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任务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城市用水量资料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①河流水位特征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②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2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6年12 月09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远期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工程学Ⅰ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级)

水质工程学Ⅰ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级)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2011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9/1~2014/9/5建筑工程系二O一四年六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二.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20+M)×104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6000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200)各1张(均为三号图)。

四.课程设计时间分配2不及格:学习与设计态度很不认真,设计方案有原则错误,不能完成课程设计,或抄袭行为严重。

六.参考文献(1)严熙世,范谨初.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北京(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4(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2附2:《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

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

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

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2.1设计规模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2.2.1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

武汉理工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

武汉理工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某城位于湖北省某地长江沿岸,现拟建造近期4.5万吨/天,远期9万吨/天,厂址处于长江北岸沿江大道旁,地面平均高程39.00米的一座净水处理厂。

该地区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所取长江水,夏季高峰期浊度为3000~5000NTU,冬季浊度为400~500 NTU,平均为800~1000 NTU。

平均水位为38.00米。

已知清水池水面高程采用40.50米,清水池最低水位36.00米。

二级泵房出水管中心线高程为37.40米。

净水厂距市区8公里,根据计算二泵房水压要求54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市区用户水压。

1.2设计任务(1)方案比较并确定水处理、预处理、沉泥处理等工艺流程;(2)选定各类构筑物形式和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3)厂内各类管线的定线和水力计算;(4)选定辅助构筑物和建筑物;(5)给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和高程布置。

(6)提交设计说明计算书、水厂平面布置图(1:500),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一张。

(计算机绘图或者手绘均可)第二章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2.1工艺流程的比较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3.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上) 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131姓名:潘弘远学号:28指导老师:娄金生日期: 二0一五年十二月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5)二、课程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5)三、设计水量 (8)四、建设场地与水源水质 (8)五、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8)六、主要处理构造物的计算 (9)1.配水井 (9)2.混合设备 (9)3.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 (9)(1)设计要点 (10)(2)设计条件 (10)(3)水力提升器计算 (11)1)喷嘴 (11)2)喉管 (11)3)喉管喇叭口 (11)4)第一絮凝室 (12)5)第二絮凝室 (12)6)澄清池各部尺寸计算 (13)7)各部分容积及停留时间计算 (14)8)排泥设施 (16)4.普通快滤池设计 (17)(1)设计参数 (17)(2)平面尺寸计算 (18)1)滤池总面积 (18)2)单池面积 (18)3)滤池高度 (19)2(3)配水系统 (19)1)反冲洗强度 (19)2)反冲洗水量 (19)3)干管始端流速 (20)4)配水支管根数 (20)5)单根支管入口流量 (20)6)支管入口流速 (20)7)单根支管长度 (20)8)配水支管上孔口总面积 (21)9)配水直管上孔口流速 (21)10)单个孔口面积 (21)11)孔口总数 (21)12)每根支管上的孔口数 (21)13)孔口中心距 (22)14)孔口平均水头损失 (22)15)配水系统校核 (22)(4)洗砂排水槽 (23)1)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23)2)每条洗砂排水槽长度 (23)3)每条洗砂排水槽的排水量 (23)4)洗砂排水槽断面模数 (23)5)洗砂排水槽距砂面高度 (24)6)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4)7)中间排水槽 (24)(5)滤池反冲洗 (25)1)单个滤池的反冲洗用水总量 (25)2)高位冲洗水箱的容积 (25)3)承托层的水头损失 (25)4)冲洗时滤层的水头损失 (25)5)冲洗水箱高度 (26)3(6)进出水系统 (26)1)进水总渠 (26)2)反冲洗进水管 (26)3)清水管 (26)4)排水渠 (27)5.消毒 (27)(1)设计参数的确定 (27)(2)加氯量的计算 (27)1)储氯量及氯瓶数量 (28)2)加氯机选择 (28)3)加氯控制 (28)4)加氯间和氯库设计 (28)6.清水池设计计算 (28)(1)清水池容积 (28)(2)管道系统 (29)(3)清水池布置 (30)七、水厂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30)1.水厂组成 (30)2.工艺流程布置 (31)3.平面布置 (31)4.工艺流程高程布置 (32)5.工艺流程的标高计算 (32)八、设计体会 (32)参考文献 (32)4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专业:学号:姓名:2014年 12 月日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1 设计题目净水厂工艺设计2 设计时间自至,共 2 周3 设计任务根据指定的水源、厂址、处理流程和有关设计资料,设计主要处理设备及构筑物,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满足最高日供水量m3/d。

(本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乡城市、县城的情况进行设计,请同学们尽可能全面搜集资料,认真分析)4 课程设计内容4.1画处理流程示意图。

4.2计算各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4.3选用混凝剂、助凝剂,决定其投量;设计药库面积;设计药剂配制设备,药剂的剂量与投配方式,并设计加药间的平面布置。

4.4设计混合、絮凝池及沉淀池。

4.5设计滤池4.6氯化消毒、氯库及加氯间的设计。

4.7清水池的容积、尺寸。

4.8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

4.9各辅助建筑面积、主要尺寸(查手册)。

4.10全厂总平面布置及工艺高程设计,包括道路及主要工艺管线。

水质工程学(1)课程设计指导书1.目的和要求1.1 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给水设计工作的一般步骤、内容、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1.2 通过本设计对给水净化所学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系统总结和复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并举一反三,由此旁通给水处理的其它内容。

1.3 通过本设计熟悉一些资料的引用,如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工程图和参考资料等,并学习如何参考,运用这些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新设计手册有些数据与新规范不符,以规范为标准)。

1.4 通过设计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的作风,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

2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动手作设计之前,首先应明确设计任务,基础资料,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和本指导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及学校规定安排好的设计时间及进度,准备好书籍、规范、手册、参考文献、计算及绘图工具等。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计算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1计算书

目录1 总论 (3)1.1 (3)1.2 基本资料 (3)1.2.1 设计规模 (3)1.2.2 原水水质分析 (3)1.2.3 地质条件 (4)1.2.4 气象条件 (4)1.2.5 处理要求 (4)1.2.6 厂区地形 (4)2 总体设计 (4)2.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2.2 构筑物形式选择 (4)3 混凝沉淀 (4)3.1 混凝剂投配设计 (4)3.1.1 混凝剂投量计算 (4)3.1.2 水的ph和碱度影响 (5)3.1.3 石灰投量 (5)3.1.4 混凝剂投加方法和调制方法 (5)3.1.5 溶液池容积 (5)3.1.6 溶解池容积 (6)3.1.7 计量设备 (6)3.1.8 加药间和加药库 (7)3.2 机械混合池的设计 (7)3.2.1 有效容积 (7)3.2.2 搅拌器转速 (8)3.2.3 搅拌器角速度 (8)3.2.4 轴功率 (8)3.2.5 所需轴功率 (8)3.2.6 电动机功率 (8)3.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9)3.3.1 设计水量 (9)3.3.2 平面尺寸计算 (9)3.3.3 各段停留时间 (10)3.3.4 隔墙空洞面积与布置 (10)3.3.5 折板布置 (11)3.3.6 水头损失计算 (11)3.3.7 G值和GT值 (12)3.3.8 折板絮凝池布置 (13)3.4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 (14)3.4.1 设计水量 (15)3.4.2 平面尺寸计算 (15)3.4.3 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6)4 过滤 (17)4.1 滤池的选择 (17)4.2 V型滤池的布置 (17)4.3 V型滤池的设计计算 (17)4.3.1 平面尺寸计算 (17)4.3.2 进水系统 (19)4.3.3 反冲洗系统 (19)4.3.4 过滤系统 (22)4.3.5 排水系统 (22)4.3.6 滤池总高度 (23)5 消毒 (24)5.1 消毒方法的选择 (24)5.2 加氯量计算 (24)5.3 加氯设备的选择 (24)5.3.1 自动加氯机选择 (24)5.3.2 氯瓶 (24)5.3.3 加氯控制 (24)5.3.4 加氯间和氯库 (24)6 其他设计 (25)6.1 清水池的设计 (25)6.1.1 平面尺寸计算 (25)6.1.2 管道系统 (26)6.1.3 清水池布置 (27)7 水厂总体布置 (27)7.1 水厂的平面布置 (27)7.2 水厂的高程布置 (28)8 设计体会 (30)9 参考文献 (30)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工程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水厂的设计水量为 940000m3/d,水厂的自用水量取日产水量的 5%,故该水 厂总产水量为 940000×1.05=987000m3/d。
4 取水构筑物
4.1 取水构筑物形式
本设计采用岸边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即取水构筑物是进水间与泵房合建在一 起,设在岸边。河水经过进水孔进入进水间的进水室,在经过格网进入吸水室, 然后由水泵抽送至混合池。在进水孔上设有格栅,用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 设在进水间中的格网用以拦截水中细小的漂浮物。
4.3 格网尺寸
采用平板格网,过网流速采用 v1=0.3m/s,网眼尺寸采用 5×5mm,网丝直径 d=2mm。网格面积减少系数为:
K1=b2/(b+d)2= 52/(5+2)2=0.51, 网格阻塞系数采用 K2=0.5,水流收缩系数采用ε=0.8,平板格网所需面积为
11.42 F1=Q/(K1K2εv1)=0.51×0.5×0.8×0.3
7.4 溶解池搅拌设备
采用压缩空气搅拌,溶液池空气供给强度为 5L/(s•m2),溶解池空气供给强 度为 10 L/(s•m2),空气管流速 15m/s,孔眼直径 4mm,支管间距 500mm。
7.5 投加方式
本设计采用计量泵投加。
7.6 计量设备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 页 共 27 页
1 工程概述
该工程为某市净水厂工艺初步设计,包括根据原水水质及水厂规模选择处理 工艺,每个工艺构筑物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整个水厂的规划布局以及各构筑 物间高程的确定。
该水厂的设计规模为 940000m3/d,水源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水的臭和味:无 最低温度:0°C 最高温度:38°C 浊度(NTU):10~3000 色度:10~30 度 pH 值:6.5~7.5 碱度:48 度 高锰酸盐指数:5.5~7.5mg/L 溶解氧:8mg/L 细菌总数:280~7300 个/mL 大肠菌群:740~9600 个/mL
多层滤料滤池:优点是含污能力大,可采用较大的流速,能节约反冲洗用水, 降速过滤水质较好,但只有三层滤料、双层滤料适用大中型水厂,缺点是滤料不 易获得且昂贵管理麻烦,滤料易流逝且冲洗困难易积泥球,需采用助冲设备。虹 吸滤池:适用于中型水厂(水量 2—10 万吨/日),土建结构较复杂,池深大,反 洗时要浪费一部分水量,变水头等速过滤水质也不如降速过滤。无阀滤池、压力 滤罐、微滤机等日处理小,适用于小型水厂。移动罩滤池:需设移动洗砂设备机 械加工量较大,起始滤速较高,因而滤池平均设计滤速不宜过高,罩体合隔墙间 的密封要求较高,单格面积不宜过大(小于 10m2 )。普通快滤池:是向下流、 砂滤料的回阀式滤池,适用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 100 m2,优点有 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 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双阀滤池: 是下向流、砂滤料得双阀式滤池,优缺点与普通快滤池基本相同且减少了 2 只阀 门,相应得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但必须增加形成虹吸得抽气设备。V 型滤 池:从实际运行状况,V 型滤池来看采用气水反冲洗技术与单纯水反冲洗方式相 比,主要有以下优点: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
根据原水资料,设置地表水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混凝反应,沉淀、 过滤,消毒等工艺单元。再对整个水厂的平面布置做出规划,然后具体计算每个 工艺所需构筑物的个数、详细尺寸等,计算各构筑物内以及构筑之间的水头损失, 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高差以及水泵的扬程,最后绘制水厂总平面图以及水厂高程 布置图。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6.2 混凝剂投量计算
aQ T=
1000
式中 T——日混凝剂投量(kg/d); a——单位混凝剂最大投量(mg/L); Q——日处理水量(m3/d)。 设计中取 Q=987000m3/d,采用精致硫酸铝,根据原水水质,最大投量取
a=8.0mg/L,平均取 a=5.0mg/L, 当 a 取 8.0mg/L 时
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 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其方法分化 学法与物理法两大类,前者系水中投家药剂,如氯、臭氧、重金属、其他氧化剂 等;后者在水中不加药剂,而进行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经比较,采用液氯 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 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原水水质较好时,一般为滤后 消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 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 用尚不多。
K2=b+s
= 50+10
=0.833,
进水孔总面积为
11.42 F0=Q/(K1K2v0)=0.75×0.833×0.4
=17.31m2,
每个进水口面积
f=
17.31 F0/6= 6
=2.885m2,
设计中取进水口尺寸 B1×H1=2.0m×1.5m,格栅尺寸采用 B×H=2200mm× 1600mm。
=186.60m2,
设置 6 个格网,每个格网需要的面积为 31.10m2,设计中采用进水部分尺寸 为 B1×H1=5.1m×6.1m,平板格网尺寸选用 B×H=5200mm×6300mm。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5 页 共 27 页
4.2 进水孔面积和格栅尺寸
进水间横向分为六格,进水孔分上、下两层,但设计时,按河流最低水位计 算下层进水孔面积,上层可与下层相同。进水孔设计流速取 v0=0.4m/s,栅条采 用扁钢,厚度 s=10mm,栅条净距采用 b=50mm,格栅阻塞系数采用 K1=0.75,栅条 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为
b 50
6 混凝药剂
6.1 混凝药剂的选择
用于生活饮用水厂的混凝药剂首先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混凝 效果好;货源充足、运输方便。
原水水质不同,其使用的混凝药剂和最佳用量也不同。 当同一水源有建成水厂时,混凝药剂和投量可参照已建水厂的资料,对水质 相似的已建水厂的资料,亦可参照。但在参照时,应对照混凝条件的差别(如混 合、反应、投药点等),进行适当调整。
2.2 工艺选择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厂的规模确定的该水厂的工艺流程如下:
加药间
取水头部
一级泵站
机械混合
往复式隔 板絮凝池
平流式 沉淀池
给水
二级泵站
清水池
V 型滤池
加氯间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4 页 共 27 页
3 设计水量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 页 共 27 页
2 工艺流程
2.1 方案比较
1.混合池 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
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 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 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 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 行成本。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由 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 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由于本水厂产水量较大, 采用机械混合才能使药剂与原水达到充分混合,故本设计采用机械混合。 2.絮凝池
5 取水泵站
5.1 水泵选择
根据取水流量及所需要的扬程,选用 800S24A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 8 台,6 用 2 备,该水泵的流量为 6624m3/h,扬程为 21.5m,配套 Y500—46—8 型电动机, 转速为 730r/min,功率为 500kW,效率为 88%。
5.2 泵房布置
泵房内设置 7 台水泵,根据水泵的外形尺寸及安装要求,加上配电室、值班 室等辅助设施,最终确定泵房的平面尺寸为 55m×15m,吸水管中心间距为 6.1m。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3 页 共 27 页
池过滤周期长,反冲洗水量小特点;可节省反冲洗水量 40~60%,降低水厂自用 水量,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不易产生滤料流失现象,滤层仅为微膨胀,提高了滤 料使用寿命,减少了滤池补砂、换砂费用;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 证滤池冲洗效果和充分利用滤料排污容量,使滤后水水质好。根据设计资料,综 合比较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 V 型滤池。 5.消毒
8.0 T= ×987000=7896kg/d,
1000
当 a 取 5.0mg/L 时
5.0 T= ×987000=4935kg/d。
1000
由于原水的碱度较大,故不需要投加石灰石。
7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6 页 共 27 页
7.1 混凝剂投加方式
本设计采用湿投方法。
7.2 溶液池容积
aQ W1=417bn
式中 W1——溶液池容积(m3); Q——设计处理水量(m3/h);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b——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 5%~20%;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 3 次。 设计中取 b=15%,n=2 次,a=8.0mg/L,Q=41125m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