综述是学术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文献类型,它通过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本文将以研究综述范文为主题,探讨研究综述的写作模板和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撰写研究综述。

一、引言研究综述的引言部分通常包括对研究主题的介绍和背景阐述,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写作时,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内容铺垫。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综述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

在这一部分,作者可以选择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理论模型等方式进行组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回顾。

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并非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要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研究方法、结论和局限性,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研究图景。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主要介绍本综述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作者需要说明文献检索的途径和关键词,筛选文献的标准以及分析文献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读者提供参考。

四、研究结果研究结果部分总结了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作者需要对文献中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概括,指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读者提供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

五、讨论与展望讨论与展望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展望。

作者可以就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此外,还可以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读者提供思路和启示。

六、结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作者需要指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研究综述范文通常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展望和结论等部分。

在写作时,作者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综述。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撰写研究综述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范文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1.教育公平研究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

如张晓刚(2015)指出,城乡教育差距是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刘洪波(2016)则认为,性别平等是我国教育公平的关键,应关注女性教育权益保障。

2.教育改革研究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学者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如李志民(2014)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关注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实施。

王荣生(2015)认为,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3.教育信息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张永军(2016)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李宁(2017)则认为,教育信息化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学者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建辉(2015)提出,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关注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王永健(2016)认为,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研究现状总结1.研究主题多样化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涵盖了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

2.研究方法多样化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手段。

3.研究成果丰富我国教育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综述是一种对特定研究领域已有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学术写作形式。

下面是一个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标题:XXX领域文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XXX领域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其中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与分析,作者发现了XXX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本综述从XXX领域文献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一、引言:XXX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发现其中的问题、挑战和机遇。

二、理论背景:本部分回顾了XXX领域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种理论对该领域研究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包括理论A、理论B和理论C,并分析了它们对该领域的启示和贡献。

三、研究方法:本部分概述了XXX领域研究所采用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模型构建等。

以及近年来涌现的新兴研究方法,如网络分析、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

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的方法。

四、研究结果:本部分对目前XXX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梳理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发现和结论,并提出了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同时,还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五、展望:最后,本文对XXX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结论:通过对XXX领域文献的综述,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趋势,并从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本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对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年度总结模板范文

文献综述年度总结模板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对XX年度(年份)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本文对XX年度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二、研究现状1. 研究重点XX年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研究:学者们对(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理论。

(2)实证研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学者们对(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跨学科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学科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

2. 研究方法XX年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理论假设。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共性。

三、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XX年度在理论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出了(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对(学科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实证成果XX年度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验证了(学科领域)的理论假设。

(2)揭示了(学科领域)的问题和规律。

3. 跨学科成果XX年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将(学科领域)与其他学科进行了交叉研究。

(2)拓展了(学科领域)的研究视角。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1. 存在问题(1)理论基础薄弱,部分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支撑。

(2)实证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3)跨学科研究深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

2. 展望(1)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创新实证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

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经历了曲折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及其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典文献学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就。

然后,文章重点梳理了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献分类与编目、版本鉴定与校勘、文献史料研究、古典文献数字化等,并对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文章还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文献学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机遇,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对新中国7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综述,本文旨在为推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中国70年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历程与特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历经了七十年的沧桑巨变,其发展历程与特点鲜明,反映了我国学术研究的深厚底蕴和时代变迁。

研究历程: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古典文献的整理和保护进行,学者们致力于对传统文献的挖掘和保存。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善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古典文献学研究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至今,古典文献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跨学科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文献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特点:七十年来,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的系统性不断增强。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单一文献的研究,而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文献学体系,对古典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学者们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手段进行文献学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主要参考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主要参考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综述是学术论文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展示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的背景和前沿知识。

在综述中,参考文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参考文献综述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主要参考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供大家参考:引言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一综述。

本文基于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对当前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本文旨在阐述本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梳理和总结与本领域相关的文献,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

1. 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情况、研究方法和结论。

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X领域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一:介绍方法一的具体内容,如何应用该方法进行研究;(2)方法二:介绍方法二的具体内容,如何应用该方法进行研究;(3)研究结论:总结已有研究的结论,并说明其在该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存在的问题介绍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然而,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一:阐述问题一的具体内容,如何影响已有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问题二:阐述问题二的具体内容,如何影响已有研究结果的普适性;(3)问题三:阐述问题三的具体内容,如何影响已有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

3. 未来的研究方向介绍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例如: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向一:阐述方向一的具体内容,如何拓展已有研究的应用场景;(2)方向二:阐述方向二的具体内容,如何优化已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3)方向三:阐述方向三的具体内容,如何深入探究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对当前X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

研究综述范文模板研究综述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综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模板和格式,以确保其逻辑清晰、内容完整。

下面将介绍一份研究综述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对大家在撰写研究综述时有所帮助。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需要简要介绍所要综述的研究领域,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本次综述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对本次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概述。

二、文献综述。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选取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按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的方式进行组织。

需要对每一篇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概括和评述,并指出其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三、研究方法。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已有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和评价,并可以提出自己对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需要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四、研究结果。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归纳,指出其在该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启示。

同时,也可以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对该领域研究结果的改进和完善。

五、结论。

在结论部分,需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重申本次综述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同时,也可以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

综述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综述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模板和格式,以确保其逻辑清晰、内容完整。

希望以上介绍的研究综述范文模板能对大家在撰写研究综述时有所帮助。

20年来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1978~1998)

20年来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1978~1998)

20年来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1978~1998)谢灼华朱宁关键词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本文通过对1978~1998年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阐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学术观点,并就有关文献定义、属性和文献学学科体系、范围及内容等方面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分析和揭示了20年来文献学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动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8年为止的20年间,可以说是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昌盛时期。

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相继成立,一些为数不多的图书情报刊物先后复刊,大量新的图书情报刊物象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这不仅为图书情报专业研究带来了盎然的生机,而且给文献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学术阵地。

以往有关文献学的研究的最新成果大都散见在文史刊物或大专院校学报上,其研究者大多数是文史界学者,现在图书情报学界的学者在文献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文献学理论的研究,可见文献学的研究已步入了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立体研究阶段。

1 有关文献学研究的概况文献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两千年以前自孔子《论语·八佾》中出现“文献”一词以来,就有汉代郑玄、宋代朱熹、元代马端临等为代表的历代学者对“文献”词汇作过种种解释和研究,这可以说是文献学研究的端倪和沿革;说它年轻,是因为1930年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问世后,首次以“文献学”冠为书名,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阶段和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其后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进一步深化了文献的研究,考察了我国文献的兴衰聚散,则是中国文献史研究的滥觞。

〔1〕此后三、四十年间,尽管有关文献学研究的论著似断似续,如:50年代后期,玉欣夫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献课程时提出了融目录、版本和校雠学于一体的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想,而后又有杜定友、袁翰青等人相继发表过有关地方文献学和文献工作等方面的论文,1966~1976年文革期间,除少许有几篇与文献学相关的论文外,几乎是空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年来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1978〜1998 )谢灼华朱宁关键词文献学理论研究综述本文经过对1978〜1998年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 阐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学术观点, 并就有关文献定义、属性和文献学学科体系、范围及内容等方面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分析和揭示了20 年来文献学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动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1998年为止的20年间, 能够说是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昌盛时期。

1978年,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相继成立, 一些为数不多的图书情报刊物先后复刊, 大量新的图书情报刊物象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 这不但为图书情报专业研究带来了盎然的生机, 而且给文献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学术阵地。

以往有关文献学的研究的最新成果大都散见在文史刊物或大专院校学报上, 其研究者大多数是文史界学者, 现在图书情报学界的学者在文献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文献学理论的研究, 可见文献学的研究已步入了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立体研究阶段。

1 有关文献学研究的概况文献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 是因为早在两千年以前自孔子《论语八佾》中出现”文献”一词以来,就有汉代郑玄、宋代朱熹、元代马端临等为代表的历代学者对”文献”词汇作过种种解释和研究, 这能够说是文献学研究的端倪和沿革; 说它年轻, 是因为1930 年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问世后, 首次以”文献学”冠为书名, 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文献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阶段和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其后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 进一步深化了文献的研究, 考察了中国文献的兴衰聚散, 则是中国文献史研究的滥觞。

〔1〕此后三、四十年间, 尽管有关文献学研究的论著似断似续, 如: 50年代后期, 玉欣夫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献课程时提出了融目录、版本和校雠学于一体的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而后又有杜定友、袁翰青等人相继发表过有关地方文献学和文献工作等方面的论文,1966〜1976年文革期间, 除少许有几篇与文献学相关的论文外, 几乎是空白。

但文献学研究并未沉寂, 1978〜1998年改革开放20年间,有关文献学研究的大量成果纷纷问世,而且对文献学学科体系结构及文献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远远突破了原有文献学研究的藩篱。

人们在前人对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贮存、传递及利用规律诸内容的探讨上,并注意引进国外文献学研究成果。

〔2〕1.1 论著情况有人作过初步统计, 80 年代以来中国正式出版的各类文献学论著达300余种,〔3〕而90年代以来又有大量的论著不断出现或即将问世。

现将1978〜1998年20年间有关文献学研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情况分别介绍如下:1.1.1 理论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 1982年)和《文献学论著辑要》( 1985年)、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 1982年)、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 1986年)、周文骏的《文献交流引论》( 1986年)、罗孟祯的《古典文献学》( 1989年)、倪波的《文献学概论》( 1990年)、王余光的《中国文献史第一卷》(1993年)、孙钦善的《中国古文献学史全二册》(1994年)、洪湛侯的《中国文献学新编》(1994年)、张欣毅的《现代文献学纲要》( 1994 年)等等。

1.1.2 应用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邱均平的《文献计量学》( 1986年)、罗式胜的《文献计量学引论》( 1987年)、王崇德的《文献计量学教程》( 1990 年)、刘延章的《文献分类学》( 1990年)、黄宗忠的《文献信息学》( 1992 年)、朱建亮的《文献信息学引论》( 1992年)、卿家康的《文献社会学》( 1994 年)、周庆山的《文献传播学》( 1997年)等等。

1.1.3 专科文献学论著主要有: 张君炎的《中国文学文献学》( 1986年)、陈光祚的《科技文献检索》( 1987年)、王余光的《中国历史文献学》( 1988 年)、郭星寿的《社会科学文献学》( 1990年)、胡昌平和邱均平的《科技文献学》( 1991 年)等等。

1.2 几种代表性论著介绍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

〔4〕张舜徽(1911 ~ 1992),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

该书比较集中地汇聚了她对文献学理论的有关论述。

她认为, 中国传统的文献学, 是指研究古代文献典籍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注释、编辑、印刷、整理等工作。

她说: ”继承过去雠学家们的方法和经验, 对那些保存下来了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 , 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 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 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而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 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 节省时间。

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 作出有益的贡献, 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5〕张先生对文献学的划定可理解为历史文献学的范畴, 其所述的文献学观是博大精深的。

因此, 《中国文献学》一书可谓是现代文献学的奠基之作。

孙钦善的《中国古文献学史》。

〔6〕孙钦善,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

该书共分七章, 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七个部分撰成。

全书内容丰富、材料详实, 堪称中国古文献学史研究上的一部力著。

作者认为, 古文献学简言之, 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

她说: ”古文献学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与古代语言文字学、古籍目录版本学以及古代历史学(包括通史、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等)都有关联。

同时古文献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古文献学本身又有许多分支, 诸如注释(包括字词的注音释义及天文、地理、名物、典制等考证辨析)、校勘、目录、版本、辨伪、辑佚、编纂等, 可见它是一个成熟的学科。

”孙先生对古文献学的理解把人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同时告诫人们研究古文献学不能局限于古文献本身, 而要结合社会的发展从多种角度来考虑, 这种认识对现代文献学专科化发展方向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洪湛侯的《中国文献学新编》。

〔7〕洪湛侯, 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她曾在《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 2 期上发表过《中国文献学的重要课题——兼论建立中国文献学的完整体系》一文, 后因以飨读者之需, 遂在该文基础上撰成《中国文献学新编》。

该书40 万字, 由体、法、史、论四编组成。

她认为: ”文献学本是关于文献研究和整理的一门学问, 文献形体本身的特点、文献整理的方法、文献学的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都应包括在内, 简单地说, 文献学应包括文献的体、法、史、论等几方面的内容, 并把这些熔为一体, 进行系统研究, 逐步建立文献学的完整体系。

” 〔8〕该书构思独特、内容精湛、文采横溢、论点新颖, 在现代文献学研究领域中较有影响。

周文骏的《文献交流引论》。

〔9〕周文骏,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她在该书中倡导在融合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目录学、文献学、出版发行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文献交流学, 这是”文献信息理论研究的先导。

”〔10〕尔后, 她又与她的博士生杨晓骏同志合作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1期和《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期分别发表了”文献学新论”和”论文献的属性、现象和本质”两篇论文, 该作的问世, 表明周教授在总结文献信息学内在规律和文献交流学外在规律研究基础上,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拓宽其外延, 寻觅文献学新的研究思路。

倪波的《文献学概论》。

〔11 〕倪波,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

该书30万字, 共十一章。

全书用了较多的篇幅从定义、社会功能、框架结构、文献信息、文献载体、文献族系、文献类型等多种角度, 对文献的内容、形式和特征, 做了全面的论述和较深的剖析。

另一方面, 该书对文献工作的描述和理论的探讨, 包括文献的生产, 文献的交流, 文献流的规律, 文献工作标准和文献工作现代化等等基本问题。

周文骏在为该书写序中讲到该书”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本书的内容非常广泛和相当全面。

它不但包括古代文献的各种载体和类型, 同时也包括现代文献的各种载体和类型。

它不但论述文献的目录、版本和校雠, 同时也论述文献的生产、存贮、交流, 以至于文献资源的社会共享”。

该书的问世, 能够说为研究文献学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 年来致力于文献学理论研究的既有文史界的专家学者, 也有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 也有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

虽然她们研究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尽相同, 可是把文献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专门研究, 人们的认识还是趋向一致的。

正由于这种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才使得中国现代文献学的研究起到了承前启后、大辂稚轮的重要作用。

1.3 论文情况根据《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1978〜1998-11) G256文献学类目下的统计, 〔 1 2〕其文献学理论研究的论文篇数为527 篇, 图书学、版本学、校勘学的论文篇数为3680 篇。

见下表和曲线图:1978〜1998.11 文献学及相关论文篇数分布表年代197819791980 1981 1982 19831984 1985论文篇数类目文献学000 0 1 000其它1534 6 190286 293 205366比例(%) 0 0 0 0 0.34 0 0 0年代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论文篇数类目文献学0 14 13 35 29 25 43 36其它295 190 238 179 213 265102 121比例(%) 0 6.86 5.1716.3 11.9 8.62 29.6 22.9年代1994 1995 1996 1997 1998合计论文篇数类目文献学71 75 43 68 68 527其它97 116 126 163 180 3680比例(%) 42.2 39.2 25.4 29.4 27.4 14.31978〜1998.11文献学理论研究论文篇数曲线图从上表和曲线图能够明显看出,20年来中国文献学理论的研究尽管有所起伏,但依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升幅度更为明显,1995年116篇达到最高峰值,占20年发文总数的22%。

从图表中还能够看出文献学理论研究的论文篇数在整个文献学研究领域论文篇数(包括文献学、图书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比例逐步增大,可见现代意义上的文献科学是在中国传统文献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再是囿于图书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某一单项研究的局限,而是在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学科结构建设上从多种视角来审视文献学研究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