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咸了》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水变咸了》【教学设计】.doc(说课、试讲、教案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食盐:白色颗粒状固体水:无色透明液体)师: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答:盐不见了,变咸)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水变咸了?(板书课题:水变咸了)二、探究过程活动一:盐溶入水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师:现在老师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再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动,请同学们注意看,发生什么变化了?生交流回答找生上台品尝。
活动二:红糖溶于水1、师:你能看清楚食盐是怎么跑到水里的吗?为了使大家看得清楚,我们用红糖代替食盐,再做这个实验,看看红糖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2、学生观察红糖,填写实验记录单相关内容3、在做实验前,请看温馨提示4、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的相关内容,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6、得出结论:先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总结什么是溶解,然后教师用规范语言归纳出溶解的概念。
(板书:溶解:均匀分散)活动三:出示各种物质,进行猜测1、师:我们知道了食盐、红糖能溶解在水中,那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中吗?我给大家准备了白糖、味精、沙子、面粉这些材料,大家猜测下这些物质是否溶解呢?学生交流猜测学生回答猜测情况2、实验前出示温馨提示3、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4、汇报交流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中。
三、深度探究,了解饱和1、师:如果我们在水中不断加入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4、总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当达到饱和后,就不会继续溶解。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

4 水变咸了一、教材分析:《水变咸了》这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水溶解物质后具有什么特点呢?本课就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
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面粉、食盐、糖、沙子、咖啡、搅拌棒、抹布等。
(二)具体教学过程探究引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画吗?好,咱们今天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请仔细看。
(学生观看动画片:放在窗台上的糖,在雨天后化掉了。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活动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师:我这里有一杯水,如果我把盐放进去……生:水会变咸。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是为什么?(板书:水变咸了)你们的实验台上也有盐,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师:现在把杯子中的盐倒入水中,先不用搅拌棒,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师:盐慢慢消失的这个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你看清刚才盐溶解的过程了吗?有办法看到溶解的过程吗?(学生思考交流。
水变咸说课稿

《水变咸了》讲课教课内容: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14 水变咸了》教课目的:教课目的:1.知道水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特色,能定性地描绘溶解变化,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身旁常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依据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沟通研究结果;3.领会到科学研究要尊敬凭证,养成仔细察看的习惯,意识到科学能够改良人们的生活。
教课要点:能够经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教课难点:对不一样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察看比较教课准备:学生准备:食盐、小苏打、食用油、味精、沙子、木屑、粉笔末、面粉;教师准备:烧杯、纸杯、高锰酸钾、小药匙、玻璃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等。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1、(播放视频:小毛驴过河)一头毛驴驮着三口袋盐过河,走到河里不当心摔了一跤,毛驴爬起来此后突然感觉盐袋变轻了发问:你知道这是为何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充足调换学生的学习欲念,有效的激发学生好奇心,惹起学生的研究欲念,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研究活动活动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1、教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勺食盐,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指引学生回答)。
让学生察看食盐的颜色、形状等。
2、学生进行实验,察看现象把食盐放入水中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实验,察看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发现(食盐不见了)教师指引学生说出水的滋味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学生品味水的滋味。
(学生沟通:水变咸了)3、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水变咸了(教师板书课题)活动二:研究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一)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总结形成溶解的定义。
1、你们方才看清盐溶解的过程了吗?食盐在水里是如何溶解的呢?我们再用高锰酸钾来察看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1)察看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察看有什么现象? ( 提示:做实验时应当注意,高锰酸钾有腐化性,不可以弄到身上,不可以尝)2、小组察看,报告沟通3.搅拌,察看现象?4.小组察看沟通,研究原由。
水变咸说课稿

水变咸了说课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14 水变咸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水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特点,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3.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食盐、小苏打、食用油、味精、沙子、木屑、粉笔末、面粉;教师准备:烧杯、纸杯、高锰酸钾、小药匙、玻璃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播放视频:小毛驴过河一头毛驴驮着三口袋盐过河,走到河里不小心摔了一跤,毛驴爬起来以后忽然感觉盐袋变轻了……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1、教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勺食盐,如果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观察食盐的颜色、形状等;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把食盐放入水中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发现食盐不见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味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学生品尝水的味道;学生交流:水变咸了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水变咸了教师板书课题活动二: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一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总结形成溶解的定义;1、你们刚才看清盐溶解的过程了吗食盐在水里是怎样溶解的呢我们再用高锰酸钾来观察一下;学生自由回答;(1)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提示:做实验时应该注意,高锰酸钾有腐蚀性,不能弄到身上,不能尝2、小组观察,汇报交流3.搅拌,观察现象4.小组观察交流,探究原因;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出示溶解定义象食盐、高锰酸钾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变成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板书:食盐微小颗粒均匀分散溶解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能够认真观察,探讨,进一步理解溶解的过程和含义;活动三:其他材料的溶解实验,加深对溶解的认识;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食盐、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呢,我们先猜测一下,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呢2、猜想假设教师出示材料:白糖、小苏打、味精、沙子、木屑、粉笔末;让学生猜想这些材料放到水里都能溶解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学生猜想后,分组填写我的猜想;3、下面我们用以上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4、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苏打、味精能够溶解到水中,食用油、木屑、粉笔末、面粉不能够溶解到水中;此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有的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有的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像黏土、面粉,在水中虽然也发生变化,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在水底形成沉淀,就不是溶解;活动四: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有什么发现1、教师提问:如果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学生猜测;3、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还是让我们来试试吧;4、学生实验,逐渐增加食盐的量,并描述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提问:食盐明明是可以溶解的,现在却在许多食盐沉淀在水底,这说明什么小结:说明了水虽然可以溶解,但是溶解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引出饱和定义;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认识过程,了解饱和现象,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三、拓展活动了解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溶解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适当给予评价;五、课堂评价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科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今天我们已经像个小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了溶解的秘密;回家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验更多的材料并把它记录下来,下次带来课堂上交流好吗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_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变咸了》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里的第1课。
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水溶解物质具有什么特点呢?本课就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目标编写的,主要研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探究欲强,只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一些操作。
这节课的操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此之前,学生有两年做实验的基础,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溶解实验操作能够自主设计,合作完成。
较难的部分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描述,还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探究结果。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用所学知识尝试改变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溶解,了解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法学法】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所以在教学时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食盐、高锰酸钾、小苏打、红糖、木屑、粉笔末、沙子、烧杯、药匙、玻璃棒、抹布、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欣赏视频:带着问题“这条小河有什么魔力呢?”欣赏动画小故事《会魔法的河》(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盐为什么会变轻进行猜测,从而导入新课。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水变咸了》课件PPT2

汤里面的调料到哪里去(Qu)了?
第八页,共十页。
课外拓 展 (Tuo) :
•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能够溶 解在水中的物质。同学们想不想再(Zai)研究? 如:味精、鸡精、洗衣粉
第九页,共十页。
内容(Rong)总结
水变咸(Xian)了。正常观察:颜色( )形状( )。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 后:原来的颗粒逐渐变 ,最后__________ , 很 地分散在水中,整杯水都变成 色。我的发现:高锰酸钾在水中是这样变 化的:颗粒由__变 ,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 ,由看得见变为。像食盐、高 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 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当达到饱和后,就不 会继续溶解。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 我的发现:高锰酸钾在水中是这样变化的:颗粒由__
变 ,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 ,由看得见变 为。
第三页,共十页。
溶 解 (Rong)
• 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Bian)成极 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 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第四页,共十页。
哪些东西(Xi)能在水中溶解?
水变咸 了 (Xian) 第一页,共十页。
水中 加食盐 (Zhong)
• 盐(Yan)到哪里去了 ?
第二页,共十页。
水中加(Jia)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 正常观察:颜色( )形状( ) • 放入水中:高锰酸钾沉在烧杯的 ,从颗粒向上出现一
些__颜色的细线,细线逐渐变 ,周围的水慢慢 变。 • 搅拌并(Bing)静置一段时间后:原来的颗粒逐渐变 , 最后__________ , 很 地分散在水中,整杯水都变成 色。
科学《水变咸了》课件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 有毒,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所以不能用手接触,不能弄
到身上,更不能放到嘴里。
温馨提示
1.高锰酸钾不能品尝。 2.往水中放高锰酸钾要适量,一般取三到四 粒。 3.认真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4.边实验边记录。
5.用完玻璃棒要擦干净,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实验材料
我的实验记录表
观察项目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水的变化 静置一段时间后
实验现象
颗粒变小最 后不见了 全变红了 没有沉淀
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 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 地分散在水里,而且不会自行沉降下
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像食盐 和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都 可以溶解呢?
水的变化
静置一段 时间后 其他补充
底下变咸 了
有一些盐 沉淀下来
上面变咸 了 没有沉淀
全变咸了
盐全部沉 淀下来
建议:
做一杯盐水
用药匙取少量盐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搅 拌时按顺时针的方向,避免玻璃棒碰到杯壁。
仔细观察:你发现盐有什么变化?
盐逐渐消失不见了
水有什么变化?
水变咸了。
温馨提示
1.实验前先要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 形状、颜色。 2.往水中放高锰酸钾要适量,一般 先少放些。 3.认真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情况。 4.边实验边记录。
一、填一填。
(1)、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如 食盐 、 烧碱 等。 (2)、我们尝一尝食盐溶液,感觉它的味道是咸 的。 这说明食盐 仍在水中,并没有消失。 (3)、把沙子放在水中,不管你怎么搅拌,过一会儿沙子 都沉到水底。这说明 沙子不溶于水 。 (4)、把几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搅拌后,水变红了。 这说明高锰酸钾 (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变成 (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也就是在水中(溶解)。 (5)、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沉降下来 的现象,叫做 (溶解)。 (6)、有许多物体可以溶解在水里,如 (盐)、 (高锰酸钾) 等。
水变咸了教案

水变咸了教案教案标题:水变咸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 探索水变咸的原因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 水变咸的原因和影响;3. 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水变咸的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介绍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实验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两杯水,一杯是普通自来水,另一杯是加入盐的水。
4. 学生观察和记录两杯水的外观、味道和溶解度。
5. 小组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探究为什么加入盐的水变咸。
总结与讨论:6.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再次解释水变咸的原因。
7.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进行班级讨论。
拓展活动:8. 提出更多关于水溶解性和影响因素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
作业: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变咸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自来水、盐、杯子、勺子;2. 实验记录表;3. 教学PPT或板书。
评估方式:1. 学生实验记录和报告的评估;2. 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2. 引导学生思考水变咸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盐水误食;2.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沟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年级上册
13 《水变咸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3课。
背景描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13课《水变咸了》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初步探索。
用水变咸。
提高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
【课标表述】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将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评价方案】
1.通过学生往水里加盐和糖的数量,来作为评价目标1(终结性评价)
2.溶解后能说出,盐或糖在水中溶解后看到的现象。
(终结性评价)
【教学重点】
溶解后能说出,盐或糖在水中溶解后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盐或者糖去了哪里,理解水变咸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
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猜想
师:谈话导入:提出“吃的什么是咸的?”“什么是甜的?”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探究活动。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咸菜、咸鸭蛋-------
饮料
猜想验证,探究问题:
探究活动一:食盐放入水中
1、猜想
学生交流猜想:
师板书:水、盐-------------
2、制定实验方案
师:现在我们分组,1、3、5、排回身向后,我们组成4人一组的小组,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一小包东西,然后每位同学把自己瓶盖中加入这一小包东西中的一点。
然后大家谈下感受。
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勺食盐直接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两次相同的实验步骤,第一次是糖,第二次是食盐)
师: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分几步,每步都干什么?一会儿要讲清楚。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在交流之前可以再次强调学生怎么发言,分几步,每步干什么。
可以让不同的组补充交流,但不要时间过长。
师:大家讲的很清楚。
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整理了一下,请大家看老师的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
实验步骤
取定量的水→→取一勺(糖)和(盐)放入(两个杯子)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
水中是否有食盐颗粒→→用吸管品尝一下不同层次水的味道。
实验成果。
“食盐放入水中”实验观察记录表
拓展活动:
一、往一杯水中不断的加入盐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1、猜想
(学生交流猜想。
简单一会儿)
2、实验
猜想终归是猜想,那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好吗?注意,实验其它的要求都不变,就改变一点,每加一勺盐,搅拌后,观察一下。
要数着加了几勺,记清楚,你加到第几勺,出现的现象与先前不同。
回家后做一个观察实验
把食盐水倒入小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会发现什么。
板书课题:水、盐--------变甜、变咸
[评:这样的引入直观形象,任务明确,开门见山,节约时间,用任务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
二、观察一教师溶解实验(糖)和(盐)
师:大家都品尝过了,谁告诉老师,刚才你喝过的两种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从两个方面来告诉老师,一是看上去,而是味道。
生:看上去,水没有变化,只是变甜和变咸了。
师:是,看上去,水没有变化,只是变甜和变咸了。
师:老师倒了两杯纯净水,里面分别加入了糖和盐,还是同以前一样的水,如果不经过品尝,是看不出里面加过东西的,品尝前更不知它是否有味道。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溶解)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通过拓展一,可以让同学知道溶解过程也是有条件的,不会永远的溶解下去,知道一个名词“溶解度”
溶解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
溶剂和溶解物,又是两个概念,一年级的同学理解起来也会有些难度。
总结本课:本课看似简单,其实确是一个物理问题的初步探讨,了可以无限的从溶解的角度向下延伸,让一年级学生理解有难度,理解个初步溶解的概念还是可以的。
【板书设计】
水变咸了
水+糖--------甜
水+糖---------咸
溶解
拓展:溶液、溶解液、溶解物、溶解温度、溶解压力、饱和溶液
13 《水变咸了》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